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耶魯招生歧視案看我們的招生公平

2020-08-19 教育人陳志文

在招生考試上不宜搞結果公平,否則很容易陷入一種反向歧視,造成更大不公平。

日前,美國司法部判定耶魯大學在招生中存在歧視白人與亞裔的行為,即在學術水平一樣的情況下,黑人入學機會是亞裔與白人的數倍或者數十倍。這一結論也為持續兩年的官司初步劃上了句號。

雖然耶魯大學一直否認這一歧視分存在,並舉例說,15年來耶魯大學亞裔學生佔比已經從14%增長至22%。但仔細分析最近3年亞裔佔比的數字,顯然耶魯在人為調整,最近3年亞裔錄取人數分別為299、306、352,明顯快速攀升,尤其是2019年當了被告之後。

這一消息讓美國華裔大為振奮,顯然耶魯大學近年將不得不加大亞裔招生比例。這讓我想起了另外一件類似案件,但受傷的卻是亞裔。

6月,加州種族配額平權法案ACA5提案在加州眾議院高票通過,一旦實施,根據這一法案,加州大學的幾十所大學就需要按族裔人口比例分配入學資格。目前加州亞裔人口僅佔13%,華裔大約在5%,但目前加州系大學裡,亞裔佔比平均都在35%以上,其中華裔最為突出,大約都在20%以上。

於是這一法案遭到了亞裔尤其是華裔的激烈反對。亞裔往往對政治不感興趣,但是涉及孩子上學,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其實早在2014年,拉丁裔的參議員在加州參議院曾提出了類似法案,最後遭到華裔人士激烈狙擊,最後「胎死腹中」。

但顯然,在「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新民權運動的背景下,亞裔這次無法倖免。ACA5法案通過並實施的概率幾乎是100%了。根據媒體報導,在最後投票環節,幾名華裔議員竟然投了贊成票,加州大學領導也公開出面支持這一法案。一旦實施,理論上亞裔學生比例將逐漸降至13%,即與族裔佔比平衡,而華裔也會降至5%-6%。

上世紀60年代,黑人運動掀起的平權法案在全美掀起一場族裔平權運動,說穿了是照顧少數族裔,核心就是照顧黑人(亞裔從來沒有被照顧過,為什麼?),加州大學也不例外,在招生錄取中劃定了黑人的錄取比例,以保障黑人的權益。

但這一法案實施不久,有一位白人女生申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院連續2年落榜,最後她發現主要原因是需要照顧黑人與拉丁裔等少數族群,限定了族裔招生比例,無形間抬高了白人的錄取要求。若按黑人的標準,她第一年就該被錄取了。於是她打了一場官司,認為這是反向歧視。最後這場官司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贏家,但卻導致平權方案在加州大學招生上廢止。

後來又因為加州大學一些歧視華裔的事件的反推動,最終導致1996年209號法案出臺,進一步明確否定以族裔背景分配入學機會,轉為強調學術,即學習成績評價。也正因為這一法案,導致華裔在內的亞裔在加州大學佔比迅速增長,此後基本沒有低於過30%,個別學校甚至逼近50%。

在此次黑人運動的背景下,種族平權,或者說保護黑人(包括拉丁裔等其他少數族裔)再次成為席捲西方的政治正確。加州入學機會上的平權政策再次反轉,華裔在內的亞裔將損失慘重。

當我們梳理這幾十年加州大學在入學機會上的種族政策,以及耶魯大學歧視案,我們會發現,公平,實際上是看站在哪個角度,站在誰的角度去看的。

上世紀60年代後,保護黑人、拉丁裔等少數族裔是正確的,是追求公平(我一直納悶的是,華裔卻從來不屬於被保護的)。後來,取消這種族群特殊照顧,剔除反向歧視,強調以成績為主的入學標準,也是一種公平觀。現在,再次反轉,公平變成了按族裔比例分配入學機會,成為當下加州教育最重要的公平。

