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黔驢技窮」全解 貴州為何稱「黔」

2020-12-27 華夏經緯網

唐代黔州行政區劃。

彭水的航運從古自今都很發達。

鬱山鎮境內的古鹽井——倒鹿井。

    成語黔驢技窮,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黔驢」是外強中乾、實無所用的龐然大物的代言詞。

  此成語源於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驢》。因貴州省簡稱「黔」,大家都認為黔是指貴州無疑。

  雖然貴州人也默認了這頭驢與貴州的關係,有的甚至明確以「貴州黔之驢」為網站名。但,「黔之驢」中的「黔」真是如今貴州嗎?有一說法是,「黔之驢」的「黔」實乃現在的重慶彭水。

  日前,記者專程赴彭水,欲驗明「黔驢」正身。

  唐代的黔到底指哪裡

  蔡盛熾,78歲,彭水縣作協主席,黔中文化研究先行者,《彭水縣誌》主編。

  「對『黔』的考證不能脫離柳宗元時代的歷史。唐宋文學作品中的『黔』,是當時黔州或黔中道的簡稱。」在蔡老家,從任何角度看出去,滿目都是書,甚至床上。13日,蔡老就坐在這書堆中道開「黔」的奧秘。

  記者在1988年版《彭水縣誌》上看到:「南北朝北周保定四年,置奉州,治所在今彭水鬱山鎮;建德三年(公元574年)改奉州為黔州。」黔州地理偏僻,在唐宋時經常成為官僚文人的貶謫之地。

  作為黔州州府和彭水縣衙的所在地,鬱山,一個現今名不見經傳的小鎮,為何在當時竟有如此重要地位?

  彭水縣政協常委、重慶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簡文相介紹說,彭水文化的古老載體就是「鹽丹文化」,其來源就是鬱山。從上古時期,鬱山就產鹽和丹砂,鬱山是中國最早發現丹砂的地方,漢時就有記載。古人從丹砂從提取一種物質用於屍體防腐,即水銀。

  因為這兩項資源,鬱山在當時聞名全國。隨著經濟發展,唐初,黔州府和彭水縣衙才遷往如今彭水縣城所在地漢葭鎮。

  為什麼叫「黔州」?也與鹽有關。何為黔?現代詞書上的一個解釋是:「黑色、曬黑」。看似與鹽無關。但記者發現,在《黃帝內經·素問》和《史記·貨殖列傳》中,均有以下表述:「在古代有黑色的鹽,吃多了,人的皮膚會變黑。」所以有學者認為,「黔」字與鹽有關,而彭水地區之所以叫黔州,就是因為有聞名天下的鹽井,而當時貴州境內並沒有像鬱山這種規模的鹽井,也就不能稱其為「黔」了。

  彭水縣誌又記載:「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唐玄宗置黔中道,為全國十五道之一。」

  當時的黔中道北到湖北建始,南到廣西凌雲,西到貴州畢節,東到湖南沅陵,面積約30萬平方公裡。設有18個經制州(朝廷直管),和50個羈縻州(少數民族地區自治),黔州是18個經制州之一。彭水為黔中道、黔州、彭水縣三級治所駐地,為今渝、黔、湘、鄂、桂結合部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因此,無論是從『黔』的由來,還是從歷史建制上看,唐柳宗元時代的『黔』,指的就是現在的彭水。」蔡老說。

  貴州稱黔是從何而來

  那貴州簡稱黔又是如何來的呢?

  記者查閱了大量歷史文獻發現,在唐黔中道時期,現在的貴州不叫貴州,而叫矩州,只是黔中道所轄的一個州,包括現在貴陽一帶。元初正式命名為貴州,明設貴州布政使司,清設貴州省。有一種說法是,因曾屬黔中道,境內有黔靈山、黔靈河,明清以後,貴州才簡稱黔。

  蔡老和簡文相認為:「按常理來說,《黔之驢》中的黔應該是指當時黔中道或黔州的治所所在地(彭水),而不可能是指黔中道所屬的一個偏遠的州(矩州)。」

  就連貴州財經學院文化傳播學院教師、文學博士楊經華也對《黔之驢》寓言地點進行過考證,認為指的是當時的黔州:「柳宗元《黔之驢》寫於他被貶湖南永州時期,為其寓言《三戒》中之一。《三戒》為《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其『臨江』、『永』、『黔』都是州縣一級的地區:『臨江』,唐縣名(今江西清江縣),屬吉州;『永』,指永州(今湖南零陵地區);『黔』,當然是黔州。」(該論文發表於《圖書館雜誌》2008年第1期)

