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毀的古荔枝樹——有了鑑定報告,卻未等到古樹「身份證」

2020-12-12 騰訊網

2020年11月3日,數十棵主幹較為粗壯的果樹已系上一條細細的紅繩,繩上掛著深藍色的牌子,寫著「此樹經鑑定已超100年,依法列為古樹保護對象,禁止破壞」。(南方周末記者 黃思卓/圖)

33歲的朱夢有個新外號——「朱精衛」。因為像傳說中的精衛填海,這位廣州市黃埔區筆崗村的農民,為了保護村裡的古荔枝樹,想盡了一切辦法。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筆崗村地處廣州市東邊,距離「小蠻腰」廣州塔約一小時車程,村裡有片三十餘畝的林地,土名為「大坑山」,種滿了荔枝樹,荔熟時節,滿山丹紅。

《廣州市黃埔區志》記載,盛產於此的「糯米餈」荔枝,被列為嶺南「四大佳果」「荔枝三傑」之一,明朝時筆崗村已普遍種植荔枝樹。

2019年夏天,城建的浪潮席捲了這個遠離城區的村莊,大坑山要被徵收建氫能園區,亭亭如蓋的果樹危在旦夕。

朱夢和村民們希望通過辦理「古樹身份證」,改寫這片土地的命運。他們順利地拿到了蓋著紅章的專業機構鑑定,確認地塊上有多棵超百年的荔枝樹。遺憾的是,2020年夏天,仍有古樹在超範圍採伐中被毀壞、遷移。

2020年10月23日,國家林草局公示了此事件的信訪回覆:該地塊範圍內有53株樹樹齡在100-189年,達到三級古樹標準,其中2株荔枝樹被遷移,1株被修剪。目前該地塊的城建項目已停止,廣州市公安局立案調查,追究相關當事人責任。

案件還在調查之中,事故的直接原因似乎是施工方超範圍採伐,但讓朱夢和環保人士難以釋懷的是,他們早就拿到了古樹鑑定報告,如果古樹能及時登記造冊掛牌,或許就能逃脫厄運。

126、146、131、154年,拿到鑑定報告

筆崗村村口,有一塊生滿青苔的立於1995年的石碑,「荔枝保護區」的字跡,已在風吹雨打中顯得斑駁。

「沒有,沒有(聽說過)荔枝保護區。」廣東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荔枝栽培生理研究室主任向旭對南方周末記者搖了搖頭,不過,他承認筆崗村是重要的糯米餈荔枝古樹點位,「一旦古荔枝樹被砍伐掉,這些種源基因就永遠消失了」。

雖然沒人說得清石碑和荔枝保護區的由來,但荔枝和村民已有幾代人的情誼。糯米餈是廣東荔枝界的掌上明珠,核細如米,果肉香甜。朱夢算了一筆帳,「今年賣25塊一斤,行情好的時候可以賣到100塊一斤」,這意味著一戶人家每年還可靠荔枝收穫三五萬元。

2019年下半年,村民忽然被村幹部通知,大坑山部分區域要被徵地拆遷,需砍掉荔枝樹等樹木,各家要清點徵地範圍內的樹木。

村民難以接受大坑山將被砍伐平整的未來,也不滿意樹木補償款。朱夢知道古樹名木是重要資源,便向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以下簡稱「廣州市園林局」)去信,要求對地塊上的樹木進行樹齡鑑定,希望古樹能「持證」上崗,靠一紙身份保住樹木。

2019年11月19日,廣州市園林局書面答覆:「經委託專業機構鑑定,將被徵收地塊內,已確認有20株喬木達到三級古樹標準,其餘樹木正在鑑定中。」回復還表示,下一步,該局「將督促區林業和園林行政主管部門依法依規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工作」。

不過,更詳細的鑑定報告遲遲沒有等來。朱夢聯合其他住戶,請隸屬於廣州市園林局下屬的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來做鑑定。

鑑定是村民自費,鑑定棵數不多,但結果讓人欣喜。2020年3月,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鑑定後的結果依然是徵收地塊上有古樹。126、146、131、154年,村民們還拿到了4株荔枝樹的鑑定報告,寫明了胸徑、冠幅和經緯度,並拍照為證。

