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數學,用估算有效解決問題,絕對是讓孩子撓頭的難點。
將估算作為一個有效策略來解決問題,這是新教材關於估算教學的一大特色。但是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上還真是一個艱巨的挑戰。
以三下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例9和相應練習p32練習5,練習6,p35練習7為例,
例9:
P32練習5:
P32練習6:
問題一、講完例題後,絕大多數面對練習的時候,還是選擇有精確計算的方式進行判斷。所以我問,「孩子們,這是估算的相應練習,我們能用估算來解決嗎?試一試。」
「還有,前面我們說,看一道數學問題,是不是要估算?主要是看關鍵詞(大約),但是這些題都沒有 「大約」這個詞,為什麼還要估算呢?他們有什麼共性嗎?
學生說不出來。
我這樣概括可以嗎?
1.題目只是要求我們判斷誰多?誰少?誰快?誰難?而已,而下判斷不需要進行準確計算,用估算就能解決所有這樣題目都能用估算來解決。
2.沒有關鍵詞「大約」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通過另一關鍵詞「能」「夠」等指向判斷的詞,來判斷數學問題是否用估算來解決。如果有「能」「夠」等指向判斷的詞,我們就用估算來解決。當然,這些題目我們都可以用精算來解決,不過估算筆精算判斷結論來得快。
問題二、如練習5我給孩子做了這樣的書寫示範:385÷4<100;512÷5>100,這一百是怎麼來的?我講不清。同樣的練習6:256÷3<90;345÷4<90;478÷5>90。總之我自己知道應該把除法算式跟那個數進行比較,但是我卻不知道,應該怎樣講,怎樣跟孩子去研究這個問題,也就是,我不知道,這樣的題目,它的思維點在哪裡?學生的起點在哪裡?它是屬於集合區間問題呢?還是屬於什麼的問題?
問題三、我自己認為我的估算方式用來解決問題的策略是比較方便的,是否是最合適的?是否符合學生的學習要求,我是不清楚的,是否是課標的要求,我是不清楚的,是否能讓孩子接受,我是不肯定的。
問題四、原來我們一直用「約等號」解決問題,現在我們用「大小於號」來解決問題,這個過程我們怎麼過渡,是否能過渡,又應怎麼講?糊塗了!
問題五、估算思維難度遠遠難於精確計算的,學生覺得難,我們怎麼說服學生接受用估算解決問題?畢竟他們已經有一個解決問題的策略了。所以我們怎麼克服,或者說用什麼用的練習來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