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發明了「中國新四大發明」的其中兩個,網購和支付寶再造人們的生活方式,一大批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智能硬體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快速成長。
浙江,社會治理和城市管理發生了深刻變革,各級黨委和政府用數據決策、用數據服務、用數據管理,率先打造「掌上辦事、掌上辦公」之省。
浙江,數字賦能各個產業,「機器換人」讓傳統農業、工業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二次騰飛,智慧旅遊、智慧物流、分享經濟等成為行業標杆。
浙江,人們衣食住行盡享數字經濟釋放的民生紅利,刷臉支付、先看病後付款、一鍵找車位等應用場景惠及生活方方面面。
浙江是數字經濟的先行省份,數字經濟發展引領全國乃至世界。早在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就作出了推進「數字浙江」建設的決策部署。2014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把信息經濟列為大力發展的八大萬億產業之首。2017年底召開的浙江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把數字經濟作為「一號工程」來抓。17年來,浙江的數字經濟建設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如今繼續在第一方陣裡闊步向前。
信息技術革命風起雲湧、方興未艾,近年來,「數字雲南」建設邁出重大步伐。「遊雲南」「辦事通」「雲品薈」「雲企貸」「辦稅費」等「一部手機」系列產品站上了行業制高點,成功舉辦國際智慧旅遊大會、區塊鏈國際論壇,建成「數字雲南」展示中心、區塊鏈中心,雲南信息產業發展落後的格局正在改變。
因此,雲南學浙江、找差距、增動力,數字經濟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課題」。
創新
用前沿科技引領產業聚集
創新,是浙江近年來發展數字經濟最亮眼的標籤。他們始終把握前沿發展態勢,對標國際一流水平,逐步成長為令世界矚目的數字經濟創新高地。
阿里達摩院等企業研發機構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淘寶網、阿里巴巴和支付寶分別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產業電商和網上支付平臺。杭州雲棲小鎮、夢想小鎮,德清地理信息小鎮等一批高科技產業聚集的特色小鎮異軍突起……
杭州市西湖區錢塘江畔,坐落著全國最早布局雲產業的雲棲小鎮。如果說杭州把中國帶上了「雲」時代,那麼雲棲小鎮則先一步把杭州送上「雲端」。如今,雲棲小鎮重點發展雲計算大數據、衛星雲、物聯網晶片、智能硬體創新四大特色產業,已集聚了全國近70%的雲計算、大數據產業高端人才,吸引了800多家高科技企業落戶,成為中國雲計算產業的地標小鎮。
湖州市德清縣城南的一片荒地上,德清地理信息小鎮平地而起,「無中生有」地培育出一個世界級大產業——地理信息產業。地圖導航、線上找車位、App上的運動軌跡,這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全都基於地理信息產業。它被認為是繼移動通信和網際網路之後,世界第三大IT經濟新增長點。德清地理信息小鎮目前已集聚相關企業300多家,營業收入達201億元,實現連續6年翻番增長,並連續兩年成為浙江省特色小鎮「畝均效益」領跑者。
數字經濟建設涉及眾多最前沿的領域,保持領先就意味著要不斷創新、不斷突破。浙江「數字經濟引領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推進數字經濟」的發展模式,給我們深刻啟示:數字經濟建設不能因循守舊,必須打破固有思維模式,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聚力源頭創新、技術攻關、協同創新,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
賦能
將智慧與發展牢牢綁定
賦能,這是浙江近年來發展數字經濟最高頻的熱詞。數字賦能社會治理與產業升級,將「智慧」與「發展」牢牢綁定,不斷詮釋何為高質量發展。
「數字駕駛艙」是浙江數字賦能社會治理的典型代表。這是一款面向各級政府部門的數位化管理工具,電腦、Pad、手機都能使用,依託「城市大腦」中樞系統的算力支撐,數據傳遞不用再「逐級報送」,決策也變得更加精準高效。「信息不會在層層匯報的過程中逐漸衰減,街道黨工委書記和市委書記通過網絡平臺看到的信息是一樣的。這就好比他們本人在開車一樣,能根據一手的信息做判斷,決定該踩剎車還是油門。」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城市大腦推進處副處長屠友軍說,「數字駕駛艙」就如同駕駛員面前的儀錶盤,城市管理者能夠通過數據信息來科學決策,而不是靠「拍腦袋」,從中可以洞見「一部手機治理一個城市」的可能。
