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正紀念堂出來,我們就坐捷運回酒店了,因為我們計劃去吃酒店附近非常著名的一個「立吞」日料——阿吉師,就在酒店的後面,穿街步行大概也就分鐘吧。
阿吉師在士東市場裡面,上午他家賣魚,從點到點,供應餐飲,價格根據你的食量,一般大家都吃到多,我們吃到臺幣的量就吃不動了。
食位也就個,所以基本上都是慕名而來的觀光客,我們吃了這家,就沒有再去著名的上引水產,一樣也是「立吞」的新鮮日料,我覺得以我們這種粗淺食客的味覺,估計也吃不出什麼大的區別來。
我們和三個香港年輕人一同到的,老闆見大家找好食位,就問各自有什麼忌口的,我們是不吃螃蟹的。
這一大鍋魚湯是供食客隨便喝的。
太多了就不一一上傳了。
大家去臺北一定要嘗試一下「立吞」日料。
吃飽了,回到酒店休息休息,天快黑了,就去臺北誠品敦南店看看,是誠品的總店,也是著名的小時書店,確實有大量的人在潛心攻讀,地板上、書桌旁到處坐著人,吃貨也有偶爾看書的時候,買了兩本,回去慢慢啃。
之後,我們就去寧夏夜市逛逛,在臺北不可能不逛夜市,但多方打聽,都說士林夜市已經做爛,寧夏夜市算是做的還算比較精細的,鬍鬚張滷肉飯在當地覺得有點兒坑外地人的意思,但我吃了以後,感覺還是很好吃的,不過碗真心太小了。
麻油雞太不符合我們的口味了,山豬肉烤腸確實好吃,豆花莊的花生豆花確實經典,值得去吃。
總的來說呢,夜市是一種特色,大家不用抱太大的希望,看一看,吃一吃,感受一下就很好了。
離開寧夏夜市,跟著手機的,路腿兒到光點臺北,本次臺北行,就在此處畫上句號了。
這裡曾經是美國駐中華民國使館,美國與臺灣斷交,據說全臺灣如喪考妣,全島陷入哀痛、悲憤之中,此小樓被廢棄,後來被侯孝賢等臺灣電影人重新啟用,整裝成電影之家,如今已經成為文青臺北行的最經典目的地。
八卦如我,自然知道這裡最近發生的大事,就是張震的低調不簡單的婚禮,低調是因為沒有豪華的海島、酒店大宴賓客,可不簡單在,賓客絕對不凡,港臺影圈名流薈萃,梁朝偉、劉嘉玲、王家衛、李安、舒淇等等,一時「光點咖啡」風光無限。
一個擁有八卦內心的吃貨,來到文藝範兒最的地方,也忍不住用小清新的濾鏡一下自己。
第七天,我們是離開臺北,坐高鐵從臺北到高雄左營,再坐大巴車,到了臺灣的海邊度假勝地墾丁。
最初知道這裡,因為電影《海角七號》,現在在此關注這裡,因為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導演像所有熱愛臺灣的、來自臺灣的導演一樣,都想用自己的鏡頭為自己熱愛的土地做點兒什麼,就好像這樣一部和臺灣毫無關係的電影,李安特意選在墾丁取景,讓老虎最終離開的動人鏡頭永遠和墾丁、和臺灣聯繫在一起。
我們在墾丁呆了三晚,很悠閒的度假感覺,也是用包車的方式,去了那些必須去的所謂景點。
不失望哦,海真的好美,天真得好藍,「鵝鑾鼻」的白色燈塔美得像驕傲的公主;「風吹沙」巖壁海岸驚世駭俗得地貌如海邊的梯田或堡壘;矮墩墩的「船帆石」讓我想起海明威筆下頑固、堅韌的老人,驕傲而孤僻得蹲在海邊礁石叢裡,冷眼旁觀著熙攘歡笑的遊客來了又走;墾丁大街的夜市真得好熱鬧,旺季時簡直是摩肩接踵。
不過,那個臺灣島最南端,實在無趣,小小的地方,拙劣的石碑,擠滿了遊客,我連拍照興趣都沒有。
至於好吃的,當然不能錯過小杜包子和墾丁大街的滷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