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同志的家風--黨史頻道-人民網

2020-12-24 黨史頻道

原標題:朱德同志的家風

  朱德同志的家風,既繼承了前輩傳統的家風,也在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推陳出新,賦予了家風新的內涵。
  修身齊家
  朱德出生、成長在一個大家庭中。十幾口人共同生活,長幼、叔伯、妯娌都能和睦相處。和諧共生,是這個大家庭最顯著的特點。朱德受益於此,並修身齊家,努力將之延續下來。
  對於祖輩,朱德極其尊敬,深切緬懷。祖母「事無鉅細,皆躬自紀理無遺緒」「內治殊謹嚴,令子侄皆以力事事」的治家之道深深地影響了朱德。1918年6月,祖母90壽誕,軍務纏身的朱德不能回鄉拜壽,便邀瀘州各界人士贈詩文以慶祝。12月,祖母去世,朱德將弔唁的詩文及之前祝壽之文彙編成《朱母潘太夫人榮哀錄》,記錄並傳承祖母之遺風。
  對於父輩,朱德始終掛念,竭力盡孝。1919年秋,朱德將全家二十幾口人接至瀘州生活居住。1937年,被迫與家人失聯10年的朱德急切地打聽兩位母親(生母與養母)的情況,並望以前的妻子陳玉珍「將南溪書籍全賣及產業賣去一部,接濟兩母千元以內,至少四百元以上的款,以終餘年」。之後,他又給同鄉好友戴與齡寫信,「以好友關係向你募二百元中幣速寄家中」。1944年2月,生母去世,朱德撰文《回憶我的母親》,將對母親的思念、感恩和不舍描寫得淋漓盡致。
  對於後輩,朱德更是關懷備至,一視同仁。在1937年9月5日的家信中,他問道:「理書(朱德二哥之子)、尚書(朱德大哥之子)、寶書(朱德之子朱琦)等在何處?」在9月27日的信中,他進一步問到他們現在還生存否,做什麼事,在何處。在11月6日的信中,他說「十年來的家中破產、凋零、死亡、流亡、旱災、兵災,實不成樣子」。朱德的關心、希望、傷感與痛苦躍然紙上。新中國成立後,為照顧這些子侄輩,朱德讓兄弟姐妹各家送一個孩子來北京上學,以盡長輩之責。
  正道而行
  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朱德實現了從小我到大我的轉變,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始終正道而行。這一思想來源於家庭,同時也把它作為好的家風往下傳承。
  1895年除夕,朱家被迫退佃搬家。「我們一家人哭泣著連夜分散。從此我家被迫分兩處住下。」家的破裂,讓朱德對於美滿的家庭生活更加嚮往,同時「母親沉痛的三言兩語的訴說以及我親眼見到的許多不平事實,啟發了我幼年時期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從此,朱德的家庭觀即從小家庭擴大至大家庭,進而逐漸延伸至整個社會。正如朱德在《回憶我的母親》一文中所寫:「我用什麼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於我們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過快樂的生活。」
  朱德也是這樣要求後輩的。戰爭年代,朱德表示「那些望升官發財之人決不宜來我處」「除了能作戰報國的人外均不宜來」。建設時期,他更加注意對於後輩的約束和培養。他對孩子們說:要盡到我們的責任,把你們培養成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1974年,兒子朱琦去世後,有關部門把朱德的一個孫子從外地調回北京,以便照顧他。朱德知道後,極不高興。他提出要把孩子調到基層連隊去,並嚴肅地說:「我不要孝子賢孫,要的是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規矩意識
  作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朱德「歷來聽黨安排,派什麼做什麼,祈無顧慮」。而作為家長,朱德卻對後輩有著嚴格的要求。
  他要求孩子們不要有特殊思想。朱德跟家人約法三章:不準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車;不準親友相求;不準講究吃、穿、住、玩。他常說:粗茶淡飯,吃飽就行了;衣服乾乾淨淨,穿暖就行了。不然就不能到工農中去了。幹部子女往往自以為比別人優越,這是十分要不得的。