此外,數字賦能還體現在對各個產業的升級改造上。
烏鎮譚家灣雲上農業試驗場內,辛勤耕作的「農民」是機器人,設置有5G基站和300多個傳感器,光纖、基於北鬥定位授時技術的物聯網觀測站等智能設備接至田間地頭,農業種植各個環節因而有了一個資料庫,從而能科學、精準指導種植,消解農業靠天吃飯的不確定性。
杭州正泰新能源電池車間裡,一臺臺裝有阿里雲ET工業大腦的「AI質檢員」,正全天無休地分檢出有瑕疵的電池片,速度是人工的兩倍多,精準率更高達95%以上,每年可節約數千萬元的成本。
「生活性服務業數位化、傳統零售企業數位化、夜間經濟數位化」,全方位數字賦能的命題,被寫入了2020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
數字經濟是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是挺起產業轉型升級的脊梁,其多年實踐中的關鍵一點在於:絕不能把數字賦能簡單理解成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其本質是對事物進行重塑甚至再造。因此,無論是提升社會治理還是推進產業發展,都必須擁有能夠匹配數字經濟的變通思維與發展眼光。唯有如此,才能讓「數字經濟」這一利器真正作用於雲南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惠民
讓數字點亮百姓美好生活
惠民,這是浙江近年來發展數字經濟最直接的成效,老百姓能從數字經濟的發展中不斷得到紅利,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與日俱增。
杭州「城市大腦」,是此次雲南省黨政代表團赴浙江學習考察的重要一站。每天,全國各地前來這一數位化智能管理中樞取經的團隊絡繹不絕,大家都想一探究竟:這個數字「大腦」究竟是如何讓城市變得更「聰明」的?
1.0版本的「城市大腦」管理系統,為杭州治堵發揮了巨大作用。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手段的結合,「城市大腦」可以科學調整紅綠燈等候時長、快速處理道路交通事故、科學引導司機選擇出行線路……僅用一年時間,就讓杭州擁堵程度從曾經的全國第2位下降至30位之後。
之後,「城市大腦」不斷升級,專門針對城市治理的痛點堵點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用數位化思維去破題。目前,「城市大腦」已推出了11大系統和48個應用場景、204個「數字駕駛艙」。就醫「最多付一次」,泊車先離後付費,遊客「10秒找空房、20秒景點入園、30秒酒店入住」,擁堵處「抬頭見車位」,公交進站預報精準到分,不同商場通停通付等,都大大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如今,「城市大腦」已升級到3.0版本,平均每個季度就能上新一項智慧化公共服務。例如:「民生直達」平臺破解了救助政策難以「全覆蓋、當日達」的困擾,實現了救助補貼無需材料、瞬間兌現;「親清在線」平臺再造了企業獎補審核流程,做到了最快一分鐘兌付;「仿真推演」平臺不僅可實時推演城市未來,還可在颱風、暴雨等應急場景中,為城市管理提供可靠建議。
城市治理最需要解決什麼、群眾最期盼什麼,就謀劃、推出什麼——這是杭州「城市大腦」加速「進化」的方向。數字經濟帶來的紅利在民生領域充分釋放,讓老百姓越來越多地共享到了數字經濟的發展成果。
與浙江相比,雲南的數字產業起步較晚,因此,提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是需要勇氣的,畢竟這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可是明知不易,又為何一定要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雲南呢?這是因為,數位化浪潮給欠發達地區帶來了千載難逢的「彎道超車」機遇,無論如何不能錯過。
近年來,雲南數字經濟加快了發展步伐,但與先進地區相比仍有明顯差距,要尋求進一步突破必須有更大的勇氣、更強的決心、更好的辦法。在向數字經濟的先行者浙江取經問道之後,接下來,就需沉下心來、邁開步子,把所學到的先進經驗運用於工作實踐,變後發位置為後發優勢,力爭「換道超越」,為雲南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數字動力」。(李星佺 唐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