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刑兩年,緩刑兩年的意思是自下達判決書起兩年後再執行刑罰嗎?

2021-01-11 浩浩說事

不是。緩刑是我國刑罰的一種執行制度,是一種附條件的不執行。說白了就是,你犯罪了,判刑2年,先不執行,給你規定2年的緩刑考驗期,這2年對你是不關押的,在這兩年內,你只要不再犯罪、也沒有發現原來的漏罪,那麼這2年考驗期滿後,原來判的2年有期徒刑就不再執行了,說白了,就是你的這個「事兒」——了了。

但是,如果在這兩年內,你又犯新罪或發現了你原來的漏罪,那麼,就要撤銷緩刑,把你新發現的罪和原來判的那2年一起進行數罪併罰,也就是要加重你的刑罰。

還有一種情況,在這兩年內,沒有犯新罪、也沒有發現漏罪,但就是「不聽話」,違反了監督管理規定,比如,不讓你幹什麼你偏幹什麼、搬家、遷居也不經過批准等等,達到了情節嚴重的程度,這樣,也就不符合緩刑條件了,會撤銷緩刑,把你收監,開始執行最初判的那2年有期徒刑了。

緩刑制度是針對犯罪情節輕微的犯罪分子(比如說判處拘役、3年以下刑期的人,比如說未成年人、懷孕的婦女或75周歲以上的老人)專設的一種刑罰執行制度,這些人社會危害性不大,認罪悔罪態度好,如果不分青紅皂白一律關押,在看守所、監獄裡「交叉感染」,更不利於對他們的改造。而把他們放到社會上,由專門部門監督,定期學習、匯報思想、參加勞動,依法對其思想、行為進行矯正,會起到正面的、積極的作用和效果,而「原判刑罰就不再執行」的規定,會更有力促使其真心向善,早日回歸家庭和社會。

什麼情況下會有緩期執行

其實在生活中犯人被判緩期執行的情況還是比較常見的,因為大部分罪犯被抓後都會對自己所犯罪行表現出後悔,而這在法律上則會被認定為是態度良好的表現。

當然,這個前提一定得是那種案件性質不是太惡劣的那種,就好比說一個連環殺惡性人案的犯罪分子,那就是態度再良好,也是不可能有緩刑機會的。

而如果是那種初犯,或者像交通事故(酒駕除外)類似的非惡性案件的情況下,只要犯罪分子認罪態度良好,那一般都會有緩刑機會的。

緩刑是對犯罪分子的一種考察

當然,就算是認錯態度再良好,那也不會說立馬就認為你是真心悔過的,而這緩刑期就是一種考察。比如說緩刑兩年,如果是那種一般性質的犯罪,緩刑期間犯罪分子是不用在監獄呆的,你可以相對正常地工作和生活。但是,必須在緩刑期間定期去報導,並且如果要搬家或者遠行也必須進提交申請。

如果是那種惡性事件,但是確實是無心之過,比如說過失殺人那種。那麼這時候緩刑期間就需要在監獄服刑,然後在監獄考察你的表現。

一般來說,只要是在緩刑期間表現良好,那麼都會在原來判決上進行減刑處理,但是,如果在緩刑考察期間表現不好,也就是沒有通過考察,那麼非但不會減刑,反而會提前甚至加重執行判決決定。

總而言之,緩刑是法律嚴肅性之外的人性化體現,也是法制進步的表現。當然,不違法、不犯法,知法、守法、懂法、用法才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做的。

