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山東駐軍——山東歷史

2020-12-15 有話說史

引言

山東八旗駐防山東長期延續的八旗駐防地區有德州、青州兩地。旗兵連同其眷屬劃地集中居住,不同他人混同。 德州駐防:始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駐紮城北。雍正二年(1724年)駐鑲黃、正黃滿蒙各二旗馬步甲兵五百名。城守尉一員,防禦一員,驍騎校一員,筆貼式一員,領催三十四員。據乾隆《德州志》記載,城守尉年俸銀一百三十兩,偉米百三十石,隨任官地四百八十一畝。防禦年俸銀八十兩,米八十石,隨任官地若干。驍騎校年俸銀六十兩,米六十石,隨任官地若干。

筆貼式年俸銀二十一兩,米二十一石,隨任官地三十五畝(滿蒙四旗原圈官地870個漢子地,每個漢子地35畝,共計30695畝)領催每名月餉銀三兩,年餉米四十四石,馬甲(騎兵)四百六十六名,每名月餉二兩,米年四十四石。步甲(步兵)五十名,每名月餉一兩,米折銀一兩五錢,月米一鬥五升。弓、鐵匠月餉一兩,年米二十二石。

青州駐防:始於雍正八年(1730年)。駐青州(今益都)城北五裡。額設滿州馬甲二千名,步甲四百名,內將軍一員(乾隆二十六年載)、副都統一員,又委前鋒校十六名,前鋒一百八十四名,炮領催八名,鳥槍領催四十八名,馬甲八百七十二名,鳥槍馬甲七百五十二名,炮馬甲八十名,弓、鐵匠各八名。《皇朝政典纂要》卷三三三引《會典事例》)

光緒二十一年(1895)巡撫李秉衡挑練綠營練軍的同時,也挑練青州滿營練軍一營。兩處旗兵一直延續到清朝的滅亡。

▲光緒帝

山東綠營駐防

(一)綠營兵概況

綠營兵又稱綠旗兵。清軍入關以後,招降了六十餘萬明

朝軍隊,以綠旗為標幟,稱為綠營兵(綠旗兵)。這六十餘萬部隊,除少數駐紮京師外,大部分布防各直省。大體上是每省設提督,總統全省,省內重要防地設鎮總兵,下轄副將、參將、遊擊、都司、守備、千總、把總、外委、額外外委等官。清初,全國設有六十六個鎮。武官提督接受文官總督、巡撫的

節制、調遣、改黜,同時,總督、巡撫也有直轄部隊。一般說,總督、巡撫、提督、總兵各直轄幾營標兵,稱督標、撫標、提標、鎮標。河道總督所屬稱河標。副將所統官兵稱協,

▲綠營防駐

參將至守備所統官兵標營。各營除駐地防守操練外,還各分領汛地,在沿海、沿江、沿河、沿邊、大路通衢設立墩堡,駐紮官兵,劃地分守,叫做汛地,執行緝私(私鹽、私鑄、私礦及其他違禁物品)、「察奸」、「防盜」、「捕賊」的任務。

綠營兵基本也是職業兵。其兵員的補充,是徒步戰兵中拔取騎兵(馬兵),從守兵中拔取戰兵,從營兵子弟餘丁(十六歲以上)中拔取守兵,沒有餘丁,才從民丁中招募。薪餉定製:馬兵月餉銀二兩,步戰兵一兩五錢,守兵一兩,餘丁五錢。兵丁月給米三鬥。額外外委與戰兵同。外委月支俸銀一兩五錢,米三鬥,年支養廉銀十八兩,把總月支俸銀三兩,年支養廉銀九十兩,千總月支俸銀四兩,年支養廉銀一百二十兩。守備月支俸銀七兩五錢,年支養廉二百兩。至總兵,則年支俸銀二百一十一兩,養廉銀一千八百兩。

(二) 山東綠營駐防 清朝初年,山東與直隸、河南共一總督,督署駐大名府,後山東,河南各為巡撫直轄。康熙元年(1662年),為鎮壓於七起義,設山東提督,初駐青州,後駐濟南,十六年,裁提督,由巡撫兼領。山東綠營,計有巡撫直轄之撫標及受巡撫節制之登州鎮、兗州鎮、曹州鎮。另,駐濟寧州之河道總督還轄有防河護運之河標,據《清史稿》載,順治初年山東巡撫所屬之綠營兵有七千八百餘名,河標兵三千名。據《會典》,嘉慶初年有兵八千七百餘名,河標兵二千五百四十三名。

嘉慶十九年,(814年)添設曹州鎮,兵有增加,至同治八年(1869年),雖歷經裁汰,尚有兵一萬七千九百九十三名,本年裁弱留強,存一萬六千餘名(據丁文誠公遺稿》卷七)。至光緒二十八年。巡撫周馥擬將所存五千八百七十六名全行撤裁,然迄止清亡,並未實現(據《周慤慎公全集,奏稿》)。

