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空軍作戰飛機及機種構成

2020-12-17 戰爭事典

一戰結束後,《凡爾賽和約》禁止德國擁有軍用飛機,數以萬計的飛機被銷毀,但是德國航空專家仍然在秘密狀態下堅持研發工作。在 20 年代中期國際上對德國航空界的限制鬆動後,德國人利用發展民用航空的機會從事軍用飛機的開發,當時很多民用飛機在設計之初就考慮過改裝軍用飛機的要求,二戰初期德國空軍的幾型主力轟炸機都是由民用客機發展而來。得益於長期的不懈努力和技術儲備,德國在 30 年代初期創建空軍時得以迅速裝備各種型號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作戰飛機,獲得了強大的戰鬥力。

德國空軍在戰前確定的中心任務是奪取戰場制空權,同時實施有效的對地支援行動,協助陸軍地面部隊的快速突擊,因此戰鬥機和轟炸機受到特別的重視,構成德國空軍作戰飛機的主體。此外,為了適應其他類型的航空作戰,德國空軍還開發了多種類型的作戰飛機,諸如偵察機、聯絡機、滑翔機、教練機、水上飛機等。在戰爭中,針對某些特定的作戰樣式,又衍生出夜間戰鬥機、對地攻擊機、戰鬥轟炸機等新機種,特別是在戰爭後期,為了奪回空戰中的技術優勢,德國空軍又著力研發了一系列領先於世界的新銳戰機,如噴氣式戰鬥機、噴氣式轟炸機、火箭動力截擊機等,不過大多數機型雖然技術先進,但不夠成熟,加上後勤、訓練方面的原因,難以形成有效戰鬥力,無力扭轉戰局的頹勢。

戰前德國空軍的戰鬥機大體分為兩類,一是單引擎輕型戰鬥機,也是最主要的戰鬥機類型,具有優秀的機動性和火力,但航程略短;二是雙引擎重型戰鬥機,也稱驅逐機,具有較強的武備和較快的速度,續航力大,但機動性欠佳,在與單引擎戰鬥機的較量中居於下風,相比執行晝間空戰任務,它們更適合擔任夜間戰鬥機或對地攻擊機的角色。德國空軍在戰前沒有研發夜間戰鬥機,在戰爭中為了應對英國空軍的夜間轟炸才開發此類機型,最初是由晝間戰鬥機或轟炸機改裝而來,後來也出現了專門研製的夜間戰鬥機。在戰爭末期還出現了多種類型採用新型動力裝置的戰鬥機,但數量較少,單引擎戰鬥機始終是德國空軍戰鬥機部隊的核心力量,而且隨著防空任務的日益繁重,戰鬥機在德國空軍裝備機型中的比重不斷增加,製造數量遠遠超過其他機種。

轟炸機一向是各國空軍最有力的攻擊武器,德國空軍自創立之初就非常青睞於雙引擎中型轟炸機,將其作為轟炸機部隊的主力裝備。德國空軍的中型轟炸機航速較快、載彈量適中,航程也能滿足戰術戰役層面的作戰需求,但對於大縱深戰略打擊任務則力不從心。相比傳統的水平轟炸,俯衝轟炸具有更好的精度,由此衍生出的俯衝轟炸機成為德國空軍在戰爭初期克敵制勝的利器,著名的 Ju 87在閃電戰中出色地扮演了「飛行炮兵」的角色,在對地支援行動中發揮了突出作用。不過,中型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都存在機動性差、防禦薄弱的缺陷,只有在己方掌握制空權的情況才能充分發揮戰鬥力,否則就會在敵戰鬥機的攻擊下蒙受慘重損失。在戰爭中期以後,隨著德軍逐漸失去戰場制空權,轟炸機已經無法自由行動和作戰,速度緩慢的俯衝轟炸機大多轉為對地攻擊機。德國空軍始終沒有大力發展四引擎重型轟炸機,雖然裝備了 He 177 等重型轟炸機,但數量稀少。

