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三十而立。
在過往的29年零11個月裡,我都覺著30歲離我很遠,直到2020年11月的悄然而至,就像是一把傘的宿命是等待雨的到來。
30歲還是來了。
背負著古訓的壓力,最近我一直在不斷自問、自省:
我三十了,而立了嗎?
三十而立,究竟立什麼?
這兩個問題不斷的困擾我,直到看見如下文字,讓我猶如沙漠行者終見綠洲:
三十歲是什麼樣的,薛其坤院士的三十歲在三次考研六年讀博後,還是沒有畢業,卻在五十歲首次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轟動世界。
原來三十而立是認準方向不害怕,「小學酥」也能變成「大學霸」。
選調生王偉忠今年三十歲了,他選擇回到甘肅家鄉的貧困村,有人問:你是不是在作秀啊?他說我受教育的目的是要幫助我的家鄉擺脫貧困,而不是幫助我擺脫貧困的家鄉。
原來三十而立是找到熱愛,是發自內心地想守護一個人、一件事、一座城。
「文物大夫」小閔哥哥的三十歲正在故宮裡修復古琴,為了把中國人傳承千年的琴聲綿延到今天,多少個夜晚他在山林裡,在漆樹上一滴一滴地採集最適合中國古琴修復的天然大漆,百裡千刀一斤漆。
三十而立是不怕枯燥,守住寂寞的堅持。
在夢想裡最難的從來都不是努力,而是期望後失望,等待後還是等待,是突然看不清未來的方向,甚至自己都開始懷疑,我的夢想是不是只是一個夢啊,是別人指著你夢想的小火苗說,滅了吧,你依然拼命守護的那股壓不住熄不滅的信念感非要用方向,熱愛,堅持去和歲月來一場漫長的博弈,押一個我敢等,賭一個我可以,那一刻三十才真正而立。
每個人都曾經有或將要有三十歲,這裡有等待,有焦慮,有痛苦,但更有方向,有熱愛,有堅持,若人人三十而立則祖國未來可期。
送給三十歲的郭柏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