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思享】數字經濟要健康發展 需要完善反壟斷機制

2020-12-22 中國網

文|盤和林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整體推進改革開放,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夯實農業基礎,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為了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反壟斷機制。


經過多年的技術迭代和商業模式的試錯,數字經濟領域已經出現了多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平臺和企業,他們吸納了更多的數據要素資源,佔據了龐大的市場空間,取得了一定的主動權。藉助這種壟斷地位,他們往往會對小企業的創新,進行一定的擠壓,增加行業壁壘,阻礙市場競爭,甚至通過設置一些不平等條框,來實行平臺壟斷,侵害消費者的利益。這一系列的壟斷行為,已經影響到數字經濟進一步在競爭中發展,為了避免壟斷帶來的社會效益損失和創新阻礙,我們需要完善反壟斷監管機制。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需要以發展的眼光看癥結的所在,並且要充分認識數字經濟自身的創新屬性,這就註定了反壟斷工作要伴隨數字經濟發展的全過程。


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在1912年提出著名的創造性破壞理論,他指出,由各種創新引起的成本或質量方面佔有優勢的競爭,這種創新引致的競爭是超越利潤和邊際產出的競爭。造成數字經濟出現壟斷的根本原因正在於此。創新是數字經濟不斷發展革新的動力,而這種超越傳統商業模式的創新,必然會帶來對數字要素的獲取優勢,從而奠定壟斷地位。因此,無論我們如何去做,都難以真正消除數字經濟的壟斷,可以說,壟斷將會伴隨數字經濟演進的全過程。所以,我們需要採取的反壟斷機制,不要過多地關注對於壟斷的根除,而應當在兼顧創新的同時,對壟斷行為進行約束。正因為此,它給反壟斷監管工作增加了不少挑戰——


首先,傳統的反壟斷監管有天然的行業間壁壘,而數字經濟的反壟斷,則因跨界競爭而變得非常複雜。跨界經營和雙邊市場讓多個細分的行業領域有機地被結合在一起,邊界定位非常模糊,這讓反壟斷監管的信息收集和監管措施的選擇和執行都有很大的關聯性,而且企業壟斷地位以及一些產品和服務的替代性更是很難界定。


其次,在經濟學理論中,壟斷會帶來共謀,而共謀則會破壞現有的價格機制,侵害消費者的權益,阻礙市場競爭,許多壟斷監管也都是體現在對共謀行為的識別和限制。然而,在數字經濟領域,數位技術的廣泛性和產業的耦合性導致共謀行為變得更加隱蔽,更難以識別。這種協定甚至會更類似一種無形的互利合作,因而在對其限制的同時,同樣也會阻礙數字經濟的合作性以及關聯性優勢的發揮。


當然了,即便有這些挑戰,我們仍然需要對反壟斷機制進行完善,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監管水平也將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比如數字經濟的動態性,倒逼我們反壟斷監管的動態性。這個動態性有多個含義:其一是監管不再局限於事後監管,更多地偏重於事前和事中監管,從亡羊補牢變成未雨綢繆;其二是監管也會與大量數位技術相結合,將一個動態的、全生命周期的識別性、預警性的監管體系替代單次性、巡查性的傳統監管,藉助科技的力量全面提升監管效率。從國際範圍來看,對數字經濟領域的反壟斷規制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比如在美國,臉書、谷歌、亞馬遜等數字經濟巨頭都接受過反壟斷調查,聯邦議會、各個州的議會也均有針對網際網路平臺的反壟斷議題。僅谷歌這家企業,就經歷過多次反壟斷調查,被罰款金額高達90億美元。


綜上可見,為了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反壟斷機制,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轉換理念,充分認識到壟斷行為與數字經濟的共生性,從拉長監管周期、增強監管動態性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反壟斷監管效率。


