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古代名人的學歷,你還說讀書無用嗎?

2020-08-22 建榮說歷史

高考即將來臨, 又有千萬學子將要步入考場,為自己之前十二年的努力做個驗證。有的人認為高考是人生飛黃騰達的捷徑。有的人卻堅持「讀書無用論」、「學歷無用論」,認為高分低能的人比比皆是。那麼我們從歷史的角度看看,我們熟知的古代名人放到今天都是什麼「學歷」。

古代的升學考試

古代也有所謂的升學考試,即科舉。古代的科舉考試分為五個等級,按照考試的先後順序依次為童子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通過前一個等級的考試,才有資格參加下一級。下面通俗地介紹一下每個等級的考試:

童子試

童子試由各縣主持,通過童子試的考生叫做「童生」。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小學畢業考試。

院試

通過童子試的童生有資格參加院試。院試由各府主持(府相當於今天的市),通過院試的考生稱作「秀才」。院試相當於今天的中考。

鄉試

通過院試的秀才有資格參加鄉試。鄉試三年舉行一次,由各省的學政主持,學政大概相當於省教育廳長。鄉試在秋天舉行,所以又叫「秋闈」。通過鄉試的考生叫做「舉人」,各省舉人中的第一名叫做「解元」。鄉試就比較有難度了,大致相當於今天的高考,解元就相當於今天的高考省狀元。舉人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本科學歷,畢竟考上大學的很少有人拿不到本科的畢業證。

會試

前一年秋天通過各省鄉試的舉人,在第二年春天統一到京城參加會試。會試又叫做「春闈」,由禮部主持。會試一共考三場,通過會試的考生叫做「貢士」,貢士的第一名稱為「會元」。會試大概相當於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

殿試

通過會試的考生,當年參加殿試。殿試就更為隆重了。第一,殿試由禮部主持,有的時候甚至是皇帝親自出題。第二,殿試舉行的地點是在皇宮裡,明清時期是在三大殿中的保和殿舉行。殿試不淘汰任何人,所有考生都能通過,只不過要排出個名次。通過殿試的考生就是我們熟知的「進士」。進士分頭甲、二甲、三甲。頭甲有三個名額,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二甲、三甲名額不定,一般來說各有一二百人。也就是說每次科舉考試錄取的總人數大學300多人。平均每年100多人。可見考中進士的人殊為不易。殿試就好比是全國博士生入學考試,只不過考生都能考上博士。

連中三元

如果一個考生,鄉試、會試、殿試都得了第一名,也就是說他依次取得了解元、會元、狀元,這叫做「連中三元」。

庶吉士

每次科舉考試後,翰林院會從考中的進士中選拔一些名列前茅的,讓他們進入翰林院擔任庶吉士,為期三年。翰林院相當於今天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到社科院工作實習,跟今天博士後差不多。

一句話,古代名人都是「高學歷、高材生」

上面簡單介紹了一下科舉考試,大致依據的是明清時期的制度。唐宋兩朝略有不同,但也相差不多。下面我們就看看我們熟知的一些古代名人都是什麼「學歷」,看看讀書真的沒有用嗎?

歐陽修

進士及第,二甲十一名。博士學歷,博士生入學考試全國第13名。而且歐陽修是高考省狀元,研究生入學考試也是第一名。

王安石

進士及第,二甲頭名。博士學歷,博士生入學考試全國第4名。

蘇軾

進士及第,榜眼。博士學歷,博士生入學考試全國第2名。其實這次考試蘇軾是有機會當狀元的,但是陰差陽錯做了榜眼。

包拯、寇準、範仲淹、于謙、袁崇煥

進士及第,相當於博士學歷。

文天祥

進士及第,狀元。博士學歷,博士生入學考試全國第1名。

徐階、高拱、張居正

徐階和高拱是進士,徐階還是殿試的探花,全國第3名。張居正是二甲第九名進士,全國第12名,後被選為庶吉士。徐、高兩位首輔都是博士學歷,萬曆首輔張居正還是博士後。

李光地、張廷玉

兩位都是進士及第,而且都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也就是說兩位都是博士後。

劉墉

進士及第,二甲第二名,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博士後,博士生入學考試全國第5名。

