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口吃、咬字不清?不能信「長大就好了」這種鬼話!

2020-12-25 微笑彩虹兒童發展中心

最近有不少家長在後臺留言,紛紛向我們求助有關口吃的問題:

@北花花老師您好,我能否分享下關於孩子口吃的問題?我家寶25個月,會說些簡單的句子,但最近說話會口吃,連續重複某個字,著急時更嚴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應該怎樣糾正?專業的老師能不能指導一下?

@小悅悅我家娃三歲五個月,在家就像十萬個為什麼,以前說話很流利的,這段時間發現說話時經常第一個字不發音,是不是口吃了?需不需要專業的訓練?看到其他小孩也沒這種現象啊....

@小胡妹孩子兩歲八個月,從剛會說話時就口齒不清,快三周歲了依舊不清楚,爺爺奶奶說長大就會好了,鄰居有時會笑她,她大大咧咧的性格也不在意,親戚說這孩子像是舌根短,帶去醫院查過大夫說沒事,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她說話呢?

....

孩子講話不清楚?這真的正常嗎?會不會長大後說話也受影響?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口吃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結巴、磕巴,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口吃大多在青少年時期發生,兒童時期的發病率尤其高。明天就是國際口吃日了,或許你自己沒有口吃的困擾,但為了孩子也能避免口吃,我們還是應該往下看~

國際口吃日——國際社會為加強對口吃的重視,1997年,在國際口吃協會等四個組織的共同呼籲下把每年的10月22日定為「國際口吃日」。口吃被醫學界認為是世界上最奇怪、最複雜的疾病之一。千百年來,這種不痛不癢之症令多少人慾哭無淚,其對患者所造成的心理上的痛苦,絕非常人可以想像。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口吃」的問題

口吃的成因比較複雜,目前的研究認為,主要有以下7種原因:

1.特定階段的發展問題

口吃容易在孩子語言發展的一些特定階段發生。一個階段是2-3.5歲,另一個階段是5-7歲,男孩比女孩多見。

2.第二語言的影響

孩子出生後往往跟家長學習第一種語言,通常是當地方言。孩子逐漸長大後,開始學習第二種語言(如普通話)。當孩子從非常熟悉的第一語言突然轉向較為陌生的第二語言時,由於先掌握的第一語言詞彙量已經較多,思維也較快,可第二語言的發音方式還不太熟悉,因此講話時就出現了阻滯和停頓。

3.新環境導致緊張

兒童初入學校或換了新環境時,因為對周圍的人和事都不熟悉,所以說話拘束,情緒緊張,使肌肉出現緊張和不協調,由說話猶豫發展為口吃。

4.語言表達時受到刺激

如果孩子在說話時,常被其他人幹涉、粗暴的打斷等,引起了情緒上激動的情況下講話時,就會伴隨著語流不暢及破裂,表現出口吃現象。

5.拖延時間

由於口吃的停頓或拖延,可以讓孩子有一定時間進行思考或準備,從而減輕緊張、焦慮、害怕等情緒反應,因此,有些孩子就會有意無意地利用口吃這個特點來拖延時間,減輕自己的緊張情緒。

6.模仿

在學習和生活中,有些孩子因覺得口吃好玩而有意模仿這種行為。一開始模仿的動機只是出於好奇或吸引別人的注意,或只為了嘲笑口吃者的說話方式。但如果不加糾正,孩子有可能固化下來成為一種習慣。

7.生理缺陷

有些孩子由於某種生理缺陷,如舌頭過大、系帶過長等,也會引起口吃。

家長可以這樣做

當孩子出現這些問題時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呢?

