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23日電 最近,有關「中國每年超60萬人過勞死,超過日本成過勞死第一大國」的消息廣泛轉載於各大媒體。「過勞死」這一話題,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對此,「求真」欄目記者調查發現:「60萬」這一說法實為醫學研究中對我國每年「心臟性猝死」人數的估算,傳播中有外媒誤將「猝死」譯為「過勞死」。目前,官方並沒有發布「過勞死」方面的相關數據統計。
韓媒援引中國媒體報導 將「猝死」譯為「過勞死」
2006年6月,《中國經濟周刊》第23期推出有關「過勞死」報導說,在許多行業中國員工的勞動時間幾乎已經趕超日韓了,首都醫科大學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長楊新春教授表示:據估算,目前中國每年大約有60萬人發生猝死。
《韓國經濟》雜誌隨後援引了這則報導。2006年6月20日,《韓國經濟》刊發了題為《疲憊的中國,加班現象蔓延,每年60萬過勞死》的文章。該文稱,「《中國經濟周刊》指出,中國是世界上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超過韓國和日本。尤其是,不斷有20歲年輕人為完成加班工作而累死在辦公室等的情況,推斷每年大概有60萬人因過勞而死亡。」此時,《韓國經濟》已將每年中國約有60萬人「猝死」翻譯成「過勞死」。
中國媒體翻譯韓媒報導 「60萬人過勞死」持續傳播
2006年6月22日,《環球時報》第6版以《中國過勞死 一年60萬》為題,翻譯摘編了《韓國經濟》這篇報導。報導中說,「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中國人的工作時間越來越長,過勞死也呈急劇增加趨勢。據估算,每年因過勞死去世的人多達60萬」。
近幾年來,一些關於「過勞死」的個案逐漸被媒體曝光,我國每年過勞死「60萬」的數據也不斷被媒體直接或間接引用。最近一段時間,國內頻發上班族工作死亡事件,社會熱議白領「壓力大」、「節奏快」等現狀,「每年過勞死人數達60萬,超越日本成『過勞死』大國」的消息再次引發輿論高度關注。
「60萬」為推算出的我國每年心臟性猝死人數
此前報導中,「60萬」這一數據來自對首都醫科大學楊新春教授的採訪。「求真」欄目記者就此問題聯繫了楊新春教授。他指出,這個數據來源於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的一個課題,是根據心臟性猝死發生率和我國總人口數推算得出的。楊新春教授同時表示,「猝死」與「過勞死」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心臟性猝死是指由各種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發病突然、進展迅速,死亡發生在症狀出現後1小時內。
楊新春教授所提及的這個攻關項目為「ICD(埋藏式心律轉復除顫器)的臨床應用及心臟性猝死預防研究」,監測總人數達67.8萬。該項研究初步得出了我國心臟性猝死的流行病學資料,第一次得出我國的心臟性猝死發生率,以13億人口推算,我國猝死的總人數約為每年54.4萬。
此外,記者致電國家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相關工作人員稱該部門未對我國「過勞死」進行過相關統計及調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方面專家則表示,我國勞動保障範疇內尚不存在「過勞死」概念。(田雪、劉融)
人民視點:過勞死頻發,錢與命怎麼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