  他還認為,唐宋文學作品中,提到「黔」地的也很多。如杜甫《送王判官扶侍還黔中》、孟郊《贈黔府王中丞楚》、劉長卿《送任侍郎黔中充判官》等等,這些詩歌中的「黔」地,都是指當時的黔州,即今彭水一帶。

  用船運驢不能入貴州

  對傳統「黔之驢」就是「貴州驢」的觀點,蔡老還提出一個疑點——柳宗元說驢進入黔地的運載方式是「有好事者,船載以入」,既然是「船載」,那他所說的「 黔」肯定是個航運較為發達的地方。顯然彭水比貴州的水系交通發達得多。彭水縣誌記載,因鹽丹文化的發達,彭水很早以前就存在「鹽水」(運鹽的水路),航運四通八達。

  楊經華先生也說:「無論是現在還是古代,貴州的水系交通並不發達,與長江並無通航的歷史,所以『船載』不可能進入貴州腹地。相反,黔州的府治彭水,正處於烏江邊,直接在涪陵與長江相連,完全符合『船載以入』的條件。」(摘自楊經華「《黔之驢》之'黔'與貴州無關考論」)

    記者 周立 任潔 攝影報導

  黔之驢

  柳宗元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㘚,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小貼士

  鬱山古鎮距彭水縣城38公裡。這裡是鹽丹文化的誕生地,也是黔中文化的發源地。

  鹽渣高壘的深宅大院,光滑油亮的石板街,以漢磚為牆,以古代柱礎為凳,漫步在古鎮的老街上,千年前的歷史遺存隨處可見。境內現存有李承乾太子墓、黃庭堅衣冠冢、開元寺、南宋雞冠城遺址等歷史遺蹟。境內鬱江、中井河、後皂河各具特色,更是形成了集青山、鹽水、峽谷、奇洞、怪石於一體的奇特風光。

  遊歷之後,別忘了品嘗這裡的特色小吃——晶絲苕粉、擀酥餅、雞豆花、燒白、三香……走時,更別忘了給親友帶一份回去。(周立)

  - 唐宋文學作品中的黔,是當時黔州或黔中道的簡稱。而黔州州府,就在彭水縣鬱山鎮。

  - 「有好事者,船載以入」,既然是「船載」,那他所說的「黔」肯定是個航運較為發達的地方。顯然彭水比貴州的水系交通發達得多。

來源:重慶晚報

 

