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巖區啟智學校校長羅君:堅守特殊教育崗位32年 一個都不能少

2021-01-09 瀟湘晨報

羅君教授孩子做手工。

位於台州市黃巖區大橋路192號的啟智學校,是一所特殊的學校,在這裡上學的孩子也有些「與眾不同」。

他們有的生活無法自理,有的不愛與人交流,因為智力方面的障礙,這些孩子不能像普通學校的孩子們一樣正常學習。但幸運的是,他們同樣擁有快樂的童年,因為這裡有一位「校長媽媽」。

孩子們口中的「校長媽媽」名叫羅君,今年57歲,是黃巖區啟智學校的校長,從事特教事業已經有32年。

日常交流都在「打手語」

「對於一個特殊的孩子而言,教育意味著什麼?」這是羅君32年特教老師生涯中一直在尋找的答案。

1989年,26歲的羅君來到路橋聾啞學校(原黃巖市聾啞學校),成為一名特殊教育老師。「聽說我要去聾啞學校教書,家人都不同意,我就告訴他們:『去試一試,大不了不行再回來嘛!』」彼時的她也沒有想到,這一試,就是30多年。

入職後,羅君被安排擔任一年級學生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為了儘快融入聾啞孩子的手語教學環境,住在教師宿舍的她每晚都「纏」著有經驗的老師教她手語,甚至連日常交流都下意識地打著手語,好幾次被路人當成了聾啞姑娘。

「那個年代,特殊教育得到重視不夠,學校裡的老師大多和我一樣從普通師範專業畢業,特教經驗都是在實踐中慢慢摸索出來的。」羅君說,起初給聾啞學生上課基本上是「無聲教學」,老師不說話,用手語和孩子們交流。但她卻認為,不能輕易放棄孩子們的語言能力,一直堅持口語教學。

上課時,羅君會盡最大可能提高音量,和孩子們積極互動,有時候一節課下來,嗓子都啞了;生活中,她也堅持讓孩子們儘量開口說話,耐心與他們交流。當孩子們終於能用較為清晰的口語念出《靜夜思》,她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在聾啞學校任教的20年裡,羅君卻從未聽過孩子們清晰地道一聲「老師,節日快樂!」,但孩子們無聲的祝福,一直珍藏在她的心裡。

特殊教育需要「專業的愛」

2008年,因工作需要,羅君離開了發展勢頭正好的聾啞學校,接受了黃巖區啟智學校的校長一職。而當時迎接她的,只有破爛的臨時校舍、邋裡邋遢的學生以及缺乏特教專業背景知識的師資隊伍。

然而,對於一個初來乍到的校長而言,想要改變一所學校又談何容易。「大家都在勸我『算了吧』,可我偏偏不想放棄。」新官上任的羅君點燃了「三把火」:她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跑到多家企業去拉贊助,把修復校舍提上日程;招聘年輕新教師,壯大師資力量;調整課程設置,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在她的努力下,學校一點一點地改變。

在啟智學校任教的12年裡,羅君感受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專業的愛,就無法做好特殊教育」。「心智障礙孩子最大的問題是接受教育的能力很差。正常孩子教一遍就會的東西,這裡的孩子需要老師教上幾十遍,甚至幾百遍、上千遍。」

在啟智學校的校門口有一面鏡子,這是羅君初來學校時為孩子們準備的一份「禮物」。每天上課前,她都會牽著一個個「小邋遢」的手,把他們帶到鏡子前,讓他們看看自己的臉乾淨不乾淨。「看到鏡子裡的自己髒兮兮的,孩子們也會覺得害羞,這時候我就會幫他們洗手、擦臉,慢慢地他們也變得愛乾淨,會自己去洗手洗臉。」羅君認為,這些孩子雖然心智障礙,但同樣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特教老師的職責就是要引領孩子,給他們信心,讓他們相信「我可以」。

要對他們的人生負責

來到啟智學校任教後,羅君每天想的做的,都是如何為這群特殊的孩子打開屬於他們的一扇「門」。因此,她在培養孩子們自理生活能力和熱愛生活的態度方面下足了功夫。

天氣晴好時,她帶孩子們去郊遊,教他們製作植物標本;到了節假日,她會領孩子們到自己家裡,教他們做飯、燒菜,學習基本的生活技能。此外,她還定期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去體驗過馬路、醫院問診等生活場景,把學校教育與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

一直以來,羅君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她的孩子們畢業後也能有尊嚴地活著。但她也知道,心智障礙的孩子畢業後能進入社會工作的是少數,更多的孩子只能留在家裡,再次與社會脫節。

