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元舉
羅馬尼亞廣播音樂廳坐落在布加勒斯特老區的一條資深街巷裡。素樸的外表經風沐雨,積澱深厚。世人矚目的羅馬尼亞國際廣播音樂節日前就在這裡隆重開幕。在來自世界各地的名團BBC廣播交響樂團、萊比錫廣播交響樂團、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等6個世界著名交響樂團中,深圳交響樂團第一個出場亮相,率先進行了開幕音樂會演出。因此而備受關注。
這場演出也是深交歐洲巡演的最後一場演出,可謂收官之作。因為此前就聽說這是一場重頭戲,全程要由羅馬尼亞廣播電視臺現場直播,所以,全團上下非常重視。在晝夜長途勞頓之後,全團隊員僅有五個小時的睡眠調整時間,便立刻趕赴音樂廳進行了緊張的排練。對於深交此行而言,這既是開始也是結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為本次國際音樂節的名譽總監、也是萊比錫交響樂團的總監克裡斯蒂安·雅爾維,激情讚美本次前來參加的六個頂尖級交響樂團,並生動形象地說,「整個音樂節像個大火鍋。」這不僅是因為熱鬧,而且他希望這六個頂尖級交響樂團,能夠燃起最旺的六把爐火,要讓火鍋不斷沸騰。
開幕式上,羅馬尼亞廣播電視臺總裁米庫雷斯庫熱情致辭,在一片掌聲中,深交總監林大葉風採地揮響了《羅馬尼亞狂想曲》。以這首羅馬尼亞人耳熟能詳的樂曲暖場,一下子就拉近了與現場聽眾的距離。在指揮靈動的指尖下,旋律蕩漾如風吹楊柳,讓現場聽眾沉浸其間。埃乃斯庫是羅馬尼亞著名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美國人還稱他為天才的指揮家。他的全身站立雕塑在城市中心的廣場上矗立時,他的音樂節也在這座城市颳起了音樂旋風。《羅馬尼亞狂想曲》的生動的民間舞蹈語彙,美妙的節奏,讓深交釋放出強大魅力,讓全場的情緒迅速升溫,掌聲一片。
布加勒斯特是座音樂之城,現場聽眾有著極高的素質。在左章的「拉二」第二樂章中,那種近千人的安寧使得輕撫鍵盤如同號脈,等到她的手安靜地緩緩抬離鍵盤時,臺下才伴隨掌聲而響起一片咳嗽聲。
下半場是羅馬尼亞當地的著名小提琴家格布列爾,他使用的小提琴是埃乃斯庫的,他帶著前輩大師遺留下來的靈韻與氣脈登場,他與深交雖然首度合作,但他良好的獨奏家素質讓他一下子就融入其中,從容大氣。他演奏的曲目是聖桑作品中最為流行的一首《引子與迴旋隨想曲》。作為浪漫時期的法國鋼琴家及管風琴演奏家的聖·桑,無疑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對法國樂壇及後世的影響是深遠的。這首曲子是為西班牙小提琴家薩拉薩蒂量身定做的作品,於1865年在聖·桑的親自指揮下,由嶄露頭角的薩拉薩蒂首演。浪漫主義特徵在樂曲中十分明顯,且具有濃鬱的西班牙風格。「引子」部分具有西班牙民間舞曲的鮮明特徵,在弦樂和弦伴奏的背景上,小提琴奏起哈巴涅拉舞曲型的旋律。強烈的跌宕起伏,大幅度的流動,使「迴旋」部分愈加迷人。我曾聽過多位小提琴家的無數遍演奏,每次聽起來總有一種百聽不厭的感受。對於羅馬尼亞的音樂家我們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經深深領悟了。當時有部著名電影叫《波隆貝思庫》,就是一位小提琴家的故事。這些年來疏淡了對於羅馬尼亞弦樂的關注,因此,對於這位羅馬尼亞的國手級小提琴家充滿期待。格布列爾有著良好的外在形象和氣質,他對音樂的理解也隨著節奏而明朗深摯。值得稱道的是他在抒情部分,恰到好處地融入了傷感色彩,這讓聽眾頗受感動。
全場高潮出現在最後的那部大作品,裡姆斯基·柯薩柯夫的交響詩《天方夜譚》。林大葉完全進入交響詩意境了。那是一片大海,年輕英俊的指揮如同挺立在辛巴達的船頭,玉樹臨風;又似飛身躍入大海,酣暢淋漓地劈波斬浪。值得稱道的是他的各種「遊姿」,完全打開了深交這座豐富美妙的音色寶庫,讓其盡情閃爍迸彩!
小提琴首席張景婷依然是大海上最耀眼的一座女神,她的魅力都是通過舍赫拉查德的超凡講述,在風雲變幻、險象環生的氣氛中綻放的。她與指揮有著深度的默契,帶動著樂隊這艘輪船破浪遠行。整個樂隊在多聲部的交錯之中,營造出無比精彩的氛圍。表現最出色的是單簧管首席衣丞,他的吹奏在精細部達到了妙筆生花的效果。還有大管的謝明靜、雙簧管崔驍錚、最年輕的小號首席表現得老道成熟,他的引吭高歌,讓音樂之船在旋律的行進中,有了明麗的光鮮。
聽眾的情緒已經完成達到高潮。林大葉加演了兩首安可,皆為中國曲目,先是鮑元凱改編的《高山青》,林大葉給觀眾介紹得幽默風趣,他說這是講述一個阿里山的美妙的姑娘的故事。羅馬尼亞觀眾被中國音樂的美妙煽情所感動,熱烈持久的掌聲中,再奏一曲《良宵》。如同仙女下凡,羅馬尼亞美女抬著嬌豔的兩個大花籃飄至臺上,獻給深交的演奏家們。鮮花在掌聲的大潮裡愈發奪目。
真是一個美妙的夜晚,良宵美景盡從指揮棒下飄溢而出。坐在包廂裡的貴賓聽眾情不自禁地用英語對聶冰團長一再讚嘆深交這支隊伍,讚嘆帶來的中國音樂,如此美妙動人。駐羅馬尼亞大使館的中國政務參贊曾繼新說,這麼長時間的掌聲,不是出於客氣和禮貌,而是由衷地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