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報:過勞死提醒中國人「懶散些」

2020-12-14 參考消息


2011年4月29日漫畫:自刎。新華社發

參考消息網3月6日報導 中國官方媒體報導稱,中國內地每年有60萬人因工作過於勞累而死亡。這就意味著每年有60萬人要面對銀行實習生莫裡茨·埃哈特的命運——他2013年死在了倫敦(很可能因為工作太辛苦),導致整個金融業都在反思西方銀行從業人員是否應該活得懶散些。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4日報導稱,每年真會有超過50萬人辛勤工作到喪命嗎?一年時間裡倒下60萬人著實是個大數目。更明智的做法是不要將其看成是精確的統計數字,而應該理解為一種強烈的訴求。沒人知道這60萬裡包含了哪些具體死因,就連公布數字的那些記者也搞不清楚。但清楚的是,過勞死已經成為出現在疲憊的中國勞動大軍當中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報導稱,在中國,一個普通的工作狂可以盡情熬夜幹活,但這樣做甚至沒法幫他踏上北京或上海樓市天梯的最低一級。你要是買不起房子,女朋友就不會嫁給你,但即使沒日沒夜地工作,也無法保證你一定買得起房子。

事實上,中國現代城市人似乎越來越擔心自己為亞洲工作觀付出的代價。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日前發布報告稱,有半數受訪者(從中產階級到富裕階層)認為「工作壓力、家庭責任和長時間工作」使自己面臨健康問題。失眠、疲勞、精力不振、肥胖、小病不斷——所有這些身體不適對西方工作狂來說都很熟悉。

信息技術(IT)從業人員似乎尤其脆弱:近日一項覆蓋35萬IT從業者的調查顯示,98.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有健康問題。而且,遭罪的不只是這些伺服器奴隸。2013年去世的「十年雪落」凸顯過勞死在網絡寫手當中的嚴重程度。他在2013年6月離世,留下一部160萬字的小說。「十年雪落」瘋狂碼字的目的是供妹妹上學。

為完成合同,網絡寫手韋紫薇必須每月完成10萬字作品。她說自己最理想的寫作時間是半夜。可是在聽說有不少作者死於過度勞累之後,她改變了生活計劃,每天只工作8小時,而且放在白天——不包括做做家務、讓大腦放鬆的時間。

報導稱,等到幾年以後,過度勞累無疑將被中國的潮流拋棄,正如城鎮嬰兒出生率出現下降(甚至在一些允許單個家庭養育不止一個孩子的地區,父母們往往也不想多生)、中國人對黃金珠寶的興趣有所減弱一樣——這些都是社會走向繁榮的自然副作用。

