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家底多厚慎思明辨

2020-12-27 華夏經緯網

  (記者劉麗娜)有海外媒體日前報導稱,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29日將超過美國」,「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對於外界一再炒作的「中國經濟全球第一」話題,中國應冷靜看待,不要因這一標籤而產生誤判。

  此番外媒對中國經濟奪冠世界的數據,來自世界銀行的國際比較項目報告。對此,需要慎思明辨。

  今年4月30日,世行發布了最新一期國際比較項目報告。報告顯示,以購買力平價的統計方法計算,2011年中國GDP為13.5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87%,佔全球經濟總規模14.9%。以2011——2014年間兩國經濟增速推斷,中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的時間就在今年。而最新的媒體報導認為,中國超過美國的時間節點在9月29日這一天,並給這一天賦予了「全球權力轉換」的特殊意義。

  對於購買力平價法,中國持保留意見。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以國際上更被普遍認可的匯率法計算,2013年中國GDP約為9.2萬億美元,約佔全球12.3%。事實上,世行在報告中同時列舉了以匯率法計算的結果,在2011年,中國GDP總量為7.3萬億美元,僅約為美國的47%,這與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相符。

  客觀而言,購買力平價理論是當今匯率理論中頗具影響力的理論之一。世界銀行的國際比較項目報告並非僅對中國經濟進行計算,而是涵蓋全球約200個經濟體。

  幾十年來,外界看待中國經濟,「崩潰論」、「威脅論」、「責任論」、「不可知論」等,林林總總,有「棒殺」,也有「捧殺」。對於這些輿論標籤,中國應當超脫,也做到超脫,從而保持定力。中國仍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避免發展進程受到幹擾,保持經濟持續健康向好的發展態勢,不僅對自身至關重要,也對世界有重要意義。

  拋開世界排名,須理性看待中國經濟實力。中國GDP總量超越美國,只是時間問題,這在學界不是秘密。但中國經濟家底究竟有多厚,實力有多強,明眼人自知。《華爾街日報》不久前曾載文,即使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人均GDP只排在全球第99位,遠落後於美國的第12位。這一事實說明,過度關注GDP總量,容易產生誤導。

  中國經濟要由大而強,依然任重道遠。目前,中國經濟正處於「三期疊加」的新常態,挑戰艱巨。中國經濟總量可觀,但「強」度不足,使本國經濟既大又強才是中國人期望的理想狀態。這種「強」,不僅體現在規模、基礎設施等硬實力上,還體現在國民素質、幸福感、提供全球公共產品等軟實力上。要想達到這些目標,中國還要保持冷靜,克服諸多困難。「不以GDP論英雄」,目前已深入人心,即便有一天中國真的拿下GDP總量桂冠,人們也不必太在意,而應更加注重增長的質量。