當然,這種反轉我充分理解,目前西方席捲全球的「新文革」,讓一切高大上的政治正確成為唯一選項,傑斐遜、華盛頓的雕像都被拉倒,砸毀,因為他們都是農場主的身份,涉嫌奴役黑人。甚至遠在英國的帝國理工都被迫更換校徽校訓,因為校徽校訓中充滿了殖民色彩。

族裔絕對公平背後,實際上是身份標籤的公平,也是階層的標籤。

我們也曾經歷過那個階段。文革期間大學曾取消考試,搞的就是這種身份標籤:工農兵大學生,其他人是沒有機會的,無論你如何優秀。最後這一制度被我們所唾棄,1977年恢復了高考,回到了選才的軌道上:無關身份,機會均等。

按族裔佔比分配入學機會,在某種程度上是典型的結果公平,也一度是美國的政治正確,是上世紀平權運動的核心內容之一。耶魯大學實際上就是這一精神與理念的實踐者,為保障黑人等族裔的比例,不惜降低黑人的錄取標準,事實上就抬高了白人與亞裔的標準。

任何一種過度追求結果的均等與公平,必然會造成事實上的反向歧視,對大多數人是不公平的,至少在機會上。耶魯大學被判歧視,說起來冤枉,但也不冤枉,關鍵是從什麼角度看,從誰的角度看。

耶魯與加州表面上相互矛盾的兩個案例,都提示了我們一個重要的事情:公平到底應該怎麼看?怎麼做才是我們要的公平?

顯然,這種族裔絕對平等,也就是結果公平的做法,中國老百姓是難以接受的。在中國文化下,我們追求的公平,可能是更應該強調兩個:第一,機會均等,也就是說大家都有機會獲得或者參與。第二,過程公平,這個競爭的過程是公平的,比如現在強調的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就是一種保障過程公平的做法。我們恰恰不能接受的,就是這種結果公平,即必須給與某一類人一定的名額比例。

在國內的高考中,與此類似的,不僅僅是少數民族的傾斜,還有一個重要話題:寒門能否出貴子。

近年國家出臺了各種措施,如包括清華北大等名校拿出2%招生計劃,專門定向給來自貧困縣以下的考生。與之相關,各省也推出了類似的地方專項計劃,還有師範生計劃中也有類似專項,不一而足。

這些專項計劃簡單說,就是對來自落後貧困地區的考生降分錄取(縣以下中學),以保證來自落後地區與貧寒家庭的孩子上好大學的機會,甚至是比例,希望寒門多出貴子。

專項計劃主要針對縣級以下學校和落後地區,縣級以上是不能享受的。也就是說,即便是同一個地方的生源,來自城市和縣城是不一樣的,哪怕是一個四線城市,即便你是當地最窮的小市民,也沒有機會獲得這個機會。不僅是同一個省,甚至是同一個城市,因為這一城鄉差距,就可能導致你在同等分數條件下,是不同的機會。

近年,各級政府在這一專項政策上,已經投放了數十萬招生計劃,但我們還屢屢能看到有輿論呼籲給更多寒門機會,希望有更多寒門出貴子。

對此,我覺得這一政策的實施上還是需要謹慎,不宜繼續擴大,這種照顧傾斜不宜過度,過多,否則會走向反面。

首先,不能以靜態的數據來看寒門難出貴子的現象,需要客觀評估這一現象的真實性。很多人拿近年一些高校來自農村家庭學生的數據,對照20、30年前,甚至40年前的數據,試圖說明寒門難以出貴子。這一判斷本身就存在嚴重的誤導,至少是不客觀的。

恢復高考40多年,1.5億人已經通過高考這一通道從農村,從小地方流動入城,城鎮化也從不足20%達到60%的背景下,來自城市家庭的學生比例大幅上升是必然和正常的,我們一味靜態地對比20年前,甚至30年前的數據強調寒門出的貴子少了,本身就是錯誤的,沒有任何可比性。

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考二代」,其實都來自小地方,從窮鄉僻壤考入大學,最後離開農村,進入城市。這種社會階層流動是巨大的,從數量與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忽視這一巨變,做靜態數據的對比,顯然會錯得離譜。

我們也可以捫心自問,經過這些年的流動、淘汰,在社會流動基本不設限的時代,留在農村的、偏遠地區的還有多少人?是什麼人?

