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廣東特教事業發展提供科研和人才支撐

2021-01-09 南方新聞網

9月18日,廣東省特殊兒童發展與教育重點實驗室在嶺南師範學院(下稱「嶺師」)正式揭牌。這是廣東省內首個特殊教育省級重點實驗室,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設立在高校的特教省級重點實驗室。

殘疾人和特殊兒童康復的科研服務是複雜的跨學科工程,任重而道遠。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統計,廣東省殘疾人總數為539.9萬人,其中0-6歲殘疾兒童約為15.87萬人。廣東省殘疾人康復中心有關負責人在揭牌儀式上說,重點實驗室的成立為特教行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科研平臺,期望能為全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廣東省特殊兒童發展與教育重點實驗室立項建設是華南師範大學對口幫扶嶺師的一大成果。具體以嶺師為項目承擔單位,華南師範大學、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湛江市特殊教育學校等為聯合單位,共同打造開放性的產學研合作平臺,致力為廣東特教事業發展提供更強大的科研服務和人才供給。

爭創優勢

打造特教專業「金字招牌」

走進嶺師特殊兒童心理評估與康復實驗室,這個總面積1000多平方米,分設有知動訓練室、康復實訓室、自閉症幹預實驗室等11個功能實驗室的教學科研場地,提供了針對特殊兒童康復訓練的完善的信息化設備和運動器械,可滿足一般科研和評估幹預需求。

重點實驗室的立項建設,順應了社會需求和國家教育戰略,是展示嶺師特殊教育專業發展成果的一個典型窗口。作為廣東省設立較早、粵西唯一、培養培訓特教師資最多的師範院校,嶺師特殊教育專業經過8年的發展,辦學成果斐然,已成為辦學的「金字招牌」。

2012年,為響應國家教育均衡發展要求,彌補廣東省特殊教育教師嚴重不足狀況,提高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水平,促進廣東省特殊教育事業發展,嶺師成為省內首批開辦特殊教育專業的高校之一,並聘請我國臺灣著名特教專家吳武典教授擔任特教系首任系主任。

2017年,嶺師牽頭成立廣東省特殊教育教師發展聯盟,當選理事長單位。同年,特殊兒童心理評估與康復實驗室獲批廣東省普通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2018年,嶺師特殊教育專業獲批廣東省特色專業,開始招收公費師範生,在開展特殊兒童發展與教育研究方面,具有明顯的區域特色和學科優勢。

「嶺師獲批首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意味著響應國家戰略、服務地方發展掀開新的一頁,標誌著學科建設上臺階,對學校「申碩」和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嶺師黨委書記劉明貴表示,學校將高標準、高水平建設好重點實驗室,研發特殊兒童評估與教育幹預技術,構建特殊教育信息化服務平臺,努力成為廣東特殊兒童基礎研究、特殊教育應用研究的核心力量和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

大咖雲集

加強多學科交叉協作

2019年9月,廣東省特殊兒童發展與教育重點實驗室獲廣東省科技廳立項。華南師範大學幫扶隊隊長、嶺師校長助理張正棟教授說,重點實驗室成立是在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和兩校黨委的支持指導下取得的幫扶成果,希望藉此平臺進一步加強兩校在特殊教育方面的合作交流,為廣東乃至全國的特殊教育作出應有的貢獻。

經過近一年的建設,重點實驗室搭建成為一個依託廣東省教育學優勢重點學科和「珠江學者」設崗學科,整合特殊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技術學、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生物學等學科力量的跨學科科研平臺。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目前,廣東省特殊兒童發展與教育重點實驗室組成了一個大咖雲集的學術委員會,引領科研方向。在18日的揭牌儀式上,嶺師校長、重點實驗室主任蘭豔澤向學術委員會成員頒發聘書。

其中,國家級教學名師、華南師範大學資深教授莫雷擔任主任委員,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教授周曉林,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深圳大學教授李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鄧猛擔任副主任委員,還有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遼寧師範大學、雲南師範大學、嶺南師範學院等多位高校專家擔任委員。實驗室現有固定研究人員42名,並聘請國內外客座研究人員7名,共同致力於廣東特殊教育事業發展。