1.自然好轉

雖然有研究表明,絕大多數的口吃孩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好轉,但儘早改變口吃情況,就可以避免長期口吃帶來的不良影響。

2.鼓勵慢慢講話

對於孩子的口吃情況,家長首先要耐心指導,讓他講話時不要著急,先想清楚再講,慢慢地講。講話時膽子要大一點兒,不要緊張,不要害怕。鼓勵他樹立信心,慢慢糾正。

3.不要譏笑

家長不要譏笑有口吃的孩子,更不要因口吃而打罵孩子。父母更不應該表現出焦慮,以免給孩子增添不必要的壓力。

4.減少不利情景

家長應該觀察、分析孩子的生活,找出孩子在哪些情況下容易出現口吃,在哪些情景中能流利地講話。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減少不利情景的出現,緩和對話的情景,以減輕孩子的焦慮。在必要時,選擇一些簡短的句子作為談話的內容,這樣對孩子容易回答。

5.製造輕松的環境

如果孩子平時與別人講話太少,在生人面前講話時,生怕自己講不好,越緊張就越口吃。家長可選擇使孩子感到輕鬆的環境,讓孩子和自己比較熟悉的夥伴在一起。在談話過程中不要模仿或取笑孩子的口吃,對偶然出現的口吃要耐心地加以糾正,讓孩子模仿正常的語句,不要對孩子要求過急或強迫孩子說話。

6.發音訓練

可以對孩子進行有目的的發音訓練如單詞練習、句子練習、朗誦練習、對話練習(建議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

7.系統脫敏法

具體講,家長先儘量了解和觀察孩子口吃的情況,了解孩子究竟是在什麼情況下口吃,然後把這些情況記錄下來,仔細分析,並按口吃的嚴重程度從輕到重排列出來,做成一張表,然後按表中最輕的引起口吃的情況開始進行系統脫敏。