第二,當我們幹預一個制度,改革一個制度,前提是這個制度出現問題了,比如高考制度是否在讓寒門出貴子的問題上失靈了?沒有給貧寒子弟機會?

2018年,河南理科狀元出自一個縣城中學,河南鄲城縣第一高中,不是鄭州的那3所著名中學。在當年,該校有37人被清華北大錄取。其實更著名的是衡水中學。

衡水中學近年考入清華北大的人數幾乎佔據全國第一,這個三線甚至是四線城市中學的崛起,至少從一個側面告訴我們,無論高考制度存在多少問題,但至少還是給了大家公平的機會的,尤其是給落後地區人家的子弟(有人也許會質疑,比如衡水中學學生大多來自外地,但衡水中學最初崛起時的孩子來自哪裡?衡中憑什麼吸引了包括省會的這些優秀學生?不展開討論了)。

每年清華北大都有來自落後地區的孩子,來自貧寒家庭的孩子,甚至還有殘疾學子。前兩天的新聞,一位盲人考生考了630多分,讓我不由肅然起敬,還有一個在工地幹活的孩子拿到了清華錄取通知書,也讓大家熱淚盈眶。

顯然,目前高考制度其實沒有失靈,問題是,你是否努力了?你是否是那個「貴子」,如果不是,如果不努力,為什麼寒門必須出貴子?

我們需要確保高考制度給寒門出貴子的機會,這是根本,但絕不應該在錯誤評估基礎上,過度強調寒門出貴子,甚至劃定固定的比例,否則很容易陷入一種反向歧視,造成對多數人的不公平。

這是耶魯大學,加州系列政策調整不斷反轉給我們最大的啟示:要保障機會公平,而不是結果公平!

