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40歲生日那天頓悟,讓我想通人生理財的3個原則

2020-12-17 湖南在線

今天分享的話題是「理財」,羅振宇的獨特視角。

羅振宇受邀做一個理財的演講,但他說自己不是家裡負責理財的人,不適合講。但他還是講了3個理財原則,只不過,他理的這個財,不是手裡的錢,而是更重要的財富,你的時間,你的資源,你跟別人的寫作管理,你的人生......

這些財富怎麼打理,羅振宇的有自己獨到的看法。我看了很受啟發,分享給你。

01

人就是一段實踐,一段時間

今天這個話題特別私密,怎麼理財?我講這個話題其實特別不合適,我們家到底有多少錢,存哪兒了,我完全不知道,我在家裡不是負責理財的人。

但是我有一些原則,可以跟大家做一個匯報。講我們家怎麼理財之前,我先說一下我對這個事情的基本看法,人到底是什麼?我自己的結論很簡單,人就是一段實踐。

大家想一想,羅胖有一天死了,埋在那兒,墓碑上會寫什麼?會寫羅胖,其實非常簡單,一九七三到二零几几年,其實就是一段時間,其他不用寫。人其實就是這麼簡單的一段時間。

02

40歲生日那天晚上

我意識到一個問題

我自己為什麼決定要去做羅輯思維這件事?其實跟我知道自己逼近40歲有關係。

因為40歲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年份,40歲之前你所有的人生姿態都是彎腰的,因為老覺得後面的時間是比前面長的,所以可以無窮的,以登頂的心態去經營自己的人生,後面還長,所以眼前很多事情可以不做,留到以後去做。

比如說孝敬父母,比如說對自己好一點這種事,都覺得以後掙了錢再去做。

但是一到40歲的時候,整個心態就會發生逆轉,至少我自己就是這樣。

40歲生日那天晚上,我突然意識到這個問題,我後面的時間很可能比前面要短,也就是說人生處於一個下山的狀態。

下山的時候就自然會把頭抬起來往下走,每走一步其實都是倒計時。

比我年長的朋友可能心裡不高興,說這個幹什麼?但是這個是我的真實心態。40歲之後,我每天早上都想這個問題,假設這是我人生的最後一天,我會怎麼做?帶著這樣的心態去想的時候,很多事情你會調整。

第一,你絕對不會幹壞事。因為你沒有機會去回補了。

第二,儘可能幹好事。比如說孝敬父母,因為很有可能後面沒有機會。

第三,不會輕易把自己饒過。這一年過年我是在美國過的,大概住了10天,我住在一個度假別墅裡,天那麼藍,地那麼綠,人又那麼傻,美國人各個都缺心眼,就覺得那不是天堂的狀態嗎?什麼也不用幹,腦子放空。

但是我住第6天的時候心裡發慌,在中國的時候會感覺到周邊的世界在呼嘯而去,覺得特別累。但是在美國住的10天,我感覺我自己的生命在呼嘯而去。會反覆問自己一個問題,這輩子就這樣?

03

增量財富:

未來你可能掙多少錢?

40歲之後我決定要做很刻薄自己的事,就是現在做的羅輯思維。

大家很可能無法想像我做這件事有多艱難,比如說每天早晨發60秒的語音,頭一天晚上錄好,第二天發出去,要順利說到正好60秒,不順利的話要說50、60遍,這是經常發生的事。

我錄一次視頻,大概50分鐘左右的視頻,大概要錄20小時左右,每一段話要反覆說、反覆說,一直說到我覺得邏輯非常周嚴,表達比較滿意,因為我做的知識服務,要對用戶的時間負責,所以大概要說20、30遍,然後才比較滿意。

我長期有慢性咽炎,就是說話太多,也是我不太出來參加活動的原因。40歲之後做這件事就是抓緊時間,我生怕到了那一天,眼睛一閉,再說什麼就來不及了。

我不是叫苦,創業者所有的苦都是自己找的,不是訴自己的苦難,我只是想告訴大家,40歲的人突然意識到生命的寶貴,如果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再來看理財這個話題,得到的結論可能就不一樣了。

很多人理財實際上是假設自己可以無窮無盡生存下去,比如說我的父母,他們那輩理財就是這樣的觀念,所有人都儲蓄,但是未必花錢,因為時間模型是錯的,覺得自己可以永生,把現在的生活無限制苛刻的對待自己,把財富的兌現放在未來。

我們這代人都知道,很不明智,因為生命是有限的。

對於個人財富狀態來講,可以清晰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增量財富,一部分是存量財富。

所謂的存量財富,就是指過去掙了多少錢,所謂的增量財富,就是未來可能掙多少錢。如果站在時間這個維度上看,會發現增量財富可以理解為縮量。

04

存量財富:

你怎麼處置已經獲得的財富?

