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再出發!——上海交大紀念建校123周年

2020-12-12 新民晚報

123年思源致遠,勵精圖治,跨越三世紀風雨兼程、英才輩出、弦歌不輟。4月7日,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建校123周年紀念大會,新老校友再度相聚在東海之濱,相約在菁菁校園,再續情誼、聚首暢談,重溫往昔時光,感受今日之母校,共築明日之交大。

交大「90」後院士與新中國同向同行70年

自建校始,交大人始終以「儲才興邦」為理想,將自身發展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開拓進取,不斷攀登,是國之脊梁,是民族振興的中流砥柱。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上海交大,有三位畢業70周年的「90」後院士,他們分別是土木工程系校友孫鈞、造船系校友黃旭華和電機工程系校友汪耕。他們走出交大校園後,宏圖在胸、重任在肩,愛國榮校、努力拼搏,在各自的領域艱苦奮鬥,與新中國同向同行70年。

情系「港珠澳」,勇攀世界橋梁界「珠穆朗瑪峰」。籌備6年,建設9年,港珠澳大橋建設歷時足足15年。2018年,大橋的建成與通車讓粵港澳三地之間的往來更加方便了。它的背後是無數大橋建設者們的愛國奮鬥,砥礪前行。其中特別惹人注目的是一位「90後」老人,他,就是交通大學工學院土木工程系1949屆校友、工程力學家、隧道與地下結構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孫鈞院士。

最近五六年,孫鈞院士的心思都撲在了港珠澳大橋上。過去每次到這裡出差,他都是以專家身份,為這座大橋施工建設中遇到的難題把脈、出謀劃策。93歲的他解決了港珠澳大橋的不少難題,大嶼山與伶仃洋曾見證他佇立深思的背影。

港珠澳大橋被譽為「世界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穿著薄薄的羽絨外套、拄著拐杖,沐浴在祖國南方溫暖的陽光下,孫鈞神採奕奕。沒有人能猜到,這位「90後」院士,過去一年的工作強度是這樣的:前後出差30多次,前前後後參加各類技術風險評估會、諮詢會達三四十次。「每次提技術方案,他都知無不言,剖析問題更是絲絲入扣,條理分明。」甚至在2018年春節來臨前的最後兩次出差,孫鈞往來於上海和珠海,奔走於工地和會議室。

事實上,在成為交通部指定的技術顧問、為港珠澳大橋「專業護航」前,孫鈞曾參與過很多「超級工程」,其中包括青藏公路、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南水北調、洋山深水港、長江隧橋等。

作為交大土木系1949屆校友,雖已離校多年,孫鈞卻對求學時的一幕幕記憶猶新,多次返校參加分享活動,時刻心繫母校發展。在交大110校慶之際,當時80高齡的孫鈞院士回母校參加了校慶活動。「六十年前,我們這幫人也是像你們現在一樣的熱血青年」,老院士回憶道,「不過那個時候可沒有你們現在這麼好的條件。食堂連凳子都沒有,四年都是站著吃飯的,平常吃的都是青菜湯和米飯,只有禮拜天可以吃一點葷,稱作『打牙祭』,晚上在圖書館看書看得太晚,就吃幾塊鹹餅乾補充營養,我看到你們現在的食堂,真是不知好了多少倍。苦歸苦,大家都是很努力地學習,想著早一天畢業,為國家做貢獻,像當時念數學系的吳文俊,念物理系的何祚庥等等,後來都成為了祖國的棟梁之材。我們是四九年畢業的,是解放前的最後一批畢業生,也是解放後第一批畢業生,可以說是『承前啟後』的一代。」

除了關心土木系傳承與發展,老院士還時刻關注青年學子的成長成才。孫鈞說:「現在的大學生跟我們當時相比,思想比較複雜——當然,這也是很現實的,你們面臨著更大的壓力,要自己找工作,成家立業,撫養老人等等,而我們當時,考慮最多的是怎樣把功課學好,為一道題目爭論半天,這種刻苦鑽研的精神還是需要現在的年輕人學習的。」他語重心長地寄語青年學子:「目前你們要做的,是一定要打好基礎,培養自己獨立鑽研、獨立學習的能力和方法,只要掌握了好的方法,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好好珍惜現在的機會,在大學中所學到的,能讓你一生受益無窮。」

