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還要寫這本《歷代經典碑帖百種題識》

2020-12-12 海外網

《歷代經典碑帖百種題識》,費時一年,終於在2020新年鐘聲響過、節日氛圍尚濃之時送交出版社了。依照「約定俗成」的算法,我已成為「80後」的一員,這本小冊子算是我步入八十歲的一份答卷吧!

也許您會問:到了這樣的年紀,是什麼原因,讓您還要寫一本說易也易、說難也難的碑帖題識的書呢?如果您平時對我有所關注的話,就不會覺得突然了。之前,我也曾零零散散地發表過一些碑帖題跋之類的文字,也拜讀過不少專家學者的碑帖題跋,我注意到,當代書法理論家還很少有人對歷代經典碑帖做過較系統的題識,於是我萌生出這一想法。從選題到動筆,曾經歷過幾次自我辯論,最後決定去做。開始稱為「題記」,最後定為「題識」,覺得這樣更為開放和包容,字面上也有些新意。

歷史遺留下來的稱得上經典的碑帖數以千計,均經過時間的篩選,並成為業界的共識,代表著所屬時代的高峰。然而在歷史和現實中,即令是多數人認可的經典,仍不可避免地遭到不同程度的貶損。貶損者多有一定的影響力,持論也並非沒有道理,相左的意見則往往缺乏必要的佐證,兩種意見乃並存於世。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對書法藝術的評價沒有量化標準,時至今日,仍然沒有所有人一致認可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因此,依什麼標準選取,為什麼選此而非彼,就我而言,即使可以說出個一二三,對於質疑者我可能也無言以對。面對如此多的經典之作,不管由誰來選,都會囿於各自主觀的審美因素,不可能得到百分之百的認可,這是多種因素疊加影響的結果。當然這些糾結,並不能成為草率選定的理由。選取過程中我的態度是嚴肅的,權衡是認真的,並徵求了多位專家的意見,最後只能求同存異,儘量同多異少。另外,這種選取不是「排行榜」,僅是對經典學習的一個認識而已,選定者自有其道理,未入選者也無損其固有的光彩,因此不必太較真兒。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即令是專門研究碑帖的理論家,一生中能對多少種碑帖下過精研的功夫?我有一位同事,畢業於中文系,擅長書法,在大學從事書法教學,四十年來對兩種字帖逐字逐句臨寫,寫出體悟,付梓問世。我讀其初稿時十分震驚,不知道書界還有多少如此用功者。有一段時間,我也曾強調吃透一家。實踐證明,吃透很難,而對於自己長期宗法的碑帖能夠做到背臨已屬不易,如果長期過於深入以至不敢越雷池一步,則有可能陷入「食古不化」之牢籠,終身為其所困,掙扎不出。陶淵明自嘲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未嘗不是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一種途徑。我對於題識的百種碑帖談不上甚解。古代將對於經典的注釋稱為「章句之學」。《漢書·藝文志》注謂秦近君「但說『曰若稽古』三萬言」。若依這樣的標準要求,確實非我能夠勝任,其實也無此必要。客觀地講,對於這百種經典碑帖,有些自己臨過,時間長短不一,大多只是認真讀過、想過,用以開闊眼界、拓展思路而已。所作題識,多以自己的閱歷,結合書壇現狀,聯想及工作中曾接觸到的諸多書家,從而產生的思索和領悟。讀者自然不必把題識看成對某碑、某帖、某書家的研究和定評,只是一個過來人的感受而已。若失於一葉障目和瞎子摸象,則祈請諸位海涵。

我對每一種碑帖的題識還是認真的,動筆之前就對自己提出五點要求:一要獨立思考,儘量避免人云亦云;二要行文有自己的風格;三要題識形式多變,不令雷同;四要貼近創作實際;五要言之有物,對讀者有所啟迪。這些要求並不高,真正實行又覺殊非易事。題識並非平地起高樓,寫作前必然參閱前賢時彥的一些資料,描述某種碑帖特徵時,會自覺不自覺地借用別人的某些詞語,為避免瑣碎,不再一一註明。題識作為一種文體,百餘字或數百字,形式求變尤為不易,好在題識的重心並不在此,對碑帖的思考和認識更為重要。陶淵明所謂「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倘某些篇什能得萬一,則所祈焉!

