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偉大號召,2020年10月29日下午,經濟管理出版社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產業經濟研究院在出版社會議室聯合舉辦「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研討會暨《學者的初心與使命——學術研究與論文寫作中的「數學化」「模型化」反思》新書發布會。
管理世界雜誌社社長李志軍、北京物資學院黨委書記王文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一級巡視員劉培林、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王永貴、浙江工商大學副校長金楊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平新喬、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期刊管理處處長劉普、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劉秉鐮、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戚聿東、《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雜誌常務副主編李金華、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院長王立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沈豔、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杜運周、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解樹江、經濟管理出版社社長楊世偉、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牛志偉參加本次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這一主題進行了認真研討。大家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偉大號召,深刻闡述了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係,為學術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學者,要從國情出發,從中國實踐中來、到中國實踐中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使理論和政策創新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
針對近年來我國學術界出現了不分情況、不分場合地使用數學方法和模型的現象,甚至出現了過度「數學化」「模型化」等不良傾向,《管理世界》2020年第4期刊發的「編者按」——《亟需糾正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中的「數學化」「模型化」等不良傾向》,在學術界引起熱議和反響。隨後,李志軍、尚增健主編的《學者的初心與使命——學術研究與論文寫作中的「數學化」「模型化」反思》一書,由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發行。
各位專家學者結合該書內容,就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中的「數學化」「模型化」等不良傾向進行了熱烈討論交流。大家表示,有關經濟學、管理學研究完全可以根據需要,使用必要的數學方法和模型,但反對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中的過度「數學化」「模型化」等不良傾向。
同時,與會專家學者還提出一些很好的意見建議:
第一,倡導研究中國問題、講好中國故事。要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著力提出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提煉出有學理的新理論。
第二,倡導立足中國實踐,借鑑國外經驗,面向未來,著力構建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反對照抄照搬外國模式。堅定學術自信,反對崇洋媚外。
第三,倡導負責任的學術研究。學術研究的目的不是自娛自樂,要有社會責任感和時代感,要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研究方法要科學,數據要可靠,研究結果可重複、經得起檢驗。
第四,倡導研究範式規範化,研究方法多樣化。根據所研究問題的實際需要,實事求是地使用數學方法,不盲目崇拜數學模型。學術研究以問題為導向,而不是以技術為導向,數學方法只是工具和手段,不是目的。文章是用來表達思想和觀點的,不是玩數學遊戲的。要做有思想的學術,有學術的思想。
《管理世界》2020年第4期刊發的「編者按」——《亟需糾正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中的「數學化」「模型化」等不良傾向》見諸報刊和網絡媒體,在學術界引起熱議和反響。
有關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中過度使用數學和模型問題的討論由來已久,近年來,國內外一些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發表過一些很好的意見和觀點。
這個問題的實質,涉及做研究、寫論文的動機和根本目的,抑或學者的初心和使命。這是一個具有本源性質和意義的問題。
「編者按」提出的十條倡議包括:
倡導研究中國問題、講好中國故事;
倡導立足中國實踐,借鑑國外經驗,堅定學術自信,反對崇洋媚外;
倡導負責任的學術研究;
倡導研究範式規範化,研究方法多樣化;
倡導科研誠信,抵制學術不端行為;
倡導推行代表作評價制度,注重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
倡導寫文章要深入淺出,堅持簡單性原則,把複雜問題簡單化,反對把簡單問題複雜化,把明白的東西神秘化;倡導好文章發表在中文期刊上;
倡導培育世界一流的社會科學類期刊,提升我國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倡導發揮學術期刊的引領作用。
當前學術界出現的過度「數學化」「模型化」等不良傾向,「以論文數量『論英雄』」和「以刊評文」的現象,需要每一位學者堅守好自身的「初心與使命」。對此,管理世界雜誌社李志軍社長和尚增健總編輯,在《管理世界》2020年第4期聯名刊發了「編者按」——《亟需糾正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中的「數學化」「模型化」等不良傾向》,向廣大學者提出十條倡議,呼籲構建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本書匯集名家觀點,對該主題進行了有益且深入的探索。第一部分 學者的初心與使命
第二部分 研究中國問題 講好中國故事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劉軍徵)
模型與思想的博弈與互補(劉超、劉軍)
把研究的根扎在實踐中(劉軍、朱徵)
在實踐中檢驗管理理論的真理性(杜運周)
堅定中國企業實踐研究的學術自信(陳春花、馬勝輝)
做實踐者看得懂的管理研究(陳春花、朱麗)
管理本土研究的基準點與範式(呂力)
陰陽平衡與跨界研究(李平、楊政銀)
將思想種子發展成理論之樹(賈良定)
案例研究文章槽點及思考(李彬)
讓「紮根精神」紮根在管理學者心中(賈旭東)
彌合管理理論與實踐的脫節:思考與探索(謝康、肖靜華)
企業需要什麼樣的管理研究?(宋志平)
發展管理理論,完善管理研究(王建宙)
管理學者的道德責任:理論與實踐的一致性(衛武、陳正熙)
做「無價」的科學研究(黃旭)
面向實踐的管理學研究轉型(白長虹)
《管理世界》倡導「講好中國故事」、反對學術研究「濫用數學」引爆學術圈(布衣學術)
經濟學、管理學頂級期刊同時發出什麼樣的強烈信號?(中建)
沉迷數學讓中國經濟學失去思想(周文)
警惕高校的SSCI症候群(劉愛生)
第三部分 「數學化」「模型化」反思
經濟學研究中「數學濫用」現象及反思(陸蓉、鄧鳴茂)
中國經濟學研究現實的反思(李金華)
經濟學的現代主義貧困:經濟學數學化的哲學思考(劉樹君)
經濟學應該「數學化」嗎?(尹世傑)
當代經濟學研究方法過度數學化的反思與糾偏(石華軍、楚爾鳴)
經濟學研究數學化趨勢的哲學思考(張真)
經濟學數學化的發展綜述:一個方法論視角(王玉霞、羅晰文)
反思經濟學的數學化(楊民)
研究中國問題,講好中國故事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管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