相關焦點

  • 平臺經濟反壟斷關鍵在於構建有效競爭的監管機制
    國際競爭力,支持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同時要依法規範發展,健全數字規則。  近年來,基於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數字經濟的迅速發展、企業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等因素,在平臺經濟發展的高速動態變化中,反壟斷規制需要面對過去未曾處理過的新的商業策略或創新產品,並對是否有必要進行規制進行準確判斷,這樣就對規制的專業性判斷和方式方法要求提出了很高要求。
  • CMF:緊密結合中國數字經濟發展需求和發展階段設定反壟斷目標
    報告還評價了近期出臺的《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認為它的定位是全國第一個針對平臺經濟經營者的反壟斷指南,是我國反壟斷進程中一個重大突破。在反壟斷實施中具有指引和協助分析的作用,它的目的是要預防和制止平臺經濟的壟斷行為,引導平臺經濟領域經營者依法合規經營,促進線上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
  • 加強反壟斷監管有利於促進我國網際網路平臺經濟長遠健康發展
    這是我國在網際網路領域加強反壟斷監管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利於規範行業秩序、促進平臺經濟長遠健康發展。近年來,我國線上經濟蓬勃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發揮了重要作用。
  • 反壟斷勢在必行 不同行業和企業要一視同仁
    反壟斷勢在必行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數字經濟在全球市場遭遇反壟斷審查壓力。從市場來看,反壟斷的目的在於充分發揮價格機制的作用,實現市場對資源的有效配置;只有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能促進數字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
  • 經濟粵評|近期中央接連提「反壟斷」 釋放出什麼信號?
    特別是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到今天,要推動其長期健康發展,就必須加快完善監管機制。」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聶輝華表示。&nbsp&nbsp&nbsp&nbsp隨著一系列反壟斷舉措的推進,業內人士認為這代表網際網路強監管時代的到來。
  • 加強反壟斷監管是為了更好發展
    這是我國在網際網路領域加強反壟斷監管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利於規範行業秩序、促進平臺經濟長遠健康發展。  近年來,我國線上經濟蓬勃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發揮了重要作用。
  • ...align="center">——數字經濟...
    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數字經濟迅猛發展、公平競爭成為時代潮流的現實背景與挑戰之下,如何實現公平競爭,如何實施反壟斷治理,成為數字經濟時代必須破解的課題。按照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統一了公平競爭和反壟斷執法機構,建立起統一的執法工作機制,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牽頭承擔公平競爭與反壟斷相關工作。
  • 劉亮 盧莉莉:完善中國高校智庫運行管理機制
    內容摘要:當前,中國高校智庫應在充分立足本國國情的前提下,學習國外知名高校智庫的優秀做法與成功經驗,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探索出適合自身發展的科學模式,建立更加合理的運行管理機制,提升自身綜合水平,建設新型高校智庫。
  • 黨報評阿里被調查:加強反壟斷監管是為了更好發展
    這是我國在網際網路領域加強反壟斷監管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利於規範行業秩序、促進平臺經濟長遠健康發展。近年來,我國線上經濟蓬勃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發揮了重要作用。
  • 大城市住房、反壟斷、糧食安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下這些事
    明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復甦不穩定不平衡,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2021年也是我國「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經濟工作要怎麼做?會議定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
  • 推進新型智庫建設 助力經濟社會發展——河北中心智庫2019—2020...
    從我省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出發,圍繞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有效精準服務於省委省政府決策,調整改革院新型智庫的組織架構和體制機制,將原有5個智庫研究中心調整至9個,即創新驅動發展研究中心、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研究中心、城鄉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開放經濟研究中心、金融財稅研究中心、法治河北研究中心、社會治理研究中心、黨風廉政建設研究中心,進一步明確各智庫研究中心的主攻方向、年度業績考核
  • 平臺經濟反壟斷,為何如此重要?
    曲 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1年必須抓好的八項重點任務,其中「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會議要求,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範。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 智庫解讀|新時代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三大基礎性制度
    《意見》是貫徹落實這一指導思想的重大發展,其核心是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協同推進其他領域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其目標是要進一步明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好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促進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夯實制度基礎。第二,是促進高質量發展和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時代要求。
  • 中央一周內兩提「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對資本市場有27...
    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國家支持平臺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支持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同時要依法規範發展,健全數字規則。要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範。要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
  • 完善新型高校智庫的管理保障體系
    新型高校智庫發展的關鍵是「向內要管理激勵,向外要支持保障」,通過內外共同施力,激發高校智庫發展的動力、活力和創造力,為國家治理現代化貢獻高校智庫的力量。高校智庫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和發展具備特有的學科、人才、資源優勢,但也存在激勵不足、資源分散、重複低效、機構多影響小、成果多貢獻少等問題。新型高校智庫發展的關鍵是「向內要管理激勵,向外要支持保障」,通過內外共同施力,激發高校智庫發展的動力、活力和創造力,為國家治理現代化貢獻高校智庫的力量。
  • 理上網來|平臺經濟反壟斷,為何如此重要?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1年必須抓好的八項重點任務,其中「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會議要求,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範。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 實現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要整體推進改革開放,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夯實農業基礎,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 李揚:監管和安全體系要跟上數字經濟發展步調
    中證網訊(記者 歐陽劍環)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11月27日在2020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上表示,數字經濟潮流勢不可當,徹底改變了經濟活動的樣貌。在此過程中出現了新的風險,監管和安全體系要與時俱進,跟上數字經濟發展的特徵和步調。
  • 朱光耀: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需認真研究五項政策性問題
    朱光耀表示,如果我們統一都認識到數據是數字經濟的基本要素,在這個前提下,在宏觀框架下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需要認真研究五個政策性問題,並在全球範圍內也需要統一認識。現在還很難確定,第四次產業革命的主要構成到底是哪些因素,但毫無疑問,數字經濟將成為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數字經濟會不會像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一樣成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這一點需要密切觀測。同時,我們要培育和推進數字經濟在滿足人民生活水平和美好的生活嚮往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大家知道,農業經濟的要素是土地,工業經濟的要素是資本,那麼數字經濟的要素是什麼?是數據。
  • 數字時代仍缺乏規範和法規:專家建議設定反壟斷目標 探索推進包容...
    以數字金融為例,行業監管是一行兩會,市場監管是網際網路。數字經濟時代,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不斷迭代,應該把數字經濟反壟斷中的行業監管和市場監管有機結合在一起,找到更好的監管辦法,從而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   「數字經濟的繁榮這幾年方興未艾,並且步伐很大。特別是中國在疫情之後,應該以更大的步伐來發展,但當前仍然缺乏相應的規範和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