現在是大數據時代,所選百種經典碑帖在書界的接受度如何呢?這些年來,一些省市舉辦了碑帖臨摹展。完稿之後,我選取了幾種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臨帖作品集做了統計,並將統計表附文後,讀者可以清楚地了解這些經典碑帖時下的受眾面,從而得到某種啟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經典,每一種經典經過歷史的甄別和篩選,都有著不可動搖的權威性,至於哪些經典仍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哪些經典受當下的審美取向和一些客觀條件的影響,暫時淡出人們的視野,與經典自身固有的魅力無關。每一種經典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仍待開掘的內涵,我們應多看多讀、看懂讀懂、努力踐行,或遲或早,都會成為我們從事書法藝術創作的筋骨和血肉。

此書從選題到成書有若干環節,主要是基礎材料的搜集整理與校對,困難多,費時多,這裡對參與其中的諸位同學、同道表示真摯謝意。

2020年1月

(張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書畫室副主任,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鄭州大學書法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批准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責編:李曉航、周璇

31935705,.我為什麼還要寫這本《歷代經典碑帖百種題識》,.2020-12-10 18:33:07,.204476,.李曉航、周璇

相關焦點

  • 新書推薦 | 歷代碑帖集字創作•趙孟膽巴碑
    曾編寫「故宮珍藏曆代名碑法帖技法系列」叢書其中四冊。編輯書法篆刻類圖書,於西泠印社出版社、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等出版;參與編輯2017年《漢字之美》日曆,由中華書局出版。 ▲ 「歷代碑帖集字創作」系列叢書 集字創作是學習書法的方式之一,可以幫助習書者快速將範本中所學運用到創作上。「歷代碑帖集字創作」叢書即為讀者提供了一種範式。
  • 有正書局出版的許多碑帖,是古文物的複製品,美不勝收!
    沈子培法書 有正書局出版的許多碑帖,已不僅限於研習書法時欣賞、臨摹之用,它同樣重要的是古文物的複製品。就以《華山碑》論,它不是只印碑帖拓本本身,它還印製了原件後面所附的大量歷代名人的題識,連卷首的名人題籤也不遺漏。
  • 高清碑帖 | 趙孟頫《湖州妙嚴寺記》
    ,字大寸餘,除題額外及文首名稱,撰文、書文人名不計,全文84行,每行9個字,共756字。趙孟頫所書寫之後,並沒有刻石,手跡藏於僧人手中甚久,元無人題跋,直到明代成化年間,方有做過監察御史的嘉善畫家姚綬(公綬)作了四段題識。    據題識,此《湖州妙嚴寺記卷》當時歸僧人雨俺所有。民國初年此卷歸大收藏家葉恭綽(譽虎)收藏。後由大收藏家譚敬(區齋)收藏,此卷由譚妻帶到臺灣,1970年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收藏。
  • 學生書法臨摹經典碑帖有哪些,印刷體適合作為練習內容嗎