責任編輯:王佳

相關焦點

  • 貴州的簡稱是「黔」,和「黔驢技窮」這句成語有關係嗎?
    貴州的簡稱是「黔」,很多人認為是和成語「黔驢技窮」有關係,其實不是這樣的。那麼,貴州的簡稱為什麼是「黔」呢?唐王朝的時候,在今貴州設黔中道,建黔州郡,設黔州都督府。後來,歷朝歷代,都會給貴州按一個「黔」字,代代相因,直至貴州建省,所以「黔」字就成了貴州的代稱。
  • 重慶發布《重慶成語地圖》 黔驢技窮與重慶頗有淵源
    重慶日報訊 (記者郭曉靜)10月15日,市地理信息中心、重慶地理地圖書店聯合發布了《重慶成語地圖》,地圖梳理了10個與重慶相關的成語,以成語故事的形式來展示重慶的歷史和文化。  來看看哪些成語和重慶相關吧——  黔驢技窮:出自唐代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驢》,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但此處的黔並非單指貴州。
  • 米粒講成語| 黔 驢 技 窮
    ☆成語解釋:黔:今貴州省;窮:盡。黔地的驢;本領窮盡了。比喻極為有限的一點本領也用盡了。*黔;不能讀作「jīn」。☆成語出處:寓言故事見唐·柳宗元《黔之驢》。☆近義詞:無計可施;束手無策☆反義詞:神通廣大;力大無窮☆辨析:黔驢技窮和「無計可施」都含有「辦法想盡」的意思。不同在於:①黔驢技窮含有「本來本領就很有限」的意思,「無計可施」沒有。②黔驢技窮是貶義成語;「無計可施」是中性成語,好人壞人都可用。
  • 古代成語版「地圖炮」:吳牛喘月、蜀犬吠日、粵犬吠雪、黔驢技窮
    其實早在古代,「地圖炮」這個群體就已經興起了,最著名的莫過於柳宗元,貢獻了蜀犬吠日、粵犬吠雪、黔驢技窮等「地圖炮」的成語。成語「蜀犬吠日」比喻少見多怪。和成語「蜀犬吠日」意思一樣,比喻少見多怪。黔驢技窮黔驢技窮:黔地(相當於今湖南沅水澧(lǐ)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慶黔江流域和貴州東北一部分)這個地方本來沒有驢,有一個人用船運來一頭驢
  • 因為誤解,貴州被這兩個成語黑了幾千年,如今是該更正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秦朝的貴州如果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理解貴州的「黔」的別稱,就比較合理了。然而,由於貴州省從古至今都屬於比較偏僻落後的地方,使得全國各地的人都對貴州省有著不太好的印象,有幾個成語更是加深了人們對貴州省的刻板印象,甚至讓人誤會了千百餘年。
  • 專家:網上成語新解生拉硬扯會誤導市民
    黔驢技窮的「黔」包括重慶彭水嗎?  近日,網上瘋傳一篇文章,稱有10個成語與重慶有關,並逐一解釋了原因。不少網友表示「漲姿勢」了,也有網友提出質疑:有些說法太牽強,還有一些詞根本就不是成語。  昨日,記者採訪了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賈雯鶴。「這是誤讀,切莫望文生義。」
  • 成語「夜郎自大」誕生了幾千年,但夜郎國並非自大,而是真的大!
    圖片來源於網絡:夜郎國面積第二個與貴州省相關的成語是「黔驢技窮」這個成語應該很多人都熟悉,它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一篇文章,主要內容是:黔地沒有驢,就有「好心人而黔驢技窮這個成語與貴州更沒什麼關係了,這些驢明明是從外面運進來的,而老虎是貴州本地的,那麼驢到底是不是技窮和貴州有什麼關係?為什麼這個故事不褒揚老虎敢於冒險、敢於挑戰的精神,反而給一頭從外地運進來的驢標上貴州省的名號,上演一出「技窮被吃」的戲碼?
  • 「黔之驢」可能是重慶驢 那些與重慶有關的10個成語
    商報圖形 劉穎 制  成語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很多成語都有其典故,很多成語還與地名有關,而哪些成語與重慶有關呢?昨日,重慶市地理中心發布了《重慶成語地圖》,地圖梳理了10個與重慶相關的成語,結合地圖落在空間上,以成語故事的形式來展示重慶的歷史和文化。  巴蛇吞象  出自《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意思是說有一種巴蛇能吃大象,它把象吞下去後,消化三年,才把象的骨頭吐出來。這種象骨服食後可治腹內的疾病。
  • 王立群:成語類節目尚缺乏對成語內涵深入挖掘
    幾天前的書博會上,知名學者、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攜新書《王立群智解成語2》和貴州讀者見面——  在第二十四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讀者見面會上,王立群和他在電視上一樣,妙語連珠,經典成語脫口而出,展現著睿智博學的風採。
  • 貴州:「留愛吧」 黔貨直播節啟動
    啟動會現場同步直播現場創始人熊豔啟動發言出席啟動會的有貴州省特色食品產業促進會書記安正康;貴州縱橫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創始人、黔貨直播節創始人及戰略策劃馬關平;貴州摘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黔貨直播節聯合創始人及執行策劃楊濤;黔貨直播節聯合創始人及營銷組織熊豔;黔貨直播節聯合創始人及產品規劃陳雷蕾;黔貨直播節聯合創始人及後臺營運潘曉雨;黔貨直播節聯合創始人及流量運營徐旭慧
