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年60萬人「過勞死」?實為心臟性猝死估算人數

2021-01-09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7月23日電 最近,有關「中國每年超60萬人過勞死,超過日本成過勞死第一大國」的消息廣泛轉載於各大媒體。「過勞死」這一話題,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對此,「求真」欄目記者調查發現:「60萬」這一說法實為醫學研究中對我國每年「心臟性猝死」人數的估算,傳播中有外媒誤將「猝死」譯為「過勞死」。目前,官方並沒有發布「過勞死」方面的相關數據統計。

韓媒援引中國媒體報導 將「猝死」譯為「過勞死」

2006年6月,《中國經濟周刊》第23期推出有關「過勞死」報導說,在許多行業中國員工的勞動時間幾乎已經趕超日韓了,首都醫科大學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長楊新春教授表示:據估算,目前中國每年大約有60萬人發生猝死。

《韓國經濟》雜誌隨後援引了這則報導。2006年6月20日,《韓國經濟》刊發了題為《疲憊的中國,加班現象蔓延,每年60萬過勞死》的文章。該文稱,「《中國經濟周刊》指出,中國是世界上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超過韓國和日本。尤其是,不斷有20歲年輕人為完成加班工作而累死在辦公室等的情況,推斷每年大概有60萬人因過勞而死亡。」此時,《韓國經濟》已將每年中國約有60萬人「猝死」翻譯成「過勞死」。

中國媒體翻譯韓媒報導 「60萬人過勞死」持續傳播

2006年6月22日,《環球時報》第6版以《中國過勞死 一年60萬》為題,翻譯摘編了《韓國經濟》這篇報導。報導中說,「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中國人的工作時間越來越長,過勞死也呈急劇增加趨勢。據估算,每年因過勞死去世的人多達60萬」。

近幾年來,一些關於「過勞死」的個案逐漸被媒體曝光,我國每年過勞死「60萬」的數據也不斷被媒體直接或間接引用。最近一段時間,國內頻發上班族工作死亡事件,社會熱議白領「壓力大」、「節奏快」等現狀,「每年過勞死人數達60萬,超越日本成『過勞死』大國」的消息再次引發輿論高度關注。

「60萬」為推算出的我國每年心臟性猝死人數

此前報導中,「60萬」這一數據來自對首都醫科大學楊新春教授的採訪。「求真」欄目記者就此問題聯繫了楊新春教授。他指出,這個數據來源於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的一個課題,是根據心臟性猝死發生率和我國總人口數推算得出的。楊新春教授同時表示,「猝死」與「過勞死」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心臟性猝死是指由各種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發病突然、進展迅速,死亡發生在症狀出現後1小時內。

楊新春教授所提及的這個攻關項目為「ICD(埋藏式心律轉復除顫器)的臨床應用及心臟性猝死預防研究」,監測總人數達67.8萬。該項研究初步得出了我國心臟性猝死的流行病學資料,第一次得出我國的心臟性猝死發生率,以13億人口推算,我國猝死的總人數約為每年54.4萬。

此外,記者致電國家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相關工作人員稱該部門未對我國「過勞死」進行過相關統計及調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方面專家則表示,我國勞動保障範疇內尚不存在「過勞死」概念。(田雪、劉融)
 

人民視點:過勞死頻發,錢與命怎麼平衡?

 

 