    綱要指出,讓每一個學生寫好漢字。硬筆與毛筆兼修,實用與審美相輔。中小學書法教育包括硬筆書寫和毛筆書寫教學。書法教育既要重視培養學生漢字書寫的實用能力,還要滲透美感教育,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對於書法教育的總體目標內容也作了明確要求: 1.學習和掌握硬筆、毛筆書寫漢字的基本技法,提高書寫能力,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2.感受漢字和書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審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 碑帖,絕不是擺設用的
    就是他不說用筆,而說下筆,這一'下』字,很有分寸。非如此,筆鋒就不能夠中;非如此.牽絲就不容易對頭,筆勢往來就不合。明白了這個道理,去著手隨意遍臨歷代名家法書,細心地求其所同,發現了所同者,恰恰是下筆皆如此,這就是中鋒.不可不從同,其他皆不妨存異。」沈老讀帖的經驗之談,仔細琢磨起來很有味道。在讀帖時,還可以把點畫比較著看。
  • 碑帖,你用來臨摹還是當擺設?
    就是他不說用筆,而說下筆,這一'下』字,很有分寸。非如此,筆鋒就不能夠中;非如此.牽絲就不容易對頭,筆勢往來就不合。明白了這個道理,去著手隨意遍臨歷代名家法書,細心地求其所同,發現了所同者,恰恰是下筆皆如此,這就是中鋒.不可不從同,其他皆不妨存異。」沈老讀帖的經驗之談,仔細琢磨起來很有味道。在讀帖時,還可以把點畫比較著看。
  • 有關《敦煌石室畫像題識》書信考釋
    參考資料除歷代有關文獻及佛教經典外,尤注意當地出土之寫本及石刻遺文,著者之其他調查記錄——如壁畫造像等記錄,如不加以運用,黨河石窟及安西萬佛峽之記錄,亦及之。有關畫像之調查記錄,為內篇未許容納者,悉收載於此。考釋之外,增補校訂之文,亦列入本篇。時間:研究時間愈長,內容亦愈充實。今暫定為二年完成,至速亦約一年半。
  • 碑帖結合純屬脫褲子放屁
    多寫!可通過半生熟的紙,如元書、毛邊、色宣過度一下。  問:請教:歷代大家作品都以各自的面貌傳世,在這些傳世經典裡他們美的共性是什麼?遵循了什麼規律?如何尋找這規律?  答:共性是和諧。達到了人與字的合一。先了解字,再了解自己,再按照自己去寫字。
  • 高考生:錯題本正確使用的4種方法!學姐:你有錯題本嗎?請糾正
    高考生:錯題本正確使用的4種方法!學姐:你有錯題本嗎?請糾正文|小七到了高三的這個時期,人手幾本錯題本應該算是標配。甚至有的學生花在錯題本上的時間比在作業上還要多,可是卻感覺並沒有什麼用。今天小編就來告訴你如何把錯題本發揮到最大作用。一、錯題本不在於多每次拿出一本厚厚的錯題本時,心中總會有些自豪感。但是你真的清楚自己過去到底記了些什麼嗎?
  • 百家姓「黃」籤名:5種經典行草寫法都不會,別說你姓黃!
    很多人都在籤名的時候想要寫好,還想寫出特色。為此,依據歷代書法名家手跡,筆者整理了常用的五種行書寫法,介紹並演示如下:第一種這是一種行楷書寫法,接近楷書,比較好認,王羲之《聖教序》、《唐 · 歐陽詢 · 千宇文》、《唐 · 李世民 · 晉祠銘》等碑帖採用這種寫法:第二種此寫法在行楷書的基礎上進行大幅簡化
  • 我寫「五味齋」
    但是,對此我又有另外的一個想法:如能請到名人題字,當然最好,希望請的都是大名家;其次,大名家題寫的書法,希望最好是他自己所擅長的風格。再之,希望大名家書寫時,最好有神來之筆……。可能,自己的期望值太高,所以,一直不敢請人題寫齋名。
  • 書法,能不能寫簡化字?
    書法不能寫簡化字麼?今天,我們推薦大家閱讀來自雲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成聯方的文章,深度剖析簡體與書法的淵源。在現代漢語的簡化字時代,書法創作必然要遇到簡化字問題。如何應對簡化字問題,目前學界尚未達成共識。書法界普遍承認的是「書法只能寫繁體字」。至於什麼是繁體字,為什麼只能寫繁體字等等問題皆未有深入的討論。
  • 書法可以寫簡體字嗎?