相關焦點

  • 美國司法部對耶魯大學招生歧視案撤訴
    司法部稱,在過去幾十年裡,耶魯大學「過度、無標準、有意使用種族因素的做法導致國內的非轉學申請人受到基於種族的歧視」。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稱,這起訴訟標誌著川普政府針對美國精英大學在種族和招生政策上的審查在升級,許多保守派認為此類審核是非法的。
  • 美司法部要求耶魯大學改進招生流程,不得歧視亞裔
    美國時間8月13日,美國司法部針對亞裔教育聯盟投訴耶魯大學非法歧視亞裔申請人一事做出回應,宣布經過兩年的調查,耶魯大學在錄取過程中,每年都會基於種族原因拒絕數十名符合招生標準的亞裔和白人。這一行為違反了1964年《民權法案》第六章,並勒令其改進錄取流程。
  • 美司法部指控耶魯歧視
    這宗長達5年之久的案件,被看作是一場有關招生模式的平權運動。哈佛深陷歧視案泥潭,耶魯不僅不避嫌,還聯合杜克、斯坦福等一眾名校力挺。司法部要求耶魯:同意在2020-21的招生中不再將種族/民族血統作為評判申請者的依據,否則將被起訴(期限為8月27日前)。
  • 美司法部說耶魯大學招生時歧視亞裔和白人
    美國司法部13日說,耶魯大學在本科招生過程中歧視美國亞裔和白人申請者,如不調整,將面臨訴訟。耶魯否認這一說法,表示不會做改變。司法部在一份聲明中說,根據一些亞裔團體的投訴,司法部做了大約兩年調查,發現耶魯招生過程中存在「基於種族和祖籍國」的歧視,種族是耶魯每年大量招生決定背後的「決定性因素」,這一類似於種族配額的做法違反美國民權法案。
  • 【特稿】美司法部告耶魯招生歧視亞裔和白人
    司法部向耶魯大學所在的康乃狄克州紐哈芬聯邦法院起訴,稱耶魯在本科招生過程中存在「基於種族和祖籍國」的歧視,把種族作為「招生決策的決定性因素」,違反美國1964年《民權法》第六章的規定。 耶魯如要獲得聯邦資助,必須遵守《民權法》關於反歧視的規定。按照美國政府的說法,耶魯每年僅從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就能拿到6.3億多美元資金。
  • 美司法部:耶魯大學招生時歧視亞裔和白人,如不調整將面臨訴訟
    來源:新華網美國司法部13日說,耶魯大學在本科招生過程中歧視美國亞裔和白人申請者,如不調整,將面臨訴訟。耶魯否認這一說法,表示不會做改變。司法部在一份聲明中說,根據一些亞裔團體的投訴,司法部做了大約兩年調查,發現耶魯招生過程中存在「基於種族和祖籍國」的歧視,種族是耶魯每年大量招生決定背後的「決定性因素」,這一類似於種族配額的做法違反美國民權法案。
  • 美國司法部正式起訴耶魯大學歧視亞裔和白人,普林斯頓接受調查!
    想必大家一定還記得之前鬧得轟轟烈烈的哈佛歧視亞裔案,在經過了一年多的審判後,去年當地時間10月1日,聯邦法院裁定,哈佛大學本科招生程序並未有意歧視亞裔申請人,這也意味著哈佛大學在本起招生歧視案中獲得勝訴,而兩年前同樣被指「歧視亞裔」並站隊哈佛的耶魯卻沒那麼「幸運」,當地時間10月8日,根據《華爾街日報》的最新報導,美國司法部正式起訴耶魯大學
  • ...耶魯大學招生過程中存在不公平的現象。美國司法部於-FX168財經網
    【耶魯大學涉嫌歧視亞裔學生被正式起訴】當地時間10月8日,美國司法部對耶魯大學提起訴訟,指控該校違反聯邦公民權利法,在大學新生錄取中歧視亞裔和白人學生申請者。司法部指出,耶魯大學幾十年來,一直存在針對學生的種族歧視,種族成為該校錄取條件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 美國名校招生驚天醜聞,名人子女「走後門」,耶魯斯坦福涉案!
    通過更改考試成績的手段獲得喬治城華盛頓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聖地牙哥大學,南加州大學,德克薩斯大學,維克森林和耶魯大學等名校錄取。教育公平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我們稱大學是象牙塔, 然而事實上近年來關於招生黑幕被屢屢曝光。即使被吹噓公平的美國教育也是潛規則盛行。
  • 耶魯被判定歧視亞裔!美國司法部:錄取率僅為非裔的1/10
    美國當地時間8月13日司法部重磅宣布耶魯大學在本科招生過程中存在同時稱:我們是不會因此改變招生做法的哈佛歧視案:一場沒有硝煙的5年之戰 不過與哈佛歧視案不同的是>像黑人一樣為自己本族裔爭取權利 同樣地,近些年來赴美讀書的中國留學生越來越多與之對應的卻是美國大學對亞裔學生不公平的招生報導
  • 被指招生中涉嫌種族歧視 美國耶魯大學:毫無根據