「重點實驗室的揭牌成立,是省特教領域的一件大事。」莫雷認為,實驗室突出應用基礎研究和開發研究,加強文、理、工多學科交叉協作研究的優勢和特色,也符合當今面對重大科學問題多學科合作和跨學科交叉研究的現狀。

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建設始於1986年12月,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學科類實驗室達到272個,企業類實驗室達到124個。廣東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廣東省科技廳願意充當實驗室的產學研合作橋梁紐帶,打造廣東省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的高地和創新平臺,匯集一批高水平人才。

「希望廣東省特殊兒童發展與教育重點實驗室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建成國內一流的特殊兒童領域科研平臺,為國家和廣東省作出更大貢獻。」該負責人說。

交流合作

打造特教學術協同機制

作為廣東省特殊教育教師發展聯盟理事長單位,嶺師在特教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等方面,與國內外教育機構進行了廣泛而有效的交流合作,打造國內外特教學術協同機制。

近年來,嶺師特殊教育專業在湛江特殊教育學校、茂名特殊教育學校、陽江特殊教育學校、中山特殊教育學校、東莞啟智學校、廣州黃埔知明學校等10餘所特殊教育學校內建有教學實踐基地,利用基地資源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專業指導訓練。同時,教師定期為實踐基地所在學校的教師提供特殊教育專業培訓服務。

2012年以來,嶺師通過「粵臺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發展中心」,在兩岸協同培養特殊教育師資方面進行了積極嘗試。其中,嶺師與我國臺灣屏東大學和臺中教育大學兩校籤訂特殊教育本科學生研修協議,採取「3.5+0.5」聯合培養人才模式,至今已經完成6屆共403名學生赴臺研修一個學期的任務,人才培養成效顯著。近幾屆畢業生平均就業率97.8%,首屆畢業生考研率達20.8%,連續三屆學生參加「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共獲全國二等獎1項,省特等獎3項。

2014年以來,嶺師與臺灣特殊教育學會和臺灣相關高校聯合發起並承辦的海峽兩岸特殊教育高端論壇已經舉辦六屆,形成兩岸高校特殊教育教師學術交流的有效平臺和機制。

「實驗室建設要特別重視國際化合作。邀請更多歐美國家的專家『走進來』,協調各類科研力量共同攻關特殊教育重點課題。」18日,廣東省特殊兒童發展與教育重點實驗室召開首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深圳大學教授李紅如是說。

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鄭劍虹教授介紹,近兩年來,嶺師邀請了20多名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校指導講學,特教領域學術交流合作氛圍濃厚。其中與白俄羅斯國立師範大學融合教育學院籤署協議,聯合培養特殊教育專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與美國維吉尼亞聯邦大學教育學院籤訂加強特殊教育交流合作的協議。

產教融合

構建特教信息服務平臺

受測兒童僅需戴上專門製作的「眼鏡」,數據後臺就可以精確採集瞳孔和眼動軌跡圖像,計算分析光反射過程動態數據並得出的曲線結果,可初步用於臨床評估與檢測自閉症兒童。

這副「嶺師製造」的神奇「眼鏡」,全稱為「愛瞳」可攜式可穿戴自閉症兒童光檢測系統。它是利用自閉症兒童的瞳孔光反射明顯不同於正常發育兒童這個特性,由廣東省特殊兒童發展與教育重點實驗室依託廣東省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等省級科研平臺,和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共同研發的第一代產品。

「這個系統旨在利用開源眼動追蹤平臺收集、分析數據,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自閉症等特殊兒童信息的共享平臺。」廣東省特殊兒童發展與教育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李清華介紹,目前,他已經帶領項目組走訪湛江當地多家特殊教育學校、醫院和康復機構,對患兒數據進行採集和分析,未來爭取覆蓋到全省。