我剛才講了,人一過40歲之後,過一天少一天,用一個縮量的時間,獲得的增量,這是人生理財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就是存量,存量財富也是時間,如果大家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講過非常精彩的話,什麼是商品的價值?是凝結在這個商品中的平均固定勞動時間。

這是馬克思特別精彩的一個判斷,人類所有享受的財富本質上都是凝結到具體的產品和服務理念的時間,只不過不是你的時間,是別人的時間。

所以,面對自己的存量財富,其實是怎麼處理自己已經獲得的自己和他人的時間問題。

如果把自己的財富這樣一剖為二,有的東西就比較清楚。比如說我自己來之前想了一下,我大概心中有三個原則,今天跟大家分享。

01

原則一:別做不划算的事兒

你沒有機會再彌補了

第一個原則,絕對不要為了存量的時間去花時間,因為這不值。

比如說我就特別看不慣我的朋友圈40歲以下的人去炒股,因為太花時間。你就是賺了,你都是賠了,因為那是存量的時間,你要用增量或者縮量的未來的時間去不斷的保護你原來的存量時間,這實際上是一件特別不划算的事情。

02

原則二

堅信自己未來掙的錢肯定更多

第三個原則,我這輩子最大的財產還沒有到來,就是增量部分,或者說縮量部分,我未來掙的錢肯定比現在擁有得更多。

我說這個可能有點不厚道,我自己是個創業者,作為這樣的一個創業者,可能敢講這樣的話,有的人未必願意說這樣的話。

我的判斷還是有那麼一點影子:我一直認為中國在未來的20年裡,它的經濟會好到各位不相信的程度。什麼叫好到各位不相信的程度?就是倒轉30年,我們現在再回到30年前,你能相信今天中國會發展成這樣?你能相信我們今天會過上這樣的日子嗎?

這就叫好到不相信的程度。

為什麼?因為我不太相信有的經濟學家那種聳人聽聞的判斷,比如跟我很熟的一個經濟學家謝國忠,一直都在唱衰中國經濟,他在中國經濟學家當中有一個著名的稱號叫「不走的表」,反正他每天都能說對兩回,但是永遠都不動。

經濟學家有的時候聳人聽聞,這個也很正常。為什麼判斷中國經濟會特別好?很簡單,中國人是全世界最想發財的人。

這一代中國人是跑在一個本身前進速度就特別快的船上,所以不可能不好。抓住中國的一切財產,我覺得都是可投資物,比如說北京的房產,我剛才還在講未來10年北京的房產再翻一倍一點問題都沒有,當然有一些好的金融產品去抓住,我覺得問題不大。

如果在中國再去創業,或者說不去創業,就在創業公司裡待著,個人財富狀況的改變也會超出你的預期。

我想跟大家交流一個話題,很多人可能會說,我不是創業者,我也沒有那個野心,也受不起那個罪,或者說現在有一個工作,要不要去創業還拿不定主意。

其實你想這個問題都想多了,沒有人是真正有勇氣的人,你聽到所有關於他人勇氣的故事,我基本可以跟你打保票,都是胡扯。

就像很多人說羅胖有勇氣,把央視給炒了,我跟記者可以這樣說,但實際情況是我在央視混不下去了,當時我的領導看不上我,他現在坐牢了,他叫郭振璽。他老覺得我不聽話,其實我挺聽話的。

03

原則三:優化協作

理財,就是經營自己的資源

人和人類社會最大的好處是什麼?你只要把自己放在最好的協作關係當中,這個潮流自然會讓你往前走。

人生也是理財,關鍵的眼光就是你是不是能夠觀察到複利。

我在央視的時候,我覺得我還算是好人,我離開央視之後,幫我掙到第一票大錢的一個人,是我原來在欄目組的掃地阿姨。

她給我介紹了一個生意機會,我掙到了離開央視的第一票大錢,我就拍著胸口說好險,我當年在央視是製片人,那個時候央視的製片人就是土皇帝,財權,人權,一把抓,一年要批出好幾千萬的錢。

