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是公認的與《詩經》並峙的一座詩的豐碑,它創造了新的詩體,對詩歌對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楚辭》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由屈原創作。
《楚辭》對中國文學的發展有極其深廣的影響,對整個中國文化系統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特別是文學方面,它開創了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詩篇,因此後世稱此種文體為"楚辭體"、騷體。 而後來的四大題材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楚辭》部分作品因效仿楚辭的體例,有時也被稱為"楚辭體"或"騷體"。
幾乎每個文學領域,各個不同的體裁的文學都不同程度存在它的身影。 鄭振鐸在《屈原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影響》一文中給予《楚辭》極高的評價:"像水銀瀉地,像麗日當空,像春天之於花卉,像火炬之於黑暗的無星之夜,永遠在啟發著、激動著無數的後代的作家們。"
不僅如此,這種類型化傾向來自前代的模仿,《楚辭》為後世文人提供了最典麗優雅的榜樣。
它對於後世創作的影響主要在於:
一、《楚辭》開創性地打破了《詩經》四言為主,重章疊韻的體式;
二、《楚辭》豐富了詩歌的題材,拓展了詩歌的表現領域,如招隱詩、遊仙詩等便是直接從《楚辭》孕育出來的,政治詠懷詩等,受《楚辭》的影響亦很大;
三、最重要的是,《楚辭》在詩壇開創了一種文學傳統,今人視為"浪漫主義"詩風的一派都無一例外受其啟發,從中汲取精神與藝術的滋養,成了它的"苗裔"。
作者:王寧
撰寫發布此文意在發揚和傳播我國的傳統優秀文化,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關注並留下您的觀點評論,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