在東線戰場上,蘇德兩軍展開規模空前的交鋒,面對蘇軍龐大的攻擊集團,特別是數量眾多的坦克集群,德軍地面部隊迫切要求更加密切有力的空中火力支援,由此德國空軍著力強化了近距對地攻擊能力,尤其是反裝甲能力,開發出專職的對地攻擊機,這種戰機具有良好的低空操縱性和裝甲防護,配備大口徑航炮,強化載彈能力,對地面目標有較大的殺傷力。由 Ju 87 發展而來的對地攻擊型也在此類戰鬥中表現活躍。此外, Bf 109 、 Fw 190 等單引擎戰鬥機也發展出強化武備、防護和載彈量的對地攻擊型,實際上即後來的戰鬥轟炸機,不過德國空軍並未將其列為正式機種類別

值得注意的是,德國空軍常常在一種機型基礎上發展出多種不同用途的改型,比如 Ju 88 型轟炸機就有偵察機、驅逐機、夜間戰鬥機、對地攻擊機等多種改型,如果用途發生改變,則裝備該機型的航空聯隊的類別也會相應改變,比如原本裝備 Ju 87 的俯衝轟炸機聯隊在換裝對地攻擊型 Ju 87G後,就會改為對地攻擊機聯隊。本節表格所列的各機種代表機型是指該機型的主要生產型號,而不包括該機型的全部改型。

二戰時期德國空軍作戰飛機的代表機型

Bf-109的起源是德國空軍部30年代的戰鬥機設計競賽,由巴伐利亞飛機廠公司設計。1938年7月,巴伐利亞飛機廠更名為梅塞施米特飛機廠,故Bf-109亦改名Me-109,但一般仍稱Bf-109。在設計中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空氣動力外形、可收放的起落架、可開合的座艙蓋、自動襟翼、下單翼等,在試驗中以無可爭辯的優勢擊敗了其他對手,在1936年開始生產,首批型號為Bf-109B。

Bf 110戰鬥機是德國於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的雙發動機長程戰鬥機,德國空軍稱之為驅逐機。到大戰後期被Me 410戰鬥機生產線所取代,但是一直服役到戰爭結束。除了擔任長程戰鬥機與驅逐轟炸機的任務以外,Bf 110也是德國夜間戰鬥機的主要使用機種之一。

亨克爾He-111(Heinkel He 111)是1936年開始生產的中型轟炸機,是德國在二戰期間使用最頻繁的轟炸機,是在二戰初期第一種德國空軍轟炸機。這最能夠象徵著名的德國空軍轟炸機聯隊(Kampfwaffe)。He-111在二戰後期成為落後的設計,但一直繼續生產至1944年,當大部分He-111停產時,該機種開始轉作用運輸及補給的角色。

容克87型(Junkers Ju 87)俯衝轟炸機,為納粹德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投入使用的一種俯衝轟炸機。這種機型通稱斯圖卡(Stuka),為俯衝轟炸機的德文寫法 「Sturzkampfflugzeug」的簡略。這種機型為德國空軍廣泛的使用,由1935年開始投入使用,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Ju 52 是二戰德軍最著名的運輸機,戰前作為民航機開闢了多條新航線,戰爭中它參加了德軍所有的行動:在荷蘭、克裡特島空降傘兵;為被困在北非、史達林格勒、波羅的海的部隊運送補給,是德軍最為依賴的運輸機。Ju 52 的堅固耐用贏得了本國士兵「容克大嬸」的綽號,而盟軍士兵則叫它「鋼鐵安妮」。

Fi 156是德國菲澤勒公司生產的三座單發上單翼陸軍聯絡機(也是偵察機),被交戰雙方公認為二戰中最出色的陸軍聯絡機。Fi 156的上單翼採用一系列獨特技術:固定式前緣機翼,開縫式副翼和延伸整個後緣的變長機翼,具有驚人的短距起飛能力。