如果那個時候不是用一顆還算不錯的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你想一個掃地阿姨,你走了之後,她會給你提供這樣的機會嗎?我離開央視之後,我拍著胸脯說,好在還算是個好人。

很多人在想到底要不要創業?我說別想這個問題,你就想一個問題,你甭管是公務員,還是大公司的職業經理人,你周邊那個最能幹的人將來創業願不願意帶著你,你就用這個標尺來衡量自己,不要想怎麼創業的問題,因為創業往往是一個偶然因素觸發的,讓你進入全新的協作系統。

你現在就在你的協作系統當中,反覆叩問自己是不是做到讓我現在的每一個協作者覺得我很棒。如果他遇到機會,他願不願意把這個機會拿來和我分享。

所以什麼是理財?我覺得就是經營自己的資源。

所有的人都不要指望你像一個站在山顛的巨人一樣可以俯瞰山谷,你知道一切形勢,知道一切資產價格的未來走向,不可能的,所有專家都做不到。他說能做到,就是吹牛逼。

怎麼辦?很簡單,優化自己身邊的協作關係就行了。

別人有好事願意帶上你,為什麼?因為你對他有用,你是一個靠譜的人。所以,有那麼一句話,我在創業的過程中一直深信,做好眼下的這一件事情,儘可能排除別人對自己做好眼下這件事情的一切影響,然後等待美好的結果自然呈現。

我們公司寫了話放在牆上,到我們辦公室參觀的人最樂意看的兩句話,一句是「腳踩西瓜皮,踩到哪裡是哪裡」。

就是永遠不要做長久規劃,就近期所能的做到最好,如果做不到最好,就持續改進它,就想這一件事,不想今後怎麼樣。

第二,「羅輯思維,我們從來不認為是一家聰明的公司,而是一家很吃苦的公司」,這就是我們公司貼在牆上的話,把它翻譯成「我們願意優化當下的協作關係,把事情在當下做得更好,我們不往前看,就看當下」。

這是我跟大家講的所謂理財的第三個原則,經營好自己當下的協作關係,好好跟著當下的協作關係走,一定會得到很好的回報。

我們這一代地球人,如果說有什麼理財真正的法門,那就活在中國,活在中國的創業圈的周邊,活在中國最好的創業公司的周邊,活在中國最好的創業產業的周邊,我覺得這本身就是一種理財。

總而言之,人就這麼短的一輩子,誰有錢,你都不妨到殯儀館去看一看,那是沒有行李架的,什麼都帶不走。經營好自己,是最好的理財,包括你已經有的財富,也是變成未來經營自己的那個縮量時間的助力。

理財最愚蠢的一種方式,就是把自己擁有的存量變成自己的負擔。那些天天去炒股的人,我看著他們特別可憐,早上一開始就要關注大量的財經新聞,9點多鐘開市的時候一直盯盤,一直到下午,就為自己那天存量的資本在擔心。