相關焦點

  • 中國每年"過勞死"60萬人 如何走出過勞的時代?
    (原標題:中國每年「過勞死」60萬人 我們如何走出過勞的「摩登時代」?過勞死——職場不能承受之重「過勞」似乎已成中國職場的常態。過度加班又是導致過勞死的首要原因。有資料顯示,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的人數達60萬人,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
  • 中國每年「過勞死」達60萬人,誰該埋單?
    過勞死——職場不能承受之重 「過勞」似乎已成中國職場的常態。過度加班又是導致過勞死的首要原因。有資料顯示,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的人數達60萬人,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 …… 過勞死——社會與個體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 從醫學上解釋,「過勞死」是因為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加重,心理壓力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亞健康狀態,由於積重難返,將突然引發身體潛在的疾病急性惡化,救治不及時而危及生命。 直接促成「過勞死」的五種疾病依次為:冠狀動脈疾病、主動脈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腦出血。
  • 中國每年心臟性猝死超50萬人 「救命神器」AED亟待普及
    在中國,心臟驟停的新聞時常見諸報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4年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曾經公布過一組數據:中國心臟性猝死發生率為41.84/10萬,心臟性猝死的總人數高達54.4萬人/年。人數之多,也引起了輿論廣泛關注。心臟驟停以後,時間往往是以秒計算。
  • 高以翔猝死 中國的心源性猝死發病率如何?
    11月27日,節目組官方對外宣稱,高以翔死因繫心源性猝死。這是近幾年又一起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的公眾人物「心源性猝死」事件。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中披露,我國每年死於心臟性猝死(SCD)的人數估計為54.4萬人。什麼是心源性猝死?
  • ICD(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有效預防心臟性猝死
    猝死已經成為危及人類生命的頭號殺手,每年死於猝死的人數甚至超過因腦中風、肺癌、乳腺癌及愛滋病死亡人數的總和。「猝」,主要是指猝死發生的突然性。我國每年大約有54萬人發生心臟驟停,其中90%以上是在院外突然發生的,全球醫院外心臟驟停的發生率是20-140例/10萬人。其次,發生心臟驟停後的搶救時間極短:在1分鐘內搶救成功率可達90%!
  • 英報:過勞死提醒中國人「懶散些」
    新華社發參考消息網3月6日報導 中國官方媒體報導稱,中國內地每年有60萬人因工作過於勞累而死亡。這就意味著每年有60萬人要面對銀行實習生莫裡茨·埃哈特的命運——他2013年死在了倫敦(很可能因為工作太辛苦),導致整個金融業都在反思西方銀行從業人員是否應該活得懶散些。
  • 為50多萬同胞的心臟性猝死,需要CPR和AED...
    按國外流行病數據,心臟性猝死(SCD)在人群中的發生率是0.1%-0.2%;SCD應該佔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的50%左右,我國每年有3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按此推算,我國在冠心病達到流行「頂峰」時,我國每年SCD的人數,應該在150萬-300萬之間——我國SCD跨越1百萬,只是時間問題!
  • 三分之二白領每周加班超5小時 避免「過勞死」靠自己
    過勞如今已經成為了中國職場的常態,根據數據資料顯示,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中國每年「過勞死」人數到達60萬人。其中IT、醫生等職業成了「過勞死」的重災區,根據法律,目前也沒有對疾病發作與工作之間關聯性的明確規定,導致「過勞死」處於無法律保護的尷尬境地。天府早報記者對職場人士進行了採訪。
  • 我國心源性猝死人數每年高達55萬人
    我國心源性猝死人數每年高達55萬人 2019-11-27 2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35歲藝人高以翔離世,心源性猝死離我們並不遠
    年對東中西部四個城市超過67萬人隨訪一年,在這一年當中,共發生了2983例死亡,其中心源性猝死共284例。該研究由此推斷,中國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率為41.8/10萬。 此外,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發生心源性猝死。男性的SCD發生率為44.6/10萬,女性則為39/10萬。
  • (急診頻道)之(高以翔專題)--(心源性猝死的篩查)
    ○【心臟性猝死高發現象多嗎?】多,而且很多!全世界每年仍有約1700 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其中約25%為SCD。○【心臟性猝死高發現象男女一樣嗎?】不一樣。心臟性猝死發生率通常是男性較女性高發,並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 如何遠離心源性猝死? | 新華醫院專題講座明日開講
    為了讓廣大群眾進一步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基本防治知識,尤其是心源性猝死的基本常識和注意事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心血管二科將舉辦「世界心臟日」主題科普宣教活動。此次活動將以健康講座和現場互動的形式向公眾普及「心源性猝死的識別與防治」知識,歡迎大家前來參加。
  • 「拼」了命,才會錢「多多」:社畜鼻祖日本如何應對過勞死?
    據統計,在1987至1989這3年裡,僅通過日本官方媒體報導出來日本企業的社員「過勞死」案例就達1800多例。1989年,森岡孝二曾獨立推算出,實際每年日本因過勞致死的日本員工數量在17000人上下,比當時一年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數還多。於是,「過勞死」這個話題才開始在日本引發熱議。
  • 80後怎成「過勞死」主力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的餘少祥看來,過勞死從來不是臨床醫學病名,而是屬於社會醫學範疇。事實也確如此,儘管很多人認為「過勞」引起死亡,可從已有醫學文獻來看,沒有任何流行病學調查證據支持「過勞死」的發生與過度勞動直接相關。 「過勞死」的說法最早來自日本,而在日本,「過勞死」也是以「保障勞動者權利,規範企業責任」的法律概念出現的。
  • 每分鐘就有1人心臟性猝死 救命神器AED能搶回「黃金4分鐘」嗎?
    約每分鐘就有1人心臟性猝死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發生心臟性猝死人數約為54.4萬例,相當於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原因猝死,並且搶救成功率不足1%。而值得注意的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舊首位且呈上升趨勢,每5例死亡中有2例死於心血管病。
  • 心臟性猝死預防,有一類藥物非常關鍵
    核心提示:心臟性猝死(SCD)是全球範圍內的主要公共健康問題之一,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及健康。心臟性猝死預防的常用藥物有哪些?高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如何預防心臟性猝死?心臟性猝死患者復甦後應如何處理?在第三十屆長城心臟病學會議(GW-ICC)上,醫脈通就相關問題對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心內科主任張萍教授進行了專訪。
  • 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原因猝死,健康者是猝死主力軍?
    據中國疾病死亡人數最新統計報告顯示,我國每年發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數約為54.4萬。這個數字,遠遠高於自殺、交通事故和白血病引起的死亡人數,相當於每天近1500個人發生猝死,每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原因猝死,並且搶救成功率不足1%。很多人可能對統計數字不太關心,但身邊的實際案例卻在屢屢發生。只有心臟病患者會猝死?
  • 預防心源性猝死,要從這些小事做起→
    心源性猝死是猝死最常見的類型,約佔到80%。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約54萬人,每天有近1500人發生心源性猝死,在全球排第一。「明天和意外,誰也不知道哪一個先來」,有些人從未確診與猝死相關的疾病,卻猝然離開了這個世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忽視的小事卻是猝死的可怕誘因。
  • 預防心源性猝死,要從這些小事做起
    心源性猝死是猝死最常見的類型,約佔到80%。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約54萬人,每天有近1500人發生心源性猝死,在全球排第一。「明天和意外,誰也不知道哪一個先來」,有些人從未確診與猝死相關的疾病,卻猝然離開了這個世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忽視的小事卻是猝死的可怕誘因。
  • 雙語:應對「過勞死」 日本公司用無人機趕員工回家
    近年來,「過勞死」已經成為日本嚴重的社會問題,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視。迫於政府的壓力,企業也開始出奇招來應對「過勞死」問題。日前,一家日本公司就計劃用「音樂無人機」來驅趕加班的員工。專家表示,如果活兒沒幹完,回家不是一樣要繼續幹?這就是個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