Fw189戰術偵查/炮兵校射機由德國福克沃爾夫公司研製,1938年7月首次試飛,1940年交付空軍使用。該機共生產了846架,其中有少量的FW189c教練機和FW189B反坦克強擊機,1944年還改裝了一批FW189A1作為夜間戰鬥機,主要服役於東線戰場,深受前線部隊追捧。

亨舍爾公司開發的Hs 129專用攻擊機因其強大的反坦克效能,被冠以「坦克開罐器」的外號,Hs129就是世界上第一種專用反坦克攻擊機。該機座艙狹窄、飛行性能差、發動機不可靠、動作遲緩笨重,但強大的火力和裝甲使它符合反坦克作戰要求。主要在蘇聯前線使用,損失很大。一共製造了879架。

相關焦點

  • 二戰德國空軍的軍服品鑑
    責編:Southland導讀德國人在軍服設計上取得的成功不亞於他們在戰爭中獲得的勝利,德式軍裝的美觀在世界範圍內都享有盛譽,而德國空軍的制服在二戰德軍中尤其魅力獨特,兼顧了美學上的觀賞性和作戰勤務的實用性,成為德國空軍外在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 航空兵和空軍的區別在哪?在軍事術語中,還不僅僅是軍兵種的差別
    其原因在於日本人雖然擁有2800多架作戰飛機,但是還沒有獨立的空軍軍種,所有的空中作戰力量還只能稱為「航空兵」。(日本海軍航空兵)二戰期間歐洲各主要國家軍隊都設立了空軍的軍種,比如納粹空軍、皇家空軍和蘇聯空軍等等,其中德國空軍總司令戈林由於權勢燻天,聲稱德國天上飛的都得由他的空軍管理,直接扼殺了德國海軍建立海軍航空兵的企圖
  • 二戰德國空軍的飛機命名規則|二戰德國|梅塞施密特公司|德國_軍事|...
    1933 年帝國航空部成立後,著手對全德國的航空工業進行統一管理和規範,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建立了一套標準的飛機命名規則,也就是RLM飛機命名系統(RLM aircraft designation system)。
  • 二戰空戰廝殺最慘烈的美日,竟然都沒有空軍!太不科學?
    美國沒有設獨立的空軍,一直用著海軍航空兵和陸軍航空兵,說明在他們的作戰思想上,空軍只是依附在海軍和陸軍身上,從屬於海軍和陸軍的支援力量而已。但美國的陸軍航空隊可不比別國的空軍差,到1941年年底時,美國陸軍所轄空軍規模已大大提升。被譽為現代空軍之父的美國亨利.阿諾德將軍已經擁有了2.5萬名士兵和超過4000架飛機。
  • 二戰德國空軍的軍銜辨識
    德國空軍的軍銜體系大體分為士兵、軍士、尉官、校官、將官和元帥,但相比陸軍增加了一級最高軍銜——帝國元帥,專屬於空軍總司令戈林,共計7等25級。對於技術軍官、行政軍官及其他專業人員,德國空軍也採用特殊軍銜標誌加以區別。德國空軍的領章為縱長橫窄的平行四邊形,以適應多為開襟設計的軍服領口,這一點與配合立領軍裝的陸軍領章有所差別。
  • 二戰時的義大利空軍:擁有世界一流的飛機,曾計劃轟炸美國本土
    其實,二戰中的義大利並沒有網上傳言的那麼不堪,特別是義大利的空軍,在二戰中的表現可圈可點,給義大利掙足了面子。作為世界第六大工業強國、著名的航空大國,義大利的航空工業非常發達,尤其是航空科技,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義大利擁有世界一流的航空工業和飛機製造商,能生產偵察機、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水上飛機等各種飛機。
  • 帝國蜂刺,歷史塵埃中的隱沒者,德國梅塞施密特「大黃蜂」戰鬥機