校友孫鈞院士

為祖國核潛艇事業隱姓埋名三十年。與勤勉不輟,為國鞠躬盡瘁的孫鈞院士一樣,有一位老人,他為祖國的核潛艇事業,功名赫赫卻隱姓埋名三十年。離家正壯年,歸來已花甲。他的一句話,足以成為當代青年之座右銘「敢做驚天動地事,甘做默默無聞人」。他就是「中國核潛艇之父」、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上海交大1949屆造船系校友,黃旭華院士。

黃旭華,1926年3月生,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某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飛彈核潛艇總設計師。1945年7月,黃旭華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交通大學造船繫船舶製造專業,開始毅然追尋「造船造艦」抵禦外侮的報國夢想。

1958年,中國核潛艇事業元年。時任上海船舶工業管理局設計二處潛艇科長的黃旭華,突然接到去北京出差的通知,走進了海軍艦船修造部和一機部船舶工業管理局聯合組建的核潛艇總體設計組,他這才知道是「天字第一號」絕密工程選中了他。黃旭華至今記得,報到時領導找他談話說了三條:一是「你被選中,說明黨和國家信任你」;二是「這項工作保密性強,這個工作領域進去了就出不來,」;三是「一輩子出不了名,當無名英雄」。黃旭華毫不猶豫。「一輩子出不了名,當無名英雄」,這與「黨和國家信任你」相比,算得上什麼啊?

核潛艇是中華民族聚合力的結晶,是這一民族聚合力創造的奇蹟。自從核潛艇工程於1965年3月重新啟動,到1970年年底「401」艇下水,不過5年多時間。黃旭華至今記得在「401」艇正式交付海軍的儀式上,錢學森激動地說:「毛主席說『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現在不是一萬年,不是一千年,不是一百年,也不是十年,我們就搞出來啦!」

直到1987年,他以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的身份解密,隱姓埋名30載,他沒有回老家,卻成就國核潛艇真正具備核反擊實戰能力,使中國核潛艇成為大國的「定海神針」。

關於黃旭華院士,有「兩把椅子」的美談:2016年,上海交大紀念建校120周年大會,黃院士推開了為他演講準備的椅子,這是交大人堅守的精神與情懷;2017年,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為他拉開椅子,並一再邀請他坐到自己身邊,這是對共和國脊梁的關懷和尊重。

都說中國核潛艇是「定海神針」。六十多年過去了,大海裡發生的故事,大海一定知道。黃旭華學長的故事和精神,也將激勵交大學子,愛國榮校,矢志奮鬥!

突破世界難題,造出「發電金剛」。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那個年代,中國還是一個貧油國,只能用煤氣來替代汽油,而當年電力的供應也嚴重短缺,工農業生產急需強大的電能和動力。1958年,交大電機工程系1949屆校友汪耕與上海電機廠的科技人員、工人師傅決定超越發展,領先一步,發明研製世界上第一臺定子和轉子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當時研製這種發電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很多西方工業強國都無法攻克這個難關。在科技人員和工人師傅的刻苦鑽研和奮力攻關下,1958年10月27日,一萬兩千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安裝在上海南市發電廠,進行生產試驗。這是汪耕等科研人員和上海電機工人的發明和創造,是新中國工業的一個大事件。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90」後院士雖已從交大畢業70周年,仍時刻心繫母校發展。除了老一輩校友外,很多中青年校友也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們當中,有全國最大的酒店集團華住創始人1989屆校友季琦,有全國最大的鋰電池公司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曾毓群,還有創始百姓網的1999屆校友王建碩……從母校離開後的風雨徵途見證了他們在不同領域艱苦奮鬥,他們所做成就熠熠生輝,與祖國同向同行。思恩永久,源沛脈長,校友們的奮鬥精神是交大飲水思源精神的最佳詮釋。

交大校友演唱會、音樂會為祖國喝彩、為母校放歌

在這春意盎然,百花爭妍鬥豔的四月,正值上海交通大學紀念建校123周年之際,兩場音樂盛會在交大徐匯校區文治堂如約而至。

4月6日下午,「青春不畢業2」校園演唱會震撼來襲,發起人1990屆土木工程系羅堅校友攜手橫跨老、中、青三代,20餘位交大校園明星歌手重返母校,為大家傾情演繹,縱情高歌,再度重溫在母校的青春記憶。本次音樂會主題為「ForeverYoung」,共有青春、愛情、夢想、家庭、友情五大章節,節節都引人入勝,曲曲扣人心弦。

4月7日晚,由上海交通大學校友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校友藝術團承辦,上海交通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協辦的「源·聚」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3周年校友音樂會也將如約而至。近百名交大校友和在校學生參與演出,千餘名校友、師生歡聚一堂,共同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中。臺上美妙音樂扣人心弦,臺下歡聲笑語不斷,掌聲如潮,交大人以一場美好的藝術盛宴為母校建校123周年獻禮。

那些讓人熱淚盈眶的青春旋律,那些難以忘懷的青春之聲,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母校建校123周年之際,一場歌會是一次重逢,看鴻雁歸來,為祖國高唱,為母校放歌,笑憶彼時人生!

