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部分母嬰店聽到宣傳,斷奶後不排殘奶會引發各種疾病,如乳腺炎、乳腺癌等,引發無數寶媽的恐慌,那麼,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母乳的神奇。
乳汁的形成和消退
伴隨著孩子的出生,母親的身體會出現奇妙的變化,各種激素的急劇變化,讓乳汁得以從血液完成轉化,成為孩子的口糧。
但隨著孩子的需求變化,激素同樣會根據身體進行調整,將母乳分泌量增多,或減少。等到孩子不再需要母乳,體內的激素,自然會調整到停止分泌乳汁。
用一句簡單而粗暴的話來概括:孩子需要母乳,母乳就會分泌,孩子不需要了,母乳就會變成母體的一部分。
當然,有些特殊情況時需要排除在外的。
相信不得不提前在乳汁充沛期間,停止母乳餵養的媽媽們,一定有人嘗試採用過服藥等方式強行回奶。那些回奶的藥物,其實就是在調整母體的激素水平。
所謂殘奶,其實是謠言
儘管大多數媽媽們斷奶後都不會過於在意所謂的殘奶,但部分母嬰店為了宣傳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會向顧客介紹不排殘奶會產生怎樣怎樣的後果,諸如乳腺炎、乳腺癌等等,惹得寶媽們提心弔膽。
然而,事實是這樣嗎?
在斷奶期間,如果乳汁依然充沛,醫生會要求寶媽們在漲奶時擠出一部分母乳,但不是全部。等到下一次漲奶時,還需要再次重複,依然不是全部。
細心的寶媽們在這個階段一定能夠注意到,隨著時間的流逝,需要擠奶的時間會變長,擠出的奶量也會不斷減少,這個過程,其實是在模仿寶寶的自然需求。
然而,就算是這樣的回奶方式,醫生也從未交代過必須將殘奶全部擠出,正是因為,所謂的殘奶,並不會對母體造成多麼嚴重的後果。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曾見過一個視頻,一位up主將整罐的旺仔牛奶煮幹,希望能夠做成一顆奶糖。然而結局並沒有這位up主想的那麼完美。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牛奶中的水分逐漸蒸發,鍋中剩下的液體越來越粘稠,逐漸成為一灘固體,可以用筷子夾起。然而就算煮到發黃,甚至接近焦糊,這些牛奶依然沒能成為一顆硬硬的糖。
同樣的,斷奶後,某些無良商家為了宣傳所謂的排殘奶服務和產品,將發黃的粘稠物展示給客戶看,其實也不過是人體尚未完全吸收的結果。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擠出來看著很噁心的粘稠物,並不會像某些傳言說的那樣變成結石,或成為有害物質危害人體,相反,這些物質只是一些脂肪和蛋白質,終究會成為人體的一部分。
盲目排殘奶,不僅沒有好處,反而會增加疾病的發生率
排殘奶可以減少乳腺炎發生率?警惕不良商家!
宣傳排殘奶的不良商家大多都打著「趕走乳腺炎」等危言聳聽的旗號,增加寶媽們的恐慌感,其實,這只是商家的一種宣傳手段,你害怕了,他們才好趁機推銷自己的產品。
目前,我國正在大力宣傳母乳餵養,對於許多條件允許的媽媽們來說,堅持母乳餵養至兩歲,然後順其自然的斷奶,其實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據餵滿兩周歲斷奶的媽媽們描述,孩子兩歲時,寶媽會逐漸調整母乳餵養次數為1-2次,直至寶寶可以脫離母乳,依靠飯菜和水果等補充所需營養。而在這個階段,媽媽們自身基本很少出現漲奶的煩惱。
隨著寶寶吃奶次數的自然減少,媽媽們明顯感覺到每天的乳汁量也在不斷減少,直至徹底斷奶時,甚至基本沒有脹痛的感覺。
在這個時候,寶媽們的乳房裡含奶量其實已經很少了,人體也會自然而然的將這些不多的奶量吸收掉,只要保持清潔,基本很難出現乳腺炎。
但中期斷奶的媽媽們,如果不是通過逐漸減少餵奶次數的方式斷奶,大多數都會出現乳房脹痛、乳腺炎等情況。
事實上,這是因為人體自身的調節能力。寶寶需要大量乳汁時,通過吮吸媽媽的乳頭刺激乳汁分泌,同時向媽媽的大腦發送信號:「寶寶沒喝飽,下次還要多一點。」
當寶媽人為的減少母乳餵養次數後,大腦就會誤以為,這是寶寶不需要更多的乳汁了,於是向寶媽的身體下令,下次少分泌點乳汁。
然而,總有些寶媽聽信謠言,花大價錢排所謂的殘奶,不僅沒能起到正面作用,還向大腦傳遞了錯誤的信息,刺激乳汁的再次分泌,反而增加乳腺炎的發生率。
額外補充:
據門診醫生解釋,有許多患者在非哺乳期流出類似「乳汁」的液體,部分患者懷疑是殘奶。其實這只是因為血液中的催乳素水平升高所致。
醫生表示,如果突然出現催乳素水平升高情況,首先需要警惕垂體腫瘤。
此外,這些不當行為也可能會導致在非哺乳期流出所謂的「殘奶」。
1、長期服用部分鎮靜藥物,如氯丙嗪。(部分抗高血壓藥物也可能會導致催乳素水平升高。)
2、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
3、產後不合理的長期餵乳,部分女性為了與孩子開玩笑,逗引孩子非哺乳期吮吸乳頭等也會造成局部刺激。
4、異常的精神刺激、創傷等引起的一過性的垂體功能障礙。
5、卵巢切除後,卵巢激素對下丘腦垂體的抑制作用消失,造成溢乳。
排殘奶可以減少乳腺增生的可能性?這些才是乳腺增生的真正原因!