▲綠營軍

現將清末山東綠營各標鎮情況列表於下。

水師:順治元年(1644年)設登州水師營,駐水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改為前後二營。道光三十年(1805年)添設文登水師營。皆歸登州鎮轄。

同治十二年(1873年)巡撫丁寶楨整頓水師。將三營遊擊以下官三十九員,兵一千三百一十一名,載撤核留戰兵七百名,守兵一百名,分為登州水師營、榮成水師營。設統領一名,每營管帶一員,左、右、前、後中哨官五員。改歸撫標直轄。

所用戰船,改原來首尾均齊、形體笨重之紅頭船、趕繒船為頭尖尾大、船身較低的拖繒船,專去廣東定做十四支,每營配備六支,每船置炮二十一尊,並配以德制銅炮及洋槍,延德人端乃爾教練。同時每船設正副舵長、桅長、繚兵、炮兵等員,改變了過去舵工、桅工、水手臨時僱募的情況。

外委以下至各戰守兵糧餉亦有增加,大體準照防勇、練薪餉(據光緒《登州府志》及《丁文誠公遺集》)卷八九、十、十一、十二)。 綠營兵平時分散駐防,戰時臨時抽調。在康熙徵「三藩」及後來平定準噶爾部、回部大小金川的叛亂中,綠營兵都還有相當的戰鬥力。但是,隨著封建制度的日趨沒落,自嘉慶朝以後,綠營兵的腐朽性就愈來愈明顯地暴露出來。

▲清軍

清朝政府把八旗兵視為它的軍事主力,綠營兵只作為輔助力量。所以八旗集中駐防,而綠營兵則散處各地,零星駐守,這就使它難於集中操練。尤其是軍官坐吃空額,缺員長期得不到補充,加以官兵之間,朋比為奸,賄賂公行,士兵糧餉微薄,生計困難,久之,即出現兵士罷弱,營馬倒斃不補,或者柴瘦骨立,鞭策不前;弓箭刀槍器械鈍弊朽壞,營房坍塌,塘汛屋宇傾圯等狀況,顯然,這樣的部隊是沒有戰鬥力的。當太平天國農民軍一經興起,綠營兵便望風披靡。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不得不舉辦團練,招募鄉勇,或者另行挑練來取代綠營。

山東防軍(附練軍)

(一)防勇概況

隨著八旗、綠營的腐敗,清政府不得不在職業兵以外另行招募部隊,這召募的部隊即被稱為防勇。防勇的設立開始於嘉慶年間,大規模的招募則在於對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鎮壓。鹹豐三年(1853年)曾國藩在辦理湖南團練的基礎上招募鄉勇,成立湘軍。鹹豐十一年(1861年)李鴻章在安徽編練淮軍。其召募之法,是由他們信任的將領逐級委派營哨等官員直接招募勇丁。凡應募勇丁必須出具保節,將姓名、籍貫、戶鄰、團長逐一註冊,以便鈐束。招募各官即是統領各官。從而形成一種牢固的統轄和依附關係。

這是一種典型的地方地主武裝。湘軍和淮軍是清朝末年兩個很有勢力的武裝政治集團。在此期間,各省也紛紛召募防勇,或者在原有綠營中加餉挑練,仿照防勇營制餉章重新編練,稱為練軍。據《清史稿》記載,同光年間,「各省防軍、練勇凡三十六萬餘人,歲需餉銀二十餘萬兩。」這只能是個約略數字,因為防勇募裁無常,隨時變遷。

▲山東綠營軍

(二)山東防勇。

鹹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北伐,清廷命北方加緊布防堵截,山東巡撫李惠、張亮吉即在綠旗之外召募防勇數千人。這時,兵制不一,旋募旋裁,還不能構成山東的軍事主力。同治二年(1863年)丁寶楨升任山東按察使,隨帶楚軍兩營(濟字營)前來。其後逐漸召募的防勇即照楚軍營制餉章辦理(薪餉酌減)。概計:步隊,每營正勇五百名,設管帶一員,幫帶員,營轄五哨,哨長五員,哨轄五什,什長五十人。馬隊,正勇二百五十名,設官與步隊同。

同治四年(1865年)淮軍將領潘鼎新升任山東布政使,隨帶淮軍鼎字十營來東,參與鎮壓捻軍在山東的活動。

同治六年(1867年)為對付捻軍的馬隊,山東巡撫丁寶楨在黑龍江、吉林招募西丹(滿州八旗餘丁),購買馬匹,組成馬隊十二營。每營二百五十人,共三千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總結