與此同時,由於過勞死通常被排除在中國的意外險之外,有保險公司已經採取措施,希望能夠填補空白。

憂心忡忡的工作狂們可以在淘寶網購買「壓力山大險」。每年繳納約10美元後,20至30周歲的投保人就能獲得針對過勞死的8萬美元賠付額度。

報導稱,這點保費很便宜——而且買一份保險比讓人們學會如何享受一整天的懶散要來得更容易。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www.cankaoxiaoxi.com >>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過勞死-過勞死信號—危險症狀一覽
    「過勞死」十大危險信號為:  一是「將軍肚」早現;  二是脫髮、斑禿、早禿;  三是頻頻去洗手間;    易過勞死的危險症狀  研究者認為;在以下28項症狀和因素中佔有7項以上即是有過度疲勞危險者,佔10項以上就有可能在任何時候發生過勞死.同時在第1項-第9項中佔兩項以上.或者在第10項-18項中佔3項以上者.也要特別注意,這28項症狀和因素分別是:  1.經常感到疲倦,忘性大;  2
  • HR對「過勞死」要承擔責任嗎?
    最近網上一則拼多多的員工在崗位猝死的消息(大家從網上可以找到細看看),讓我把「過勞死」這個話題提到我們這來談談。先從網上找了個醫學上的定義,是這樣說的:"過勞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勞動過程中,勞動者的正常工作規律和生活規律遭到破壞,體內疲勞蓄積並向過勞狀態轉移,使血壓升高、動脈硬化加劇,進而出現致命的狀態。2011年"過勞死"已經威脅到一線職工並向白領階層蔓延。
  • 「過勞死」算職業病嗎?
    《徵求意見稿》把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由原來的10類修訂為6類,即粉塵類、化學因素類、物理因素類、放射因素類、生物因素類和其他因素類,並大大細化了職業病危害因素,由原來的133種修訂為460種。但是,我們注意到,在這次修改中,備受社會關注的「過勞死」仍未列入其中。縱觀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並沒有「過勞死」這一法律概念。
  • 中國每年"過勞死"60萬人 如何走出過勞的時代?
    (原標題:中國每年「過勞死」60萬人 我們如何走出過勞的「摩登時代」?過勞死——職場不能承受之重「過勞」似乎已成中國職場的常態。過度加班又是導致過勞死的首要原因。有資料顯示,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的人數達60萬人,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
  • 小英後援會榮譽總會長出狂言:臺灣哪有過勞死?有也是本來就有病
    彰化縣小英後援會榮譽總會長蕭明仁 。(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中國臺灣網11月22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針對《勞基法》「修法」相關「一例一休」議題,臺「立法院」舉行「勞基法修法」公聽會,出席僱主代表、彰化縣活力旺企業協會榮譽理事長,同時也是彰化縣小英後援會榮譽總會長的蕭明仁聲稱,臺灣哪裡有勞工過勞死?有也是本來就有病。蔡英文選前曾承諾落實周休二日。
  • 身處「過勞時代」,我們到底能做些什麼
    網絡圖片最近,因為新華社記者徐勇突發心梗去世、藝人高以翔意外猝死,讓過勞的風險,再次成為社會討論的話題。其中的原因,或許與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都不無關係,但過勞毫無疑問是重要因素之一。相關統計稱,2014年,中國人平均每年的工作時間在2000-2200小時之間,同期的德國平均水平才1371個小時,也就是說,每個中國人平均比每個德國人的工作時間多出了三分之一。這也與「996」甚至「007」在我們社會中的普遍性,形成了一種直接呼應。
  • 中國每年60萬人「過勞死」?實為心臟性猝死估算人數
    人民網北京7月23日電 最近,有關「中國每年超60萬人過勞死,超過日本成過勞死第一大國」的消息廣泛轉載於各大媒體。「過勞死」這一話題,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對此,「求真」欄目記者調查發現:「60萬」這一說法實為醫學研究中對我國每年「心臟性猝死」人數的估算,傳播中有外媒誤將「猝死」譯為「過勞死」。
  • 80後怎成「過勞死」主力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的餘少祥看來,過勞死從來不是臨床醫學病名,而是屬於社會醫學範疇。事實也確如此,儘管很多人認為「過勞」引起死亡,可從已有醫學文獻來看,沒有任何流行病學調查證據支持「過勞死」的發生與過度勞動直接相關。 「過勞死」的說法最早來自日本,而在日本,「過勞死」也是以「保障勞動者權利,規範企業責任」的法律概念出現的。
  • 公務員考試熱點:熱點模擬題之過勞死
    華圖教育事件概述2011年4月13日,新浪微博上一則「普華永道美女碩士過勞死」的帖子引起網友關注,僅一晚上就有近萬人轉發。帖子中說:「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部門一名入職僅半年的員工由於過度勞累引發急性腦膜炎,不治身亡。」儘管是否為過勞死尚無定論,但白領的工作強度和健康狀況著實令人擔憂。
  • IT男過勞死是法律缺位之觴