一份廣州園林局的書面答覆,四份研究院的單棵古樹鑑定報告,朱夢等村民認為,地塊上的古樹已經被官方承認了,「相關政府部門之間應該會有溝通」。

2020年上半年,還有村民和志願者陸續向黃埔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以下簡稱「黃埔區住建局」)等多個部門反映古樹情況,政府的回覆大多都提到了配合做好保護。廣州市園林局的回覆更是強調,「我局已多次指導黃埔區對筆崗村荔枝進行調查保護……我局將組織筆崗村大樹核查」。

筆崗村村口,有一塊生滿青苔的1995年石碑,「荔枝保護區」的字跡,已在多年的風吹雨打中顯得斑駁。(南方周末記者 黃思卓/圖)

多株果樹被修剪一光

拿到了多部門官方回復,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村民以為拆遷砍古樹會就此擱淺。沒想到,2020年7月2日,數臺挖掘機和吊機的車輪碾上了大坑山。地塊開始動工,施工單位想要平整土地,最大的阻礙,便是眼前這片茂密的果林。

隆隆的轟鳴加上樹木折斷的聲音,在靜謐的農村異常刺耳。聞聲趕來的村民看到,多株果樹被修剪一光,只剩黃褐色的主幹,孤零零地被吊機連根拔起。枝葉被堆在一旁,有一人多高。朱夢指出,具有鑑定報告的4株荔枝樹中,居然1株被運走,1株被修枝。

2020年9月24日,大坑山地塊,一些枯木斷枝堆在地上。南方周末記者黃思卓攝

朱夢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當時村民攔住施工單位,不準讓其挖走大樹,但未能成功。

砍樹事件引起了媒體關注。《南方都市報》7月19日報導,多名村民在7月2日採伐隊來時就報過警,當時森林公安曾來制止,且明確告知對方所出示的林木採伐證無效——發證日期為7月2日,只有管理機關蓋章,沒有發證機關的蓋章和領證人的籤名。但森林公安一離開,採伐隊伍繼續作業。

報導提到,廣州市黃埔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以下簡稱「黃埔區規自局」)林業和海洋處的相關負責人稱,7月3日該處才開具了林木採伐許可證。

朱夢7月3日報了警,7月7日發現施工單位要把樹運走,又一次報了警。

第二次報警效果顯著。7月7日當天,廣州市園林局、廣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黃埔區規自局和黃埔區住建局等部門到了現場,制止了施工單位作業。

其實,砍樹之前,環保組織中國綠髮會數次發文跟蹤,廣州本地的環保機構也不斷發聲、奔走。「在這麼多人的幫助下,悲劇還是發生了,我個人感到非常遺憾。」北京環助律師事務所的吳佩珍律師說。

2020年7月初到9月底,朱夢騎著剎車略微失靈的紅色小電動車,多次到政府相關部門和派出所反映情況。她一遍遍地做筆錄,回憶事發現場,也一遍遍地質問:古樹明明有鑑定,怎麼還會被遷移毀壞?

12345熱線回覆:有超採的違法行為

轉機在2020年9月到來。

9月24日,住建部通報成都「桂花巷裡無桂花」伐樹破壞環境事件,強調各地要吸取教訓,對遷移或砍伐城市樹木的建設項目,要提前公示建設(改造)方案,徵求公眾意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通報後的第三天,9月27日,朱夢拿到了廣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的《立案告知書》:「我局認定有犯罪事實發生,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且屬於管轄範圍,現立非法採伐、毀壞珍貴樹木案進行偵查」,森林公安對朱夢表示,他們會向市裡相關部門進一步問詢調查。

此時,朱夢已為大坑山荔枝樹的命運奔走了一年多。

2020年9月,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進駐國家林草局。9月底,有環保志願者向國家林草局舉報了此事。10月23日,國家林草局官網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一欄對事件作出了通報。

