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再困難,也別給孩子穿別人剩下的舊衣服,三點原因道出危害

2020-12-22 曉你心聲

近些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都得到了很大程度提高。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曾經苦難的歲月。上個世紀60年代,我國的整體經濟狀況相比於西方國家,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年的自然災害,加上天災人禍等各種錯雜複雜的因素,讓當時老百姓的生活水準,普遍都很差。

再加上那時候國家還沒有實行計劃生育,每家每戶都有好幾個孩子。經濟上的拮据,加上人口數量的龐大,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了。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就連穿衣都很困難,更別說穿新衣服了,能有個補丁少點的衣服,在那時都足以讓人開心半天。

很多時候,只有在過年的時候,老大才有件新衣服穿,而其他孩子只能穿老大剩下來的衣服。這倒不是父母偏心,而是因為實在老大身體長大了,原先的衣服太小了,穿不了。所以這個時候只能理所因當,老小接老大的衣服接著穿。

在那個年代生活的人,穿衣的標準基本都是「左三年又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同一個大時代背景下,每個人都是怎麼走過來的。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那時候大家都是穿著破爛不堪的衣服,大多數家庭的生活條件也都差不多,也沒有誰看不起誰。只要衣服穿著保暖,一幫小孩子在一起玩耍也沒有過多的攀比心理。

但是時過境遷,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西方的文化傳入當時的中國。隨著我國經濟的好轉,人們對生活的追求理念不再是拘泥於吃飽穿暖,而是逐漸轉向吃好穿好去改變。

這個時候衣服不在是簡單的遮羞和保暖的物件。現如今,它更是一個人們向大眾良好展示自己的平臺。通過穿上不同款式的衣服,能夠將一個人的精氣神以及品味,完美的展現出來。

也因此,新時代的小青年們寧願自己多花些錢,也要買一身合適於自己的衣服,而不是穿一身別人穿過的衣服,哪怕是九成新的,他們也不願意委屈自己。

針對給孩子,總穿別人留下來的舊衣服這個問題,心理學家們也結合新時代的發展,提出了相左的觀點。心理學家們指出,雖然給孩子們穿別人剩下來的舊衣服,可以在一程度上節約資金,是一種勤儉節約的美德。但是長期讓孩子穿舊衣服可能對孩子的傷害會很大。

總的來說,理由有以下三點:

其一,控制感缺失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Maslow指出,我們身邊每個人都有著對於「控制感」的最簡單需求。一方面,「控制感」讓個體覺得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自己的人生發展是可以改變、可以完善的;另一方面,控制感會讓他們感受到這個世界是可控而安全的。

小時候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是會哭。這是因為當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們的大腦第一時間會向我們身體傳遞一種不安的意識。我們人類天生對未知的事物會產生恐懼。人們之所以考試前會緊張,就是因為我們不確定試卷中的題目,我們到底會不會做。

這種對未知事物的不確定性,會讓我們的情緒變得異常緊張。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從不敢做自己不確定的事情。

心理學家研究指出,那些從小到大一直挑揀哥哥姐姐衣服的人,因為從小就失去了自我選擇美好事物的權力,總是被迫穿上別人剩下的舊衣服。在他們的童年世界裡,從來都是被壓迫服從,挑揀別人剩下的衣物。很多人在這裡會說,小孩子什麼都不懂,你給他穿什麼他就會穿什麼,沒必要怎麼費事。

其實,這你就錯了。追求美好的東西是人的天性,小孩子從出生到逐漸有意識之後,早就知道分別東西的好壞。他們不說,只是出於大人的威嚴或者父母一時的安慰,才會暫時將自己內心裡的欲望給壓抑住了,但並不代表他們沒這方面的需求。尤其現如今,孩子們的思想相比於上世紀的同齡兒童,要早熟很多,這份意識會更加嚴重。

童年是個體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作為家長,我們不能總抱著勤儉節約的心態去讓孩子將就,長此以往孩子不光會養成自卑心理。對於那些不吵不鬧,非常聽話的孩子,家長也不要暗自慶幸孩子懂事,其實他們只不過是在壓抑自己的本性,這些都是不利於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