要點是讓孩子在口吃最少的情況下進行說話練習,然後逐漸進入引起嚴重口吃的情景中,逐步適應,直到完全消除。

提醒:對於生理上疑有缺陷的孩子,建議到醫院認真檢查。如沒有缺陷,只是發音習慣問題,家長應該耐心地幫助孩子糾正。

END

如您有關於自閉症、發育遲緩、智力障礙、多動症等方面的疑問都可以在後臺留言,我們將會在以後的專題中一一解答~

相關焦點

  • 孩子說話口吃、咬字不清?不能信「長大就好了」這種鬼話
    我家寶25個月,會說些簡單的句子,但最近說話會口吃,連續重複某個字,著急時更嚴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應該怎樣糾正?專業的老師能不能指導一下?,這段時間發現說話時經常第一個字不發音,是不是口吃了?,從剛會說話時就口齒不清,快三周歲了依舊不清楚,爺爺奶奶說長大就會好了,鄰居有時會笑她,她大大咧咧的性格也不在意,親戚說這孩子像是舌根短,帶去醫院查過大夫說沒事,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她說話呢?
  • 寶寶說話晚、咬字不清為什麼會同時出現,哪個是重點?
    首先要明確,孩子說話遲、咬字不清、口吃都是語言障礙,這些語言障礙現象在幼兒語言發育初期,非常多見,有的只表現出一種,有的伴生2種或多種,那麼這些不同的語言障礙現象有什麼關係呢?語言遲緩與咬字不清會同時出現嗎?據統計:50-70%兒童語言障礙,有發音不準吐字不清的問題,其中10-40%同時伴有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方面的問題。
  • 孩子說話晚、咬字不清竟然是耳聾所致?該如何處理?
    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是父母們最掛心的事,從寶寶出生,學說話、學走路,到上學、結婚,這一路上少不了父母們無微不至的照顧以及陪伴。但沒有天生的父母,奶爸奶媽們也是在孩子們成長過程中慢慢學習如何當一個合格的母親或父親,在這過程中難免會放一些小錯,比如忽略孩子說話晚、咬字不清的情況。
  • 孩子說話有口吃毛病怎麼辦?怎樣糾正?
    患有口吃的孩子,表現為發音困難,說話時重複,面紅耳赤,而且頸背肌肉及情緒緊張,說話失去流暢性,在某個字上停頓,重音和拖音,也可表現為說話中的突然停止或把一個字拖得很長。尤其是在激動時,著急得說不出話來。口吃分為短暫性口吃、良性口吃和永久性口吃。
  • 孩子說話不清楚,還結巴,是不是長大了自然就好了?
    當孩子複述一件事情或者表達自己想法時有句法結構的問題,我們可以說「讓我猜猜你說的是不是這個意思」,然後以正確的方式詮釋孩子表達不合句法的句子。說話的流暢度也是逐漸發展起來的,五歲之前的寶寶在說話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說話不連貫、多次重複某個音或字的情況。我們會覺得小孩說話有點結巴。
  • 孩子說話口吃但唱歌正常,這種口吃需要矯正嗎?
    成人口吃者如是,兒童口吃者又是怎樣的呢?很多成人口吃者從小便有口吃的問題,但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了矯正的最佳時期,口吃便被遺留到成年。在幼時,有些孩子便出現說話卡頓、重複、難發的情況,但因為家庭的不重視而屢屢錯失矯正的機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孩子在前些年不在少數。
  • 周杰倫演唱會上解釋自己咬字不清的原因,網友吐槽:我信你個鬼!
    周杰倫是個極其內向的人,按說他這種性格肯定不適合在娛樂圈呆的,但是誰能架住不能被黑夜掩蓋的才華呢?他從第一張專輯開始就像黑夜中的螢火蟲閃閃發光,到了範特西簡直就是引爆了整個華語樂壇的市場。周杰倫帶給華語樂壇的是一種新的音樂衝擊,將嘻哈、R&B中國本土化,又帶來中國風,拿獎拿到手軟。
  • 直播丨孩子說話咬字不清、結巴、清晰度低?到底怎麼回事
    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 A bright future for children 給孩子一個美好未來 最近小鈴鐺收到一位媽媽的私信說,有個問題一直困惑著她: 4歲多的兒子豪豪,會說很多話了,但就是說不太清楚。
  • 糾正歌唱咬字不清的現象?
    歌唱咬字不清現象的原因,是由於對聲母發聲的基準動作,發聲的部位,氣息的比重等缺乏必要的理論知識與實踐鍛鍊。大多表現在咬字時上、下屬動作,舌部動作,齒的開合間隙等沒能協調自如地進行控制。
  • 孩子突然說話結巴是口吃?不,只是娃思維的速度超過說話的速度
    很多家長曾反映過一個問題,就是寶寶在學會說話後的不久出現了口吃現象,原本說話很順溜的孩子突然會反覆吐字,表達不流暢。既然是很多家長都反映的狀況,那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其實這是眾多寶寶可能在成長中要經歷的一個階段。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這種情況表示十分的焦慮,害怕影響到孩子以後的表達上。