「廣東省特殊兒童發展與教育重點實驗室建設,要走應用服務、產教融合、創新發展之路,緊緊圍繞特殊兒童發展與教育的前沿應用領域與廣東省需求,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科技研發服務。」蘭豔澤介紹,在應用基礎研究方面,實驗室重點在光電材料與光電器件及其在特殊教育領域的應用、特殊教育信息化、特殊兒童心理等方面,開展具有多學科交叉和多方法應用特色的研究。

在服務廣東省需求方面,實驗室以特殊兒童光幹預技術研發與特殊光場應用、系列特殊兒童評估工具研發為重點,通過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技術,並結合傳統評估技術和質性研究技術,收集特殊兒童相關數據,為科學研究和構建特殊教育信息化服務平臺服務。

撰文:杜瑋淦 劉坤章 郭莉敏 趙宇清

相關焦點

  • 為廣東特教事業發展提供科研和人才支撐
    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統計,廣東省殘疾人總數為539.9萬人,其中0-6歲殘疾兒童約為15.87萬人。廣東省殘疾人康復中心有關負責人在揭牌儀式上說,重點實驗室的成立為特教行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科研平臺,期望能為全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支持。廣東省特殊兒童發展與教育重點實驗室立項建設是華南師範大學對口幫扶嶺師的一大成果。
  • 廣東首個特殊教育省級重點實驗室在嶺南師範學院揭牌 為廣東特教事業發展提供科研和人才支撐
    廣東省殘疾人康復中心有關負責人在揭牌儀式上說,重點實驗室的成立為特教行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科研平臺,期望能為全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廣東省特殊兒童發展與教育重點實驗室立項建設是華南師範大學對口幫扶嶺師的一大成果。
  • 為東陽發展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加快發展教育事業,承載著東陽趕超發展的希望,也寄託著全市人民的期盼。去年教育大會以來,東陽市真金白銀加大教育投入,教育保障水平的提升前所未有,「三支隊伍」建設取得新成效。站在新起點上,我們要進一步加快教育事業發展,努力為東陽發展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 高質量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為強國建設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我們要抓住機遇、超前布局,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對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作出總體部署和戰略設計,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研究生教育,為新時代提供高層次人才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即將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基礎上邁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迫切需要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研究生教育肩負著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創新創造的重要使命,是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育人先鑄魂,鑄魂為成才。
  • 魯昕:高質量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為強國建設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我們要抓住機遇、超前布局,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對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作出總體部署和戰略設計,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
  • 廣東首個特教省級重點實驗室為何落戶嶺南師範學院?
    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統計,廣東省殘疾人總數為539.9萬人,其中0-6歲殘疾兒童約為15.87萬人。廣東省殘疾人康復中心有關負責人在揭牌儀式上說,重點實驗室的成立為特教行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科研平臺,期望能為全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支持。廣東省特殊兒童發展與教育重點實驗室立項建設是華南師範大學對口幫扶嶺師的一大成果。
  • 聚焦特色,突出質量,為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提供一流科研支撐
    會上,校長顏曉紅作了《聚焦特色,突出質量,為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提供一流科研支撐》的工作報告。顏曉紅回顧了我校近五年來的科技工作情況,顏曉紅說,2014年第三次科技工作會議以來,學校深入貫徹黨的教育和科技工作方針,圍繞「做大體量、做亮特色、做高水平、做強能力」的總體要求,大力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為學校提升辦學水平、向研究型大學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 為氣象事業提供支撐 氣象局與南京大學共商合作
    目前,科技和人才問題仍是影響和制約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瓶頸,中國氣象局正在加緊建設科技創新體系和人才體系。鄭國光希望南京大學,特別是大氣科學學院的科研和學生培養工作緊緊圍繞氣象事業的發展,切實解決氣象業務服務中存在的科技問題,通過多種形式為氣象事業培養更多適應現代氣象業務的科研人才;加大力度,提高氣象學科的基礎能力建設,充分利用各種裝備、信息、產品和資料;不斷加強與業務單位的聯繫,更多地融入氣象業務服務工作的前沿,充分利用各方資源,更好地發展適應氣象事業需求的大氣科學學院。
  • 清華校長邱勇院士:自強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交織激蕩的關鍵時期,我們唯有自強奮進,矢志不移堅持自主創新,凝神聚力提升國家創新能力,才能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堅強的科技支撐。  科學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磅礴力量。人類歷史上的每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都會引發世界科學中心和產業中心的轉移,並重塑世界格局。歷史表明,大國崛起無不以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為支撐。