其二,自我價值受損

看到這裡,很多老一輩人就會說筆者簡直就是胡言亂語,自己家的幾個孩子都是穿舊衣服長大的,也沒見誰性格變得內心或者身心不健康了。

依照你的言論,勤儉節約還是壞事了。誰不清楚,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的營養都很高,身體長得也是相當快。很多今年買的衣服,到了明年就變小了。這個時候把自家的衣服送給親戚朋友,或者留給二胎孩子穿。這樣一來可以替親戚節省錢,二來順水推舟做個順水人情,還可以起到勤儉節約的作用。

但是很多時候,事情不是我們想的那樣簡單。很多時候你的好心,可能並不會被他人所感激,有時反而會遭到別人的怨恨。

那是因為,雖然你總是把自家不需要並覺得丟了可惜的東西,送給親戚鄰居是一種美德與關心。但是在別人看來你這就是把人家當成施捨者,如果不是真正的家庭一貧如洗,沒有誰會真心喜歡三天兩頭有人把自己不用的舊東西,往自己家裡送。

比如,之前筆者的四叔因為身體原因,到了40歲還沒結婚。後來在周圍鄰居的說媒下,給四叔找了個寡婦過日子。兩個人沒有什麼賺錢的門路,但飯量都挺大,一年到頭也吃不上什麼好東西。每次我們家吃肉,因為不吃肥肉,覺得剩下來丟了也都是浪費,所以每次母親都會讓我把剩下的肥肉端給他們。接到肥肉的他們,每次也都吃的很開心。

其實,每一次送的時候我都很不情願,這倒不是我捨不得,而是覺得總把自己不想要的東西,送給別人是一種對他人的不尊重的表現。很多時候,人家並不會因為你的施捨而感激你,反而會得罪人。我媽知道我的想法後,直接說了我:「他們平時還吃不到,你送跟他們吃,他們還巴不得呢?怎麼會嫌棄!」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母親總會讓我隔三差五送一些東西。都是些可以用,但對我們價值不高的東西。我們也以為別人到時,肯定會念我們的好。但是有一次,我聽到我四嫂在給別人吐槽我們的時候,才知道他們一直嫌棄我們把不要的東西,送給她們。

一開始,我聽了以後也挺生氣,覺得他們有點恩將仇報。直到有一次,我自己親生體會到一次被侮辱的時候。

前幾年我有個表姐,她的母親是我親姨媽。她是個挺追求時尚的人,只要蘋果手機一上市,她總會換新的。有一次她把好幾年前一個不用的蘋果4送給我媽媽用,因為手機密碼鎖忘了,我就去手機店刷機。但因為忘記原始帳號ID,手機不能激活。我就打電話問我那個表姐,她說自己想不起來了。我想怎麼也是個手機,就讓她仔細想想。誰知她來了句:「想不起來了,用不了就丟了唄!我當時內心就挺不高興,就問她你對這個東西挺隨便,說丟就丟,和垃圾一樣。她回了句:」這東西對於我來說,本來就是垃圾。「聽了這話,我憤怒不已。

也是從那時起,讓我明白送別人東西就送自己最喜歡的,總是把自己不要的,當做垃圾的東西,送給別人並且還讓他人感激你,這是一種對他人最大的傷害。

打那以後,我就沒在和她聯繫過。也是從那時我才知道,很多時候別人送你東西,就是一種施捨。如果生活中,我們長此以往輕易接受別人不要的東西,會潛意識裡讓別人覺得自己是一個在隨便應付過日子的人並且長期的接受施捨,也會讓變得不積極主動地去追尋更加美好的東西,伴隨而來是使自我價值感變得越來越低,變得越來越隨便、容易妥協。

對於接受外人所不要的舊東西,很多時候會讓我們受傷。那一個屋簷下生活的兄弟姐妹,互相穿舊衣服也同樣有著很大的危害。

孔夫子言「不怕患寡,而怕患不均。」這句話的意識就是不怕窮,就怕不公平。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的孩子,應該凡事做到一視同仁,不應該區別對待。如果當父母的總給身體長得高的孩子穿新衣服,而其它孩子只能穿其剩下的衣服,很多時候對孩子的內心是很大的衝擊。