  他要求孩子們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朱德一直強調,生活上你們要自力更生,不要依靠我,也不要靠我去當官,一定要靠自己的才能和實幹為國家作出貢獻。「要接班,不要接官,接班就是接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本領。」兒子朱琦曾在戰鬥中負傷,轉業時朱德叮囑他:轉業到哪裡,安排什麼工作,要完全聽從組織分配;無論做什麼,都是革命的需要,都要幹好,務求上進。朱琦後來分配到石家莊鐵路機務段,從當練習生幹起,再當司爐,而後才當上司機。女兒朱敏一直從事著普通的教師工作。朱德要求她搬到學校住,不要老回家,要好好工作,和群眾打成一片。
  他要求孩子們守規矩,講紀律。他在家中既不講黨內和工作上的事情,也從不誇耀自己的過去。孩子們回憶說,「他老人家的保密觀念極強,有些密級很高的事情他連與他一起戰鬥一生的奶奶都不講。很多事情我們也是從解密的資料中了解到的」。他更要求孩子們弄清公私之分。他常說:「我是無產階級的一員。我的東西都是公家的,我死後一律上繳,只有我讀過的馬列和毛主席著作,你們可以拿去學習。」「我只有兩萬元存款,我死後把它交給組織,做我的黨費。」
  勤儉持家
  勤儉持家,是朱家的美德。朱德年幼時,家境十分艱難。但「由於母親的聰明能幹,也勉強過得下去」。這種「聰明能幹」,就是精打細算、勤儉節約。1944年,朱德在回憶母親時還深情地說道,「母親那種勤勞儉樸的習慣,母親那種寬厚仁慈的態度,至今還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是母親「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教給我與困難作鬥爭的經驗」。受此影響,朱德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戰爭年代,他是普通一兵,是忠厚隨和的夥夫頭,是樸素渾如田舍翁的老農民。和平時期,他雖然身居高位,但依然克勤克儉,保持著勞動人民的本色。
  同樣,朱德也把這一良好的作風傳承了下來。他一直要求孩子們艱苦樸素,勤儉節約。他嚴格控制家庭日常開銷,每月的夥食費、水電費、書報費、衣物費、雜支等項目非常細緻清楚,孩子們就連添置必要的衣服和用具都要徵得同意,並一一記帳。朱德還要親自檢查這些開支。在他的要求下,孩子們的生活也極其簡樸。衣服總是大孩子穿了後再留給小的穿,破了縫縫補補繼續穿;鞋子通常是從軍隊後勤部門買來的戰士上繳的舊鞋。而每當孩子們回到家中,朱德都要他們接替服務人員的工作,還經常帶孩子們到地裡勞動,學習刨地、下種、施肥和管理。他說:「你們是勞動人民的子弟,不熱愛勞動,不艱苦奮鬥,怎麼能夠為人民服務呢?」1963年12月26日,朱德還給兒子兒媳題詞:「勤儉建國,勤儉持家,勤儉辦一切事業。」
  好好學習
  學習,是影響朱德一輩子的事情。為「培養出一個讀書人來『支撐門戶』」,朱家節衣縮食送朱德走上了學習的道路,從而改變了他的命運。學習,也是朱德一輩子最為關注的事情。他常用「革命到老,學習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並且強調「不學習就會落後,就不能跟社會一道前進」。
  他循循善誘地教育子女努力學習。新中國成立前後,女兒朱敏還在蘇聯學習,每次回國朱德總要問她是不是學習了毛主席著作。由於朱敏從小生活在國外,中文水平較差,朱德就戴上老花鏡,讓朱敏坐在他身邊,教她一字一句地讀。他一邊讀,一邊講解,每講完一段就問她懂了沒有。如發現她哪些地方還未理解,就一遍又一遍地重新講解,直到她真正弄懂為止。朱敏結婚時,朱德送給她的禮物也是剛剛出版的《毛澤東選集》。
  他親自教導孩子掌握學習的方法。當孫輩逐漸長大時,朱德開始教他們讀毛澤東的書。他不但給孩子們劃出學習的篇目,提出思考的問題,而且還指導孩子們寫讀書筆記。有時,他還檢查孩子們寫的筆記,哪個孩子沒有寫,他就嚴肅地批評說:「不寫,一是怕寫不好,丟面子;二是怕艱苦,貪玩。」
  他還組織家庭集體學習,將每次的家庭聚會變成了學習日。朱德對孩子們說:「你們平時都有革命工作,湊到一起很不容易,要利用這個機會交流學習體會。」只要他在家,都是他親自主持學習,從不間斷。他還經常讓孫輩圍坐在他面前,讓他們輪流領讀毛澤東著作,並讓孩子們講書裡的意思,談自己的體會。

相關焦點

  • 陳雲的家風美德--黨史頻道-人民網
    黨員領導幹部的家風家教,是關係到黨風、政風的大事。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率先垂範,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陳雲家風醇厚,家教嚴正,堪稱楷模,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溫馨融洽,寬鬆和諧 陳雲和于若木的家庭氛圍溫馨融洽、寬鬆和諧。于若木,營養學專家,1919年生於山東濟南。祖籍山東淄博。1935年參加「一二?