我覺得這樣的人生根本不值一過。

你所有的存量資產都應該用於滋養現在的生命,幫助你更好的往前走,成為心理上的靠山和寄託。

相關焦點

  • 一年理財收入達到40萬!我是怎樣做規劃的?
    按6.5-7%的年化收益,需要的本金的是200萬左右,也就是說未來五年需要新結餘200萬現金,平均每年結餘40萬。  計劃將新結餘的資金40%投到優質P2P平臺的一年期產品裡(小她優選現在365天產品年化收益是8.5%,遇到活動用個券的話可以達到9%);40%追加到定投的指數基金裡;10%追加到股票裡,我相信這個組合取得6.5-7%的年化收益不是難事。
  • 生日那天,媽媽給我的生日禮物
    ,我感覺一家子人以我為「最大」,心中自然是喜歡過生日多一些。小時候的縣城,物品還是比較缺乏的。口糧是供應的,每個月每口人固定的糧油,不夠吃的就需要買。買不供應的食物是需要糧票的,而且貴,一般家庭想吃細糧就和大街上換大米的大爺換。
  • 久違的狗糧,範冰冰朋友圈為李晨慶祝40歲生日,感慨人間值得
    11月24日是李晨40歲的生日,跑男團兄弟王祖藍第一時間送上了祝福。而更貼心的祝福來自女友範冰冰,範冰冰下午一點半的時候,在朋友圈為李晨慶生,曬了兩張照片,一張是李晨小時候的照片,一張是範冰冰心愛的貓咪,並配文:人間值得,生日快樂!寓意李晨是自己心中最重要的那個人,因為有他在,人間便值得!有種歷盡千帆終於頓悟人生真諦的感覺。
  • 羅振宇回到華科:在母校受到的最大恩惠,讓我受益30年
    「我大學四年受到的最大恩惠,也是過往三十年我自己最大的一個競爭力,就是多讀書。」羅振宇在與學生交流時回憶,他大學期間在圖書館把馬恩選集讀了一遍。他認為,讀書其實是走一條路,這條路通向什麼地方,你並不知道,但正因為你走在路上,你才會獲得一些機遇,別人會以最適合的方式撞一下你的腰。羅振宇在演講中鼓勵青年大學生多讀書。
  • 我的31歲生日禮物,是4條深刻的人生感悟
    今天是我31歲生日。過去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寫下一些成長感悟,作為一份生日禮物送給自己。
  • 莫言:《晚熟的人》40歲以前活給別人看,40歲以後要為自己而活
    觀察人們平時生活的四周,大多數人都是極其平凡和平庸的;他們想要改變現實社會卻又無能為力,一生都在碌碌而為,直到中年才突然頓悟。其實,那種步入中老年後,才知道幹正事的人在某種程度上與孔子的40不惑,50知天命異曲同工,年輕時碌碌無為,始終看不到人生的方向,卻在老年之後,對於生活有了新的理解。
  • 深圳,40歲,生日快樂!
    從「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到先行示範區,一千個大大小小的「國內第一」,似乎也在像世人展示,40歲的深圳,正是成熟,向上勃發的最好年紀。中國最年輕的城市、全球城市交通領袖城市獎、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中國大陸最具創新能力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 理財改變生活—冠群理財模式
    「衣食足而知榮辱」,儘管人的一生當中會面臨多種多樣的需求,但是一般而言,人們在轉向較高層次的需求之前,總是先盡力滿足較低層次的需求,正是基於這一社會現象,馬斯諾提出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即人們的需求可以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儘管人生的探討是個精神層次的話題,但生活畢竟是現實、具體的。在不斷追求滿足更高層次需求的過程當中,理財規劃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 40歲不惑之年,現在開始學理財知識,還來得及嗎?
    每當人到了一定年齡之後,總會有著新的感悟,有的人想著該努力掙錢了,而有的人則想的是如何提升自身能力。還有的人,或許是想學習新的知識,想著利用自己的錢去生錢。老實說,理財這個話題在我們生活當中並不少見,尤其是在時下這個網際網路發達的社會裡,很多人都對理財或多或少的有一定了解。近日,某位網友在社區提問:自己已經邁入了40歲不惑之年,如今想要開始學習理財知識,還來得及嗎?那麼,學習理財知識,和年齡真的有關係嗎?40歲開始學理財知識,又是否合理呢?
  • 張栢芝40歲生日感動得想哭,原來是因為兒子送的特殊禮物
    今天是張栢芝40歲生日,雖然人到中年,但她依然很開心,在社交平臺連續發了多條視頻表達心中喜悅。身為「壽星女」,在生日前夕她已開party切蛋糕。踏入今日凌晨,她就在IG分享了生日的照片和視頻,並留言:「多謝上天賜給我這一天,感恩有我身邊每一個人。」今天上午,她又在微博宣布「40大壽」的消息。張栢芝昨天提前約一眾好友在豪宅開生日派對,她沒有花太多錢布置,也沒有坐等別人送禮物慶祝,反而親手準備食物。
  • 胡瓜48歲生日收到傳票 地檢署勒令其戒毒40天
    臺北地檢署6月3日對臺灣綜藝主持大哥胡瓜和女友丁柔安發出傳票,兩人最快下周一(6月11日)到案,而且勒戒期至少40天。胡瓜(前右)與女兒小禎(前左)、女婿(後排左起)及好友高怡平等,一起慶生  6月4日是胡瓜48歲生日