長此以往,他們會在內心裡形成自己是個不被父母疼愛的孩子,總覺得自己哪裡做錯了。雖然他們當時不會表達什麼不滿,但是長期的欲望表達被壓抑,就會讓他們的內心受到打擊。以至於將來走上社會,他們總是沒有足夠的勇氣表達自己,性格變得極為敏感多疑。

其三,「追求卓越」的心理需求

「過猶不及,物極必反。」人的欲望如果得不到滿足而被壓抑,雖然眼前沒有表現出來,但是他們遲早會在其他方面或者時間給發洩出來。等到將來找到合適的時間,他們就會瘋狂的暴發。

比如從小缺乏父愛的女性,將來在選擇伴侶的時候,傾向於選擇大叔型的男人,這種男人會彌補她童年缺失的愛;一個人早飢餓纏身,等到他將來有能力吃遍美食的時候,他很大程度會暴飲暴食;一個人早年貧窮久了,即使日後他擁有了無盡的財富以後,他依然會很看重錢財的得失,如鐵公雞一般摳。

那些童年缺乏新衣服打扮自己的人,在將來有錢以後也會進行瘋狂的報復性消費。這在心理學上叫做過度補償心理。

「補償」一詞,首先出現於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相關理論中:「他指出個體因自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目的不能達成時,將會改以其他方式來彌補這些缺陷,以減輕內心焦慮、建立起自尊心。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天生都有一些自卑感,而這些自卑感使個體產生「追求卓越」的需要,而為滿足個人「追求卓越"的需求,個體會補借「補償」的方式來力求克服心理層面的缺失。

這就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麼,以前長期得不到滿足的欲望,到了成年後就會有瘋狂的報復性消費。童年時期的長缺失感,讓他們感覺到內心的壓抑與不平衡。隨著條件變好後,他們就會爆發式的瘋狂購物消費,以填補內心的缺失感。

