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特殊兒童入學難,俞敏洪委員:應有科學評估和足夠的特教

2020-12-23 澎湃新聞
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 中國網 圖

今年兩會上,特殊兒童入學問題繼續受到一些代表委員的關注。

「依法平等享受義務教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賦予每一個適齡兒童的權利。然而由於種種歷史原因,我國殘障兒童的入學率和教育質量當前仍面臨一些挑戰。」 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帶來《關於多部門統籌保障適齡殘障兒童平等享受義務教育的建議》。

俞敏洪建議,各地教育部門和衛生計生部門協同建立「特殊兒童信息系統」,在普通學校配備充足的特殊教育師資資源。

北京朝陽勁松第四小學副校長許芳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談起特殊兒童入學難處時表示,目前學校接受殘障兒童入學,難在缺乏專業的特教老師以及家長們缺少對特殊兒童的認識。

特殊兒童應得到科學的入學評估

教育部等七部門2017年聯合印發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5%以上,我國的《殘疾人教育條例》、《關於開展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工作的試行辦法》等均有保障特殊兒童入學的規定,但事實卻不一定樂觀。

3月1日,在2019適齡特殊兒童入學問題調研及政策建議專家研討會上,中國精神殘疾人及親友協會主席溫洪談到,當初試圖以「零拒絕」的入學政策讓患孤獨症的孩子與普通孩子一起上課學習,卻遭到普通孩子家長反對,他們怕自己孩子受到傷害,要求「零風險」。

對於殘障兒童入學難,俞敏洪在提案中指出,目前,有些地方尚未建立《殘疾人教育條例》要求的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也沒有類似機構能夠對家長和學校的入學爭議進行仲裁。

澎湃新聞注意到,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盟近期發布的《適齡特殊兒童入學、就學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的調研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提到,多個調研案例顯示,一些特殊兒童在沒有經過專業機構客觀評估的情況下,依靠學校老師的經驗和簡單的測試而被學校婉拒,成為入學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上述報告進一步表示,由於缺乏統一的評估手段和爭議仲裁措施,申請失敗之後一些家長可能放棄繼續爭取入學機會。

「專業客觀的入學評估,不僅僅是為了讓孩子避免受到不合理、不科學和不專業的評估因而失去上學機會,也是尊重特殊兒童的個體差異、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合理教育安置的前提;更是為孩子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必要過程,使孩子在後續的教育安置中能夠真正幫助其融入集體、針對性地促進每個孩子的潛能和個性發展。」該報告指出。

俞敏洪在提案中提出建議,通過入學評估確保每個殘障兒童得到合理的、匹配其能力基礎和教育需求的個別化教育支持計劃。

解決特殊教育師資不足問題

入學評估是第一步,特殊學生在學校能快速融入,正常學習又是另一大挑戰。

俞敏洪在提案中指出,因為進入普校後配套資源不足,一些殘障兒童不能得到適合的教育支持,面臨主動或被動退學的風險。

其中的配套資源不僅僅是教室、設施配備,更重要的是專業的特教老師。

根據《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2017年普通小學、初中隨班就讀和附設特教班招收的學生5.66萬人,在校生30.40萬人。《報告》認為,即使按照1:5的師生配置標準估算,普校所需要的特教/資源教師的數量也十分巨大。

「特教老師這一塊我們確實缺乏。我們的困惑是當前專業的支持不夠,我們的普教老師還是主要面對整體的教育教學,針對特殊孩子,他們沒有專業的培訓。」北京朝陽勁松第四小學副校長許芳告訴澎湃新聞,「希望有社會機構或者專業的人士能夠進入學校指導,或者有專業的學校能夠參與這方面的工作可能更好。」