根據國家林草局官網公示和各方回復,古樹被砍的來龍去脈有了眉目。

原來施工方7月3日的採伐證是有效的,但許可的範圍中,沒有古樹。發採伐證的是黃埔區規自局,「我們當初發林木採伐許可證之前,徵求過住建部門意見,許可的砍伐範圍只有一小塊,沒有名木古樹。」該局林業和海洋處處長李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現場施工超出了採伐證許可的範圍,屬於違法行為。12345政府服務熱線給朱夢的回覆顯示,2020年7月30日,民警勘驗發現70株樹被超範圍採伐,2株荔枝樹經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院估測為古樹,被毀壞遷移的違法行為依法刑事受案。

在此案中,廣州碳匯林業有限公司被警方聘為第三方調查機構。該公司的高姓工作人員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該地塊的調查結果已經移交公安,由於籤訂了保密協議,具體情況不便透露。

古樹未能及時登記造冊掛牌

根據《廣州市綠化條例》,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對古樹名木進行普查、鑑定、定級、登記、編號,並建立檔案,設立標誌。

在黃埔區,相關工作主要由住建局分管。黃埔區住建局在給村民和志願者的兩次書面答覆意見書中均提到:「在市園林局普查鑑定期間,我局將全力配合督促街道做好現狀保護工作。」

黃埔區住建局園林和綠化處處長餘遠波接受南方周末記者採訪時透露,其實早在2019年9月,廣州市園林局接到村民投訴時,就要求黃埔區住建局進行核實,他們委託專業單位抽查了一些大樹,10月得到的初步結論是,有20棵百年以上的古樹。

有了初步結論,但是古樹並沒有及時完成普查和登記造冊掛牌。餘遠波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們正準備對大坑山普查時,黃埔區面臨更迫切的「三條圍」整村拆遷,「那裡的古樹數量也不少」,還有黃埔區的重磅項目——三年改造66個舊村。

古樹登記造冊未及時完成,直接導致各部門對村民和志願者的回覆措辭類似:經詢黃埔區住建局,在廣東省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中,該地塊「並無記錄在冊的古樹名木」。

黃埔區目前登記在冊的古樹名木有5372株,佔廣州市古樹名木的一半,分布在16個街、鎮。古樹名木的監管保護工作主要落在黃埔區住建局的3名工作人員身上,餘遠波由於經常跑地塊,皮膚黝黑,頭髮接近全白。

餘遠波回憶,在黃埔區規自局發林木採伐許可證之前,黃埔區住建局和規自局就筆村地塊事宜開會討論過,並提醒規自局,如果發現是懷疑古樹名木的樹,要及時與住建局聯繫,「我們會請有資質的單位去普查」。

其實,直到現場砍伐,古樹還有最後的堡壘。施工方拿到的「廣東省林木採伐許可證」上有一行備註:「若發現符合古樹認定標準的林木,請報區綠化主管部門」。《廣州市綠化條例》也規定,需要砍伐、遷移樹木胸徑三十釐米以上、數量在二十株以上的,由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但最後的堡壘失守了,古樹未逃出厄運。施工方為何要超採?看到胸徑如此之大的樹為何不上報區、市相關部門?官方通報未有顯示。

通過申請信息公開和投訴等手段,村民拼湊出來的事實是,筆崗村大坑山地塊出讓給了廣州恆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用於建設氫能源產業園區。南方周末記者就超範圍採伐原因、涉事地塊的項目後續推進等問題,多次聯繫該公司所屬的廣州恆運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截至發稿,暫未收到答覆。

古樹要登記在冊有多難

砍樹後一個月,筆崗村地塊的樹齡鑑定普查終於開始了。

餘遠波介紹,2020年8月3日,黃埔區住建局進場,邀請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一起開展工作。9月28日,研究院的普查報告出爐,區住建局立即給這些樹掛上了臨時性標識牌。

2020年11月3日,南方周末記者看到數十棵主幹較為粗壯的果樹已系上一條細細的紅繩,繩上掛著深藍色的牌子,寫著「此樹經鑑定已超100年,依法列為古樹保護對象,禁止破壞」,落款是「黃埔區住房和建設局2020年9月」。

