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絕23年的物種回來了,有翅膀卻無法飛行,不過練就了另一種技能

2020-12-20 有趣探索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太平洋西部關島上,之前一直生活著一種本土鳥,有翅膀卻無法飛行,在美國人還沒有到來前,它們無憂無慮地生活在這裡,數量多達7萬隻,能發出刺耳的鳴叫聲,當其中一隻鳴叫後,其他鳥也會隨聲附和,聽起來就像一連串鳴笛聲一樣。

由於不能飛,這種鳥註定無法在樹樹上進行築巢,當繁殖使命到來後,雌鳥和雄鳥使尋找來一些葉子和草,在地面上簡單地築巢,這就是它們短暫的婚房,也是繁殖後代的搖籃。這種鳥名為關島軌(Hypotaenidia owstoni),名字可能聽起來有點古怪。

關島軌身長約28釐米,在鳥類中屬於中等身材,沒有猛禽那麼高大,沒有小鳥那麼微小。它的頭部和背部顯示為棕色,眼睛和喉嚨呈灰色,腿和喙呈深棕色。關島軌空長一對翅膀,對於不能飛翔的它而言,翅膀幾乎沒有多大作用,最多就是在跳躍的時候,能夠煽動幾下,減慢下降速度。

正是因為無法飛,為了生存下來,關島軌不得不練就另一種技能,快速逃跑,關島軌在地面上的奔跑速度是其他所有鳥都不能相比的,逃跑功夫一流,它能夠在茂密叢林中快速移動,從而逃避捕食者和天敵。

為了適應環境,關島軌必須是雜食性動物,葷素通吃,石龍子,壁虎,昆蟲和腐肉以及種子和棕櫚葉都存在於它的食譜當中。

但在上個世紀中葉,運送軍備物資美國軍艦時常造訪關島,意外給這裡帶來了棕樹蛇,打破了這裡的平靜,外來物種棕樹蛇在這裡快速繁殖,包括關島軌在內的11種本土鳥都是獵物,從1960至1973年期間,9種鳥類因此而數量急劇下降。

而作為一種不能飛的鳥類,即便關島軌逃跑速度再快,在很多情況下,無法逃脫狡猾的棕樹蛇,所以,關島軌種群下降的速度更快,人們最後一次在野外看到關島軌是在1987年,之後的幾十年裡一直沒有再被看到,這意味著關島軌在上個世紀80年代已經滅絕了。

為什麼棕樹蛇這麼厲害?

棕樹蛇又名褐林蛇,外文為Boiga irregularis,體長約2至2.3米,原產於澳大利亞東部和北部沿海,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巴布亞東部),巴布亞紐幾內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棕樹蛇隨美國軍備物資一起來到關島,現在給關島生態系統帶來了巨大影響。

到了1990年之後,棕樹蛇每公頃密度超過100條,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後果,可以說到處都是這種事,小型爬行動物,鳥類,小型哺乳動物受到了巨大影響,要知道關島上原本沒有蛇,棕樹蛇的到來讓很多物種措手不及,完全沒有防禦策略。

我們知道蛇的天敵有很多,鷹、蜜獾、蛇獴等動物都是,但在關島上,這幾種動物都不存在,因此棕樹蛇才可以肆無忌憚的增長。

滅絕的物種又回來了

為了拯救當地物種,史密森尼國家動物園和保護生物學研究所等多個組織聯合採取行動,一方面減少棕樹蛇數量,另一方面重新引進滅絕物種關島軌。

為了減少棕樹蛇的數量,研究人員想到兩種辦法,一種方法是把小鼠作為誘餌,將80mg對乙醯氨基酚放入小鼠體內,研究發現,棕樹蛇吞食對乙醯氨基酚和小鼠後存活率為0%。

另一種方法是引入棕樹蛇的天敵,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兩種實際物種,紅腹黑蛇和甘蔗蟾蜍,但是引進其他物種可能會再次影響到生態環境,所以有人認為這是一種不切實際做法。

引進滅絕物種,由關島農業部水生和野生生物資源野生動植物部主管動物學家鮑勃·貝克牽頭,多家動物園聯合在一起開始對關島生態系統執行恢復計劃,2010年,關島引進16隻關島軌,2012年再次引進12隻關島軌,現在,多個瀕危物種正生活在保護區內,它們將是關島生態系統的希望。

