浙江在線9月24日訊(記者 趙路 任路瑤)2019年9月25日,2019杭州·雲棲大會將正式啟幕。數萬名科技工作者、專家、企業主、媒體人,又一次從全球各地出發,趕往位於錢塘江畔的雲棲小鎮。
2009年10月,馬雲召集夥伴們,在賓館裡辦了一場「中國地方網站發展論壇」。十年裡,「地方論壇」逐漸進化,從「站長大會」到「開發者大會」,再到「雲棲大會」,萬物生長中,雲計算與大數據從模糊到清晰,悄然改變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雲棲大會的永久舉辦地——雲棲小鎮,這個曾經破舊的工業園區,在這場無軌跡可循的打破與重建中,始終嘗試、進化、蛻變,一步步邁向「科技樹」的頂端,成為了科技工作者們心中的期冀和嚮往。
人類正在從IT(網際網路技術)時代走向DT(數位技術)時代。
當數字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重要源泉,站在「雲端」的雲棲小鎮從未止步。一個又一個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創新故事仍在上演,一段又一段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創業傳奇不斷繼續。
相遇只因科技,雲棲逐夢正當時。
相信與堅持——
從舊工業園到「創新試驗場」
「堅持你相信的,相信你堅持的。」雲棲小鎮街角,「飛天5K」雕塑上鐫刻著這樣一句話。
十年前,雲棲小鎮還是破舊的「轉塘工業園」。從雲計算與大數據成為其轉型的方向,質疑的聲音就從未間斷。「當時我們自嘲:什麼叫雲?就是說得雲裡霧裡,最後把所有人都繞暈了。」一位小鎮的老員工表示。
既然無中生有,就自己摸索一條前進的道路。
2013年,「雲棲小鎮」正式得名。在同年10月進行的「開發者大會」上,數千人拉著行李箱、端著盒飯,在一塊鋪滿石子的空地上站著開完了會;
在僅有8家涉雲企業入駐時,雲棲小鎮卻將產值20億元的電商企業拒之門外,堅持只吸納以雲計算與大數據領域為主的創新企業;
2015年10月,首屆雲棲大會在新落成的雲棲會展中心一期召開。該場館包括能容納6000人的國際會議中心和1.2萬平方米的展覽空間,從開建到落成,僅用時3個月;
阿里雲、數夢工場、博客園、硬功館……一家又一家企業心懷夢想進駐雲棲小鎮。其中的不少創業者的全部「行頭」,都裝在身後的雙肩包裡;
具有網際網路精神的「硬體共享」、為創新量身定製的「淘富成真」計劃、創客空間紛紛落地……憑藉獨特的「雲生態」,2015年6月,雲棲小鎮入圍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
2017年,雲棲小鎮與江蘇雪浪小鎮締結為姊妹小鎮,聯合發起「喚醒計劃」推動製造業提升;
……
以雲棲大會為載體,不斷追夢的雲棲小鎮,終於「一飛沖天」:2013年到2018年,雲棲大會的現場參與者從3000人增加到了12萬餘人。2016年開啟的官方網際網路直播,更讓雲棲大會的參與人數呈幾何級上升。2018年,雲棲大會的國內外在線觀看用戶已超千萬人次。
「飛天5K」伺服器集群、首輛網際網路汽車、杭州城市大腦、無人駕駛、「平頭哥」……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被突破,一個又一個嶄新的應用場景從這裡走出,雲棲小鎮也從籍籍無名,躍升為中國乃至世界雲計算和大數據的「創新試驗場」和「思想策源地」。
同時,雲棲小鎮不斷聚合人才、項目、資本,創造了從網際網路時代走向數據時代的轉型升級範本。截至2018年底,落戶雲棲小鎮的企業已達1061家,其中涉雲企業788家,涉雲產值272億元。相信與堅持,結出了豐碩成果。
協作與開創——
讓一座城市學會思考
如今,走進位於雲棲小鎮的杭州城市大腦運營中心,巨大的屏幕上顯示著整個杭州的「血脈」。它猶如「大腦」,指揮著整個城市的「肌體」協調運作,爆發出更加強大的能量。
2016年4月起,杭州交警、城管、建委等11個政府部門,以及阿里巴巴、華三通信、富士康等13家企業的上百名人員,聚集在雲棲小鎮開始了城市大腦的開發。
「打通信息關卡,為智慧城市治理建一個共享數據的大平臺。」雲棲小鎮「名譽鎮長」王堅說,由「雲生態」中的企業合作,延展為政府與企業通力協作,「帶著懷疑的眼光堅定地支持」,杭州在雲棲小鎮開創了先河。
如果說,雲計算與大數據過去確實讓人「雲裡霧裡」,那麼杭州城市大腦的出現,真正讓所有人體會到了科技的神奇。同年9月,在蕭山進行了初步試驗,道路車輛通行速度平均提升了3%至5%,部分路段提升了11%。
初試成功的杭州城市大腦,迅速擴大了試點範圍與應用領域。第一次,人們知道了機動車保有量上百萬的杭州,同時上路的車輛數為30萬輛左右;第一次,人們驚奇地發現通過紅綠燈控制,消防車、救護車可以暢通無阻;第一次,人們明白了「數據」就是一個城市的「資源」,用好沉睡的數據,可以為生產、生活帶來看得見的變化。
今年7月10日,杭州城市大腦公布了最新建設進展:11大系統,48個場景同步推進——
停車有「大腦」。在雲棲小鎮、西溪溼地等30多個大型停車場庫,杭州26萬多個停車位實現「先離場後付費」。
旅遊有「大腦」。憑預訂簡訊內的二維碼,能直接在杭州22個景點的閘機上掃碼入園,75家酒店實現30秒入住,杭州公園卡在家花一分鐘就能辦妥。
醫療有「大腦」。杭州的245家醫療機構,看病只需付款一次,且在就診結束後48小時內支持自助或網上支付。