古樹旁邊還立著多個攝像設備。據國家林草局通報,這裡安裝了8套視頻監控設備全方位監控,還安排人員24小時值班值守。

古樹旁邊立著多個攝像設備。據國家林草局通報,這裡安裝了8套視頻監控設備全方位監控,還安排人員24小時值班值守。南方周末記者黃思卓攝

南方周末記者從現場一位身穿黑色制服的值班人員處得知,他已在此處巡邏一個月左右,每日現場情況均會上報。

雖受到高規格保護,但截至12月1日,古樹們還是未能掛上正式的標牌,因為「還在走程序」。

鑑定到掛牌之間的行政手續非常繁瑣:區綠化主管部門上報區人民政府;區人民政府認定、公示;古樹權屬人和公眾無異議;在廣東省古樹名木系統更新信息,才能成為「登記在冊」的古樹。

根據餘遠波的經驗,從全區大普查到古樹正式入冊,中間的時間跨度「很難估計」,大約需要兩年時間。

大約每隔3到5年,黃埔區會進行一次古樹名木大普查,最近一次是2016-2018年,再上一次是2013年。黃埔區林木資源豐富,仍有像大坑山古樹那樣的「漏網之魚」。

當快速城市化建設遇上寧靜的田園牧歌,百年古樹遭遇了悲劇。在吳佩珍看來,目前的法律法規需要更加明確,比如每隔多少年普查一次古樹名木。並且,與自上而下的普查不同的是,自下而上的民眾報告某處有古樹後,相關部門應在多長時間內進行確認、回復處理結果和「補登錄」公示等。

(朱夢為化名)