同治元年至三年,清政府與捻軍作戰,主要依靠僧格林沁的八旗軍,同治四年(1865年)僧在曹州被斬,所部遭重創,捻軍的主要對手轉為淮軍、毅軍和各省部隊。山東即在此後大規模招募勇隊。自同治二年至同治七年,在本省招募的大支勇營先後增至五十餘營,其中包括利捷水師營等(《丁文誠公遺集》卷六《籌辦善後情形折》)。

相關焦點

  • 山東佛教的大本山,擁有1660多年歷史,號稱山東第一寺
    山東佛教的大本山,擁有1660多年歷史,號稱山東第一寺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之後,便在中國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即使中國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多次滅佛運動,都沒能阻擋佛教蔓延至全國的腳步,就連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都沒有佛教的勢頭旺盛。
  • 用地圖描繪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山東運河光緒年間《山東運河全圖》
    《山東運河全圖》圖文並茂地展現了清代光緒年間山東運河錯綜複雜的水道狀況。圖幅繪製精美、註記豐富,地圖中能清晰的看到脈絡貫通的運道、支渠、河流、湖泊、閘壩以及詳細文字註記。
  • 不到山東博物館,你肯定想不到,山東的歷史文化竟如此博大
    不過,今天要帶大家去的這個地方,更能讓山東人感到自豪,不到這個地方,你肯定想像不到,山東的歷史文化竟然如此博大精深、燦爛輝煌!這個地方,就是著名的山東博物館。山東博物館有15個主要的展廳,分列於一樓、二樓和三樓,每個樓層都有不同的藏品特色。比如在一樓展廳,主要是圍繞佛教歷史文化來布局的,分設佛教造像藝術展、漢代畫像藝術展和特別展廳,其中的文物主要來自山東境內的佛教窟藏坑發掘和漢代地下墓室考古發現,包括著名的孝堂山祠堂、沂南北寨漢墓等等。
  •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山東藝術專科學校)歷史沿革
    今日頭條-高校設置迷妹 2020.8.28 1.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歷史沿革1973年濟南市工藝美術技工學校創建1977年濟南市工藝美術技工學校更名山東省工藝美術學校1982年山東省工藝美術學校改建山東輕工業學院
  • 山東交通學院--山東英才學院(山東英才職業技術學院)歷史沿革
    山東交通學院歷史沿革2002年濟南交通高等專科學校、中國重型汽車集團職工大學合併升格為山東交通學院濟南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參見山東:「濟南交通高等專科學校(……)歷史沿革」中國重型汽車集團職工大學參見山東:「中國重型汽車集團公司職工大學歷史沿革
  • 山東十大名菜 去山東旅遊必吃的魯菜代表菜
    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影響力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魯菜就誕生在山東省,那麼山東名菜有哪些?山東有什麼特色菜?此菜源於清代乾隆年間的民間早市,當時濰縣趕集的農民吃不上熱飯,便有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鐵鍋,為路人煮菜熱飯,因鍋無蓋,人們便稱之為「朝天鍋」。鍋內煮著豬下貨、肉丸子、豆腐乾等,朝天鍋湯沸肉爛,肉肥而不膩,湯清淡而不渾濁,加以薄餅卷食,其味無窮。濰坊朝天鍋被評為「中國菜」山東十大經典名菜,還被山東省烹飪協會在「天南地北山東菜--山東十七地市代表菜評選活動」中評為濰坊代表菜。
  • 山東歷史——五四運動在山東的大事記
    十九日各校學生代表百餘人,在省教育會開山東學生外交後援會正式成立大會。討論了簡章,票選了領導機構:正會長為工業專門學校學生劉汝巽,副會長為工專的張文英和齊魯大學的王佩之;工專的孫寶鏞為編輯部部長,商專的張德亞為調查部部長。二十日山東各界萬餘人於中午十二時在演武廳(宏廠)召開山東國民請願大會。
  • 山東博物館部分史前、夏商周藏品,展現山東歷史文化發展
    山東博物館部分藏品,展現山東歷史文化發展,包括史前、夏商周、秦漢至明清三部分山東博物館部分藏品,展現山東歷史文化發展,包括史前、夏商周、秦漢至明清三部分山東博物館部分藏品,展現山東歷史文化發展,包括史前、夏商周、秦漢至明清三部分山東博物館部分藏品,展現山東歷史文化發展
  • 青島工學院-山東協和學院(山東協和職業技術學院)歷史沿革
    青島工學院歷史沿革2005年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學院)創建中國海洋大學參見山東:「中國海洋大學(……)歷史沿革」2011年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學院)改建為青島工學院 附:歷史上同名高校山東:青島工學院(1956)歷史沿革 2.
  • 《歷史的繡像》用跨學科視角展示清代社會現狀
    本報訊 近日,山東大學出版社推出了孫雨晨所著《歷史的繡像:清代題詠論》。該書作者披沙揀金,擷取了清代美術史上12幅典型事件圖像,通過圖像的緣起和對題詠的深度解讀,以個人的獨特閱讀體驗,挖掘題詠的內蘊,品味詩與遠方,感受文學與藝術的靈動,力求多層次、立體地還原清代社會的諸多方面,涉及政治、經濟、歷史、文學、藝術等,堪稱另一個視角下的清代社會現狀。
  • 齊魯理工學院(山東杏林科技職院)--山東水利職業學院歷史沿革
    )-山東水利職業學院歷史沿革   齊魯理工學院(山東杏林科技職業學院)歷史沿革  1992年濟南杏林醫學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創建  2000年濟南杏林醫學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升格為山東杏林專修學院  2004年山東杏林專修學院升格為山東杏林科技職業學院  2012年曲阜師範大學(杏壇學院)併入(合署)山東杏林科技職業學院