    二戰德國空軍的經典戰機但是,今天本文要為大家介紹的,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空軍裝備過的戰鬥機,那就是梅塞施密特的ME210/ME410「大黃蜂」戰鬥機。為驅逐而生的「大黃蜂」——二戰初期德國空軍糟糕的遠程空戰能力「大黃蜂」戰鬥機在二戰德國空軍的劃分中,和BF-110戰鬥機一樣,屬於「驅逐機」的範疇。即用來執行護航、偵查和對地攻擊任務,其整體定位和今天各國空軍中的戰鬥轟炸機十分相似,屬於多用途機種。
  • 二戰初期德國空軍為何能吊打全世界?英國王牌飛行員的親身回憶
    作為一名受到極高評價的二戰戰鬥機駕駛員,艾瑞克布朗擁有世界上駕駛飛機種類最多(487種)和駕駛戰機在航母上著艦次數最多(2400次)的的世界紀錄,此外也是駕駛過軸心國戰機種類最多的盟軍飛行員,是唯一一名駕駛過所有德軍四種噴氣式戰機的盟軍飛行員,由於在飛行評價和作戰評估方面擁有極其豐富的專業知識,他解決了許多前人從未解決的問題。
  • 1945年德國最後服役He162噴氣式戰鬥機德國空軍的最後絕唱
    提起二戰的德國空軍人們第一時間想到是德國空軍那一個個神話般的戰績,這和當時德國空軍擁有著世界上最頂尖戰技的飛行員是密切先關的,這是德國空軍的立身之本,其次是德國空軍所裝備的戰機型號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戰機型號之一,德國擁有著強大的工業能力和科技開發能力這讓德國在二戰初期裝備的F109
  • 戰爭雷霆6月5日領航首測 曝五國空軍特色
    《戰爭雷霆》6月5日國服首測即將開啟  德國戰機——翱翔高空的「雄鷹」  在二戰前,空軍作戰的戰術主要以「狗鬥」為主,而德國設計者們也發現,飛機速度越快其水平盤旋能力「天空中、德國飛機下的都是獵物」,這句話也是二戰中對於德國空軍特色的最真實寫照。
  • 二戰中德國強悍無比,為何最終失敗了?其中有一個原因最重要
    畢竟東邊的蘇聯蠢蠢欲動,希特勒並不希望重蹈一戰中德國兩線作戰的覆轍。不過,對於希特勒的好意,邱吉爾卻表示了堅決拒絕。隨著英軍大部隊成功撤離,英國保存了持續抗戰的有生力量。這件事也是希特勒在二戰中的第一次重大失誤。 法國投降後,希特勒決定發起「海獅計劃」,即穿過英吉利海峽向英軍發起進攻。英德兩國隨即爆發了不列顛空戰。
  • 二戰軍隊戰鬥力排名,納粹德國:前期奪第一、後期難進前三
    二戰中如果把軍隊戰鬥力做個排名的話,就整體而言,納粹德國的軍隊戰鬥力排進第三問題不大。這個答案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數。當時納粹德國軍隊由陸軍、空軍、海軍組成。各軍種的訓練水平和實際表現整體都算不錯。不過在這裡,我們不妨把二戰分成各個階段,來簡單看下德軍戰力在各階段中能否排進前三。就不列詳細數數據了。
  • 逢遊說歷史,二戰德國空軍的戰術思想產物—He111轟炸機
    眾所周知,德國因為一戰戰敗凡爾賽條約的籤訂,無法研製軍用飛機,在德國撕毀條約大力備戰之前,He111的研製也是打著民用機的幌子來進行研發,其獨特的機頭設計(大面積玻璃罩)也成了德國轟炸機的典型特徵。它的設計剛出現之時就引起德國空軍濃厚興趣,其在試飛以及剛服役初期時就以客機以及民用運輸機做幌子成功完成測試,後來還有乘客反映飛機坐起來並不怎麼舒適(本來就是做轟炸機,能舒適了有鬼),最初的幾架原型機因為引擎馬力不足最後被賣給中國。
  • 芬蘭在二戰時為何能被德國看中,單憑武器裝備就足以引起德國注意