南方周末記者 黃思卓 南方周末實習生 陳潔玲

相關焦點

  • 珍貴古荔枝樹明明已鑑定,為何還是被遷移毀壞
    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筆崗村盛產荔枝「糯米餈」,荔熟時節,滿山丹紅。這個小村莊,有許多超百年的古荔枝樹,價值極為珍貴。2019年夏天,城建的浪潮席捲了這個遠離城區的村莊,大坑山要被徵收建氫能園區,亭亭如蓋的果樹危在旦夕。當地村民心急如焚,自費對古荔枝樹進行了鑑定。
  • 荔枝樹的介紹與典故
    荔枝樹的介紹與典故罕見的千年古荔唐代張九齡在《荔枝賦》中,把荔枝稱為百果之王,他這樣讚美說:「味特甘滋。百果之中,無一可比」。5月天,蟬兒剛叫,荔枝熟了。高齡果樹「宋家香」幾百年的古柏,超千年的銀杏,在國內比較常見,但果樹中,有這樣高齡的那就十分罕見了。說其罕見不等於沒有,因為我國的東海之濱,福建省莆田縣城內,原宋氏宗祠的庭院中,就有一棵植於唐玄宗年間的古荔枝樹,它叫「宋家香」,是荔枝「家族」中的老祖母,也是舉世聞名的長壽果樹。
  • 廣州:超六百年歷史的古荔枝樹採摘權拍出138萬元 將用於公益活動
    在公證人員見證下,一株古荔枝樹2020年採摘權被拍出138萬元高價。2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高州柏橋村村委書記何怡高處了解到,被拍賣採摘權的古荔枝樹已有600多年歷史,系村集體所有,此次拍賣的所有收益將全部捐給高州慈善協會,用於公益活動。
  • 幾百年的荔枝古樹,長出來的荔枝會是什麼味道呢?
    今天李國君和小儼,來到有600多年歷史的汕尾市可塘鎮上達村,村裡不但建築很有歷史,聽說還有一棵歷史悠久的古荔枝樹。 據說這棵荔枝樹,是由以前村裡的學子外出赴考,然後將種子帶回來種下來的,距今已經有幾百年歷史,可以說是村子裡的活招牌。
  • 高州貢園古荔枝樹逐一命名
    摘要:  日前,高州市組織由茂名、高州文化人組成的專家組到高州根子鎮貢園,對古荔枝樹進行現場考察,根據每棵古荔樹的生長特點、造型、民間傳說等,逐一命名,並收集、整理、編寫相關的民間故事、傳說。本報記者 ...
  • 深圳荔枝公園荔枝樹
    全園佔地面積28.8公頃,其中湖、塘、池等水面佔11公頃;可供漫步暢遊的石徑小道6363米;建有亭、臺、樓、閣、水榭、小橋流水、花廊竹徑、古樹名木、奇石怪樁等二十多處遊覽景點。深圳,簡稱「深」,別稱鵬城,是廣東省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荔枝公園就在深圳市內。
  • 河北最美樹王——鹽山縣官張村「樹神」古桑樹【視頻】
    河北最美樹王——鹽山縣官張村「樹神」古桑樹 【視頻】 5月23日,我們來到鹽山縣官張村西北角的一片茂密的桑林裡,榮獲「河北最美樹王」稱號的「樹神」古桑樹就長在這裡。只見它風姿優美,密密麻麻的果實綴滿了枝頭。
  • 百年荔枝樹結果 全校師生享「荔枝禮」
    禮盒中的荔枝則產自校內80到100歲的古樹。不僅荔枝,校園裡還有各種果樹能讓學生們從3月到7月份都有「口福」。學校鮮果能從3月嘗到7月紅色的小禮盒內裝有七八顆荔枝,禮盒兩側分別寫有「感恩」「分享」字樣,以及學校的校訓:讓人們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溫暖。近日在北海市第二實驗學校,師生們都收到了這樣一份特殊的禮物。
  • 成都1700餘株古樹名木「喜提」身份證 掃一掃知前世今生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姚雯君)2月21日報導 在成都街頭走一走,會發現好多古木都一改往日隻身掛「古樹名木」的名牌但缺乏具體信息的現象,現在古木們搖身一變,變成了有「身份證」的樹。
  • 廣州古樹名木現狀堪憂 百年古樹難熬煙燻火燎
    本版撰文 本報記者 劉妍 本版攝影 本報記者 譚檀 巢曉  新聞背景  天河區沙太路31號古樟,樹齡已近400年,是廣州最古老的樟樹之一。儘管10多年來有關部門採取積極措施,使得這棵古樟重獲新生,但古樹旁邊數家飲食店日日對其「煙燻火燎」,已對古樹生長造成威脅。
  • 美成在久——王安石家鄉古樹古宅的前世今生
    奇怪的是,這一片動輒上百、上千年的古樹古宅是如何「冒」出來的呢?有人曾經問這片園林的主人馬達東先生,你是做房地產生意起家的,有地怎麼不蓋樓,卻移樹移舊房?「新房怎麼能和這些成百上千年的古樹古宅比?在我眼裡,古樹古宅的價值比新樓房可高多了!」馬達東堅定地回答道。說起這片園林,那得從二〇〇二年馬達東回江西撫州老家過春節說起。
  • 這裡給150棵古樹名木「體檢」復壯,最高齡已有370年