  • 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
    在家人眼中,朱德堅持自己的事自己做,並教育孩子要自己做事,從洗衣服、洗襪子這些小事開始,不許他們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朱德同志先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等要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
  • 博古與新華社--黨史頻道-人民網
    (《黨史博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在革命戰爭年代,博古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一直非常重視新聞宣傳工作對於革命事業的重要作用。他不僅是黨內著名的革命家、理論家,而且是一位真抓實幹的宣傳家,曾參與和領導很多宣傳方面的重要工作。
  • 人民的光榮: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展示了一代偉人的豐功偉績
    朱德,字玉階,原名朱代珍。 他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軍、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締造者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 圖為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朱德像。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位於四川儀隴縣,是為了紀念朱德而建。 圖為朱德故居。
  • 朱德同志誕辰134周年 香山革命紀念館獲贈革命文物
    (原標題:朱德同志誕辰134周年 香山革命紀念館添19件(套)革命文物)
  • 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2020年度選培聘用小小講解員
    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自2018年12月被國家教育部公布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以來,吸引了全國各地中小學生的目光。據統計,近年來,我館先後培養「小小講解員」200餘名,為前來參觀的遊客提供了近2000場次的免費講解,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成為了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紅色研學的一大亮點。
  • 儀隴縣金城鎮部分學校舉辦活動紀念朱德同志誕辰134周年
    今年,是朱德誕辰134周年和朱德回鄉視察60周年。「深切緬懷朱德同志誕辰134周年、回故鄉視察60周年暨新生入隊儀式」和「朱德精神傳後代 紅色基因育新蕾」革命傳統教育研學實踐活動。,學習朱德同志偉大而又光輝的一生,並開展了教育研學互動課。
  • 朱德同志誕辰134周年 香山革命紀念館添19件(套)革命文物
    12月1日上午,為紀念朱德同志誕辰134周年,深情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風範,香山革命紀念館舉行朱德、康克清同志革命文物史料捐贈活動。1965年7月4日朱德同志詩詞手稿。此次入藏革命文物共計19件(套),由朱德同志之孫朱和平少將、孫女朱新華女士向香山革命紀念館捐贈。
  • 羅榮桓的用兵藝術--黨史頻道-人民網
    (《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作為人民軍隊名將,羅榮桓近40年的軍事生涯,就是人民軍隊由小到大、以弱勝強的一面鏡子:1927年9月,任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特務連黨代表,參加秋收起義,開始戎馬倥傯的歲月;1930年6月,江西紅軍組建紅一軍團,代理紅四軍政委,與黨的政治工作結緣
  • 朱德同志是如何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八一南昌起義中擔當什麼角色?