紀曉嵐

進士及第,博士學歷。紀曉嵐當初還是中考的市狀元和高考的省狀元。

林則徐

看看我們的民族英雄。林則徐殿試二甲第四名,全國第六,選為庶吉士。我們的民族英雄也是博士後。

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

再看看洋務運動的領袖,所謂「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和李鴻章師生關係,都是進士出身,而且都做過翰林院庶吉士。他們師生二人都是博士後。張之洞則更牛,他是中考狀元、高考狀元、博士生考試全國第三。「中興四臣」中,左宗棠的「學歷」最低,但也是舉人出人,相當於大學本科學歷。

蔡京、秦檜、嚴嵩

最後看看歷史上大的「三大奸臣」。「三大奸臣」中蔡京和秦檜都是進士及第,博士學士。嚴嵩最厲害,二甲第二名,選為翰林院庶吉士。相當於博士後,博士生入學考試全國第5名。這說明在古代當奸臣也是要看學歷的。

總之一句話,古代名人、名臣幾乎都是進士出身,都是「博士學歷」。畢竟每年國家只錄用100多人。想想看今天,無論是什麼類型的考試,全國前10000名是什麼概念,前1000名是什麼概念,前100名又是什麼概念。

最後,用一首李文忠公的詩來結尾,祝願即將參加高考的學子都能一舉高中、金榜題名。

《入都》其一

丈夫只手把吳鉤,

意氣高於百尺樓。

一萬年來誰著史?

三千裡外欲封侯。

定將捷足隨途驥,

哪有閒情逐野鷗?