對此,俞敏洪則提出建議,通過為普通學校設置單獨的特殊教師編制或資源教師編制,並將特教資源教師的職稱納入特殊教育教師職稱評定體系,解決特殊教育師資不足的問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兩會來了】俞敏洪:建立特殊兒童信息系統,保障適齡殘障兒童享受...
    為此俞敏洪建議:各地教育部門和衛生計生部門應協同建立「特殊兒童信息系統」,每年通過這個系統進行入學登記和入學核查;通過入學評估確保每個殘障兒童得到合理的、匹配其能力基礎和教育需求的個別化教育支持計劃;在普通學校配備充足的特殊教育師資資源,切實保障殘障兒童獲得合適的、有質量的義務教育。
  • 上海市徐匯區:規範特殊兒童入學入園評估流程
    上海市徐匯區:規範特殊兒童入學入園評估流程 2020-07-06來源:基教司   上海市於2016年9月成立了上海市特殊學生教育評估中心,對本市報名就讀特教學校(幼兒園)、普通學校
  • 特殊兒童入學難?他們給出這些建議
    報告顯示,適齡特殊兒童義務教育在讀比例為64%,其中52%在普通中小學校就讀,11%在特殊學校就讀,1%為雙學籍。報告稱,雖然政策要求學校對特殊兒童「零拒絕」,但在實際情況下,特殊兒童要進入普通學校,從申請學校到隨班就讀都會有不少困難。包括學校會設置錄取門檻,包括入學測試和評估、或者要求孩子試讀一段時間等等,有些孩子通過了測試入讀,但也有一些孩子因此被拒之門外。
  • 是什麼阻斷了特殊兒童上學路?
    記者了解到,家長聯盟的上述努力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積極回應:「教育部高度重視融合教育工作,會同相關部門加大對各地開展隨班就讀、推進融合教育的指導和支持力度,不斷完善融合教育的支持保障體系。」 今年兩會前夕,家長聯盟提出的關於「加強殘障兒童入學保障機制,確保適齡殘障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建議,也得到了數位代表委員的關注。
  • 特殊兒童入學前需接受健康評估
    昨天,在普陀區啟星學校,醫生正協助一名殘障兒童擺放棋子以檢查其肢體能力。 早報記者 張棟 圖從今年起,上海將對報名就讀特教學校的殘障兒童全面開展入學前健康評估。昨日,上海市衛生局、市教委聯合組織醫學專家、特教專家走進普陀區啟星學校,對全市各區縣特殊學校的殘障兒童新生進行一對一健康檢查。市衛生局、市教委介紹:今年全市總共有200餘名即將進入小學就讀的殘障兒童,他們存在視力聽力低下、肢體殘疾、智力障礙等問題,為讓每一個殘障兒童得到有針對性的教育、康復和保健,上海積極推進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推進醫教結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研究。
  • 特殊教育專家研討認為:特殊兒童需要更多特教資源班
    調研43%特殊兒童不適應普通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會上,廣州市揚愛特殊孩子家長俱樂部發布了《廣州市適齡殘障兒童入學狀況調研報告》。報告樣本為423名6~15歲適齡殘障兒童家長問卷,其中112份為當年申請入讀小學或初中的特殊兒童家長調查問卷。
  • 濟寧政協委員張修佔:關注特殊兒童"入園難" 讓每個孩子同沐教育陽光
    殘疾人、特殊兒童、老年人,這些社會上經常處於弱勢地位的群體,受到參加濟寧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政協委員張修佔的高度關注,他帶來的12份提案中有近半數針對如何提高社會對這些特殊群體的關愛,提出了許多建議。  國務院發布的《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學前教育在國家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但孤獨症、腦癱等特殊兒童到了接受學前教育的年齡,往往是入園「無門」,不少公辦私立幼兒園認為接收這樣的特殊兒童是累贅,把特殊兒童拒之門外。
  • 特教兒童入學前接受醫教聯合評估 建立健康檔案
    普陀區啟星學校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孩子,他們是今年申請讀小學一年級的殘障兒童。在入學前,接受醫療和教育專家聯合評估。每一個孩子都將明確醫學診斷,擁有一份健康檔案、一份特殊教育方案和一份康複方案。  9歲的小陳患有腦癱引起的智力殘疾。
  • 上海市特殊學生入學評估簡析
    對於發育落後的孩子,家長總是擔心他們不能好好上學,無法獲得合適的教育,隨著社會的進步,部分地區對特殊兒童已經是「零拒絕」了。在上海,每一名發育落後、存在障礙的兒童,在入學前,都會進行評估,給孩子最適合的安置方式。
  • 黃浦區舉行特殊兒童社會適應能力評估培訓
