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辭賦散文百餘篇 李新華筆耕不輟抒情懷

2020-12-11 浙報融媒體

李新華在給學生上最後一課。本人提供

「在參加樂清中學80周年校慶後,我要和夫人回杭州去帶孫子,去西湖邊和那些熱愛音樂的朋友們拉拉琴。」前不久,在樂清中學語文退休教師李新華家中,他和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暢談人生難忘時光。

61歲的李新華喜歡寫作,是中學高級教師、中國辭賦家聯合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發表辭賦60餘篇、散文40餘篇。退休後,他筆耕不輟,抒寫鄉愁與情懷。

難忘最後一課

「小時候住在仙溪北閤敘倫堂大宅院,鄰居中有兩位教書老先生常教我讀書寫字,讓我喜歡上教師職業。」李新華說。上世紀80年代初,他如願當上了人民教師。從教將近40年,每一天,他都在提醒與鞭策自己不能辜負「教師」二字。

1987年,李新華來到樂清中學(老校區)。他回憶,走進校門,山光綠樹撲面而來,心裡莫名喜悅。「我給所帶的第一屆學生上的第一篇課文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為了避開我普通話講得不是很好的缺陷,我不敢在朗讀方面作太多示範,而是著意於對作者生平介紹和作品意境的多層面分析,使學生聽起來頗有興味。」李新華說,他與第一屆學生年齡相差不大,他們像師生更像兄弟姐妹。

如今,李新華年已六旬。去年11月10日,他帶的第一屆學生特意從全國各地跑來,在樂清中學老校園開同學會歡送他退休,並請他再給他們上一節課。「我興奮之餘寫了一首《相約母校》的現代長詩作為上課課題,強調同窗之情來之不易。」李新華說,在30多年前坐過的教室裡,學生按原班級上課座位就坐,上課開始,班長陳國平喊「起立」,「同學們好!」「老師好!」一切自然、親切,大家仿佛回到青春年少的求學時光。歡送會開得隆重溫馨,50多名學生來了40多名,李新華認為這是他人生的最高禮遇。在他家中,這次同學會的集體照還被裝裱後掛在客廳。

歡送會現場(樂清中學老校區)。本人提供

一晚僅改一字

從辭賦歷史演變、文體特徵到現代辭賦創作傾向,李新華滔滔不絕。當代辭賦大家巴蜀鬼才魏明倫的辭賦作品語言通俗易懂精煉優美,對他影響很大。2004年,他嘗試寫辭賦。 「當時正值樂清中學65周年校慶暨學校搬遷新校區慶典活動,寫紀念文章要創新,用1000字左右將學校歷史、地理、文化等都涵蓋著實不易。我用3個月時間準備素材,記錄了3個本子,再大浪淘沙化繁為簡提煉辭藻。」李新華說,處女作《白鶴晨鐘賦》抒發他對母校的眷戀之情,當時引起不少學子共鳴,也給了他寫作辭賦的信心。

懷抱著對樂清的熾熱之情,李新華寫了《雁蕩山賦》《南閤牌樓賦》《清江賦》等作品,受到廣大讀者好評。「我寫辭賦常從讀者角度考慮,花很大力氣才找到感覺,還需要反覆修改甚至千錘百鍊,有時一個晚上僅改一個字。」李新華說。他連續三次去全國各地參加國際辭賦專業研討會,與辭賦專家探討學習提升。他寫的《古都洛陽賦》被《當代詠洛賦集合》收錄,《中華辭賦》等國家級刊物中也常見他的辭賦佳作。

專家的鼓勵,那份自信讓他的膽子大了起來。遊覽祖國名山大川後,一篇篇辭賦應運而生。在揚州,他寫下《瘦西湖賦》;在杭州,他寫下《西湖賦》;在北京,他寫下《故宮賦》……用他的話說:從此一發不可收,到如今他創作辭賦達60多篇。在與李新華的交談中不難發現,這是一位心繫家國、鍾情人文的文學創作者。汶川大地震後,他寫了《哀四川賦》,讓許多人讀了流下眼淚。

李新華的辭賦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還有不少人邀請他作賦,勒石成碑傳承歷史。 李新華認為,辭賦這種文體在古代屬「陽春白雪」,到了當代它需要傳承發展。李新華的辭賦作品可謂現代駢文,提倡繼承創新並重,活用對仗而放寬聲律,驅遣形式而服從內容,注重真情實感,追求行雲流水。他說,只要有讀者喜歡,他會一直寫下去,讓這種古老文體流傳下去。

美文頻頻圈粉

李新華一邊在講臺上講課,一邊潛心文學創作,他的散文寫作始於2002年,親情和鄉情是他寫作的源動力。那一年,李新華的母親去世,他寫了散文《清明的鮮花》獻給母親。「1987年,母親隨我來到學校。15年來,幫我操持家務,照顧孩子,每天回家桌上總有熱菜,這樣的日子在她去世後,就不再有了。」李新華難受地說。《走不進父親的世界》《回不去的故鄉》《古村落裡的大宅院》《鄉下過年》《寶耕堂之觴》等10餘篇描寫北閤鄉情的散文中都寄託著他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李新華每年都好幾趟去外地開會,也遊歷不少名勝古蹟,寫下不少文化散文。在馬嵬坡創作《三尺白綾飄到今》;在鹹陽寫就《訪姜子牙垂釣處》……寫散文追求獨立思考、新鮮,他認為這樣才能引起讀者共鳴。他寫的《人間始覺重西湖》,文章裡不僅有西湖的柔美,還透露出陽剛之氣。