所以家裡有條件的父母,最好給孩子買上幾件他心愛的衣服,讓他的童年健康成長。如果家裡資金不是太富裕的孩子,可以少買幾件。如果家裡經濟壓力確實比較大,我們也要積極引導孩子,多關注他們在這方面的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家裡再沒錢,也別給娃穿別人家的舊衣服,以下危害家長承擔不起
    因為讀者不會打扮,衣服是幾年前的款式,頭髮隨便一紮。至於她為什麼不買衣服?倒不是因為沒錢,而是因為從小撿別人的衣服穿,所以對穿衣沒什麼概念,只覺得蔽體就可以。可讓她沒想到,因為自己的穿著,讓女兒覺得在學校丟人了。聽到她這話,眼睛酸酸的。因為小時候的事情,她在成為媽媽後還受影響。可不就是,父母以為給孩子穿舊衣,沒什麼大不了,殊不知,讓人自卑一生。
  • 心理專家提醒:別再穿別人的舊衣服了,看完3個原因很後悔
    鬥曲曲 | 情感故事作者:鬥曲曲在以前,窮人家的孩子總是穿別人的舊衣服。當時,人們並不認為這是不恰當的,甚至認為這樣做很節儉。原因如下:01、失去控制感控制感在人的一生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對人們的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它讓人們充滿著自信,能夠有條理地對待生活中的問題。當控制感喪失時,會給人們造成很大的困擾。小時候有個同學,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一直給他穿其他親戚剩下來的衣服。
  • 再窮也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心理專家說出三個原因,句句戳心!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很多人小時候都會穿其他人的舊衣服。雖然節儉是一種美好的品質,但是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永遠也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但心理學家提出,經常穿別人的舊衣服,會讓一個人產生心理缺陷,失去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感,穿別人的舊衣服會產生哪三方面的心理缺陷呢?
  • 在「窮」也不要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會對孩子的人生造成影響
    以前大部分家庭都很窮,吃喝尚且滿足不了,更別說穿衣服了,所以,有個衣服穿就是好的,哪怕是舊的或者全是補丁的,但現在經濟變好了,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衣服和吃穿都不用愁了,不過,淘汰下來的衣服也多,有些人怕浪費,就會把不穿的舊衣服,給自己的親戚或者有需要的人,對方也很開心,可以省下不少的錢,可事實上,小孩子雖然小,但最好別讓他們穿別人的衣服,後果很嚴重,作為父母的你們
  • 心理學家:家裡再窮,也不要給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
    很多人小時候都穿過別人的衣服。小孩子身體發育的速度快,經常是今年買的衣服明年就穿不了了,很多父母又持有扔了可惜、留著沒用的心態,因此就希望把衣服拿給別人家的小孩子穿。有些人的家庭比較困難,一年到頭難得給自己孩子買一件新衣服,他們的兄弟姐妹就把自己孩子不合身的衣服送給他們穿,既能利用好衣服的使用價值,還能促進兩家人的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 兒童心理學家:別讓孩子穿別人家的舊衣服,背後原因,家長要知道
    沒想到,小姑子回家後要了我們的郵寄地址,說給小孩寄點東西。我們本以為小姑子是禮尚往來,可是當收到一袋子舊衣服時,我心裡可真不是滋味。以前我們家和小姑子家經濟條件相當時兩家關係挺融洽,可最近這幾年小姑子發展得越來越好,我們兩家的差距越來越大了。可是我自認為是大城市出生的,骨子裡還是有點傲氣的,再窮也不可能讓孩子穿別人家的舊衣服。
  • 網傳「再窮,也不要讓孩子穿別人家的舊衣服」,真的是這樣的嗎?
    說點實在的,我覺得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與窮不窮其實沒多大聯繫,現在的社會,誰又能有多窮呢?大部分的家長,給孩子買新衣服依然是買得起的。只是剛好有好的,孩子穿上就能防寒保暖,又不影響美觀,何樂而不為呢?其實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並沒有特別強大的窮富概念,吃飽穿暖就可以了。
  • 寶寶穿別人的舊衣服好不好?
    嬰兒衣服別看小,一件衣服往往幾十塊錢,有的甚至上百上千元。如果孩子穿幾天,不能穿了就扔掉。既浪費錢,也汙染環境。怕自己孩子穿不了的衣服,送給有需要的人家,既加深了感情,也節省了金錢。2.安全問題有些人認為舊衣服不安全,那麼新衣服就安全了嗎?我看未必,新衣服因為材質,顏色問題。
  • 為什麼不建議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心理學家的解釋,讓人很服氣
    老人也常說:「舊衣新穿,穿誰身上都不一樣,只要有衣服穿就算好的了。而且孩子穿舊衣服更健康」可是現在時代在不斷地改變,這個時候如果還讓孩子們穿別人的舊衣服好嗎?有心理學家就提出,永遠別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原因有三個人需要自我控制,我們經常發現孩子到了兩歲左右就開始臭美,這時候的孩子希望可以自己選擇穿什麼衣服,不穿什麼,而家長如果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可能孩子會在大冬天的選擇一條夏天的裙子,或者在大夏天的選擇冬天的一件外套。但是孩子會非常熱衷自己選擇衣服。