「經過不懈努力,杭州城市大腦已從『治堵』走向『治城』!」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運用科技的力量,城市學會了思考,生活變得更加美好。雲棲小鎮,正是其中重要的發起者和培育者。
從改變身邊做起,杭州城市大腦的力量,也在不斷往更加廣闊的天地延展。在蘇州,城市大腦已能對交通數據,人流數據等做分析,指導換乘中心的設計、公交優化規劃及事故預測;在馬來西亞,城市大腦全面應用於交通治理、城市規劃、環境保護等領域,掀起一股異國的新潮流,為eWTP的全球化貢獻了自己的「技術力量」。
「不久以後,我們會再次在雲棲小鎮發起一個開放、開源的項目,為世界的各個城市建一個『城市作業系統』。」正如王堅博士所說,杭州城市大腦給世界帶來的驚喜還將繼續。
渴求與突破——空天信息摘取「明珠」
「結緣雲棲小鎮,是偶然,也是必然。」杭州牧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方舟說。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浙江大學航空航天學院無人機研究中心副主任。2016年初,方舟帶著學校的無人機定向產業化方案,尋找公司的「落子點」,雲棲小鎮進入了他的視野。
「我們做的是軍民融合項目,既需要安靜的科研環境,同時也需要方便的生活。」方舟說,走遍杭州,他覺得環境優美、鬧中取靜的雲棲小鎮最合適。
彼時,已站上雲計算和大數據高地的雲棲小鎮,找到了新的突破口——空天信息。空天信息產業包含衛星遙感、衛星導航、衛星通信和無人機等航空航天技術,是一項全球新興產業。無論從科技含量、影響範圍還是利潤指標來看,都是「高端版」的數字經濟產業。
過去,在杭州甚至整個浙江,空天信息產業幾乎一片空白。而對於志在逐夢「數字之巔」的雲棲小鎮來說,空天信息正是那顆最為閃亮、也必須摘取的「明珠」。
牧星科技專注於軍用無人機的研發與生產,對於環境的要求極高。「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生產時,我們得把數米長的無人機垂直吊掛,這就需要廠房足夠高。」方舟表示:「落戶前,雲棲小鎮內符合我們要求的廠房被別的企業訂走了,小鎮管委會一次又一次協調,終於把地方騰了出來。」
「像當年呵護雲計算和大數據一樣,呵護空天信息產業的成長。」這是最近幾年,雲棲小鎮管委會內部廣為流傳的一句話。雲棲小鎮專門出臺人才、場地等優惠政策,並開啟一系列服務措施,吸引空天信息企業的入駐;2017年5月,在雲棲小鎮舉行的2050大會上,火箭、小衛星、高空無人機等先進設備,破天荒地出現在了展臺上,與觀眾進行了「零距離」接觸;2018年11月,雲棲小鎮召開了杭州首屆空天信息大會。
如今,雲棲小鎮已匯聚了20多家空天信息相關企業,其中不乏行業內的領導者——
方舟領軍的牧星科技,已躋身國內軍用無人機技術的超一流陣營。而它的產業能力,也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增長,今年產值有望突破1億元,並帶動了全省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除了軍民融合領域,雲棲小鎮空天信息企業還在商業航空航天領域持續發力。小鎮企業零重空間,不斷將小衛星送上太空,同時將高清晰的影像傳回地面。「在太空取得的信息,是地面無法比擬的。」零重空間董事長蘭利東表示,來自空天,信息不僅量更為豐富,質也會發生根本性和顛覆性的變化。
今年7月25日,杭州市政府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籤訂《共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杭州中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杭州中心正式落戶雲棲小鎮。
該中心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除北京總部以外,在全國進行的三大重點區域戰略布局之一。這裡將打造成為空間院在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的前沿技術創新平臺、重點產業孵化中心以及智能裝備研發與集成基地,以國內領先為目標,建設空天信息融合應用與服務平臺。
有產亦有智。截至目前,雲棲小鎮已先後引進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北鬥衛星晶片「微系統模組」等項目。它們都將形成強大合力,為雲棲小鎮摘取璀璨的「明珠」貢獻力量。
探索與延展——「雲棲智造」整裝出發
這兩天,只要開車進出雲棲小鎮,細心的人都會發現——原本各大停車場門口的道杆不見了。同時不見的,還有過去擠在停車收費處門口的車流長龍。取而代之的,是「先離場後繳費」帶來的順暢。
2018年10月,杭州召開動員大會,提出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宏偉藍圖。而作為大會的召開地——雲棲小鎮,當然成為了先行者。近一年來,以建設「數字經濟第一鎮」為目標,雲棲小鎮進行了系列數字領域的智能化探索,以首個「無欄杆」停車場為代表,雲棲小鎮的便捷泊車系統便是其中之一。
