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去年起,「雙高計劃」即「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進入了人們視野,成為高職版的「雙一流」。上月,江蘇省出臺《江蘇省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2020—2022年)》,其中包括20條重點任務,被看作是江蘇版「職教20條」。29日,在南京召開的專項培訓會上,來自全省的高職院校一致認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成為當務之急。
產教融合,構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路徑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光華校區是省級大學科技園,該校引進了省內龍頭企業——華潤蘇果超市,共同打造了三萬平米的南京城區最大蘇果超市旗艦店。在這裡,每天都有物流管理、連鎖經營管理兩個專業將近100名學生在頂崗實訓。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薛茂雲告訴記者,這樣的實訓是常態化,並已寫入了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學校的江寧校區,還建了一個五萬平米的實訓大樓,我們把它列為現代商貿數字港,引進了蘇寧易購、京東等大型企業共同打造商貿數字人才培養基地。」 職業教育發展的「牛鼻子」在於校企合作。行動計劃對充分發揮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主體作用提出多項要求,包括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豐富校企協同育人載體、提高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適配度等。 許逸欣是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崑山班」2020屆畢業生,目前在崑山澱山湖鎮農業服務中心辦公室工作。「在學校學習的現代農業技術專業的定製課程,讓我受益匪淺。」她說。今年,該校已有50名定向委培畢業生在所屬村鎮、農業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等崗位發揮骨幹作用。同時,180名新生即將加入「委培班」陣營。 「我們與行業領先企業深度合作,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形成經濟發達地區農業職業院校特色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升畢業生競爭力。」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周軍說,學校與諸多名企聯姻,譬如與京東共同打造全國領先的「蘇農-京東智能應用工程師學院」,「」2019年底,經面試篩選,30位同學籤訂了就業意向書,組成首個『京東班』。」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桂海進說,學校基於新商科人才培養規律和合作企業經營特點,校企共同設計了「漸進式」教學組織模式。「學生入學後的前三個學期以學校教育為主,合作企業每學期通過植入部分企業課程參與人才培養;後三個學期以企業培養和師傅帶教為主,學校通過完成部分實訓課程參與人才培養,現已成功培養深受企業歡迎的現代學徒2800餘名。」
專業建設,凝練特色調整步伐
「雙高計劃」之所以提出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就是要引導學校將改革重點聚焦在專業群建設上。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主動適應雲、物、大、智、鏈以及5G技術帶來的產業變革,瞄準揚州的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服務業等三大產業,加快專業調整步伐。「我們近3年淘汰專業12個,新增專業14個。」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傅偉說,學校建立了與綠色化工、智慧建造、智能製造、人工智慧、現代服務等產業集群相耦合的12個專業群,「兩縱三橫」的專業布局特色更加鮮明。
這種面向市場的「敏銳」,還凸顯在新專業的建設上。去年,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全國首家電商直播產業學院,致力於為電商直播整個產業鏈培養「懂技術、精運營、會策劃、能直播」專業人才。「根據人社部今年發布的新職業(工種)網際網路營銷師(直播銷售員)要求,我們組織制訂了省內唯一的『電商直播』專項職業能力認證標準,並通過了省人社廳認證和備案,省內第一批認證證書已於8月中旬發出。」傅偉說,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圍繞製造強國、工業網際網路國家戰略,依託長三角地區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優勢,按照工業網際網路的「物理系統+網絡+平臺+安全+應用」體系架構,組建工業網際網路專業集群,包含軟體與大數據技術、工業網絡與安全、智能電子技術、裝備智能化技術、工業電子商務、精益管理等6個專業群。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眭碧霞說,計劃到2022年,建成國家工業網際網路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級素質教育基地、江蘇省大學科技園,形成工業網際網路產業高素質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常信模式。 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建有「城市軌道交通類專業群」,目前已開設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機電技術、通信信號技術、車輛技術和軌道工程五個城市軌道專業。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吳麗華說,學校與中遠海運集團、南通軌道集團等知名企業共建產業學院等校企命運共同體,打造校企雙主體育人機制的「試驗區」。「我們已與南通軌道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聯合投資1.3億元成立城軌產業學院,推動專業與產業升級相對接、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相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對接,並加快推進全國航海職教集團建設,構築『航海職教航母』,全面提升產教融合水平。」
補齊短板,進入職教改革「快車道」
加快發展本科職業教育試點,推動「職教高考」成為高職院校招生主渠道,積極開展1+X證書試點等項目等,都是行動計劃中的重點任務。不少學校表示,將以行動計劃為「推進器」,更好更快地推進我省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桂海進說,學校以入選1+X首批試點院校為契機,積極推廣書證融通式教學,探索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已有21個項目成功入選教育部1+X證書制度試點,參與1+X證書制度試點的二級學院覆蓋率超過85%,1000餘名學生完成考證。」
服務社會能力,普遍被視為職業院校功能定位中的一大短板。行動計劃提出,職業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能力顯著提升。「我們瞄準服務企業走向產業高端,服務企業技術技能研發,服務鄉村脫貧振興戰略,服務基層技術技能需求。」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王志鳳說,學校通過技術研發和社會培訓服務園區內企業上繳利稅總額2億元。年均服務中小微企業,助力企業轉型升級數5000家,年均面向社會開展繼續教育和社會培訓量3萬人。
眭碧霞表示,作為入選「雙高計劃」的院校,在發展中不可避免面臨一些難題,比如校企合作缺少有效政策引導,企業熱情不高,教師隊伍「三教改革」能力亟待提升等。「希望通過行動計劃的實施,省教育廳、人社廳、工信廳在人才引進項目評審、經費統籌上給予支持和傾斜,在深化校企融合方面出臺企業利好政策,激發企業對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推動問題解決,促進學校發展。」
交匯點記者 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