    然而,日趨嚴峻的形勢下,我國對「過勞死」的法律規制仍然貧瘠與缺位,眾多「過勞死」事件的處理結果,用人單位都無須承擔法律責任,若出於人道主義給予死亡員工家屬一定補償,已然可以稱為「善」後。在如今倡導以人為本的中國社會,為何能容忍員工以如此殘酷的方式「自願」加班勞累至死?
  • 過勞時代,為何中國人忙得停不下來?
    而過勞已經成為了全世界範圍的普遍現象,不只是在中國,即使是在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也存在著不同程度過勞現象。 所以是否過勞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自我的選擇,並不能說是中國人的宿命,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 臺行政院擬修「勞基法」挽救「過勞死」
    近日據臺灣TVBS電視臺報導,臺灣上月20日傳出一例疑似過勞死案例。今年初以來,「過勞死」便成為臺灣媒體曝光率頻密的一個詞彙——在短短幾個月內,就有多起疑似過勞死案例發生,其中既有年僅20多歲的大樓保安、30歲的工程師、40剛出頭的醫師,也有剛過「知天命」年齡的司機,他們都是因長時超負荷工作而引發猝死,這不能不引起整個社會的高度關注,無論年齡、職業、身體強健與否,所有人都在面臨過勞死的潛在威脅,這已然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
  • 中國每年「過勞死」達60萬人,誰該埋單?
    過勞死——職場不能承受之重 「過勞」似乎已成中國職場的常態。過度加班又是導致過勞死的首要原因。有資料顯示,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的人數達60萬人,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 …… 過勞死——社會與個體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 從醫學上解釋,「過勞死」是因為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加重,心理壓力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亞健康狀態,由於積重難返,將突然引發身體潛在的疾病急性惡化,救治不及時而危及生命。 直接促成「過勞死」的五種疾病依次為:冠狀動脈疾病、主動脈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腦出血。
  • 55歲投資大佬過勞死,再有錢也買不回健康
    不可忽視的過勞猝死對於鄭雨林先生逝世的原因,治喪委員會稱因工作過度勞累,11月30日在家突發心源性疾病逝世。在「自我疲勞程度」的調查數據中顯示,疲勞已有全民化趨勢,每個年齡層都有一半調查者感到疲勞。事實上,「過勞死」只需要五步:第1步:頭暈氣短長期工作量過大會導致大腦血流緩慢,讓人感到頭暈氣短,但及時休息可以得到恢復。第2步:身體昏沉連續得不到休息的身體會感覺到沉甸甸的,行動緩慢,甚至站立不穩。
  • 人社部關於「過勞死」是否納入工傷的答覆
    」的建議收悉,經商衛生計生委,現答覆如下:   正如你們在建議中所說,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由勞動者長期超負荷、超強度工作引發的「過勞死」現象時有發生,但目前我國關於控制「過勞死」方面的法律還有待完善。
  • 白領猝死引「過勞死」立法呼聲 網友:先給加班費
    年輕白領接連死亡,再度為忙碌的上班族敲響了「過勞死」的警鐘,也讓現行的勞動保障制度又一次面對拷問。  「過勞死」是現代社會工傷的一種新形式  奧美員工去世後,許多人在致哀的同時,為自己的狀態感到深深的焦慮和恐慌。
  • 遏制「加班文化」, 避免「過勞死」悲劇,科學合理去工作
    目前,「過勞」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但「過勞死」卻常處於無法律保護的尷尬境地。對此,政協工會界委員建議,在立法層面明確界定「過勞死」標準,在行業層面科學制定勞動定額。「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感覺身體被掏空。」
  • 三分之二白領每周加班超5小時 避免「過勞死」靠自己
    過勞如今已經成為了中國職場的常態,根據數據資料顯示,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中國每年「過勞死」人數到達60萬人。其中IT、醫生等職業成了「過勞死」的重災區,根據法律,目前也沒有對疾病發作與工作之間關聯性的明確規定,導致「過勞死」處於無法律保護的尷尬境地。天府早報記者對職場人士進行了採訪。
  • 5年1萬中國人在日本失蹤:過勞死、性騷擾,研修生制度背後有多少罪惡?
    日本以「研修生」「技能實習生」名義吸引外國勞工成為廉價勞動力的做法,早已成了「現代奴隸勞動制」典範,而被「奴役」人數最多的,恰恰是中國人。截至2018年10月,在日本的外國勞工超過146萬人。而這146萬人中,來自中國的人數最多,有差不多39萬人。
  • 雙語:應對「過勞死」 日本公司用無人機趕員工回家
    近年來,「過勞死」已經成為日本嚴重的社會問題,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視。迫於政府的壓力,企業也開始出奇招來應對「過勞死」問題。日前,一家日本公司就計劃用「音樂無人機」來驅趕加班的員工。專家表示,如果活兒沒幹完,回家不是一樣要繼續幹?這就是個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