法律的真正目的不是把多少人投入監獄,而是能夠讓多少人重獲新生。

相關焦點

  • 死刑緩刑兩年,是什麼意思?兩年之後執行嗎?看了就知道
    死刑緩刑兩年,是什麼意思?兩年之後執行嗎?看了就知道本文由【兩壺酒的歷史課】獨家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本人允許,禁止抄襲轉發,侵權必究。本文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而法律最高的刑罰就是死刑,我們也經常能聽到死刑緩刑兩年,這是什麼意思呢?兩年之後執行嗎?其實死刑和死刑緩刑兩年雖然都是死刑,但其實二者還是有所差別的,級別也是不同的,而死緩指的是犯罪但是經過了法律的量刑,但是卻沒有到非要執行死刑的底部,於是這樣的罪犯就會被緩刑兩年在執行,緩刑兩年就是成為緩刑。
  • 死刑緩刑兩年,是什麼意思?兩年後執行嗎?答案很簡單
    最近有人在諮詢死刑緩刑兩年,是什麼意思?兩年後執行嗎?其實答案很簡單的。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死刑是分為死刑和緩刑兩種的,前者就是立即執行。如果被判定死刑之後,因為沒有沒有達到立即執行的最低限度,一般會採取緩期的規定。在這兩年之內如果表現良好的話會出現減刑的現象。
  • 死刑緩刑兩年是什麼意思?兩年期限一到,就會被執行死刑嗎?未必
    在中國,人們常說秋後問斬,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樣的說法是源自於古代的一說刑罰,也就相當於現在的死緩。那麼死緩會在什麼情況下執行呢?首先,這個人已經被判處死刑,但是不需要立即執行。通常會推遲兩年執行。
  • 死刑緩期兩年,到底啥意思?兩年後再執行嗎?可能你的理解是錯的
    在如今的法院判決裡,我們往往會聽到「死刑緩期2年執行」的這種處決結果。那麼這裡的所謂「緩期2年執行」就是指死刑推遲2年再執行嗎?答案還真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這個「緩刑」的意思並不是推遲執行,平時的理解都錯了。先來看幾個真實案例。1995年,河北發生了1起女子被人殺害的案件。後來有個叫聶樹斌的人有重大犯案嫌疑,於是他就被判了死刑,2天後他就被依法處死了。
  • 「死緩兩年」啥意思,是2年後再執刑嗎?實情可能和你想得不一樣
    西漢中期的儒學大師董仲舒創造出一種理論認為:「天有四時,王有四政,慶、賞、刑、罰與春、夏、秋、冬以類相應」也就是說是慶典行賞的季節應當是春夏兩季,而掌刑罰的季節則應該是秋冬季節,與天時相對應。所以在中國古代,一種特色的司法刑罰制度出來了。這就是每一年自立春到秋分時節,除了重大謀逆罪過,其他的刑罰皆不能在此執行死刑,俱都在秋季進行處決。所以也創造了中國獨有的「秋後問斬」的死刑文化。到了現代的中國,雖說「秋後問斬」早已消失。但是中國還有一個本國獨有的「死緩」制度。
  • 死刑緩期兩年是啥意思?是兩年後再執行嗎?可能你理解錯了
    觸犯的法律的人便要實行相應的處罰,我國最嚴厲的刑罰便是死刑了,一般都是對犯下重大刑事案件的人所實施的。死刑自古便有之,而且在我國古代死刑的執行方式也有著很大的不同,處了最常見的「處斬」之外,還有凌遲,這種刑罰最開始在遼代急,執行方式是將犯人零刀碎割,手段極為的殘忍,堪稱第一大酷刑。除此之外還有烹刑、腰斬等等,聽名字就讓人不寒而慄。
  • 死刑緩期兩年,是啥意思?是2年後再行刑嗎?恐怕你的理解是錯的
    要說現代司法體系裡最嚴重的刑罰,自然當屬死刑了。在我國,死刑還分兩種,一種是死立執,一種是死緩。顧名思義,死立執便是死刑立即執行,死緩則需要等待相當長的一段緩刑期,才會執行死刑。
  • 死刑緩期兩年,是啥意思?真是兩年後執行嗎?恐怕我們都錯了
    導語:死刑緩期兩年,是啥意思?真是兩年後執行嗎?恐怕我們都錯了對於死刑犯,古代有「秋後問斬」一說,而現代有緩期死刑一說。有人就疑惑了,判死刑就判死刑,為什麼要延緩一段時間再執行呢?其實,這主要是想給死刑犯一個改錯的機會。
  • 死刑緩期兩年,到底啥意思?是2年後再行刑嗎?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我們都知道死刑自古以來都是最嚴重的刑罰了,我們常常在古裝劇裡面會聽到這樣一句話「推出午門斬首」,其實這句話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謠言!午門其實並不是斬首的地方。
  • 緩刑的適用條件和執行方式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刑事判決書判決被告人xx年有期徒刑緩刑xx年執行。那麼這裡的緩刑是什麼意思,到底被告人被判刑了沒?到底用不用坐牢?我國刑法中共規定了五種主刑,分別是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三種附加刑,分別是罰金、剝奪政治權利、驅逐出境。