    朱德同志的入黨費了一番功夫和周折。早在1922年的夏天,朱德就想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苦苦追尋與探索,積極追求進步,希望儘快找到黨組織,找到入黨的介紹人,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朱德在上海找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陳獨秀,懷著滿腔的熱情,表達了自己要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願望。
  • 南開大學與人民網公開課聯合推出 「中國共產黨黨史名家論壇」系列...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鄧佳韻)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決策部署,持續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發揚百年南開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光榮傳統,南開大學與人民網公開課於本學期聯合推出「紀念建黨一百周年系列學術活動——中國共產黨黨史名家論壇
  • 人民軍隊戰旗妍--黨史頻道-人民網
    1928年1月,在朱德、陳毅率領下,南昌起義部隊餘部向湘南宜章縣境開進,舉行了轟轟烈烈的湘南起義。粟裕回憶:   在(宜章)全城軍民一片歡騰聲中,偽縣政府門前的國民黨青天白日旗被扯下來了,標誌著工農革命的紅旗高高升起。
  • 開國驍將劉子云【2】--黨史頻道-人民網
    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向江南和西北地區進軍。此時,劉子云調任四十七軍一四O師師長,奉命率部南下進行渡江作戰。在歷時10天的宜沙戰役中,劉子云率部在24小時裡突破敵縱深40公裡防線,在運動中打垮敵第二軍1個師,繳獲大量軍需給養,斃傷俘敵上千人,受到軍團首長的通令嘉獎。
  • 主要參考文獻--理論-人民網
    一、原始文獻 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 胡錦濤同志系列重要講話 《江澤民文選》(3卷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江澤民:《論黨的建設》,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
  • 傳承紅色家風 六安市舉辦領導幹部紅色家風報告會
    六安市舉辦領導幹部紅色家風報告會---中國文明網 傳承紅色家風 六安市舉辦領導幹部紅色家風報告會 2017-04-14 08:16:00
  • 登陸號角喪敵魂--黨史頻道-人民網
    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許達民說,渡海戰役的勝利,除了解放軍的審時度勢、運籌帷幄,瓊崖縱隊的接應、支援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符瑩回憶,臨高角戰鬥的勝利,讓大家都明白海南解放就在眼前。戰士們聽到「解放海南」四個字時,個個精神振奮,歡欣鼓舞,有的激動地留下了眼淚。隨後,我軍兵分兩路,一路向東解放福山,向海口挺進;一路向西,往加來、那大、五指山方向,乘勝追擊國民黨逃兵,勢如破竹、所向披靡。
  • 朱德嫡孫朱和平談長徵:國家強大首先是理想信念強大
    長徵中,朱德同志一直擔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和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作出了特殊貢獻。 輝煌的革命生涯當中,朱德在黨內獲得了「總司令」的敬稱。 在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朱德嫡孫朱和平在人民網《長徵後來人》節目中講述:「爺爺朱德走了長徵的三萬五千多裡地,除了參加紅一方面軍的長徵,還領導和指揮了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長徵,三過雪山,三過草地。」
  • 揭秘哪位國民黨將領曾幫助朱德毛澤東井岡山會師?
    (劉學民:《朱德與範石生的統一戰線》,《黨史研究》1980年第3期)範石生急切地盼望著起義軍的回信,密切地關注著起義軍的動向。不久卻傳來非常不幸的消息:起義軍主力在潮汕一帶戰敗,損失慘重;朱德率領部分兵力在三河壩同錢大鈞部激戰後轉移。面對共產黨的嚴重失敗,範石生沒有動搖。無法同共產黨領導機關取得聯繫了,他就設法尋找朱德的部隊。
  • 鑄你之名③|新增川籍起義將士熊正心:與朱德是同學,曾給周恩來做...
    另外,根據江津市委黨史研究室提供的資料顯示:熊正心,四川江津人。1895年生。1918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在周恩來領導下的中國共產黨旅法支部參加中國共產黨,在法國和同志們一起參加革命活動,被法國當局驅逐。黨組織安排他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歷時三年,在此期間和郎明欽結婚。1927年受黨的指示回國參加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