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選自《藝術品鑑》2016年10月刊萬古詞章楮墨傳——談徐乃昌覆刻的明寒山趙氏小宛堂本《玉臺新詠》,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藝術品鑑APP。
在我國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史上出現了兩部重要的文學總集,一部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編纂的《文選》,另一部就是南朝陳的徐陵編纂的《玉臺新詠》。
網絡配圖
《文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它所謂的「文」包括了各種文體,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玉臺新詠》卻是一部純粹的詩歌總集。在《玉臺新詠》問世以前還有《詩經》和《楚辭》兩部詩歌集。
按古籍傳統的四庫分類法,《詩經》屬經部,《楚辭》於集部之內自成「楚辭類」,而在集部「總集類」中排在頭一位的是《文選》,排在第二位的就是《玉臺新詠》。因此可以這樣說,《玉臺新詠》是繼《詩經》、《楚辭》之後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它共分 10 卷,選錄漢魏至蕭粱間的詩作 769 首,多男女閨情、綺羅脂粉、離愁別怨之作,其中的那首膾炙人口的《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又名《孔雀東南飛》)則被清代詩人沈德潛譽為「古今第一首長詩」,該詩最早見於《玉臺新詠》,使我們得以更多地窺見南北朝時期詩歌的原貌。
《玉臺新詠》的版本一向很多,如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 1549 年)五雲溪館活字本、明嘉靖蘭雪堂活字本、明萬曆華亭楊鑰刊本、明萬曆七年(公元 1579 年)茅元幀重刊本並《續集》、明崇禎六年(公元 1633 年)趙均小宛堂重刊宋本。
網絡圖片
有關學者研究,最早版本的《玉臺新詠》當是殘存的唐代敦煌卷子本。據施廷鏞先生編著的《古籍珍稀版本知見錄》載,茅本「筆致婉秀,鐫摹工麗,以版刻言,可雲精善。以宋本對勘,次第紊亂,字句訛失又不可勝計。崇禎癸丑(即崇禎六年,公元 1633 年),吳郡趙均得宋嘉定時陳玉父本,摹刊以傳,一掃歷來之蕪穢,日本文化十年(公元 1813 年)昌平學舍覆本,其撫刻精能,絲毫畢肖,幾可亂真。
於是肆賈用以充趙刻,世人或竟不辨。至近歲壬戌(校訂者註:壬戌為民國十一年,即公元 1922 年),南陵徐乃昌影刻小宛堂本,付黃岡陶子麟精雕傳世,並參考各本撰為校記。此本既出,風行一時,從此昌平覆本,不得專美於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