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不久前,一個相識的寶媽拉著我說「我在小區對面的母嬰護理館做了一次排殘奶,真的能排出一些黏稠的黃色分泌物呢!讓我隔幾個月再去排一次,催乳師說如果不做,以後可能得乳腺癌!」
What?!排殘奶=排癌?其實,很多媽媽不知不覺中就陷入了商家定製的「焦慮營銷」套路。要是真如商家所說,我們正規的醫療機構怎麼沒有像讓產婦做產後42天檢查一樣,讓媽媽在斷奶後也回醫院「排殘奶」呢?其中的奧妙,大家仔細想一想就明白了。
「殘奶」到底是什麼?真的不排不行嗎?
曾經有位媽媽跟我說,自己在斷奶後1年的時間裡,每次洗澡仍然可以從乳頭中擠出少量牙膏樣的黃色黏稠物。問這是正常的嗎?怎麼斷奶這麼久還會有?
這位媽媽可能不知道泌乳的原理。泌乳本來就是一個「按需」的過程,奶水不足的時候,頻繁吮吸是增加奶量的最佳方法;如果不斷地去刺激、擠奶,大腦就會不斷地接收需要產奶的訊息,自然可以不斷擠出奶來。所以斷奶了還經常「排殘奶」可能是越排越多。
實際上,醫學上並沒有「殘奶」的說法。要知道,乳腺不是「水龍頭」,說關就立馬關停,媽媽在斷奶後,乳腺內確實會殘留部分乳汁,這是正常的現象。這部分乳汁並不是什麼毒素,而是慢慢地會被身體吞噬吸收,如果沒有特別明顯的不適,不用人為進行幹預和處理。
至於為什麼擠出來的是黃色黏稠的膏狀,是因為不擠奶後乳汁中水分逐漸減少,脂肪的濃度增加,自然就會變得黏稠,顏色也會變黃一些。
N個關於殘奶的謠言,媽媽們別被「套路」了
1、不排殘奶,乳腺結節、乳腺炎找上門來?
乳腺結節是常見病症,可能由內分泌激素水平、基因突變及環境影響等因素造成。很多未婚的女性也會有乳腺結節等乳房疾病,跟殘奶並沒有任何邏輯關係。
如果斷奶後乳房出現褐色、血色等異常的分泌物,極有可能是乳腺出現了問題,建議去醫院就診,千萬不要想著排殘奶能幫你解決問題。要知道,美容師、催乳師基本是通過培訓機構的速成學習拿到相關資質的,並不具備專業的醫學背景,不了解乳腺的構造和功能。她們隨意的按摩擠壓,可能會讓你的乳腺更受傷。
2、不排殘奶,影響以後哺喂?
前面也跟大家分享了,泌乳的原理是在胎盤娩出後,媽媽的乳房受到吮吸、或按摩等刺激後,下丘腦就會接收信號分泌催乳素,去促使乳房分泌乳汁。寶寶吸得越多,媽媽的哺餵習慣又做得好,奶水就會多,根本不存在不排殘奶就會造成乳腺堵塞、奶水有毒等等說法。
3、不排殘奶,增加乳腺癌風險?
目前沒有任何權威研究表明,不排殘奶會加大乳腺癌的發生風險!《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範2017版》介紹,女性患乳腺癌高危因素有:有明顯的乳腺癌遺傳傾向者;既往有乳腺導管或小葉不典型增生或小葉原位癌的患者;既往行胸部放療。殘留的乳汁並沒有在高危因素中提及,何來的增加風險?
提醒還在糾結要不要「排殘奶」的媽媽注意,目前既沒有權威研究證明斷奶後殘留的乳汁會增加乳腺疾病的風險,也沒有研究證明人為排出殘留乳汁後有哪些具體的好處。
目前來說,想要預防乳腺癌,建議是定期到正規醫院做乳腺臨床檢查。乳腺疾病確實是女性高發的疾病之一,想要讓自己遠離疾病,日常生活也別忘了保持健康的飲食、規律的作息和適當的運動。至於商家定製出來的「焦慮營銷」套路,別再費心費錢去嘗試了,也是智商稅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