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發現擁有兩顆恆星的雙恆星類太陽系系統

2020-12-16 搜狐網
遙遠的國度:距地球4900光年外克卜勒-47系統中的行星圍繞著雙恆星旋轉

圖表:克卜勒系統中的行星按比例與太陽系內層行星位置比較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宣布,它發現了一個新的類太陽系,其核心具有兩顆恆星。

  據報導,該類似太陽系的星系系統叫做克卜勒(Kepler)太陽系,距地球4900光年,它有兩顆恆星,兩者互為軌道轉動,天文學上稱作雙子星體系。

  該發現最令人興奮的地方在於它還擁有兩個環繞的行星。其中一顆行星竟佔據著所謂的適居帶(Goldilocks zone)上,該位置使得行星表面溫度適宜,能夠穩定地保存液態水以及孕育潛在的生命。

  該發現表明超過一顆行星能夠在這種雙子星這種強大引力場中形成天體系統,同時也證明了銀河系內天體系統存在的多樣性。

  從人類棲居的地球角度來看,這兩顆雙子星的日食發生時間大約為每7.5天一個周期。其中一顆恆星與太陽的大小相近,但只有太陽亮度的84%;另一顆恆星較小,大約只有太陽尺寸的三分之一,但亮度還不足太陽的1%。

  來自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天文學家傑羅姆•歐羅斯(Jerome Orosz)表示,與單恆星單軌道行星不同的是,位於環雙星系統中的行星必須圍繞著「動態的目標」旋轉,而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行星的凌日時間與其凌日持續時間間隔將出現很大的差異,有時候時間長,有時候短。

  科學家介紹說,該系統內部行星名叫克卜勒-47b,圍繞兩顆恆星的公轉周期不超過50天,不過該行星不能被直接觀測到。科學家們認為其原因可能是由於該行星表面溫度較高,在其過熱的大氣層中甲烷的燃燒可能導致一層濃霧覆蓋著這顆星球。

  外層的行星叫做克卜勒-47c,其公轉周期大約為303天,位置位於所謂的適居帶(Goldilocks zone)上,因為在天體系統中這一位置可能存有液態水。

  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的威廉-伯拉吉(William Borucki)表示,與人類熟知的太陽系不同,許多恆星都是多星系統中的一部分。因此,對此的關注也總是圍繞著「它們有行星和行星系統嗎?」這類的問題,克卜勒系統的發現證明了雙星系統也存在行星系統。

  科學家還表示,在宇宙中搜尋宜居行星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天體。(尚力)

