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學習中,孩子的計算能力就像做飯時應該放的鹽,是基礎能力,看似是計算能力的小毛病,其實卻藏著大大的學問。
一、孩子計算馬虎的大概的原因有:
1、學習意志薄弱。
計算需要一定時間的注意力集中在數字上,而且隨著高中數學學習的難度加大,一道題需要面對不同的計算任務。有些學生注意力容易轉移,學習意志品質薄弱,只要計算的時間稍長或者計算任務較重,思想就會開小差,注意力會轉移,出現計算錯誤,時間長了急於交差,隨隨便便填一個得數就交上去了。
2、計算法則不熟。
很多學生只知道背公式,填公式,寫公式,卻不知道公式的真正含義,怎麼推導出來,需要什麼條件,應用在什麼類型的題目上。
學生關於記憶有兩種,一種是符號記憶,字母還有推導符號都屬於這種,一種是語義記憶,就是老師的講解過程,在第一次學習時,學生面對全新的知識,有時只顧得上記公式,有時只顧得上聽老師的講解,常常自顧不暇。
3、思維定勢的影響。
相似的題型練多了,孩子就會產生這樣的心理:這不就是剛剛寫過的題嗎?就是這樣算的!同樣的題型練久了會產生懈怠,於是,題還沒有讀完,就開始想當然的答題。
二、那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1、培養優秀的學習習慣:
一是認真計算的習慣,每次講課的時候老師都會叮囑學生,草稿紙一定要整齊,最好有分區,有的學生不聽話,覺得反正是一張空白紙,隨便寫,最後肯定能找到得數。但真實情況是,往往考試的時候答題時間短,學生自己又緊張,就會找錯得數,你想一道題的計算過程都出問題了。還能拿到分數嗎?
二是形成自覺驗算的習慣。可以筆算也可以估算,特是考試的時候,比較重要的題目可以形成隨手驗算的習慣,在卷子都寫完之後不要就覺得自己沒有事情幹了,而是首先檢查運算的步驟有沒有出問題,再用結果倒推的方法。總之!整場考試都要全神貫注!
2、對比練習。
將一些看起來相似的易混淆的計算內容或學生錯誤率較高的算式,列一個表格,有意識進行對比練習。
如:函數的圖像的平移,方程的平移以及點的平移公式易混:
(1)函數的圖像的平移為「左+右-,上+下-」;如函數的圖像左移2個單位且下移3個單位得到的圖像的解析式為y=2(x+2)+4-3,即y=2x+5.
(2)方程表示的圖形的平移為「左+右-,上-下+」;如直線左移2個個單位且下移3個單位得到的圖像的解析式為2(x+2)-(y+3)+4=0,即y=2x+5.
(3)點的平移公式:點P(x,y)按向量平移到點P'(x',y'),則x=x'+hy'=y+k.
以上分析希望能對您輔導孩子有幫助!如果想了解更多數學解題技巧,可以關注阿玲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