笑指瀘溝橋畔月,

幾人從此到瀛洲!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學歷無用」、「讀書無用」之類的論調一直存在?
    由此產生了巨大心理落差,導致了其在情感上傾向於學歷無用。但在內心深處,他們應該清醒的知道如果不讀書,如果沒有高學歷自己的處境將會更加尷尬與被動。 馬雲真的沒有讀書嗎,馬雲沒有高學歷嗎。宗慶厚不是高學歷,但你看看2016年胡潤富豪排行榜上上榜的非高學歷的商界成功人士,他們接受學校教育的時間大多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以前,而在那個時代高中畢業就屬於名副其實的高學歷。
  • 有人說讀書無用論?也有人說現在的學歷不怎麼重要了,你怎麼看?
    有人說讀書無用論?也有人說現在的學歷不怎麼重要了,你怎麼看?「讀書無用論,學歷無用論」這個概念近幾年一直有人在提。但往往提的人,要麼是沒有讀過幾年書,要麼是有學歷沒能力的人。那些既有學歷,又有能力的人,一般過得都比較好。
  • 讀書「無用論」,看看這些著名企業家的學歷,你還會爭辯嗎?
    且說「金榜題名時」,孟郊詩曰「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書生中舉後的意氣風發、欣喜暢快、酣暢淋漓的心情流露在字裡行間,便足以知曉古代科舉對文人進士的重要性。江成博曾說:「我們不妨問問自己喜歡什麼,將來想從事什麼工作,而不是我們的父母讓我們喜歡什麼,中國的應試教育決定我們從事什麼」,表面看來,似乎有些道理,實則難經推敲。我承認這個世界上有人低文憑依然高收入,有人不識一字卻腰纏萬貫。但,這樣的人寥寥無幾,僅為個案,不足為說。看看我們的國家領導人,中國的著名企業家,哪個不是畢業於「清北武」等名校。
  • 最新打工人員各學歷工資價位表出爐,難道真的是讀書無用嗎?
    你關心你的工資嗎?你關心你的工資在所有的行業到底是什麼水平嗎?你關心你的工資水平在本行業處於什麼水平嗎?最近,人社部發布了企業薪酬調查信息,企業從業人員工資價位出爐。60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既說明了整體企業從業人員在報告期內的工資水平,更說明了每個行業五個檔次的工作水平。上海、廣州、廈門等多地也發布了2020年工資價位。
  • 讀書真的無用嗎
    讀書真的無用嗎最近十幾年,「讀書無用論」在農村社會和城市普通市民中很有市場,在網絡上也經常沉滓泛起,興起網民大討論。一些人聽了也暈頭轉向了。我剛懂事起,我的父母就告訴我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才能有出息;老師也說,高考不是農村孩子的唯一出路,但卻是農村孩子的最好出路!通過讀書走出了農村,去看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
  • 學歷提升竟有這麼多好處!誰還在說學歷無用?
    學歷至上的人都傻真的是這樣嗎?直至今日,很多人還將學歷看作是一張沒用的紙,說讀書無用,學歷不重要。那些人拿無知當個性,拿沒文化當真性情,自己沒成功就算了,還四處說學歷不重要,想拉更多人下水。雖然讀書和學歷不是取得成功的唯一道路,但那些吹噓讀書無用的,非蠢既壞。
  • 別再相信讀書無用論,拼命讀書是大多數人的捷徑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早在古代,考取功名就是窮苦人家唯一的出路,到了現代,隨著社會的發展,物慾橫流,人心浮躁,逐漸以金錢為首,慢慢扭曲了對待科學與教育的認知和態度。還記得,北大畢業去賣豬肉,清華畢業去當保安的那兩位同學嗎?
  • 華為天才剛畢業就拿到200萬年薪,你還敢說讀書無用?
    所以,你還敢說讀書無用嗎?一、成功的道路千萬條,可讀書卻是其中最快的捷徑在今天的社會,大家都在想著如何可以賺更多的錢,畢竟金錢在人們眼中往往是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標誌。一份世界五百強高管的教育程度調查數據顯示:84%的高管都擁有高學歷,近五成的高管還都是名校畢業。所以你沒有學歷也可以擁有成功的機會,但那樣的機會和概率一定不如高學歷者來得高。學歷的確不代表所有的能力,但終究可以反映能力。這也是為何現在越來越多大公司招聘廣告上要求985、211的根本原因。
  • 還相信讀書無用?李彥宏用高學歷反駁讀書無用論
    網上一直流傳著「讀書無用」的言論,也有不少人以賈伯斯輟學為榜樣,認為沒有學歷也可以成功。但賈伯斯成功是個小概率事件,對於許多成功人士來說,高學歷是基本配置。百度創始人兼CEO李彥宏就曾是高考狀元,北大畢業後前往美國繼續深造。
  • 這個社會,讀書真的無用了嗎?
    這個社會,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掀起了一股「讀書無用論」的社會思潮。「讀書有什麼用,即使你讀書再厲害,考上了名牌大學,最後還不是給人家打工的,還不如趁年輕早點出來混社會,或者將來會更有出息。」「對啊對啊,你看看現在,還不是經常在新聞裡看到某某名牌大學畢業出來的學生給那些初中畢業的老闆們打工。」