  • 校長邱勇:自強創新,為國家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自強創新,為國家發展提供戰略支撐——在微電子學研究所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這個1微米工藝的突破,對我國集成電路技術的自主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2004年,學校在微電子所基礎上成立了微納電子系,整合各方面優勢,努力建設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和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由此,清華微電子學科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取得了以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專用晶片為代表的一批重要成果,近年來又在軟體定義晶片的可重構技術、新型存儲器晶片等領域產生了一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創新成果。
  • 教育科研支撐驅動引領教育改革發展
    一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指引下,教育科研戰線認真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切實增強了新時代教育科研工作的價值認同,深化了新時代教育科研工作的使命擔當,對《意見》中提出的教育科研「對教育改革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驅動和引領作用」的定位和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 殷昭舉:為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保障
    殷昭舉:為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保障 2020-12-30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孟雁:立足管理崗位,為學院改革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服務之星》專欄將刊發管理服務獎獲得者事跡,褒揚教職員工在管理服務工作中的貢獻,激勵廣大教職員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交大精神,以優良的管理服務工作支撐和促進學校建設和發展,讓教書育人獎、科研成果獎、管理服務獎獲得者的道德風尚、人格魅力、敬業精神、治學態度、教學藝術,成為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瑰寶,引領良好教風學風,助力「雙一流」建設。
  • 國防大學植根於紅色井岡 為強軍事業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央廣網北京5月7日消息(記者穆亮龍 羅金沐)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國防大學植根於紅色井岡,傳承著紅大、抗大血脈。他們不斷適應新軍事變革浪潮,為強軍事業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 大力營造尊師重教濃厚氛圍 為轉型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本報記者李兆民攝本報訊(記者張巨峰)9月9日,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省長林武來到太原市九一小學、山西職業技術學院,看望慰問教師代表,向全省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問候和衷心祝福。他強調,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 讓青年科研人才脫穎而出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就要重視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 要高度重視青年科技人才成長,使他們成為科技創新主力軍。科學發展規律證明,贏得青年才能贏得科學的未來。要想在科學事業上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就要不拘一格發現並放手使用優秀青年人才,為他們脫穎而出提供舞臺。 作為新中國最早成立的三大科學院之一,中國農科院同其他大院大所一樣,在持續深化改革中也遇到不少問題。
  • 吳軍:鼓勵人才走出去、引進來 為醫院發展提供支撐
    湖北鹹豐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吳軍在圓桌論壇環節發言時表示,我們是一個脫貧縣,也是剛剛今年才脫貧,人才這塊對我們的學科建設和醫院的發展一直是個難點,但是我們分享到了政策的紅利,感謝各級政府、各級醫院、各級地區,包括所有的行政主管部門對我們貧困山區醫療衛生發展的支持。吳軍說,通過湖北省616工程,醫聯體,還有餘杭地區對我們的東西部協作,我們的學科建設快速發展。
  • 熊曉明任廣工微電子學院首任院長 將為中國芯研發提供支撐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熊曉明任廣工微電子學院首任院長,將為中國芯研發提供支撐廣東工業大學微電子學院揭牌儀式。,廣東工業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熊曉明共同為廣工微電子學院揭牌。邱學青在大會上表示,集成電路作為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是支撐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2020年7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決定設置集成電路一級學科,這對培養集成電路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必將極大地推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快速發展。
  • 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被確認為深圳市屬科研院所
    近日,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下發通知,經核查,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作為深圳市政府批准成立的科研事業單位,被確認為深圳市屬科研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