12個集體或個人榮獲上海交大2019年校長獎

在建校123周年紀念大會上,12個集體或個人榮獲上海交大2019年校長獎。獲獎集體和個人不僅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更秉持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肩擔著交大精神傳承者與弘揚者的任務。他們求實學,務實業,追求真理;飲水思源,心懷感恩之情,砥礪家國情懷;矢志奮鬥,銳意創新,在各自的領域熠熠生輝。

蔣如宏:不忘初心的雪域大使

西藏,雪域高原、邊陲重鎮。當得知被派援藏時,雖家有年邁體弱的父母和剛進高中的孩子,但稍經思慮,蔣如宏還是說服了家人,毅然選擇了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2016年7月,他肩背學校領導殷殷囑託、懷揣丹心堅定的踏上漫漫西行之路。初到高原,面臨的是高原缺氧、夜不能眠、飲食不適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難題。一個多月身體瘦了10多斤,但他依靠堅強的意志慢慢適應新的環境、融入新的角色。

三年來他既是宣傳員、改革者又是橋梁紐帶。蔣如宏立足學習,做雪域高原上黨的政策的宣傳員和實踐者,以實際行動積極響應黨中央「精準扶貧」的號召,將黨的光輝和溫暖傳播於雪域高原邊陲小鎮;立足本職,做西藏農院科研工作的改革者和探路人,「你援藏帶來的是管理理念和方法,跟在你後面收穫真大」,這是周圍同事對他的稱讚,也是對真幹、實幹援藏幹部的最大褒獎;立足支援,做藏漢兩地民族交融的鋪路石與牽線人,2018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西藏農牧學院聯合科技查新中心」揭牌運行,為藏區科研人員提供優質便捷的科技查新服務。在兩校領導大力支持下,成功舉辦師生攝影作品聯合展,為兩地師生思想文化交流構築平臺,參與主創畫冊「都市與自然的輝映,海濱與山巒的共鳴」現已成為藏漢兩地民族交融友誼見證。

丹心獻雪域,大愛灑邊疆。蔣如宏愛崗敬業、銳意創新,在完成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時積極發揮援藏幹部橋梁紐帶作用,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了卓越的成績,出色完成了黨交給他的援藏任務!

江秀臣:講好中國故事的科研帶頭人

自1992年來交大工作,江秀成的身影便始終活躍在電力科技的最前沿。二十六載櫛風沐雨,從年少時的意氣風發到中年後的兩鬢微霜,從初時的探索者到業界的引路人。他,是求真務實的科研人,是具備國際視野的交大人,是學科改革創新的先行者,更是智能電網領域的守護者與築夢人。

他精誠為國,用信念澆灌科學研究:在人才需求日益膨脹、技術革新日益迫切之際,江秀臣始終專注於智能電網設備智能化和電網控制智能化關鍵技術的科研工作,積極研究其它學科的最新成果,尋求在該研究方向上取得更大突破,整體提升我國智能電網的智能化水平,提高我國電網的可靠性和運行效率,保障電網安全。他反哺社會,用創新點亮電網之光:當國家需要時,江秀臣永遠衝在最前方,心繫國家需求,開拓創新;當社會需要時,江秀臣同樣奮戰在第一線,關注企業應用,敢為人先,積極實踐。在國內各項大型活動中,都被邀請提供技術和產品參與保障電網安全的重任,青島上合峰會、上海進口博覽會,他都全程參與保障電網設備安全運行的保電工作,在2018年上海進博會召開前的24天,預警了一臺故障電力設備,排除了一起進博會期間的停電隱患,為進博會最終的順利召開做出貢獻。多年來,江秀臣建立起一支在智能電網設備智能化和電網控制智能化關鍵技術領域從事研究、開發與應用的專業科研人才隊伍,並不遺餘力地引進和培養優秀的電氣學科青年教師。