  • 在古代,讀書是唯一的出路,為什麼還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歷史不應該僅有消除偏見,它還應該孕育熱情。——喬治·屈維廉(英)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568,閱讀約2分鐘「秀才無用」出自黃景仁的「雜感」,意思是古往今來秀才最無用。古人重視讀書,有「萬般皆下品而讀書高」之說,何必如此「埋怨」呢?
  • 【燕山星雲】不是讀書無用,而是你無用
    你跟他聊哲學,他能把純粹理性批判給你講得頭頭是道;你跟他談美學,他能把斯賓諾莎、海德格爾諸人的美學觀梳理得脈絡清晰。回翻他的在校表現,還真是可圈可點。但眼下,知識和財富之間的轉化很不盡如人意,甚至在清貧憤懣、懷才不遇中掙扎。在功利意圖的驅使下,讀書不是為性情的雕琢、底蘊的貯藏、襟懷的開闊,完全是為了換得利益,一旦變現受阻,就覺得讀書無用。
  • 從德雲社的學歷如何看讀書無用論?
    他們其中大多數人的學歷不高卻能做的這般,不禁讓人再回到「讀書無用論」這個問題上面。我認為這是兩回事,為什麼呢?首先,相聲是屬於民間說唱曲藝,是藝,簡單的說是學藝。相聲說起來也算是比較難學的,從相聲的入門到登臺其實需要很久的時間去學習的,期間要花很多的精力和時間,有的還不一定就能學會。
  • 鼓吹讀書無用論的那些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有用?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會在一些地方聽到一些人說:「讀書有什麼用啊!你看看那隔壁的那誰誰,初中都沒上完......」巴拉巴拉一大堆,似乎所有理由都在他們這邊了。乍一聽似乎很有道理,細思之,恐怖至極。而在09年的棄考事件,更是讓人無法想像。
  • 為什麼還有人信奉讀書無用論?本科學歷真的只是一塊遮羞布嗎?
    這麼多年過去了,讀書無用論越來越式微,但是最近又突然出現了抬頭的趨勢,很多人又突然提出讀書無用,大學生無用的思想觀念。讓我重新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思考。為什麼還有人信奉讀書無用論?一、由於媒體的過度渲染炒作實話實說,作為高學歷的學生雖然不一定能擁有多麼輝煌的人生,但找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一個能養家餬口吃飽飯的工作,是基本上沒有問題的。
  • 還在相信「讀書無用論」?看看真正高學歷的人是什麼生活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人說這樣的言論,「讀書無用論」,總覺得上這麼多年學,並沒有別人早早去社會闖蕩好一些。尤其是最近比較熱門的,高考完女孩兒直接幫爸爸賣燒餅,爸爸也覺得讀書沒用。那麼,我們寒窗幾年苦讀求學,最後在社會上,真的不如那些早早上社會的人嗎?答案並不是這樣的,因為,有時候,知識就是財富!
  • 你覺得「讀書無用論」成立嗎?看看高中輟學的老羅是怎麼說的
    面對臺下的中學生們,他直面自己「沒有高考過的高中輟學生」的身份,並結合自身經歷給出了這樣的建議:「你一定要多讀書。」羅永浩這麼說,緊接著,他給到場下的中學生與鏡頭前的觀眾這樣的肺腑建議:「你一定要多讀書。」
  • 別總說讀書無用那是你不會讀書
    因為教師節網上有活動就買了三本書,被同事看到後一臉無奈又略帶鄙視的說:「你又買書了!有什麼用啊浪費錢!」我也是無奈一笑,已經習慣了這個場景都懶得去反駁什麼。但我覺得讀書真的是有用的。其實在中國人骨子裡沒有人是真的否認讀書對於我們的益處,古今都是如此。
  • 致2020年高考考生:讀書無用嗎?讀書是否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高考其實也是對家長的一種考驗,無數家長含辛茹苦,希望孩子能夠金榜題名,鯉躍龍門,然而,在每年的這個時候,總是有很多不好的言論冒出來,什麼高考其實不重要,讀書無用,考上了大學依然要給考不上大學的打工等等,就連古代都有「百無一用是書生」,甚至還有一些人放棄高考,或者故意考零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的嗎?讀書真的無用嗎?高考真的不重要嗎?
  • 致2020年高考考生:讀書無用嗎?讀書是否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高考其實也是對家長的一種考驗,無數家長含辛茹苦,希望孩子能夠金榜題名,鯉躍龍門,然而,在每年的這個時候,總是有很多不好的言論冒出來,什麼高考其實不重要,讀書無用,考上了大學依然要給考不上大學的打工等等,就連古代都有「百無一用是書生」,甚至還有一些人放棄高考,或者故意考零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的嗎?讀書真的無用嗎?高考真的不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