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殘疾孩子入學難成為過去式

2020-12-10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讓殘疾孩子入學難成為過去式

  今年6月,教育部出臺《關於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殘疾兒童和每一個學齡兒童一起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這是改變一個殘疾兒童人生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國殘疾兒童教育跨出的一大步。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告訴記者,近年來,教育部指導各地通過特殊教育學校就讀、普通學校就讀、送教上門及遠程教育等多種方式,落實「一人一案」,精準做好教育安置,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穩步提高,達到95%以上。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特教學校2192所,比2013年增加259所,增長約13.4%;在校生79.5萬人,比2013年增加42.6萬人,增長約115.9%。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約達95%,殘疾人接受學前教育、以職業教育為主的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機會不斷擴大。

(文章來源:山西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讓殘疾兒童少年入學難成為過去式
    今年9月,這個擔子「被減輕了一半」,家門口的小學願意接收這個男孩隨班就讀,他可以和所有適齡兒童一起入學。得知這個消息,戴女士心頭不由一松:「我知道長路漫漫,但是這有希望的一大步邁出去了,就是最大的欣慰。」這也許是改變一個殘疾兒童人生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國殘疾兒童教育跨出的一大步。
  • 隨班就讀、特教學校、送教上門 讓殘疾兒童少年入學難成為過去式
    原標題:隨班就讀、特教學校、送教上門 讓殘疾兒童少年入學難成為過去式遼寧丹東鳳城市特殊教育學校裡的「90後」特教老師。新華社發西施故裡「最美特教教師」。新華社發海口市雨潤特殊兒童教育培訓中心,特教老師在上課。
  • 讓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別再那麼難
    相對於普通孩子的上學難問題,大眾對殘疾兒童涉及的特殊教育關注度要低得多,可即便上百萬殘疾兒童在總人口中佔比不高(根據國家殘疾人口普查結果推算,0-14歲的殘疾或特殊需要兒童超過200萬),對這些孩子及其家庭來說,他們遭遇的上學難就是100%的難題。
  • 重慶加大特殊教育投入 殘疾孩子入學「零拒絕」
    11月18日,重慶市政府轉發市教委等部門的《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進一步加大特殊教育經費投入,完善特殊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到2016年,基本普及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全市適齡視力、聽力、智力殘疾和自閉症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到93%以上,其他殘疾兒童少年入學機會明顯增加。
  • 教育部明確入學新規:劃片區入學,「學區房」即將成為過去式?
    因為學區房可以獲得周邊重點學校的入學名額,俗話說得好:「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家長為了孩子上好學校,孩子還未出生,就開始買房規劃孩子的上學之路了。正是因為家長的這種心態,學區房成為了「香餑餑」,自此,大多數人買房首要考慮周邊教育問題。
  • 各地明確入學新規:劃片區入學,「學區房」即將成為過去式?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擇校而居,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不惜「傾家蕩產」也要給孩子提供優秀的學習環境、近年來,為了讓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不輸在起跑線上,搶佔名校資源催生了新的名詞——「學區房」。因為學區房可以獲得周邊重點學校的入學名額,俗話說得好:「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家長為了孩子上好學校,孩子還未出生,就開始買房規劃孩子的上學之路了。正是因為家長的這種心態,學區房成為了「香餑餑」,自此,大多數人買房首要考慮周邊教育問題。
  • 學校不得拒絕智力無礙殘疾兒童入學
    學校不得拒絕智力無礙殘疾兒童入學  近日,有濟南市民反映:自己8歲的孩子雙腿無法正常走路,持有二級殘疾證,歸歷城區某小學片區,6月27日到學校報到時,學校老師不希望收孩子入學。市民諮詢過市殘聯工作人員,告知孩子智力沒有障礙,可以到正常學校就讀。希望有關部門安排孩子入校上學。
  • 進普通小學還是特殊教育學校 殘疾兒童入學應慎重
    荊楚網消息(楚天金報)記者郭會橋報導:昨日,礄口區一家長來電諮詢:孩子是一名智障兒童,眼看小學新生報名即將開始,不曉得是把兒子送到專門接收智障兒童的特殊教育學校(班)就讀,還是送到普通小學隨班就讀好? 對此,武漢市教育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殘疾兒童入學仍可選擇兩種辦法就學。
  • 「寒門出貴子」已經成為過去式
    「寒門出貴子」這句話應該已經成為過去式了。並不是說「寒門」不能「出貴子」,而是說「出貴子」的難度很大,概率很小。我並不否認「寒門學子」有更加堅韌的品格,能夠吃苦耐勞,這些對他們未來的成就有很大的裨益。這些父母大多都會以一種科學的方式來教導孩子,認真讀書。可能並不是要他之後取得多高的成就,而是能提供更多的選擇。家庭殷實的人,基本上會有相同的社交圈。思想層次越高,社交圈就越優質。會有更多的選擇機會,會有更多的優質資源。而人在整個的過程中,就是不斷的要突破自己現有的圈子,去向更高的圈子去攀爬。
  • 別讓自閉症兒童入學成為家長不能承受之重