於江秀臣而言,專注科研工作已經成了習慣,而在這之上,能夠將科研成果進行轉化為社會謀福利,能夠為更多同領域的科研人搭建平臺創造機遇才是他畢生的夢想。

姚振強:桃李天下的學科先行者

來自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的姚振強教授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交大「土著」:他本、碩、博都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科,完成中英聯合培養計劃並獲得博士學位後留校工作,至今在教學與科研一線已勤奮耕耘了25個春秋。姚振強專注先進位造領域的科研和教學工作,潛心全方位育人事業,奉獻於學科建設工作,為學校機械工程學科上水平和高水平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

25載光陰見證了姚振強傾心學科建設,身體力行地全方位育人。他勇攀科學高峰,致力於複雜裝備的數位化設計等方面的研究,在高檔數控工具機設計、核電裝備研發、精密製造技術方面取得多項研究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承擔16項國家級科研課題,獲6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他踐行立德樹人,是學院教書育人委員會成員,堅持用問題導向和需求牽引代替知識驅動,注重培養學生「觀察-表達-實踐」綜合能力,採用基於案例的教學,將工程學基本知識教育與綜合實踐相結合。為國家重點行業輸送了21名博士和62名碩士,大都到國家重點單位工作,另還培養博士碩士留學生4名;獲學校、寶鋼優秀教師獎和國務院特殊津貼;他長期奉獻學科與基地建設,自2000年起便擔任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學科方向的負責人,參加機械設計、機械製造二級與機械工程一級重點學科評估,211、985建設評估及國際評估,機械系統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

「交大人節」開啟青年創意文化嘉年華

4月7日,「交大人節——青年創意文化嘉年華」在主會場閔行校區仰思坪,以及徐匯校區盛宅之家和閔行校區子衿街兩個分會場舉行。為廣大交大學子搭建了一個傳播創意理念、展示創意成果、分享創意價值的平臺,展示了交大人創新開拓的文化精神。活動設置有科學技術、最炫民族、文化體驗、靈動藝術、百國風情、絢麗舞臺以及尋夢環遊七個片區,青年創意帳篷展示活動、表演巡遊、科技體驗等貼近生活的創意項目,各具特色,精彩紛呈,提供了高質量的多元創意文化體驗,吸引了在校師生、返校校友、社區居民等三萬餘人參與。

「交大人節」是在校團委的指導下,由校學聯社團總會牽頭聯合各學生社團、各院系學生會(研究生會)、學生創業團隊、公益團隊共同打造的「全體交大人的節日」,自2012年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七屆。「匯青年英才之創意,展校園文化之風採」,交大人節嘉年華為廣大交大學子提供了多角度、多層次的創意選擇,並以此為契機推出一批青年創意作品,形成交大校園文化生活的新亮點,為推動校園文化事業做出貢獻。在全體參與者的共同努力下,滿載創意與歡樂的交大人節為交大校慶獻上了一份特別的青春禮物,增添了一道活潑靚麗的風景線。

學生原創文化工作室落戶、新建「快遞超市」,交大「南京路」子衿街落成

4月7日下午,子衿街落成典禮在交大閔行校區舉行。子衿街的「前世今生」可以追溯到1997年,彼時子衿街作為商業中心投入使用,給師生帶來了生活上的便利,享有交大的「南京東路」的美稱。後來隨著學校規劃的變更,子衿街也曾一度是學聯、學生社團的駐紮地。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活動的需求,子衿街於2018年年初開始改造,對子衿街的職能進行了較大程度的轉換和完善。子衿街一樓現設快遞中心,1個多功能排練廳,1個演奏廳,1個器樂廳以及若干琴房,二樓設若干學生原創文化工作室,2個會議室以及小劇場,為交大師生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提供了陣地。子衿街上的首批學生原創文化工作室共計8個,分別是vision美術協會、笛簫協會、鋼琴協會、國學社、吉他協會、三棋聯合會、攝影協會、書畫篆刻協會,這些學生原創文化工作室錯落有致分布在一、二樓區域,工作室的成立助力學生社團的蓬勃發展,將極大地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成為交大師生陶冶情操的好去處。