    《城市綠化條例》中這樣定義:百年以上樹齡的樹木,稀有、珍貴樹木,具有歷史價值或者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均屬古樹名木。近日,坪山區150棵古樹名木「體檢報告」出爐。按照古樹等級劃分,樹齡350年以上的二級古樹有1棵,200年以上的三級古樹13棵,100年以上三級的古樹136棵;按照樹種劃分,有榕樹55棵,樟樹35棵,龍眼26棵,荔枝10棵,水翁9棵,秋楓5棵,紅鱗蒲桃4棵,樸樹2棵,白蘭、筆管榕、人面子、杧果各1棵。各類古樹名木在轄區6個街道均有分布,大部分生長狀態相對較好。壩光銀葉樹,估測樹齡500多年。
  • 武漢最年長古樹1200歲 樹齡是「漢陽樹」的兩倍多
    黃陂區橫店街獨木村1200歲古刺柏現狀 記者陳奇雄 攝  在武漢市黃陂區橫店街獨木村,有一棵樹齡約1200年的刺柏。它是目前經專業人士測定的武漢地區內最年長古樹。  7月30日,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棵刺柏高10米許,樹徑約1米,其大部分樹幹上已無樹皮,樹葉也不多。  獨木村村主任羅春華告訴記者,此地原來有兩棵這樣的刺柏,以前,兩棵刺柏都長得枝繁葉茂。一到夏天,村民們會圍坐在它們樹冠下乘涼聊天。
  • 古樹的年齡是怎麼算出來的?
    中牟縣東林場附近,姚家鄉崗王村東頭,有一座裴度廟,廟左為藥王爺殿,廟右為三老奶殿。廟前有兩棵樹,一棵是古柏樹,另一棵也是古柏樹。莫小瞧了這兩棵柏樹,它們都有了1100年的樹齡。雖然經歷了千年風霜,但它們目前都枝繁葉茂,高聳挺立。相比較而言,東側的柏樹更為高挺,長勢也更為旺盛。環顧一周,這棵柏樹上看不出有什麼病狀。
  • 有「鋼鐵俠」保護、住「豪宅」,古樹名木在上海享受這些待遇
    其中,編號為「0001」的「上海第一古樹」是一棵挺拔雄偉的銀杏樹,它位於嘉定區安亭鎮安曉路古杏樹公園,植於唐貞元元年(785年),迄今1200餘年的歷史,是上海最老的古樹。12月2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獲悉,古樹名木是大自然寶貴財富,是活的文物,是城市的重要自然資源。上海一直致力於古樹名木的保護,不敢懈怠。
  • 《蟬鳴聲中啖荔枝》
    這就叫我記起西禪寺的荔枝來。所謂「暑雨初霽夏蟬鳴,西禪古荔枝頭紅」,說的就是它了。福州城西的西禪寺,以盛產荔枝馳譽遐邇。每年仲夏,荔枝成熟,火紅一片,形成一景。宋代著名書法家、福州太守的蔡襄,曾經稱讚西禪寺的荔枝說:「荔樹風光佔全夏,荷花顏色未留香」。
  • 土右旗古樹名木有了「身份證」
    為了加強群眾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工作,更加有效保護全旗古樹資源,近日,土右旗林草局為土右旗古樹名木統一掛牌。古樹名木是一個地區歷史與文化的象徵,是綠色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承載著林業發展和人民的歷史記憶,保護古樹名木具有重要的生態、歷史、文化意義。
  • 鄭州:植入晶片配合GPS衛星定位保護古樹 全國首例
    三官廟的古槐樹,有一株500年樹齡的國家一級古樹,而古滎村一個村,就有古槐和古扁柏10株,樹齡在300年的二級古樹有6株。南鄰的紀公廟村,有古皂莢和古槐5株。「我們古滎村相鄰的四個村,就有18株古樹,完全可以建一個名副其實的古樹公園了,古滎又是三國古戰場,全市漢代文物的重要埋藏地,希望市民能到我們附近來參觀這些古樹,一起提出保護意見。」趙說。須水鎮三王村的王先生說,他們村有一株600年的國槐,經過市綠化部門確認,樹齡僅次於曹古寺的古銀杏,是全市城區年齡最大的國槐,為國家一級古樹。
  • 寶雞一村頭515年古樹被村民當「神藥樹」
    我們村的神藥樹,庇護人們安全,大人小孩從不破壞。」近日,有網友在網上發了一組古樹的照片,並將其稱為「鎮村之寶」,其形如傘狀的樹冠,美麗的傳說引得不少網友圍觀。  4月21日中午,華商報記者在寶雞千陽縣城關鎮候家坡村一組肖家頭草灘見到了這顆古樹,這棵樹形如巨傘,樹幹粗壯,樹姿雄偉,枝繁葉茂,三個成年人伸直胳膊正好能抱住。據侯家坡村村主任李玉倉介紹,從他記事起樹就是這個樣子,現在仍舊是這個樣子。「傳說早些年破壞這些樹的人不是生病就是遭難,所以村裡的人從不破壞這顆樹,被村民視為神樹。」
  • 6月起北京古樹掛新版身份證 增設二維碼和拉丁文樹名
    新一輪古樹名木資源調查工作正在進行中,預計5月底調查工作全部完成,6月起全市古樹更換新版「身份證」。這是北京市第四次開展全市範圍的古樹名木資源調查,上一次全市古樹名木家底大調查是在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