  建設一個強大而美好的國家,中國仍應虛其心,淡其名,順時應勢,自強不息。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中山大學: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中山大學,簡稱中大,它的前身是孫中山先生創立於1924年的國立廣東大學,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是學術與文化中國南方重鎮和人才培養南方高地。如今中山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正努力成為全球學術重鎮。中山大學校訓為孫中山先生於1924 年11月11日在國立廣東大學舉行成立典禮時親筆題寫。校訓詞為「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訓詞原文出自儒家經書《禮·中庸》。《中庸》第二十章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 慎思明辨: 中華文化的審辨思維與懷疑精神
    走進中山大學校園,來到校園中軸線上,你會看到「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十個大字,這是孫中山先生親筆題寫的中山大學校訓。中國學校有不少以「慎思明辨」為校訓的。如同在廣州的著名學府華南理工大學,於2006年啟用新校訓,與中山大學的校訓只少兩個字:「博學、慎思、明辨、篤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校訓也是「篤學、慎思、明辨、尚行」。
  • 中山大學堅守九十年不變的校訓: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而「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的十字校訓,正是孫中山於1924年11月11日在國立廣東大學舉行成立典禮時親筆提寫的。  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邱捷表示:「博學,就是要學生廣泛地吸收中西文化的學問;審問、慎思、明辨,是要求學生多思考;篤行,是不能光停留在理論層面,還要實行。」這十字校訓,是孫中山摘錄儒家經典《禮記·中庸》中的名句。
  •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禮記·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說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博學之」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欲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
  • 每日心語|慎思明辨
    許多時候我們對事情只有表面的觀察,並未深入的理解,就妄下結論,引發不必要的誤會,或是多走了許多冤枉的路。有時別人才講了兩句話,自己沒有耐性聽個明白,就以為對方是心懷別意,來者不善。有時買了個電器用品,拆開了包裝就急著去使用,並沒有先看說明書,以至於新的用具就遭到損害。有時候看到孩子身上衣服溼了,還沒有問清楚是怎麼回事,就先責備。
  •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被稱為中國巴菲特,也是芒格投資合伙人的李錄,在他回到母校哥大給金融系的後浪演講時,發現哥大金融系的高材生們對他信手拈來的股票案例處於迷失的狀態,而他在他們那個年齡的時候,他已經靠炒股賺了幾十萬美金了。今天浮躁的環境下,要做到知行合一何其之難,不僅僅是中國,美國也一樣。
  • 成功三部曲:慎思、明辨、篤行
    《中庸》有言: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慎思,認真思考,做事要思前顧後,從大局出發,謀篇布局,細節入手。明辨,明辨是非,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可以做什麼,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做別人心目中的自己。人生就是如此,常反思,多思考,勤實踐,相信,你會走出一片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 組工幹部要堅持: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中庸》子思十九章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說的是古代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著眼於新時期組工幹部隊伍建設,加快「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新時期組工文化的內涵所在,更是加強組工幹部自身建設的客觀要求。  博學是根基。
  • 信息洪流時代做個慎思明辨的人
    《學會提問》一書中有這麼一句話:「我知道做個慎思明辨的人挺好的,會問很多恰到好處的問題也挺不錯,可我就是不知道該問哪些問題,不知道怎麼個問法。」「慎思明辨」的意思是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出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要廣博地學習,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力行。清楚地辨別才能讓我們更好地認識這個社會。
  • 【網絡謠言粉碎機】 慎思明辨,粉碎謠言
    【網絡謠言粉碎機】 慎思明辨,粉碎謠言 2020-04-27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紅色微電|校訓: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1924年11月11日,在作為中山大學前身的國立廣東大學成立典禮上,孫中山先生親筆題寫「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十字訓詞。十字訓詞語出儒家經典《禮•中庸》,要求學子按「至誠」之本性修身,透過學、問、思、辨、行養成君子品格。
  • 【校訓如燈】中山大學校訓 :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1924年,孫中山先生親手將廣州地區多所高校整合創立國立廣東大學。學校於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今日的中山大學,由1952年院系調整後分設的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於2001年10月合併而成。 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十字訓詞原文出自《禮•中庸》。《中庸》第二十章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誠」之本性,只要按「至誠」之本性從事修身,透過學、問、思、辨、行五個環節,便可以把自己修養成「君子」。
  • [視頻]【校訓是什麼】中山大學: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90年前,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了它,並立下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校訓,五個詞、十個字,從知識開始,以行動結束,時刻警醒著後來者:振興中華,要將一切化為行動。  紅磚綠瓦的小禮堂,是中山大學的標誌性建築。90年前,為培養嶄新的人才,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武學堂是黃埔軍校,文學堂是國立廣東大學,也就是今天的中山大學。
  • 「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光明日報-光明網
    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邱捷表示:「博學,就是要學生廣泛地吸收中西文化的學問;審問、慎思、明辨,是要求學生多思考;篤行,是不能光停留在理論層面,還要實行。」這十字校訓,是孫中山摘錄儒家經典《禮記·中庸》中的名句。就在學校成立、校訓公示的第三天,中山先生北上,5個月後在北京病逝。
  • 轉載丨中山大學校訓: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校訓】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校訓解讀】    1924年11月11日,在作為中山大學前身的國立廣東大學成立典禮上,孫中山先生親筆題寫「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十字訓詞,是為中山大學校訓之由來。
  •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博學,通達地學習、廣泛的學習,這是吸收知識的過程。審問,審慎地探問、深入地追問,這是答疑解惑的過程。慎思,謹慎地思考、周密地思索,這是遴選消化的過程。明辨,明晰地分辨、明確地判別,這是擇定結果的過程。
  • 華工啟用新校徽校訓「博學慎思 明辨篤行」
    華工的新校訓「博學慎思 明辨篤行」出自《禮記·中庸》。與中山大學的校訓——「博學 審問 慎思明辨篤行」只差兩個字。華工黨委書記劉樹道表示,兩所學校的校訓其實是有差別的,中大是五句話,華工只有兩句話,而且華工還少了「審問」,至於兩校的精神到底有什麼不同,就要用心去體會了。
  • 中庸之道: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書中許多名句流傳至今,仍被廣泛使用,像「君子慎獨」,「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半途而廢」,「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等。其中「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也是中山大學校訓並為國父孫中山先生手書。
  • 跟班手記| 慎思明辨,務實篤行——徐莉莉跟班杜開林找差距活動手記
    跟班手記| 慎思明辨,務實篤行——徐莉莉跟班杜開林找差距活動手記 2020-05-07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沙理工大學 | 「院長第一課」——博學慎思、勤學篤行
    【MBA中國網訊】2018年9月12日晚,長沙理工大學經管學院研究生「院長第一課」在金盆嶺校區五教大禮堂舉行。院長陳銀娥教授以「博學慎思、勤學篤行」為題給2018級299名研究生上了生動的第一課,本次講課由學院黨委副書記塗道勇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