相關焦點

  • 重大發現!NASA和谷歌共同宣布發現"第二個太陽系",AI扮演至關重要之角色
    而此次兩顆行星的發現則意味著有可能有帶有更多行星的星系尚待發現。為了縮小搜索範圍,科學家們研究了已知的可包含兩顆及更多的系外行星的 670 顆恆星。最終發現了兩顆新的行星:克卜勒 80g 和克卜勒 90i。重要的是,克卜勒 90i 是克卜勒 90 星系中的第八顆行星,這使得我們確定了克卜勒 90 是我們已知的太陽系以外的第一個 8 行星星系。
  • 雙恆星系統的奇異系外行星軌道:在行星上,你可以看到兩個太陽
    現在,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NRAO)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這種圍繞多顆恆星運行的奇異系外行星世界可能存在於遠離主軌道平面的偏離軌道上。這一發現對複雜的多恆星系統中行星的形成具有指導意義。隨著太陽系外行星發現的數量每天都在增加,我們開始意識到,圍繞雙星和多星運行的複雜系統都有有關自己的奇特故事。那麼有兩顆以上恆星的系統會發生什麼?澤卡拉說:「我們只有幾個三顆或四顆恆星周圍的原行星盤樣本,比如GW-Orionis和GG-Tauri。
  • 太陽系曾經可能是雙行星系統,為何現在只有一顆恆星,另一個呢?
    在整個太陽系當中,太陽就是它的中心,所有的星體和物質都圍繞著太陽進行旋轉,卻有一些科學家表示,在整個太陽系當中很有可能會存在兩顆太陽這樣的恆星,太陽系其實是一個雙恆星系統,這也就意味著在太陽消亡之後很有可能我們會找到它的替代品,那麼另外一顆太陽到底在哪裡呢?
  • 不依附於任何恆星或者恆星系統
    博科園:本文為天文學類演化過程中,一些行星被踢出恆星系統,淪為「流浪者」。根據一項新模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流浪行星。銀河系可能存在數十億顆尚未被發現的「流浪行星」我們往往認為恆星系統中的行星有序運行,就像我們的太陽系一樣。但天文學家不時發現線索,暗示存在不走尋常路的行星,也就是所謂的「流浪行星」。它們不依附於任何恆星或者恆星系統,孤獨地在銀河系中流浪。流浪行星的數量超出所有人的預計。
  • 神秘行星圍繞兩顆恆星旋轉,你見過嗎?專家:宇宙神秘,見怪不怪
    神秘行星圍繞兩顆恆星旋轉,你見過嗎?專家:宇宙神秘,見怪不怪文/曦軒宇宙是浩瀚無邊的,宇宙中有數不清的星系,有無數的天體,有恆星、行星等等。不過隨著人們對於宇宙的深入研究,發現了一些特殊的現象,雖然沒有發現九個恆星,但是雙恆星體系還是很常見的。科學家用克卜勒望遠鏡發現了一顆行星圍繞兩顆恆星轉動的奇特現象。通過研究,科研人員發現這是一顆冰與氣體組成的行星,與土星比較相似,這是人們首次發現行星圍繞雙恆星轉動。科學家很好奇在這種天體上面會不會有生命的存在呢?
  • 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有沒有可能是一個「雙星系統」?
    「雙星系統」是一個天文學中的概念,所謂雙星系統是指由兩顆恆星組成,相對於其他恆星來說,組成雙星系統的兩顆恆星彼此之間的距離很近,它們在各自的軌道上環繞著共同的質量中心運動,從而組成的一個恆星系統。
  • 「克卜勒」又發現兩顆外星「地球」
    圖片來源: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天文學家宣布,他們又發現了8顆新的行星,位於各自恆星的宜居帶內,距離恆星不遠不近,能夠讓液態水存在於這些行星的表面。這些發現使得處在宜居帶內並且個頭較小(即直徑不到地球2倍)的行星數量翻了一番。在這8顆行星當中,研究團隊確定了兩顆行星,它們是迄今已知的外星行星當中,與地球最為相似的。
  • 天文學家發現距離地球約1000光年的雙恆星系統,可能有巖石行星
    天文學家稱發現了類似塔圖因(Tatooine)行星的星球。證據來自於一個巖石碎片的軌道,這些碎片圍繞著兩顆恆星,分別是白矮星和褐矮星。該系統名為SDSS 1557,距離地球大約有1000光年。  在發表於《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由倫敦大學學院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在SDSS 1557系統中,破碎的行星殘骸圍繞著兩顆恆星旋轉。該團隊通過測量光譜吸收,科學家研究了這個雙星系統及其碎片的化學成分。  到目前為止,圍繞雙星的系外行星都是氣體巨星——類似於木星和土星,並且被認為是在這種系統的結冰帶中形成。
  • 「超級地球」被發現 圍繞距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旋轉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 圍繞距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旋轉英媒稱,天文學家11月14日基於20年的科學觀測結果宣布,一顆被稱為「超級地球」的冰冷而黑暗的行星可能正在繞著距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孤立恆星運行。
  • 科學家猜測,早期太陽系可能有兩個太陽,一個脫離太陽系而去
    那麼這樣兩個環線內太陽系的保護罩是如何形成的?對此,科學家想到了一個可能,那就是早期太陽系可能有兩顆恆星,除了太陽之外,它還有一個質量跟它差不多的姐妹。如果50億年前,太陽星雲中誕生了兩顆恆星,那麼後來一顆恆星遠離太陽系而去,在此過程中形成了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也就能夠解釋得通了。