快遞服務已成為師生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本著「統一有序,智慧校園,人本服務」的工作宗旨,學校與菜鳥驛站強強聯手合作,在子衿街新建「快遞超市」,一改之前多家快遞公司各自「擺攤」,秩序混亂的情形。改造後的快遞服務中心,引入了智能分揀設備,基於人臉識別的智能快遞櫃、高拍儀設備、智能雲監控等。徐匯校區快遞服務中心業也在2018年雙十一投入運行,集智能化、人性化、正規化於一體,目前正在推進機器人小G派件服務。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紀念建校123周年
    上海交通大學7日舉行建校123周年紀念大會。供圖中新網上海4月7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交通大學7日在該校閔行校區舉行建校123周年紀念大會,新老校友相約在菁菁校園,再續情誼、聚首暢談,重溫往昔時光。出席上海交大建校123周年紀念大會的校友孫鈞院士。供圖當天,「交大人節」在上海交大閔行、徐匯校區分別舉行,開啟青年創意文化嘉年華,展示了上海交大人創新開拓的文化精神。
  • 上海交大紀念建校123周年 「90後」院士校友為母校慶生
    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3周年紀念大會現場  「相聚在東海之濱,汲取知識的甘泉。交大,交大,學府莊嚴……」4月7日,伴隨著悠揚的校歌,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建校123周年紀念大會。他們三位同為從上海交大畢業70周年的「90後」院士。  大會上,12個集體或個人榮獲上海交大2019年校長獎。獲獎集體和個人不僅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更秉持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肩擔著上海交大精神傳承者與弘揚者的任務。
  • 上海交大紀念建校123周年,「90後」校友畢業70年再聚首
    上海交通大學今天舉行建校123周年紀念大會。畢業於1949年的「90後」校友孫鈞院士重返母校,與廣大生於90後的晚輩學子共聚同歡。上海交通大學123周年校慶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上海交大,有三位畢業70周年的「90後」院士校友。他們分別是土木工程系校友孫鈞、造船系校友黃旭華和電機工程系校友汪耕。
  • 上海交通大學紀念建校123周年
    123年思源致遠,勵精圖治,跨越三世紀風雨兼程、英才輩出、弦歌不輟。4月7日,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3周年紀念大會在閔行校區舉行。123周年華誕。「飲水思源」是交大的校訓,也是交大人長期以來形成的優秀品格,更是交大人共同的文化符號和精神追求。紀念大會上隆重頒發了「傑出校友思源貢獻獎」。
  • 西南交通大學建校123周年紀念活動公告
    西南交通大學建校123周年紀念活動公告 2019-03-13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交通大學「源·聚」建校123周年校友音樂會舉行
    123,再出發!回望悠悠歲月,動人音符奏響重逢的喜悅;暢想明日輝煌,昂揚歌聲唱出無盡的祝願。4月7日,「源·聚」2019年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3周年校友音樂會在徐匯校區文治堂舉行。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顧鋒,黨委常委、黨委宣傳部部長胡昊出席音樂會,近千名校友、老師和在校學生歡聚一堂,近150位校友與在校學生同臺演繹。
  • [120周年校慶]上海交通大學紀念建校120周年
    2016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建校120周年紀念大會,新老校友歡聚交大閔行校區,共話上海交通大學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雄,教育部副部長杜佔元出席紀念大會並講話。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主持紀念大會。
  • 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4周年紀念大會在線上舉行
    陳鍊)4月11日,按照防疫要求,上海交通大學首次採用網絡現場直播形式召開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4周年紀念大會,向全球交大人致以最誠摯地問候,以特殊的「打開方式」與海內外交大人云端相會。疫情到來之時,上海交通大學廣大醫護員工戰鬥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每一點閃光,匯聚成勝利的希望,心懷家國,展現醫者擔當。2020年上海交大校長獎首次設立特別獎,交大紀念建校124周年紀念大會上,交大援鄂醫療隊獲此榮譽。「國有難,召必應,戰必勝」,570名交大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前線,為阻擊疫情築起白衣長城,以實際行動展示了崇高醫德和精湛醫術,展示了學院精神和醫學水平,展示了醫學初心和使命。
  • 上海交通大學網絡直播建校124周年紀念大會
    為了儘量降低疫情對廣大師生、校友的影響,2020年4月11日,按照防疫要求,上海交通大學通過網絡現場直播建校124周年紀念大會,在美麗的閔行校區向全球交大人致以最誠摯地問候,以特殊的「打開方式」與海內外交大人云端相會。
  • 首次採用網絡直播 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4周年紀念大會舉行
    人民網上海4月11日電(葛俊俊) 在這個特殊的花開時節,全國人民都在同心戰「疫」,貢獻力量。為了儘量降低疫情對廣大師生、校友的影響,4月11日,按照防疫要求,學校通過網絡現場直播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4周年紀念大會,在閔行校區向全球交大人致以最誠摯地問候,以特殊的「打開方式」與海內外交大人云端相會。