    近日有網友在網絡留言版向河南省領導反映稱:「自閉症殘疾兒童接受公平的9年義務教育是國家倡導的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然而南陽市沒有一家公辦的接收自閉症兒童的特殊教育學校,目前南陽特殊教育學校只接收聾啞兒童,不接收自閉症兒童。南陽市有很多這樣的小孩面臨入學難的問題,矛盾突出。」
  • 不得拒絕殘疾兒童少年入學 河南出臺方案推動殘疾少年兒童隨班就讀
    科學評估應隨盡隨、尊重差異因材施教、普特融合提升質量……隨班就讀是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有助於促進殘疾兒童少年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河南省教育廳昨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要將隨班就讀納入普及義務教育的整體工作中,為殘疾學生與同齡孩子一樣進入普通班級就讀提供便利,並不斷提升隨班就讀質量。
  • 殘疾孩子隨班就讀 重難點問題如何解
    顧定倩:現在要求「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有其新的時代含義。首先,黨的十八大以來,將辦好特殊教育、努力讓每個殘疾孩子共享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內容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
  •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九月,我們一起入學
    過去幾年,為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國務院出臺多項政策舉措。在這個開學的季節,一起來了解這些關愛政策——不因貧困而失學——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 對於殘疾兒童,要建立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為其中家庭經濟困難的提供包括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在內的12年免費教育。完善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機制,確保困境兒童入學和不失學,依法完成義務教育。
  • 奶奶帶娃已經是過去式,小姨帶娃成為主流,寶寶:這屆小姨真難帶
    因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很有可能會對孩子未來的性格以及三觀的培養上都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大家傳統的觀念當中,會認為媽媽在帶孩子的時候總是會過分地去關心和照顧孩子,而爸爸在帶孩子的時候永遠不會管孩子死活。
  • 招生片區內優先安排入學,教育部發布殘疾兒童隨班就讀新規
    確保隨班就讀學位,同等條件下在招生片區內優先安排殘疾兒童少年入學。同時明確要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接收5人以上殘疾 學生的普通學校設立資源教室。 「隨班就讀」淪為「隨班就混」 特殊學校與隨班就讀是我國對殘疾兒童少年實行特殊教育的兩種重要形式,區別於特教學校的隔離式教育,在普通學校普通班級就讀,即隨班就讀,被看作是殘疾孩子與普通孩子融合教育的象徵。
  • 關注特殊兒童入學難,俞敏洪委員:應有科學評估和足夠的特教
    北京朝陽勁松第四小學副校長許芳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談起特殊兒童入學難處時表示,目前學校接受殘障兒童入學,難在缺乏專業的特教老師以及家長們缺少對特殊兒童的認識。特殊兒童應得到科學的入學評估教育部等七部門2017年聯合印發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5%以上,我國的《殘疾人教育條例》、《關於開展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工作的試行辦法》等均有保障特殊兒童入學的規定,但事實卻不一定樂觀。
  • 別讓自閉症兒童入學成為家長不能承受之重|新京報快評
    近日有網友在網絡留言版向河南省領導反映稱:「自閉症殘疾兒童接受公平的9年義務教育是國家倡導的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然而南陽市沒有一家公辦的接收自閉症兒童的特殊教育學校,目前南陽特殊教育學校只接收聾啞兒童,不接收自閉症兒童。南陽市有很多這樣的小孩面臨入學難的問題,矛盾突出。」
  • 東莞2/3大齡自閉兒童難入學
    針對自閉兒童的讀書難問題,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表示,市委將與相關部門商量解決事宜。家長大多不承認孩子患病自閉症又稱孤獨症,很多人認為「自閉症就是內向,孩子不愛說話而已」,不少家長在確定孩子患病後,便將孩子送到公辦或者民辦的康復中心。
  • 教育部:全國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已經達到95%以上
    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在特殊教育方面,殘疾兒童得到更多關愛。修訂了殘疾人教育條例,連續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印發了殘疾兒童隨班就讀的指導意見,中央財政大幅度提高特殊教育投入,著力擴大特殊教育資源,落實「一人一案」教育安置政策。
  • 李小璐徹底成為過去式
    李小璐徹底成為過去式!賈乃亮新戀情曝光,知情人:兩人確立關係愛情中誰付出的多,容易受到傷害的就是誰,這句話適用於賈乃亮和李小璐的婚姻,可是一切幸福,都在李小璐婚內出軌後戛然而止。曾經的她要追求真愛,不顧丈夫,不顧孩子,到最後,她又得到了什麼。資源沒有了,口碑沒有了,再想像過去事業順風順水,應該是沒有希望了,畢竟像這樣有汙點的明星,沒有人找她合作。曾經的賈乃亮卑微的祈求老婆回歸家庭,當初的她不屑一顧,看來,真的是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太容易得到的,就不值得被珍惜嗎?珍惜眼前人,不要等到失去才後悔,大家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