  • 楊瑞、姜波特聘教授加盟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文化遺產研究院
    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出席聘任儀式並致辭,儀式由山東大學副校長、青島校區校長韓聖浩主持。會上,樊麗明分別為楊瑞和姜波兩位教授頒發山東大學特聘教授聘書。在講話中,樊麗明首先對兩位教授的加盟表示歡迎和祝賀。隨後,她回顧了山東大學和文史學科的悠久歷史,並指出文史學科在山東大學的發展歷史上做出了重要貢獻。
  • 「清代檔案與清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
    新聞網訊 6月7日至9日,「清代檔案與清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本次會議由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我校歷史學院和文學院聯合主辦。研討會以海內外利用檔案研究清代社會的理論方法與實踐、國際視野下晚清檔案與清代社會、清朝檔案反映的法治與社會、膠海關與青島地方社會等為主題,旨在擴大國際視野、凸顯本土優勢,深入挖掘清代檔案資源,推進清代社會史、財政史、法律史、中外關係史、海關史等領域研究。
  • 山東現代學院(山東現代職業學院)--菏澤醫學專科學校歷史沿革
    1.山東現代學院(山東現代職業學院)歷史沿革1993年山東民進中西醫進修學院創建1993年山東現代計算機專修學院創建2003年山東民進中西醫進修學院、山東現代計算機專修學院合併升格為山東現代職業學院2014年山東現代學院(籌)創建(合署)2015年山東現代職業學院、山東現代學院
  • 行走在徐州市經濟開發區大廟村,尋找山東泰安的無名烈士親屬
    現在已經進入夏季,我們今天的行程是遊覽徐州市經濟開發區大廟村,在村裡見到了民俗專家李文俊老師,李文俊老師退休前從事初中、高中教育,退休後,從事大廟村民俗及歷史研究,今天在村裡走訪時,出現了一個小插曲,據村民介紹,在這個村裡還有一位烈士墓,不知姓名,當時我們都感到很奇怪,現在知情人僅有一位老奶奶
  • 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對聯中的歷史名人
    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對聯中的歷史名人 2020-12-15 13:52:14| 中公事業單位考試題庫 安菡 2021山東事業單位招聘公告職位表即將發布,筆試預計
  • 山東境內被「除名」的古縣(中)
    地名,是管窺歷史的坐標點。通過對比1912《山東全省州縣自治區域圖》,可以發現一個很有話題性的事兒——清末,山東省10府3直隸州共轄104縣(含8散州)。自1912年民國改元至今的100多年間,山東省境內消失的古縣名竟然有25個之多,約佔當時山東轄縣的1/4。
  • 山東縣級市中的各個「之最」,作為山東人的你,知道多少呢?
    山東,我國北方的第一人口大省,第一經濟大省。齊魯大地,禮儀之邦,背靠大海有顏值,歷史文化更是不差。那作為山東人,除了16地市的各個之最,關於縣級市的各個之最你知道多少呢?山東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縣:長島縣煙臺市的下轄縣,位於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之間。因境內有長山島而得名長島縣,長島縣是山東唯一的海島縣,也是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縣,面積只有56平方公裡,人口也只有5萬多。
  • 山東外事職業大學(山東外事翻譯職院)--棗莊職業學院歷史沿革
    山東外事職業大學(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棗莊職業學院歷史沿革 1.山東外事職業大學(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歷史沿革1999年山東外事翻譯專修學院創建>2004年山東外事翻譯專修學院升格為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2018年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升格為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本科)2019年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本科)更名為山東外事職業大學2.棗莊職業學院歷史沿革1978年棗莊市技工學校創建1997年棗莊市技工學校更名棗莊市高級技工學校
  • 中國特產美食——山東——濟南
    濟南有著「泉城」之稱的濟南可謂是久負盛名,不論你走在山東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聽到當地居民對濟南的評價。「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讓人領略到濟南獨有的風騷。2、孟家扒蹄孟家扒蹄是山東濟南市的當地名吃,歷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前期。3、陳樓糖瓜萊蕪特產陳樓糖瓜,始於清朝同治年間,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生產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