不管怎麼說,滅絕了23年的物種回來了,對於地球來說這是一件好事,這也說明了人類已經開始保護生態系統,相信不久未來關島有一個煥發活力的生態系統。

相關焦點

  • 有翅膀,不能飛,你聽說過這12種不會飛的鳥類嗎?
    他們曾經在與他們同名的坎貝爾島上被發現,但在挪威的老鼠找到了他們的島後,它們被滅絕了。後來又在另一個島嶼上發現這種鳥類,然後該物種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環境保護主義者數十年來一直致力於創建一個成功的圈養繁殖計劃。
  • 2019年已滅絕和2020將要滅絕的物種
    有一些物種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但在2019年之前就永遠地消失了。在新的2020年,仍有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已經滅絕的物種2019年12月23日,中國水科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稱,長江又一特有物種「長江白鱘」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 過去27年,我們可能阻止了28個物種的滅絕
    這 27 年間,仍然有物種在滅絕,包括以上 3 種動物在內的 10 種鳥類和 5 種哺乳類可能永遠消失了,生物多樣性仍面臨嚴重危機。但另一方面,保護瀕危物種的努力並非徒勞——不久前一項研究指出,如果沒有保育措施,鳥類和哺乳類的滅絕速率可能是現在的 2.9~4.2 倍。研究者對最瀕危的 48 種鳥類和 25 種哺乳類進行評估。
  • 新研究稱:過去126次物種滅絕原因是外來物種,這次不怪人類
    趣味探索訊 自人類開始研究大自然以來,大自然就不斷地上演物種滅絕事件。來自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的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從公元1500年開始,全世界發生物種滅絕次數為953次。不過其中126次滅絕不能歸咎於人類,主要是由於外來物種入侵原因造成的,佔到物種滅絕總數量的13%。
  • 生物學家神技令滅絕百年物種復活,滅絕的斑驢已被復活,恐龍呢?
    碌碌本期介紹:大家有想過如果像恐龍、猛獁象這些已經滅絕的物種被復活了,將會發生什麼樣恐怖的事情呢?雖說物種滅絕從來沒有停止過發生,甚至非政府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說地球上每年有大約1萬個動物物種滅絕,瀕危動物物種數量也在翻倍。
  • 它們又回來了! 此前宣布滅絕,這五種動物在2019年重新出現!
    每年世界上都有不少的物種消亡,但是有些已經被稱為「滅絕」的物種,卻又會神奇地出現在我們面前。 根據生物多樣性中心的數據,科學家估計,每天都有數十個物種從地球上消失。因此,那些被認為滅絕的物種重新出現,尤其讓生物學家和動物愛好者感到高興。
  • 那些被稱為「活化石」的物種,真的停止進化了嗎?
    今天的美洲鱟與1.4億年前生活在侏羅紀的達爾文鱟相比,在造型上幾乎沒有區別。它們是已經停止進化了嗎?這是不是意味著一個成功的物種誕生後甚至不需要太多改變,靠苟就能千秋萬代,走上物種巔峰?首先是分布範圍極為廣泛,從目前已發現的化石證據來看,從歐洲到美洲,東亞到中東,都有蜚蠊化石出土。它們的裝備也十分先進,早期昆蟲的翅膀不能摺疊,比如古蜻蜓,休息時翅膀也是張開的,小時候應該有人會用捏翅膀的方法來抓正在休息的蜻蜓吧。
  • 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物種?恐龍及動物的滅絕
    在人類的周圍到處都有其他的生命,包括動物、植物、魚類、昆蟲等。有了這些生命的存在,使人類才不那麼孤單,人類是地球的主宰。我們周圍的其他的生命,都是為人類服務的。也許有的人想過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物種,也許有的人會想這根本無法統計。情況到底是怎樣的,我們現在了解一下。
  • 已滅絕的食物鏈最頂級物種,幸好它們被徹底清零了!
    這個可能是草食性的,不算頂級掠食者,之所以放在這裡,是因為這傢伙實在太恐怖了,它是現今蜈蚣和馬陸的遠古親屬,可長到2.3米長,生活在約3億年前的石炭紀晚期,是迄今陸地上已知最大型的無脊椎動物。想想你要是去到石炭紀,遇到這麼樣一個巨蟲該有多恐怖,當然,你要是鞋匠就另當別論了。上龍。
  • 7種無翅飛行的動物,why?