    中新網8月14日電 綜合報導,繼美國哈佛大學被指控涉嫌在招生過程中,存在種族歧視的問題後,當地時間8月13日,美國司法部稱,耶魯大學在招生過程中,非法歧視亞裔和白人學生,觸犯聯邦民權法律。不過,耶魯大學辯稱,司法部的指控「毫無根據」。報導稱,司法部13日致函耶魯大學律師團,信中列舉校方招生過程的違法詳情,要求立即停止在招生過程中,將種族做為錄取標準之一。
  • 潘石屹兩兒子上哈佛耶魯,美國私立大學培養統治者,招生看什麼?
    以常春藤為首的美國頂級私立大學,錄取公平嗎?達官貴人子弟,佔多大便宜?草根二代還有多少機會?高中成績是重要的,但是招生委員會還考慮許多其他因素,例如社區活動、課外活動中的領導力和榮譽,以及工作經歷。我們從申請人的任課老師、學生顧問、校長、校友處了解申請人的性格優勢、度過逆境的能力,以及其他個人品質,所有這些都在我們的考量範圍內。
  • 耶魯大學被批種族歧視,偏愛黑人學生?不但歧視亞裔,還歧視白人
    就在近日,耶魯大學遭到指控稱,這所世界著名學府的招生竟然也參考種族膚色,而且專門歧視亞裔和白人學生!>而如果美國司法部完全且公平地權衡了我們提供的信息,他們就會知道,耶魯大學的做法絕對符合民權法。」,我們考慮的是這個人的整體,不僅是學習成績,還包括興趣,領導才能,背景以及他們對耶魯社區和世界將作出貢獻的可能性。」
  • 被美司法部指控歧視白人和亞裔 耶魯否認並拒絕修改招生計劃
    港媒稱,當地時間8月13日,美國司法部指控耶魯大學通過招生政策,非法歧視亞裔和白人本科申請者。這是川普政府對平權政策發起的最新攻擊。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8月14日報導,在給耶魯大學律師的信中,司法部揚言要提起民事訴訟,除非該校同意在即將到來的2020-2021學年本科招生周期中不採用「種族或民族血統」的錄取因素。司法部要求耶魯大學在8月27日之前遵照執行。
  • 奇妙的悖論:被黑名貴質疑的耶魯大學,被司法部認定招生優待非裔
    作為獲得納稅人數百萬美元資金的條件,耶魯大學明確同意遵守《1964年民權法》第六條,還籤署了合同保證書承諾遵守第六條和司法部的實施條例。司法部2018年4月5日通知耶魯大學開始調查,兩年多來審查了耶魯大學本科招生程序的大量文檔,採訪了招生官員,並分析了龐大的招生數據。
  • 耶魯大學公布最新招生政策
    前段時間,八大藤校中的耶魯、哥倫比亞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均調整了招生政策。但是此前,對於如何調整標化成績要求,耶魯大學本科招生辦表現的十分謹慎,並沒有直接給出是取消還是繼續保持,而是說6月中旬再宣布新政。
  • 耶魯大學遭美國司法部指控,錄取過程非法歧視亞裔和白人
    2014年的「哈佛招生亞裔歧視案」,由一個名為「大學生公平錄取」(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的非營利組織發起。當時,該組織因部分亞裔美國人成員申請被拒而對哈佛大學提起訴訟,指其傾向於錄取白人、非裔和拉丁裔學生,在制度上歧視亞裔。在哈佛招生歧視案纏訟四年後,哈佛大學贏了。
  • 從耶魯大學的教育理念和招生哲學,看美國大學錄取率低的真實原因
    大學招生官在工作中既沒有水晶球(預測未來的工具)助陣,亦無情報網絡的支持,意味著我們很多時候無法做出可靠的事前預判。我列舉了上述事實是因為我們的招生過程及其結果必然受其影響。鑑於申請者的眾多、招生名額的限制、相互衝突的優先考量因素、以及預判能力的不確定等制約因素,那什麼是我們的(招生)目標?
  • 「搖號招生」彰顯公平
    但就在7月6日上午的一分多鐘裡,4718個民辦學校跨區招生學位電腦搖號分配完畢,這意味著4718個學生的求學之路有了新起點,也意味著4718個家庭有了新變化。這一刻,是湛江首次舉行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跨區電腦搖號招生,對參加搖號的學生、家長意義重大,對湛江教育的長遠發展同樣意義重大。公平,是人們從「搖號招生」現場感受到的最鮮明印象。
  • 耶魯大學因招生歧視被告上法庭,國內985碩士學業超期被警告退學
    周四,耶魯大學被美國司法部指控,因其在本科招生過程中非法歧視亞裔美國人和白人申請者,這違反了美國民權法。司法部聲明,這些發現是針對亞裔美國人團體就耶魯的行為提出投訴,而進行的為期兩年調查後得出的結論。通俗講就是,兩年前亞裔美國人就開始投訴耶魯大學招生不公平,經過兩年調查,司法部有足夠的證據對耶魯大學進行指控。美國高等教育中的平權行動項目原本旨在解決種族歧視問題。最高法院裁定,大學可以使用平權法案來幫助少數族裔申請人進入大學。美國保守派人士說,平權法案在幫助黑人和拉丁裔申請者時,能夠傷害到白人和亞裔美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