    黃浦區舉行特殊兒童社會適應能力評估培訓時間:2020/12/12 2:29:00 來源:黃浦區教育局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秦嘉瑩 12月8日上午,黃浦區特殊兒童社會適應能力評估培訓在陽光學校舉行
  • 讓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別再那麼難
    而對於普通學校接納和支持殘疾兒童就學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邰麗華建議,由教育部門主導,出臺《普通學校實施融合教育指導辦法》替代原《隨班就讀辦法》,為更加系統保障特殊需求兒童的教育權利發揮實效。
  • 為廣東特教事業發展提供科研和人才支撐
    爭創優勢打造特教專業「金字招牌」走進嶺師特殊兒童心理評估與康復實驗室,這個總面積1000多平方米,分設有知動訓練室、康復實訓室、自閉症幹預實驗室等11個功能實驗室的教學科研場地,提供了針對特殊兒童康復訓練的完善的信息化設備和運動器械,可滿足一般科研和評估幹預需求。
  • 為廣東特教事業發展提供科研和人才支撐
    爭創優勢打造特教專業「金字招牌」走進嶺師特殊兒童心理評估與康復實驗室,這個總面積1000多平方米,分設有知動訓練室、康復實訓室、自閉症幹預實驗室等11個功能實驗室的教學科研場地,提供了針對特殊兒童康復訓練的完善的信息化設備和運動器械,可滿足一般科研和評估幹預需求。
  • 全國首家特殊學生教育評估中心在滬成立 開展評估不收費
    特殊兒童個體差異非常大,教育需求各不相同,科學的教育和醫學評估不僅能對特殊學生的發展狀況作出精準分析,還能發現他們的優勢領域和薄弱環節,準確找到教育的起點,據此制定並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今後,評估中心將對全市各級各類特殊學校(幼兒園)、普通中小學(幼兒園)的特殊學生(兒童)的教育評估進行指導,開展特殊學生的教育評估研究,為各類在校、在園特殊學生(兒童)提供教育評估等專業服務。
  • 政協「微建議」:聚焦特教事業 破解特殊兒童上學難題
    嶽陽廣電全媒體訊(記者 佘繼強 張志恆 臨湘臺 沈明)政協「微建議」是打通政協委員向職能部門建言的重要渠道,臨湘市就認真採納並積極辦理了一條「微建議」,建起了一所特殊教育學校,有效解決了當地特殊兒童上學難的問題。
  • 開學8天被學校「勸退」,特殊兒童隨班就讀難在哪裡?
    一怒之下,他將遭遇發到網上,引發網友關注。但陳校長在向芥末堆解釋時稱,孩子的家長刻意隱瞞了相關信息,他們在與翔恩交流時,並不知道他是8歲孩子,「問的都是6歲孩子的問題」,翔恩並未有異於常人的表現,直到入學後才發現一些問題,其稱,學校缺乏隨班就讀的相應條件,「主要在缺特教師資,建議孩子到別的學校隨班就讀」。
  • 讓殘疾兒童少年入學難成為過去式
    今年9月,這個擔子「被減輕了一半」,家門口的小學願意接收這個男孩隨班就讀,他可以和所有適齡兒童一起入學。得知這個消息,戴女士心頭不由一松:「我知道長路漫漫,但是這有希望的一大步邁出去了,就是最大的欣慰。」這也許是改變一個殘疾兒童人生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國殘疾兒童教育跨出的一大步。
  • 廣東首個特殊教育省級重點實驗室在嶺南師範學院揭牌 為廣東特教事業發展提供科研和人才支撐
    走進嶺師特殊兒童心理評估與康復實驗室,這個總面積1000多平方米,分設有知動訓練室、康復實訓室、自閉症幹預實驗室等11個功能實驗室的教學科研場地,提供了針對特殊兒童康復訓練的完善的信息化設備和運動器械,可滿足一般科研和評估幹預需求。重點實驗室的立項建設,順應了社會需求和國家教育戰略,是展示嶺師特殊教育專業發展成果的一個典型窗口。
  • 自閉兒隨班就讀荊棘滿路 特殊兒童融合教育憂思
    在一些地方,普通學校拒絕自閉兒入學的情況時有發生。」多年研究自閉症兒童教育問題的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長方俊明說。  那麼,是否所有自閉兒都適合隨班就讀?  國家教育委員會《關於開展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的試行辦法》指出,招收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一般應當對其殘疾類別和程度進行檢測和鑑定。
  • 孔德淇:融合教育要讓特殊兒童「摸得著未來」
    此外,由於沒有和異性同學相處的距離觀念,他的部分舉動會被看作「耍流氓」。因此,入學兩周後,他就面臨「父母隨班陪讀」或是「在家上網課」的選擇。不止阿斯伯格症候群,其他特殊兒童家庭同樣都在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感到頭疼。(12月7日 《中國青年報》)特殊兒童是指與正常兒童在各方面有顯著差異的各類兒童,這些差異可表現在智力、感官、情緒、肢體、行為或言語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