每當學期結束,羅君來不及鬆口氣,就要來回奔波於殘聯和各個福利企業之間,只為幫孩子們找到一份工作。她說:「孩子們叫我一聲『老師』,我就要對他們的人生負責。」

當看到孩子們學會生活自理,也能進入福利企業上班時,羅君心裡是滿滿的幸福。在她眼裡,心智障礙的孩子,也值得擁有燦爛的人生。

一直以來,羅君有個小小的心願:她希望每個社區都能建一個陽光庇護中心,讓那些畢業了卻無法進入福利企業工作的孩子們,能到庇護中心裡做一些簡單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得到娛樂和交流的機會。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黃莎莎

【來源:台州新聞APP】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浙報關注︱黃巖區啟智學校校長羅君堅守特殊教育崗位32年
    他們或潛心踐行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或連續12年在校門口迎接學生,或堅守特殊教育32年。讓我們走近他們的教育人生,傾聽他們的育人故事;讓我們對所有的教師說一聲:節日快樂! 羅君教授孩子做手工。位於台州市黃巖區大橋路192號的啟智學校,是一所特殊的學校,在這裡上學的孩子也有些「與眾不同」。他們有的生活無法自理,有的不愛與人交流,因為智力方面的障礙,這些孩子不能像普通學校的孩子們一樣正常學習。但幸運的是,他們同樣擁有快樂的童年,因為這裡有一位「校長媽媽」。
  • 順德啟智學校校長申承林:20載耕耘特殊教育,貢獻廣東智慧
    &nbsp&nbsp&nbsp&nbsp「學生遵守規則,增強了自我意識,更愛交流了……」談起這段經歷,順德啟智學校校長申承林顯得激動而自豪。這支特殊的足球隊由順德啟智學校的特奧運動員和順德中專學校融合運動員共同組成,學校希望藉此幫助特殊兒童融入社會,讓更多人了解特教、支持特教。
  • 走進北京啟智特殊教育學校
    近日,記者一行來到北京市的一所特教學校——北京啟智特殊教育學校近距離接觸這些殘缺的花朵,關注智障兒童在校時如何進行學習和生活。  學校位於北京市順義區,距離首都機場20分鐘車程,啟智學校校長高茂成為我們介紹了學校的概況。據了解,北京啟智特殊教育學校成立於2004年,進過三次變革於今年9月遷址至此,新的校區就位於北京市順義區李橋鎮永青段18號。
  • 師德師風|啟智學校校長、書記石筱菁:智慧管理的事跡 大愛無聲 靜待花開
    石筱菁是閔行區啟智學校校長兼黨支部書記、閔行區特教指導中心主任。2005年,已在普通學校工作了13年的她走上了特教教師崗位,憑藉愛心和不斷地教學探索,幫助學校一批心智和身體發育遲緩的特殊孩子,自理自立,走出家庭,融入社會。她躬耕追夢特殊教育14個春秋,用一片丹心詮釋著「熱愛了便是一生,堅守著便是幸福」。
  • 市特殊教育學校啟智中心喜迎學生返校複課
    6月10日是特殊教育學校啟智中心學生返校複課的日子,啟智中心經過精心的準備,嚴格的消殺,按照預定的方案錯峰迎來了返校的學生。至此,特殊教育學校各個部門的學生全部返校上課。
  • 每一位孩子都能享受教育 --訪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胡燦然
    每一位孩子都能享受教育 --訪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胡燦然 陸豐市廣播電視臺 陸豐市廣播電視臺微信號 lufengtv 功能介紹 新聞發布 收錄於話題朝著這一喜訊,記者探訪了胡燦然校長。市特殊教育學校是一所教育部門主管、以智障教育為主的學校。胡燦然擔任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以來,他圍繞「讓特殊孩子都能接受合適的文化知識和生活技能教育」的理念,帶領全校教師共創校園育人環境,使校園成為學生生活動和學習的樂園,樹立了榜樣,今年被評為「汕尾市優秀校長」。
  • 堅守特殊教育 執著用愛護航——記2020年通化市師德先進個人董婷婷
    董婷婷,通化市特殊教育學校一名普通的教師,2002年從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校畢業後,一直堅守在特教崗位。從教十八年來,她堅持幹中學、學中幹,用辛勤的汗水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言行,用真摯的愛心詮釋著一名特教人的無悔選擇。
  • 縣啟智學校舉行特殊教育資源教師第七次培訓
    9月6日訊(通訊員 陳明月)為深入推進我縣「隨班就讀」項目,促進特殊兒童融合發展,9月6日,桑植縣特殊教育資源教師第七次培訓在縣啟智學校舉行。30餘名普校校長及教師參加了培訓。  培訓通過PPT講解、現場問答等形式展開,內容涉及融合教育理念與發展趨勢,資源教室的建設、運行與管理以及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工作的規範開展等方面。
  • 順德啟智學校教師申承林:19年初心不忘 為特殊孩子造夢
    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的智商不及常人的1/3,連開關水龍頭都要重複無數遍才學會,基本的數字1、2、3也要學上十幾節課甚至幾十節課。但申承林堅守了19年,他讓這些孩子懂得了打招呼、做家務,有些甚至跟常人一樣擁有了工作。
  • 桑植縣啟智學校、芙蓉學校落成揭牌