  • 太陽系周圍有1004個恆星系統,科學家:地球早就暴露了
    太陽系周圍有1004個恆星系統,科學家:地球早就暴露了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目前可觀測到的宇宙直徑就達到了930億光年,在這樣的一個範圍之內,整個太陽系渺小的如同一粒塵埃,當然,如果就生命的意義來說,太陽系還是非常了不起的
  • 如何測量月球的質量和太陽系其它行星的質量,遠方恆星及行星的質量
    如何測量太陽系其它行星的質量?從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已經了解到地球的質量如何測算,太陽的質量如何測算?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月球的質量如何測算?太陽系行星的質量如何測算?🌹🌹🌹🌹🌹🌹🌹🌹🌹🌹🌹🌹🌹🌹🌹🌹月球的質量如何測算?其實測算方法,與測算太陽質量的方法相同。
  • 外媒:科學家發現兩顆最適宜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
    一顆類地行星圍繞著一顆已形成行星狀星雲的恆星運轉,在形成早期,該行星與近期發現的克卜勒438b相似。(照片來源:大衛·A·阿圭勒)中國網1月8日訊 據英國《衛報》網站1月6日報導,在太陽系之外,科學家發現了一顆最適宜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其名為克卜勒438b。它的體積略大於地球,並環繞橙矮星的軌道運行。與地球從太陽吸收的熱量相比,克卜勒438b可從橙矮星上多吸收約40%的熱量。由於它的體積不大,所以極有可能是由巖石構成。
  • 太陽系的邊緣令人困惑,科學家懷疑遠古太陽系與想像中的完全不同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是一個以太陽為中心的單恆星系統,地球、月球以及太陽系內的所有天體都在太陽的引力下乖乖地圍繞著太陽運行,所以我們通常都會想當然地認為,宇宙中的恆星系統都應該是像太陽系這種樣子,然而實際情況上卻不是這樣。
  • 我們的太陽系——圖片集
    哈勃望遠鏡部署來源:NASA出版:2018年4月23日1990年4月25日,哈勃望遠鏡作為STS-31的一部分,從發現號太空梭的貨艙部署。開拓者10號正朝著Taurus星座的恆星Aldebaran前進,需要兩百多萬年才能到達它。開拓者11號正前往射手座星座西北的Aquila(鷹)星座。開拓者11號將在大約400萬年內經過附近星座中的一顆恆星。這是開拓者銘牌上的視覺信息的詳細視圖。
  • 太陽系或是雙星系統!伴星2600萬年回一次,如今沒人知道它在哪
    恆星系是宇宙中最常見的天文集合,該集合裡包括了一些更小級別的天體,比如行星、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等。經過天文學家長期的觀測發現,銀河系中大多數恆星系內都存在兩顆及兩顆以上的恆星,這樣的系統一般來說更加穩定。而我們的太陽系是個特例,只有一顆恆星,但也能穩定地運行,對此有天文學家提出質疑,太陽系真的只有一顆恆星嗎?
  • 如果太陽系變為一個雙星系統,會出現哪些變化?一切都會大亂套
    如果天上有兩顆太陽,會發生什麼呢?我們的太陽系中只有唯一的一顆恆星,也就是太陽。所有的行星、小行星都圍繞太陽穩定而有序地運行,這是一種非常簡單也非常穩定的恆星繫結構。而在宇宙之中,並不是所有的恆星系都只有唯一的一顆恆星,有的恆星系有兩顆恆星,這就是一個雙星系統,而如果有三顆恆星,那就是一個三星系統。地球能夠孕育生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穩定的恆星繫結構,那麼如果太陽系變為一個雙星系統,也就是天上出現兩顆太陽,會給地球以及整個太陽系帶來哪些變化呢?
  • 兩顆行星是如何共享同一個軌道的?
    存在多種情況,導致兩顆行星佔據同一軌道。儘管彗星或小行星撞擊地球會對地球構成巨大的威脅,但太陽系實際上是一個極其穩定的地方。只要太陽是一顆正常的主序恆星,所有的八顆行星都會穩定地留在它們的軌道上。但這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恆星系統。
  • 第二個"太陽系"現身宇宙 可能包含"小地球"(圖)
    他們在2月15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發表報告稱,發現了酷似太陽系的另一個行星系,那裡的「木星」和「土星」活靈活現,而其他對號入座的行星仍有待定位。      它在哪裡?     這個名為OGLE-2006-BLG-109L的行星系就像一個微縮版本的太陽系,而那裡的兩顆氣體行星也就像是等比例縮小的木星和土星。
  • 太陽系最外層奧爾特雲來自何方?是如何發現的?距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圖解:奧爾特雲和太陽系各大行星及最接近的兩顆恆星的相對距離示意圖。圖中橫軸以地日距離(1 天文單位)為比較基準,依對數尺度繪製(非等比例的線性尺度)。艾森彗星是當它通過太陽時太近了而被摧毀,賽丁泉彗星非常近距離通過了火星,大約74萬年後才會返回太陽系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