  • 「再窮,也不要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這句話,我當然不會同意:「再窮也不要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反過來說,我覺得說這樣一句話的人,純粹是他們那反常的自尊心在作怪,而且還很無知。至於那些在3,5,7歲之前的孩子,他們同樣可以穿別人孩子穿的舊衣服。如今,人們,尤其是住在城市裡的人,日子好過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穿破衣服的時間也減少了,尤其是小孩子,他們長得很快,穿上一套新衣服還不到一年,甚至不到半年,也許就不合身了,要是這樣就丟掉衣服,那該多可惜啊。
  • 心理學指出:永遠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在經濟欠興隆的時期,那些兄弟姐妹比照多的家庭中,小一些的孩子會撿大孩子的舊衣裳穿。正如俗話所說,新三年,舊三年,縫補綴補再三年。那個年代,許多人小時候都是這麼過來的。儘管節約是一種誇姣的質量,但在物質條件充盈的今日,我們通常更情願自個買衣裳,而不是去穿別人的舊衣裳。心理學家也提出主張,條件答應的情況下,永久不要穿別人的舊衣裳。
  •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這三個原因不能忽視
    關於孩子的穿衣問題,有些家長覺得,只要確保它乾淨整潔就好。所以習慣性去穿別人的舊衣服,甚至覺得這樣既省錢又省心,尤其是家庭條件不太好的父母。哪怕是到了現在,依舊有很多老人有這樣的思想,總覺得穿百家衣的孩子更健康。
  • 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既節省,又能感悟艱苦樸素
    又有人說:「再窮,也不要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就這麼一句,這不是提出問題,而是以不容置疑的語調草率地扔出一個話題,感覺很吸引眼球,其實,卻很偏激。不知什麼人能說出這樣的話,一看就覺得有問題。哪怕再窮,也要給孩子做件新衣好過年,寓意來年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每次眼巴巴地看著裁縫爺爺嫻熟地裁剪布料,成衣後,哥哥妹妹各有一套,而我,只能穿哥剩下的。不過,哪怕再舊再破的衣服,經過母親縫補與漿洗,穿在身上都很好。母親經常會說:「衣服不怕破,就怕髒。」再新的衣服,穿不了多少時間也就舊了,如果髒兮兮的,更沒什麼了不起。母親還說:「穿破衣服有什麼關係,肚子裡如果沒貨別人才看不起。」
  • 到底該不該給孩子穿別人給的舊衣服?這種做法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導讀:到底該不該給孩子穿別人給的舊衣服?這種做法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到底該不該給孩子穿別人給的舊衣服?這種做法會毀了孩子的一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心理學家:不要輕易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原因令人深思
    雖然把舊衣物留給孩子穿是為了省錢,但是讓孩子因此皮膚受到傷害,甚至患上皮膚病,那可是得不償失。3.影響孩子的審美舊衣服肯定都是之前的衣服,不是當下的流行。總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接觸不到當下的流行,會影響孩子的對衣服的審美,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 心理學:永遠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原因很現實
    很多人小時候或許都有穿別人舊衣服的經歷,聽很多70後80後講起小時候家裡兄弟姐妹多,經濟條件也不好,常常都是哥哥姐姐穿的衣服又留給弟弟妹妹穿。有時候親戚家的小孩穿剩下的衣服也會撿來穿,有的人會因為穿舊衣服而感到不好意思,羞愧難當。但也是由於家庭形式所迫,而有的人對此倒沒有太多負面情緒,甚至還會有人覺得穿舊衣服並沒有什麼。
  • 你贊同「再窮,也不要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這句話嗎?看情況
    鄰居阿姨講了一件不痛快的事:因為要不要給孩子穿舊衣服,鄰居阿姨和兒媳婦鬧了點矛盾。鄰居阿姨從親戚家拿了些親戚家孩子穿小的衣服,想給孫女穿,可兒媳婦挺生氣。兒媳婦說:「家裡給孩子買衣服的錢還是有的,用不著讓閨女撿別人的舊衣服。」
  • 寶寶可以穿別人家的舊衣服嗎?兒科醫生:可以,但這四種衣物別穿
    於是很多寶媽選擇撿親戚朋友家孩子的舊衣服穿,但是還是有一部分家長不喜歡給自己孩子穿舊衣服。家裡添丁,婆媳因為孩子穿衣服問題鬧矛盾「你說剛出生的寶寶能穿人家的舊衣服嗎?我不想要,可孩子奶奶偏偏要給孩子穿!」「家裡又不是非常的困難,幹嘛非要撿別人的舊衣服呢?難道是我婆婆捨不得花錢?」
  • 寶寶可以穿別人家的舊衣服嗎?兒科醫生:可以,但這四種衣物別穿
    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東西,無論是吃的喝的,還是穿的用的。尤其是家裡有女寶寶的媽媽,總是喜歡給孩子買各式各樣的新衣服,因為小女孩衣服的樣式實在是太多了,寶寶穿上又那麼可愛,實在是忍不住要剁手。但是孩子長得太快了,很多衣服買了沒穿幾次就換季了,等到來年再穿就穿不上了,又要買新衣服,這樣無疑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
  •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穿別人的舊衣服,你知道原因嗎?
    文 | 周小鵬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穿過哥哥姐姐,或者親戚送來的衣服吧。尤其在經濟條件比較差,兄弟姐妹又比較多的家庭中,最為常見。但心理學家提出,經常穿別人的舊衣服,會讓一個人產生心理缺陷,失去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感,穿別人的舊衣服會產生哪三方面的心理缺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