    書法界普遍承認的是「書法只能寫繁體字」。至於什麼是繁體字,為什麼只能寫繁體字等等問題皆未有深入的討論。 繁體字是相對於簡化字而言的,也指漢字簡化運動之前的整個漢字體系。要理解繁體字概念,首先要弄清楚簡化字概念。
  • 《唐詩三百首》裡不該遺漏的經典,寫得很有趣,最後兩句還是名言
    古人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即使是不寫,那也是會吟。可見這部經典詩集,它對於後世的影響力,而且它還是很多人啟蒙的讀物,裡面收錄了唐詩最重要的作品,每一首都是經典,一共是有311首詩。每一首詩都是優中選優,最終才有資格入選,不過儘管編撰者很用心,但還是有很多經典的作品漏掉了。
  • 文房清供,墨客雅玩,收藏,要有錢、有閒、有識,更要有心
    收藏古印章時,一定要注意看印紐,不僅要看雕刻的形象,還要看印紐的雕工。一般說來,印之佳者有三品:神、妙、能。有佳壺相伴左右,我常會感覺它宛若正與自己屈膝而坐,它正在娓娓地向我訴說些什麼,含蓄地向我表達著什麼。紫砂壺一旦有了神韻,也就意味著它已經具有了生命。氣,即壺的氣質內涵。一方上好的茶壺總是氣韻生動的,它不僅是一件生活用品、一件裝飾品,更應是一件藝術品。藏家藏壺多為怡情養性、陶冶情操,從而在使用中獲得一種美的享受。
  • 書法能不能寫簡化字?
    這類字在古代經典碑帖中還有很多,如果因為是簡化字而被捨棄不用,便是對古代書法資源的巨大浪費,這是不利於書法藝術創作的多樣化發展的。來自俗字的簡化字也容易被書法創作所忽略,實際上,這也是書法創作的寶貴資源,應該加以整理和合理使用,用來豐富我們的書法創作。3、經典碑帖中來自草書的簡化字來自草書的簡化字是非常多的。
  • 《唐詩三百首》為什麼是300首而不是500首,多讀才知選者用心良苦
    三百首要一讀再讀,才識其中真味讀《唐詩三百首》,可以選擇的本子有下面三個,因為三百首深受人們喜愛,自問世以來如何來學習閱讀三百首,早有有才華的人給我們鋪好了路子。第一種就是原刻本子,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
  • 在網絡時代,我們為什麼還要練習書法?
    崔寒柏和何大齊是《筆墨的世界——十八個傳世碑帖學通書法》的六位主講老師之二。該課程由活字文化出品,從漢字基礎,到「楷隸篆行草」五種書體,通過十八個傳世碑帖,從指導技藝、了解歷史、提高審美三個層級,步步深入地為觀眾揭示了這一古老書寫文化的魅力。王愷作為此次視頻課程的製片人,也和我們分享了在這個時代「正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堅持「正見」。
  • 《古文觀止》歷代中國散文總集,句句經典,代表文言文的真實水平
    巴金他在《談我的散文》中說:「我後來寫了二十本散文,跟這個啟蒙先生很有關係。」現代語言學大師王力在《怎樣學習古代漢語》中說:「學習古代漢語,我看要多讀些好文章。可以讀讀《古文觀止》。」詩歌中較流行的選本,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的《唐詩三百首》;而散文中較流行的選本,則非康熙三十四年(1695)的《古文觀止》莫屬。這兩個選本堪稱詩文雙璧。直至目前,還沒有其他古文選本在讀者中的影響超過《古文觀止》。讀經典,必選擇好版本。
  • 這十本小書可以讓你變聰明!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看這種經典小冊子的。一是信息密度大,二是最多半天可以讀完。這裡提名十本我覺得很棒或者新近讀完覺得不錯的小冊子,給大家參考,基本上高中生、大學生可讀。這些書多是完整論題,而非文章的簡單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