  • 孩子說話晚、突然口吃?都是因為你在幫倒忙啊!
    嬌媽之所以分享這個詼諧的故事是想說明:  回歸正題,我們來談談有關小孩口吃的問題。 小兒口吃的發病年齡一般在2-5歲期間。很多家長會非常擔心,生怕孩子長大以後也會這樣。 其實,有語言治療師曾表示,8% 左右的孩子曾經出現過口吃,而這個比例在成年人中只佔到 1% 左右。也就是說,大部分孩子長大了就好了。 而當孩子具有以下條件時,家長就該給與重視或尋求語言治療師的幫助了。
  • 孩子說話時磕磕絆絆,不一定就是口吃,家長可以這麼分辨
    一、為什麼家長會擔心孩子會「口吃」口吃通俗來講就是結巴,是一種語言障礙。口吃的孩子,在表達的時候往往比較吃虧,因為磕磕巴巴不僅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來說清楚一句話,還常常讓聽的人感覺不舒服,失去耐心。孩子可能因為口吃而自卑,因為口吃而缺少朋友,長大後可能因為口吃而不能通過工作面試……口吃就像一直攔路虎,時不時讓孩子碰壁。
  • 孩子說話緊張、口吃、不自信,或是"心理失語",三步幫走出困境
    女孩看著我,一臉認真地說:&34;這時她媽媽有些不好意思:&34;這個看上去已經5、6歲的女孩,為什麼語言器官正常,說話卻含糊不清呢?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這會影響他成年以後的生活。比如長大後說話不自信,明明內心已經想好了要怎麼表達,可一開口就會緊張、說話斷斷續續、含糊不清。
  • 2歲孩子突然患「口吃」,說話結結巴巴,看看醫生檢查後怎麼說
    要知道,女兒這種結巴表現出門在外很容易被人嘲笑,而且將來上學讀書也會遭受非議,到時候還有更多的委屈給女兒受。沒辦法,圓圓不得不帶著女兒去請教醫生,沒想到醫生的解釋讓她徹底放下心來。,等他們語言系統發展完善後這種現象就會自動消失。
  • 五歲孩子咬字不清還不幹預?當心構音障礙帶來的苦果
    咬字不清,好像是三四歲小孩和一些老年人才會患上的問題,處於這兩者之間的人鮮有這種情況的出現。不過萬事都有例外,染上某些疾病後,咬字不清同樣也會找上門。問題就在於,對於還未上學的孩子來說,能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發生這種問題呢?
  • 孩子遇上口吃,家長要如何應對?矯正還是順其自然?
    雖然目前看不出孩子未來會有什麼問題,但也難免憂心忡忡。等到孩子會說話後,父母無時無刻不在期盼出口成章能出現在孩子身上。天有不測風雲,本來應該是語言學習正常現象的暫時性口吃,居然演變成了頑固性口吃,這可急壞了家長。這時,家長的選擇直接決定了孩子的語言發育甚至是其他方面的全方位發展。
  • 小兒口吃有六大危害 六個方法讓孩子說話暢快
    3、影響前途:口吃患者往往講話詞不達意,含糊不清,在升學、高考、提幹、徵兵面試中過不了關,即使勉強地過了關,以後仍然有比正常人多許多的難關逾越不了,使原有的美好前途大打折扣。   4、影響生活:口吃患者因講話吞吞吐吐,言不達意,前言不搭後語,有些連打招呼都困難,買東西不能討價還價,電話不敢接,戀愛不會「談」……   5、影響聲譽:世俗的眼光往往瞧不起口吃患者,不僅口吃患者本人受人輕視,感到低人一等,抬不起頭來,往往連其家人也會不受人敬重。
  • 如果寶寶咬字不清,需要注意幾件事?
    每個寶寶都是父母的天使,為人父母,最幸福的事就是聽孩子第一次喊爸爸、媽媽。當別人家的寶寶都打開了語言之門,快樂、健康的成長,從牙牙學語到鶯歌燕語都應該是美好的回憶!很多孩子咬字不清是剛開始學習說話的正常現象,然而這些現象有些確實不得不防,如果沒有預防和治療,很可能會發展成為語言障礙,分清是正常兒童語言發育過程中的情況,還是其他原因造成的異常。
  • 孩子說話不清楚,是語言能力發育緩慢還是口吃?家長要分清楚
    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結結巴巴,說話的時候總是口齒不清,說不好一句完整的話,我想大多數的父母看到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第一反應就是孩子會不會口吃了?對此,寶媽寶爸們先別著急,這可能是幼兒語言能力發育緩慢,並不一定是口吃,家長要分清楚。
  • 孩子突然口吃說話不利索,專家卻說很正常,3招幫孩子糾正很管用
    上次圓圓又一次口吃,媽媽終於忍不住了,對她怒吼,圓圓一下子就開始委屈了,看著圓圓那委屈的小臉,媽媽也感到很傷心。後來媽媽帶著圓圓去醫院諮詢口吃,聽了專業人士話讓鄰居提著的心放了下來。原來孩子在2-3歲口吃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因為他們的語言發育系統還未完善,而當他們過去了這個過渡期後,那麼孩子就可以正常的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