    二戰時期的德國憑一己之力,在整個歐洲大陸掀起了一場規模空前的腥風血雨,除此之外德國還是有一些幫手的,雖然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至少在某些局部地區,這些國家給德國的間接援助還是很強大的。芬蘭士兵就是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家,在二戰時期卻倒向了德國,在整個歐洲戰場曾經幫助德國打過不少的阻擊戰,還曾兩次給強大的前蘇聯軍隊造成不小的損失
  • He111德國空軍轟炸機部隊的象徵,作為侵略戰爭的邪惡化身
    自從人們發現了一旦能夠在戰場上擁有一架性能強悍的飛機之後,就紛紛開始研製具有自己國家作戰風格特色的飛機,力圖在這一個領域搶佔先機,這樣必然能夠在空戰中緊緊的攥住主動權!但是飛機畢竟是高科技的玩意兒,更何況如今的科技發展速度簡直是日新月異,不卯足勁根本追不上潮流的尾巴,更別說起著帶頭作用了。在眾多的飛機類型之中,轟炸機又是格外的引人注目,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那所向披靡的火力打擊攻勢,就算一架都夠人受的了,何況實戰的時候還是整個飛行小組,誰能頂得住呀。
  • 二戰老照片:卡塔琳娜號水上飛機,自帶雷達,美國生產了2000架
    【圖為在空中飛行的「卡塔琳娜」號水上飛機】「卡塔琳娜」號水上飛機,是二戰時期最為著名的水上飛機。這款由美國聯合飛機公司研製的水陸兩用型號的水上飛機,在二戰史上,它在水上飛機領域裡的地位無可挑戰,它是產量最高、作戰性能出色的水上飛機。
  • 二戰揭秘:波蘭戰役裡德國是怎樣使用閃擊戰的
    借著閃電的這些特點,閃電戰的稱呼也隨之而來,閃電戰是一種戰術,是對坦克和飛機協同作戰戰術的戲稱,此戰術有著閃電的特點:暴力與速度。此戰術的理論的提出要追溯到二戰時期德國的一位軍官身上,他叫古德裡安。這位將軍是二戰德軍的指揮官,全名是威廉?古德裡安。
  • 「空軍去哪了?」:敦刻爾克大撤退中的英國皇家空軍
    油畫中除了燃燒的港口,千帆競進的海面,還有幾架飛機拖著尾跡在煙幕間穿梭追逐。如果說二戰爆發時,德國擁有世界上最可畏的空中力量,那麼唯一能與之抗衡的恐怕就是英國空軍。作為世界第一支獨立空軍,英國皇家空軍裝備精良、飛行員訓練有素,尤其是噴火式戰鬥機,比德國單發戰鬥機主戰機型Me 109 E速度更快、升限更高,水平機動性更好。
  • 二戰中義大利豬隊友的巔峰之作:打下本國空軍元帥的飛機
    這種豬一樣的隊友確實存在於戰爭中,也存在於二戰中,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最好的空軍將領巴爾博元帥在一次飛機失事中被隊友擊斃。巴爾博伊塔羅·巴爾博是義大利航空史上的傳奇人物之一,他出生於義大利費拉拉,畢業於佛羅倫斯大學,後來,他加入阿爾卑斯山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巴爾博已晉升為中尉,並獲得6枚功勳獎章。
  • 二戰時德國有一個士兵,一人摧毀519輛蘇軍坦克,6年戰鬥2530次
    大家都了解二戰時期,日本的整體實力是過於強大的,可是相對於德國而言,日本部隊的武器裝備是顯然拼不過的,有史學家分析說,假如重新來過戰爭,德國不一定打得過日本,可是歷史無法再重來一次。實際上二戰時期的德國,除過武器裝備以外,空軍的實力也是碾壓日本的,儘管日本的空軍實力也非常好,可是和具有強勁空軍的德國依然是無法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