    7種無翅飛行的動物,why?動物一般靠翅膀達到飛行的目的,可是你知道嗎?有些動物沒有翅膀也能達到飛行的目的,想知道為什麼,趕緊來看看吧!飛蛇身體下方形成一個高氣壓區,進行飛行遊蛇科,金花蛇屬,爬蟲類,共3種。
  • 牛蛙、小龍蝦都是外來入侵物種,它們會造成本土物種的滅絕嗎?
    牛蛙原產古巴,比小龍蝦來得晚,但危害有過之而無不及,它基本上什麼都吃,只要是它能吞下的,都是它的食物,而且繁殖速度快,它所攜帶的蛙壺菌還會造成本土蛙感染,嚴重的會造成本土蛙滅絕。小龍蝦那樣用了幾十年時間入侵的物種,與生態系統形成所用的時間相比都是「快速」的。
  • 英語:為飛行安全插上隱形翅膀
    年過50歲的上海飛行部空客A340教員、飛行檢查主任、功勳飛行員汪傳起,在經歷一次次的考試後,終於在今年5月29日取得了國際民航組織ICAO英語4級的資質。依照相關規定,按汪傳起的年齡、崗位,無論是否具有ICAO英語4級證書,照樣能飛國際航線。但身為飛行檢查主任的他卻說:「馭下嚴,首先要馭己嚴。如果自己英語無法過關,就無法理直氣壯地履行好檢查職責。」
  • 盤點世界上15種即將或已滅絕物種(圖)
    原標題:盤點世界上15種即將或已滅絕物種(圖)   中新網11月18日電 據外媒報導,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已連續50年發布瀕危物種報告。而2014年,該聯盟發布的報告中稱,全球現有的76199個物種中,有22413個受到威脅。其中有15個物種已瀕臨滅絕或已經滅絕,包括太平洋藍鰭金槍魚、河魨、澳大利亞蝴蝶和大型地蜈蚣。
  • ...發出最後的絕響,8年後才被宣布滅絕|物種案例CBCGDF-SPECIES-EN...
    島上有一種特有的蝙蝠,就是當前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中較早的已知滅絕的哺乳動物物種。聖誕島伏翼蝙蝠(Pipistrellus murrayi),下文簡稱聖誕島蝙蝠,是一種僅在澳大利亞聖誕島上有發現的蝙蝠。它們體型較小,一隻才3~4.5克重,也就是說體重不到一個雞蛋的10%。它們愛吃昆蟲,棲息在樹洞和腐爛的植被中,約50隻為一群。
  • 為什麼企鵝有翅膀卻不能飛?
    為什麼企鵝有翅膀卻不能飛?時間:2020-03-23 17:33   來源:天晴資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企鵝是典型的海鳥,雖然長著鳥的頭和喙,以及兩個翅膀,卻不能飛行。相反,它一到海裡就活蹦亂跳得像條魚,並且能以每小時18千米的速度在水中飛馳。為什麼企鵝有翅膀卻不能飛呢?
  • 「世界最孤獨」青蛙有望脫單 而有些物種,滅絕了
    該物種在自然保護聯盟瀕臨滅絕物種危急清單中,屬於極危物種。加速物種滅絕速度,人類,似乎讓物競天擇變成了「物競人擇」。【輪到誰了?】6年前,在南美洲厄瓜多的公園裡,有一隻名為「孤獨的喬治」的加拉帕戈斯象龜。它不僅孤獨地生活了40年,還是該物種的最後一隻。
  • 除了恐龍,還有哪些已經滅絕的兇猛動物
    自5億4千萬年前第一次生物大爆發以來,地球上已經產生了無數生物種類,而這些物種絕大多數都已滅絕,現在地球上的物種數量只不過是漫長生物進化史上的冰山一角。那麼曾經存在過的生物都有哪些讓人覺得比較兇殘的呢?
  • 胃育蛙有望成首個「復活」的已滅絕物種—新聞—科學網
    如果他們取得成功,將有許多已經宣告滅絕的動物走出博物館。 胃育蛙或將成為第一個從死神手中奪回來的滅絕物種 3月15日,在美國華盛頓《國家地理》雜誌總部,一場名為「抵抗滅絕」的科學會議上,麥可第一次公開宣布了他克隆胃育蛙的成果。
  • 夏威夷為什麼會得名「物種滅絕之都」?
    如果說人類尚未到達之前的夏威夷充滿著神秘氣息,那麼從人類踏足夏威夷之後,島上就變成了隱形的「殺戮戰場」,一場場物種之間的廝殺就此拉開帷幕,直至今日也還在繼續。夏威夷群島的形成源自海底火山噴發造成的熔巖堆積,在類似這樣遠離大陸的火山島上,很難有原生的陸地哺乳動物,但往往是鳥類的天堂。
  • 從發現到滅絕只用了不到100年,渡渡鳥到底經歷了什麼?
    模里西斯在這裡,有充足的食物且沒有任何天敵,這些鳥沒有理由離開。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渡渡鳥進化了。它們的後代慢慢地變得更大、更重,接著翅膀變小,尾巴變粗,最後失去了飛行能力。因為渡渡鳥每次只產一顆蛋,這個物種無法反彈。「最後的渡渡鳥」很可能是叢林中某個地方的一隻孤獨的小渡渡鳥或蛋,突然被飢餓的老鼠遇到。最後一隻,就這麼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