據醫生解釋,很多未哺乳過的女性都可能患有乳腺增生。但醫生同樣也說明,乳腺增生不算大事,基本都會隨著母乳餵養而減少。
這是因為,母乳餵養期間,女性體內的激素水平大量調整,而這些複雜多樣的激素,正是乳腺增生的原因之一。
此外,情緒經常不好、頻繁熬夜、時常與垃圾食品作伴、飲食不規律等,均可能是乳腺增生的罪魁禍首。
但是!唯獨殘奶不會造成乳腺增生!目前並沒有研究證明乳腺增生會由殘奶引起!
殘奶誘髮乳腺癌?你可能不太了解乳腺癌!
網絡的發達,讓無數中或稀有或常見的疾病為大眾所熟知,乳腺癌,也隨之走入大眾視線。
但,大多數人只是了解這個名字,卻不曾了解過乳腺癌的真正誘因。人們更多的注意力都在查看某些乳腺癌的抗癌新聞,或部分商家宣傳的xx產品有助於抗癌等等,但在《生命時報》中,詳細的為我們列舉了易患乳腺癌的女性群體。
1、情緒長期低迷、抑鬱
已有研究表明,情緒的確可以影響人的身體狀況。長期情緒低迷,易抑鬱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機率大大增加。
2、長期熬夜、通宵
我們經常見到網絡上的調侃:熬夜不好,所以我們通宵吧!
事實上,熬夜的確不好,但通宵,更會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兩者若是非要分個優勝劣汰,理所當然時後者。所以,如果可以,規律作息才是王道。
3、吸菸
吸菸有害健康,不分男女,致癌率是差不多的。
4、飲食無規律
飲食無規律,暴飲暴食,大量、長期食用高熱量食物,會刺激體內雌激素水平居高不下,增加癌變風險。
5、盲目使用激素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美容養顏產品中含有雌激素,盲目使用,會成為乳腺癌的誘因之一。
6、長期接觸放射性輻射
眾所周知,我們身邊的各類電器都含有輻射,但這些輻射量不同於放射性輻射,且處於安全等因素著想,家用電器的輻射量極其微小,根本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但放射性輻射不同,如醫院放射科長期工作的女性,患乳腺癌風險會比普通人高得多。
7、沒有生育、哺乳經歷的女性
研究表明,母乳餵養至一歲半以上,可大大降低患乳腺癌風險。
8、遺傳
基因學向來神秘,人類至今難以完全破解基因的秘密,所以我們可能了解隱性基因和顯性基因的區別,卻難以從根源上斷絕乳腺癌的遺傳性。
總結:
1、殘奶不會造成各種疾病,排殘奶反而無益。
2、母乳餵養推薦堅持到寶寶自然離乳,既能降低乳腺癌風險,也能大大減少乳腺增生。
3、時刻保持好情緒,規律飲食,是身體健康的真正保障。
4、定期檢查,有助於排查一切風險,目前部分社區也已經推行35歲以上女性免費乳腺癌稍差和宮頸癌篩查的服務,不要嫌麻煩,這是為女性的健康負責。
若是沒有推行相關政策的地區,每年自費檢查一次,也是對自己的身體負責,儘早排查,才不至於等到疾病已經無法醫治的程度突然發現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