    紅網時刻張家界9月3日訊(桑植站記者 陳中化 肖磊)9月2日,桑植縣啟智學校、芙蓉學校舉行落成典禮暨揭牌儀式,縣委副書記、縣長趙雲海為新落成的兩所學校揭牌。在啟智學校,縣委副書記、縣長趙雲海對學校落成表示祝賀,向辛苦付出的工作人員表示感謝。他叮囑校長、老師們要用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對待學生,用心用情教育教學,掀開桑植特殊教育新篇章。啟智學校目前在校生47人,招收送教上門對象104人,學校將結合學生實際,開設實踐課程,滿足家長需求和孩子發展需要。
  • 漢壽縣啟智學校2021學年招生簡章
    漢壽縣啟智學校是由縣教育局主管的一所對全縣各類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與學前教育的公辦特殊教育學校
  • 山陽縣特殊教育學校2018年暑期教師培訓順利開班
    山陽縣特殊教育學校2018年暑期教師培訓專家講座開班典禮於8月27日上午在山陽縣特殊教育學校召開。省市專家、縣科教局幹部和山陽縣特殊教育學校全體教職工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縣特校副校長武世斌主持。會上,山陽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陳清林致了歡迎詞。科教局基教股講了培訓要求:一是高度重視培訓,按時參加培訓;二是全體教師要轉變思想觀念,更新教育理念;三是希望全體教師要學會特教工作方法和技能;四是積極向專家和網絡學習;五是要做到學有所用。
  • 秦皇島山村女教師堅守校點11年 演繹「一個都不能少」
    堅守校點11年 演繹「一個都不能少」□燕趙晚報記者 紅珊 文/圖39歲的趙銀鳳是嫁到秦皇島青龍滿族自治縣大森店村的媳婦,也是村小校點的「校長」,她曾經一個人獨自堅守講臺,讓當初只有15個學生的破敗校園變得生氣勃勃、書聲琅琅。
  • 因為愛在心中 —— 訪密山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朱華(圖)
    朱華:密山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歷任密山市第4小學校教導主任、副校長、校長,2006年擔任密山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多次榮獲密山市模範教育工作者、密山市中小學名市長,黑龍江省特殊學校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 榮華道小學攜手唐山宏遠啟智特殊教育學校益起成長
    中國公益記錄者在線河北訊(公益記錄者 王建超)5月19日,正值全國第29個助殘日,路北區榮華道小學的老師和孩子們在路北區河北路街道河南裡第二社區黨總支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帶上用義賣所得換回來的慰問品,來到了位於豐南區的唐山宏遠啟智特殊教育學校(珍愛孤獨症學校),和孩子們一起度過了特別高興而又有意義的一天
  • 上海寶山區培智學校校長張潔華:「一個都不能少」
    上海寶山區培智學校校長張潔華:「一個都不能少」 發表時間:2012-05-30   來源:  「每本教材都是我們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上面的插圖,全是老師畫的。」張潔華笑稱,這套已被全國30餘家同類學校採用的教材,寶山區培智學校的老師們「擁有絕對版權」。  紮根特教事業近20年,張潔華讓一代又一代學生找到自信,「露出燦爛的笑容」。而在當年,張潔華從駕輕就熟的小學教育崗位離開,來到培智學校時,很多人為她捏一把汗:「這樣的孩子,你怎麼教?」
  • 延安市特殊教育學校啟智部舉行家長開放日暨家長座談活動
    為了讓家長深入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增進家校聯繫,形成教育合力,共助孩子成長,12月9日上午,延安市特殊教育學校啟智部舉行家長開放日暨家長座談活動,活動由啟智部負責人常豔豔主持,相關負責人參與座談。
  • 兩所特殊教育學校擴招
    東莞市教育局和東莞市殘疾人聯合會日前聯合發布了《關於做好2020年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園區、鎮(街道)採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和送教上門等多種方式,逐一做好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的入學安置工作。
  • 漢壽縣啟智學校舉行揭牌儀式
    劉靜對啟智學校的建立表示衷心祝賀。他希望啟智學校堅持黨的教育方針,不斷優化教育方法,把學校打造成漢壽教育的一張亮麗名片。劉靜、王立芬、曾峰、李明桂共同為啟智學校揭牌。座談會上,劉靜充分肯定全縣特殊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績。
  • 「校長媽媽」刷屏滬上媒體圈:給學生提供「37度的愛」,她……
    出生於1973年的石筱菁,曾經是閔行區普通學校的一名優秀英語教師。2005年,她被「提拔」到閔行區啟智學校當校長,迄今已在特殊教育崗位上堅持「耕耘」14年,用愛心和鑽研精神幫助一個個特殊孩子自理自立、走出家庭、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