  • 判有期徒刑兩年,緩刑兩年
    坐滿乘客的公交車正在行駛中,有人卻去拉拽司機手中的方向盤……近日,湖濱區法院對湖濱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王某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一案作出一審判決,判處被告人王某某有期徒刑兩年,宣告緩刑兩年。
  • 禍不單行:泰國前總理沙馬因誹謗罪被判刑兩年
    據美聯社報導,昨日,泰國南曼谷刑事法院以誹謗罪判處沙馬有期徒刑兩年。而不久前,沙馬才因在總理任職期間受聘主持一檔電視烹飪節目,違反泰國法律而被泰國憲法法院要求辭去總理職務。  法庭宣布,沙馬沒有理由緩期執行兩年監禁。沙馬此前顯然沒有預料到該結果,昨日,在聽到判決後,沙馬表情大變,動作甚至似乎有些失去平衡。
  • 累犯:緩刑期滿應視為原判刑罰已經執行完畢
    而累犯構成的前提條件則是前罪刑罰執行完畢,「原判刑罰不再執行」不能認定為刑罰已經執行完畢,故李某不構成累犯。  第二種意見認為,被告人李某已構成累犯。理由是:刑法第七十六條規定「原判刑罰就不再執行」的意思是原判刑罰不再按原判決執行,但並沒有否認原判刑罰已經以緩刑的方式進行了「執行」。故緩刑期滿應認定為原判刑罰已經執行完畢,故李某構成累犯,應從重處罰。
  • 「緩刑」知識知道不?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現在具體談一談緩刑的細節問題。 緩刑是對一些犯罪情節較輕的刑事犯罪人員的一種附條件的不執行。
  • 緩刑是什麼?還用坐牢嗎?怎樣爭取判緩刑?緩刑全解析
    今天在此對緩刑、假釋、監外執行的概念做梳理,並對緩刑適用條件、如何去爭取判緩刑等做介紹。1.緩刑是什麼意思?緩刑就是刑罰的「暫緩執行」。是指對法院認定已構成犯罪、應受刑罰處罰的人,先行宣告定罪,暫不執行所判處的刑罰。
  • 如何確定緩刑考驗期的起算日
    判決書宣判後第六天,獲知被告人曾犯有故意傷害罪未被處理。因為緩刑考驗期是否已經開始計算而引發對被告人的緩刑如何處理,是適用刑法第七十七條之規定撤銷緩刑再依照刑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還是直接適用刑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的爭議。
  • 朱國宇律師:緩刑的法定條件是什麼?
    緩刑,全稱暫緩量刑,也稱為緩量刑,是指對觸犯刑律,經法定程序確認已構成犯罪、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人,先行宣告定罪,暫不執行所判處的刑罰。緩刑由特定的考察機構在一定的考驗期限內對罪犯進行考察,並根據罪犯在考驗期間內的表現,依法決定是否適用具體刑罰的一種制度。
  • 聽了二十多年的緩刑,緩刑到底是個啥?
    相信很多網友都聽說過緩刑這一說法,也就是經常出現於刑偵影視或者是法制節目上的一個名詞,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正確含義。判處2年有期徒刑緩刑1年執行,是說要等到一年之後在執行2年有期徒刑嗎?當然不是,下面就和綠蔭一起來了解一下緩刑吧!
  • 樸有天獲刑10個月 網友:緩刑兩年是什麼意思?
    視頻截圖今年4月26日,涉嫌吸毒的樸有天在韓國水原地方法院接受審訊後不久,就被批准拘捕。同日,供出他吸毒的前女友黃荷娜也正式被檢方起訴。6月14日,樸有天在法庭審理時承認3次購買、7次吸食冰毒。檢方求刑一年半,辯方以樸有天陷入性醜聞、與黃荷娜分手壓力巨大進行辯護,請求法庭寬大處理。在被捕前,樸有天曾召開記者發布會,信誓旦旦自己沒有吸毒,並願意主動配合警方檢測。
  • 你們真的誤會「緩刑」了
    甲:「法院判了個緩刑?那不是等於沒判刑?」乙:「緩刑就是不用坐牢了?」緩刑是什麼?緩刑,是一種刑罰制度。並不是所有犯罪分子都可以適用緩刑。被判處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內,除了要遵紀守法外,還需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如有違抗或違反,「分分鐘」撤銷緩刑,收監執行,更有甚者,會加重執行。案件說法2018年12月20日23時15分許,還在緩刑考驗期內服刑的冉某某酒後駕駛普通客車,行駛至某路段時,撞擊出口處所設置的護欄後逃逸。經鑑定,冉某某血液中乙醇濃度為199mg/1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