  • 上海交通大學紀念建校122周年
    1896年建校的交通大學,已經走過了122年的光輝歷程。4月7日,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2周年紀念大會在閔行校區隆重舉行。校黨委書記姜斯憲,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交大全體校領導、部分老領導,校友代表,附屬醫院、附屬學校、機關部處、院系及直屬單位負責人、師生、醫務員工代表和海內外兄弟院校及關心交大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共聚一堂,共同慶祝上海交通大學122周年華誕。
  • 慶建校119周年 上海交大: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昨慶建校119周年  昨日,上海交通大學舉行紀念建校119周年系列活動。校黨委書記姜斯憲提出學校發展目標: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姜斯憲表示,上海交大就「紮根中國大地辦世界一流大學」這一時代命題,正式提出「探索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交大之路」的構想。
  • 上海交大首次「雲直播」建校124周年校慶 授予援鄂醫療隊校長特別獎
    上海交大供圖中新網上海4月11日電 (盧思語 王辰軒 魏佳妮)上海交通大學按照防疫要求,首次通過網絡現場直播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4周年紀念大會。11日,上海交大在美麗的閔行校區向全球交大人致以最誠摯地問候,以特殊的「打開方式」與海內外交大人云端相會。
  • 五所交通大學推出建校120周年紀念郵票
    科技日報訊 (記者林莉君)記者從北京交通大學獲悉,包括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和臺灣新竹交通大學在內的海峽兩岸五所交通大學將共同開展120周年校慶紀念活動,合力打造「交通大學文化」。面值1.2元的《交通大學建校120周年》紀念郵票將於4月8日由國家郵政局正式發行。
  • 交大建校一百二十周年紀念郵票官方說升值前景堪比猴票
    京呈為你介紹:這張郵票,是《交通大學建校一百二十周年》紀念郵票,共一套1枚,這是中國郵政為我國高校建校紀念發行的第十套紀念郵票,將於4月8日正式發行。在3月30日北京交通大學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集郵總公司副總經理顧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這套郵票的設計理念新意十足,可以說在發展前景上,它的升值空間不比『猴票』差」。
  • 「漁陽星火——紀念『上海外國語學社』建校一百周年」專題展覽在...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為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近日,「漁陽星火——紀念『上海外國語學社』建校一百周年」專題展覽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辦。據悉,該專題展覽是上海市教委「迎接建黨100周年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之一,也是慶祝上海外國語大學校史館、語言博物館開館一周年紀念活動,將持續展陳一個月。
  • 上海交通大學首次採用網絡直播慶祝建校124周年
    央廣網報導 通過網絡現場直播,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4周年紀念大會今天舉行,以特殊的「打開方式」與海內外交大人云端相會。校黨委書記楊振斌,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等校領導,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等援鄂醫護員工代表,2020年校長獎獲得者代表,機關部處、院系及直屬單位負責人和師生代表出席紀念大會直播現場。
  • 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辦上海交通大學124周年校慶紀念
    2020年4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學暨馬克思主義學院首次通過在線的方式,舉行了建校124周年紀念大會。海內外交大人以特殊的打開方式與恩師、同學雲端相會。清晨的校園煙雨濛濛,鳥語花香,馬院校友「雲」看校園活動正式啟動。
  • 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學院紀念建院10周年系列活動舉行
    2018年9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迎來航空航天學院建院10周年(空天科學技術研究院13周年)暨航空學科83周年,舉辦主題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系列活動。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賀東風出席中國商飛-上海交大商用飛機系統工程科創中心成立儀式,並會見交大莫航班的中俄學生。
  • 解碼生命再出發暨Bio-X研究院二十周年紀念活動舉辦
    2020年12月30至31日,上海交大Bio-X研究院舉辦了解碼生命再出發暨Bio-X研究院二十周年紀念活動,活動內容包括30日上午的《解碼生命(第二版)》新書發布會,30日下午的Bio-X二十周年紀念卓越學術論壇與31日全天的高端學術論壇,活動在研究院201會議室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