  • 寓言故事:黔驢技窮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數學>正文寓言故事:黔驢技窮 2011-09-06 15:40 來源:中國兒童文學網
  • 貴州陽光校園空中黔課學生登錄入口:空中黔課登錄入口-太平洋電腦網
    貴州陽光校園空中黔課平臺學生註冊和登錄入口在哪裡?相信有的朋友還不知道,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貴州空中黔課平臺學生註冊及登錄入口:下載安裝貴州陽光校園APP或者動靜新聞APP,即可登錄空中黔課進行學習。
  • 「多彩貴州風 黔酒中國行」雲端盛宴,精彩無限
    活動自2014年誕生以來,緊跟時代潮流,以敏銳的嗅覺和行業敏感度,同多方共同努力聚集了以「茅臺」為首的黔酒軍團,已是行業內外了解貴州白酒關注貴州白酒發展貴州白酒最亮麗的名片和最權威的媒介。而這場精彩絕倫的「雲端盛會」更是開啟了全新的思維和模式給黔酒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更好平臺和機會,一併帶動消費市場活躍進步,做大做強。
  • 貴黔國際總醫院:不斷「更新」,打造貴州醫療新高地
    上個月,在貴黔國際總醫院,一位79歲女性成功實施了貴州首例達文西機器人輔助超低位直腸癌根治手術,目前患者恢復良好。此項技術的成功開展,不僅給直腸癌患者帶來了福音,更是開創了貴州直腸癌根治手術的新時代,也標誌著貴黔國際總醫院在胃腸道腫瘤微創治療領域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不止於此。
  • 「貴州綠茶」引領黔茶品牌破局之路
    1953年,貴陽茶廠在「湄綠」工藝的基礎上,生產「黔綠」系列產品, 1959年「黔綠」產品已開始外銷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湄綠」、「黔綠」就是「貴州綠茶」的前身。多年來,堅持質量安全為核心不變,我省提出了「寧要草不要草甘膦」口號,堅守乾淨黔茶的質量底線,特別是在全國「農資監管與物流追蹤平臺」上實現農資商品條形碼準入,發放農戶農資購買卡、農資銷售憑證發布病蟲害防治信息,重點抽檢異常農戶的茶葉質量安全。
  • 貴州大學:助銷黔貨 青春聚力
    貴州大學:助銷黔貨 青春聚力發稿時間:2020-12-02 15:55:00 來源、貴州省教育廳、貴州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中共貴州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團貴州省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第十五屆貴州省校園文化活動月子項目「助銷黔貨 青春聚力」貴州省大學生十二大產業農產品宣傳語大賽決賽在貴州大學音樂學院實驗劇場舉行。
  • 貴州現代物流集團:聚焦產業扶貧助推「黔貨出山」
    11月23日,貴州宣布全省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為助力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貴州現代物集團發揮自身優勢狠下「三功夫」,牢牢把握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六個轉變」等,為貴州脫貧摘帽貢獻了重要力量。
  • 探訪黔靈山弘福寺 臺媒體驗貴州佛教文化
    圖說:貴州黔靈山弘福寺山門。 人間社記者圓馨攝   圖說:臺灣媒體致贈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貧僧有話要說》、一筆字書籤、人間通訊社簡介及臺灣各地名產與弘福寺結緣,增進臺、黔佛教文化的互動與交流,(中)弘福寺通諦法師、(右2)臺灣新生報苗慄特派員江幹松、(右1)慈濟醫院臺中院區公關室主任謝明錦
  • 吃在貴州 黔貨精粹——賈文新副縣長帶你「淘」黔貨
    5月15日上午10點「吃在貴州 黔貨精粹」直播活動在電商產業園一期網紅直播基地舉行,習水縣縣委常委副縣長賈文新坐客直播間化身「網絡主播」,為習水農特產品代言。(副縣長賈文新向直播觀眾介紹習水農產品淋灘紅糖)本次直播觀看量達50萬人次,帶貨商品有撥鼠鮮生品牌系列產品淋灘紅糖、習辣(剁椒)、春榮粉絲、三好食品(豆腐乾)、仙人掌麵條等五款精品黔貨
  • 探尋詩文裡的貴州 問道向黔解鎖陽明文化新IP
    在觀察者看來,如果說「陽明·問道十二境」文化符號及經典遊學線路是學新知,「問道向黔——探尋陽明悟道之路」閱讀推廣暨文化傳播活動則是踐於行,兩者「知行合一創新閱讀」,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正好是「五個貴州」裡的堅持做深「人文貴州」底蘊,持續豐富文旅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