  • 30歲到40歲,人生關鍵的10年:這5件事越早明白越好
    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幾個30歲前必須要懂得的人生道理:1、努力多學一些東西二十來歲的你雖然已經畢業並參加工作,但是你可能還沒有成家,還沒有那麼多的瑣事和交際應酬纏繞你,你還是有屬於自己的一些時間,利用有限的時間去多學一些東西,儘量多的去考取一些證書。
  • 最「富裕」的4個生日尾數!前半生命運坎坷,40歲之後大富大貴
    緣分是很奇怪的東西,有些人在人生的起步階段特別慢,很難掙到錢。但隨著經驗的增長,他們會得到很多賺錢的方法,然後就能賺很多錢。陰曆生日尾數為0的人,聰明,機敏,學識淵博,才智出眾,常能少年得志。但是也有一些人早年命運坎坷,求學多有不順,不過幸運的是他們天生堅韌,才華橫溢,到了中年之後,便守得雲開見月明,運勢亨通,財運穩定,四十歲之後,就可以過上富裕的生活,有車有房有存款,衣食無憂。農曆生日尾數為4的人,這輩子都有很好的運氣,還有聰明才智,性格謹慎,做事也懂得持之以恆,尤其是在40歲後能過上富足的生活,坐擁成功人生。
  • 十八歲那年,我第一次過生日!
    今天(農曆正月初五)是我的生日,祝自己生日快樂,祝爸爸媽媽吉祥康寧!農村長大的孩子,對過生日好像沒有什麼概念,我就是一直到十八歲那年才過了第一個生日,然而就是這個生日當天的溫情,給了我此生很大的一筆財富!
  • 港澳理財隨便買?跨境理財通亮相,個人參與有門檻
    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珠三角城市組成,總面積5.6萬平方公裡,2018年末總人口已達7000萬人,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人民銀行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個人投資活躍,跨境購買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需求較大。
  • 廖凡獲銀熊獎興奮:這是最好的40歲生日禮物
    廖凡獲銀熊獎興奮:這是最好的40歲生日禮物 而之所以用這30億元也抹不去他的文藝特質,大概源於他主演的三部電影,《綠帽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白日焰火》,這三部電影都受到電影大獎的垂青,而5年一部的頻率更像是廖凡的一個人生小結,當然這次小結的獎勵是一座銀熊獎盃。獲獎後,廖凡在現場接受了記者們的採訪。
  • 張栢芝40歲生日顏值不減 兒子獻上特殊祝福
    5月24日,是張栢芝40歲的生日。張栢芝凌晨在社交平臺更新動態,曬出自己的數張美照,為自己慶生。並配文寫道:多謝上天賜給我這一天,感恩有我身邊每一個人。來自工作室的祝福在媽媽生日的時候,13歲大兒子Lucas並沒有特意送給媽媽什麼禮物,但他一直陪著媽媽下廚準備生日會的食物。
  • 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應該如何理財?一萬元存款投資40年可複利達20萬
    現如今,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債券、保本保息理財等各類投資理財產品已逐步進入城鄉家庭,成為人們經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個人理財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時尚和潮流。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在你的人生規劃中理財必不可少,要想讓你自己的財富跑贏通貨膨脹,後半輩子不被錢所羈絆,就需要進行投資理財。
  • 鄒市明40歲生日,美妻冉瑩穎贈送無價之寶禮物,微博:我的王
    北京時間5月18日消息,「大滿貫」鄒市明迎來了40歲生日,生日之際,愛妻冉瑩穎微博祝福:「生日快樂,我的王」!微博裡,冉瑩穎還曬出了自己送給老公無價之寶的珍貴禮物。生日當天凌晨1:03分,冉瑩穎在微博裡送上祝福,她寫到:「生日快樂@我就是我鄒市明 我的王,送上戰國秦系印章『拳印』,足以見證,咱中華民族文明悠遠,拳早刻入我們血液,少年強則國強,陽剛正氣,以拳盟友,東方巨龍再現威風,你我攜手,為強國夢,為初心,拳力以赴」!
  • 「家庭」14歲生日那天,父母一番話改變孩子一生
    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媽媽教會我懷疑一切。對於我沒完沒了的「為什麼」,她永遠也不會介意。她讓我考慮,當我的成熟性和知識性不能完成整件事情的時候,如果我投入的話,結果會出現的所有可能性。可是,在我14歲生日的那天,所有的一切都改變了。這一天,她輕輕拍了一下她身邊的床,跟我說:「我想跟你談談。」「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