雲棲小鎮將原本歸屬於政府、商業和單位的6000多個車位打通,並與杭州交管系統聯網。小鎮區域內如果出現違章停車,車主會先收到簡訊提醒,並根據簡訊連結導航到最近的空位。
雲棲小鎮還接入了支付寶小程序,可用於車位預約等功能。利用杭州城市大腦的強大功能,連進入車庫內部也能導航,車主再也不用擔心找不到車位了。
作為「創新試驗場」,雲棲小鎮裡正接二連三走出「黑科技」。
雲棲小鎮內的首個無人超市,刷臉即可進出,手機掃碼即可完成付款。這裡還有數位化的體態識別系統,可以精確識別購物者的表情,從而判斷他們對這次購物的整體滿意程度,作為改進服務的標準。
菜鳥無人送貨車,一路躲避行人和障礙,到達最終的送貨地點,並給收貨人撥通電話。在送貨車前,刷臉即可拿取快遞。這種送貨車目前已從雲棲小鎮走出,進入上海的高校。它的智能化秘訣,源於小鎮率先覆蓋的5G車聯網絡,強大的定位功能和數字系統,可以讓車輛具備無人駕駛的最好條件。
更有進軍新製造、蓬勃生長的產業力量。近日,面積為4.9平方公裡的雙浦新區被列為雲棲小鎮延展區域。這也意味著,經過多年發展,雲棲小鎮跨越了鎮街範疇,獲得了新的發展空間。
目前,雙浦新區內已落戶養生堂、中船重工等領軍企業。當「數字」與「製造」結合為「智造」,將為雲棲小鎮發展帶來新的「加持」。
西湖大學、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等科研機構,也將為雲棲小鎮未來的高速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下一步,雲棲小鎮將持續推進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將數字經濟和智能製造業,特別是高端製造業結合,繼續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雲棲小鎮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6月21日,被譽為西湖「姊妹湖」的銅鑑湖正式開工。緊鄰銅鑑湖的雲棲小鎮,也作為西湖區銅鑑湖區域整體提升計劃的一部分。雲棲小鎮地標建築國際會展中心旁,已起步建設一個鳥語花香、生態宜人的雲棲公園。未來,這裡將真正成為一個依山傍水的湖邊小鎮。
「新雲棲」已整裝出發,「小鎮故事」還將更加精彩。
打造數字經濟的「西湖樣本」
新時代搶抓新機遇。西湖區將「數字」作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點。2018年起,西湖區縱深推進「轉型升級行動」,率先出臺《西湖區關於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扶持意見》《西湖區關於促進領軍企業發展的扶持意見》《西湖區關於支持瞪羚企業發展的扶持意見》等政策,支持數字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今年1至6月,西湖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169.8億元,同比增長26.4%。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443.12億元,增長44.3%,皆創出歷史新高。
西湖區積極布局數字經濟「二城、二鎮、多園區」產業平臺,大力發展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5G等信息技術產業,構建了數字經濟發展的立體網絡。紫金港科技城正在加快建設獨角獸數字經濟產業園、鎵谷集成電路產業園等產業平臺;之江新城依託雲棲小鎮等數字科技高地,著力打造「數位技術實驗區、數字魅力體驗區、數字成果展示區」;西溪谷網際網路金融小鎮打造以網際網路金融、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創業風險投資三大業態為主的金融科技產業鏈。
西湖區實施「鳳凰計劃」、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小微企業成長計劃等專項行動計劃,全力支持市場主體的發展壯大。今年3月,浙江每日互動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陸A股創業板。該企業通過9年的持續創新,讓智能數據廣泛應用於智慧城市建設、移動網際網路、精準營銷等領域,引領著產業智能發展的新風向;5月,兌吧集團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今年上半年,西湖區新增掛牌企業7家,推進申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40家,組織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3家。
西湖區還積極推進「浙江省軟體開發雲平臺」,由阿里雲、微軟等單位為平臺提供軟體開發工具和模塊,服務了大批中小企業,打造了服務數字經濟發展和傳統企業轉型的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