寫散文重情真意切。去年,他寫家鄉北閤,查閱史料同時多次拜訪村內老人,《北閤暑夜》一文曾在微信朋友圈圈了不少粉絲,不少讀者看後都想去北閤老街走一走。這篇文章還獲得中國縣市區域報新聞獎評選三等獎。今年12月,他作為教師代表寫作的《情系白鶴寺》,滿滿深情。很多朋友建議他出書,「但問耕耘,莫問收穫。」他覺得自己還要再努力。

錢塘江畔趕「潮」

退休後,李新華移居杭州。樂清中學校長陳佩軍挽留他繼續留校,任校報校刊的編輯以及負責樂清中學80周年校慶資料撰寫工作,他欣然答應,這一年杭州、樂清兩地跑。從10月20日到前不久,李新華都在忙校慶校友紀念文章校審、修改工作,常常因每天要趕微信公眾號文章發布而熬到深夜。

「校慶結束,我也要回杭州,那裡的琴友好久沒見我。」李新華說,寫作、拉二胡、看書……自己更年輕了,因為想要做的事情太多。李新華從小愛拉二胡愛看戲,「在溫州師範學院讀書時,為了避免同學說我老土,我常獨自跑到解放劇院看戲。有一回,樂清市戲曲藝術傳承展演中心在那演了一個星期的越劇《雙玉蟬》,同樣一齣戲,我看了七個晚上。每次看到張臘嬌老師表演《殞蟬》最後一場戲時,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掉淚。」李新華說,在樂清中學教書時,經常去樂清市戲曲藝術傳承展演中心,跟陳國進、支建策等琴師學習,經過多年摸索,他的二胡一拉百轉千音,在西湖、錢塘江邊成了一道美麗風景。

「越劇《西湖山水還依舊》《黛玉葬花》……我每周會去西湖邊、錢塘江邊拉三到五次琴,認識了志同道合的老夥伴,他們來自全國各地,退休後到杭州陪伴兒孫。」李新華說,他們建立了一個有100多人的微信群,精心排練節目演出,自娛自樂還收穫不少掌聲。

相關焦點

  • 冷為峰創作辭賦三篇
    近期,辭賦家冷為峰發千古之幽思,創作《屈原賦》、《風度閣賦(張九齡賦)》、《乾陵賦》,謳歌歷史名人。屈原是中國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 冷為峰寫屈原賦讚頌屈原生平事跡和愛國情操、詩人情懷。
  • 卷首語:賦,徜徉於詩和散文之間——中華辭賦2019年第11期
    1957年9月到新華社工作,曾任新華社遼寧分社副社長、《半月談》雜誌總編輯、新華社副總編輯兼國內部主任、《新華每日電訊》總編輯。現任《中華辭賦》總編輯。著作有《閔凡路評論集》《閔凡路辭賦集》等。 賦,徜徉於詩和散文之間 辭賦,中國文學的一朵奇葩,從悠遠歷史的洪荒走來,盛開在新時代的沃野。
  • 「辭賦之宗」司馬相如的蓉城印記
    原標題:「辭賦之宗」司馬相如的蓉城印記   巴蜀文化源遠流長。成都,巴蜀文化重鎮,走在武侯祠、駟馬橋、琴臺路,讓人仿佛穿越到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司馬相如是漢大賦的奠基者和蜀學的開創者,也是通《爾雅》著《凡將篇》的訓詁學家,還是一位古蜀歷史學家和博物學家。   司馬相如被譽為「辭賦之宗」,其《子虛賦》《上林賦》是最具標誌性的漢賦作品,影響了人們對漢賦的基本認識。   司馬相如娶卓文君是一場預謀?
  • 悲憫大地的深情:讀李木生老師散文有感|木生手記
    那天他與我說到了創作中的困惑,其實他的這篇評論中就有解開困惑的鑰匙。歡迎劉亮小弟抽時間到我家來,看看藏書,也好好地聊聊。 我跟讀最多的是李老師的《草木山河系列》,這一路讀下來,我深切感受到一位作家的對大地的深情。 在大自然面前,每個人的態度是不一樣的。有人熟視無睹,有人欣賞,有人感傷,在李老師的筆下,讀到的是對大自然的留戀,敬畏和悲憫。 最喜歡那篇《一地秋陽》,我覺得是可以代表他的創作態度和獨特的美學追求的。
  • 棗莊市「金色童年 綻放夢想」「一起銘記·疫情」創作徵文大賽頒獎儀式舉行
    8月8日,由棗莊市關工委、棗莊日報社、棗莊市婦聯、棗莊新華書店聯合開展的以「金色童年 綻放夢想」「一起銘記·疫情」為主題的徵文大賽頒獎儀式在棗莊頤源山莊舉行。為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棗莊日報社、棗莊市婦聯聯合開展了以「金色童年 綻放夢想」為主題的徵文大賽活動;為抒發抗擊疫情情懷,同時提高廣大中小學生的防控意識,振奮精神,棗莊市關工委、棗莊市婦聯、共青團棗莊市市委、棗莊日報社、棗莊新華書店共同發起了
  • 棗莊市「金色童年 綻放夢想」「一起銘記·疫情」創作徵文大賽頒獎
    棗莊在線:8月8日,由棗莊市關工委、棗莊日報社、棗莊市婦聯、棗莊新華書店聯合開展的以「金色童年 綻放夢想」、「一起銘記·疫情」為主題的徵文大賽頒獎儀式在棗莊頤源山莊舉行。為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棗莊日報社、棗莊市婦聯 聯合開展了以「金色童年 綻放夢想」為主題的徵文大賽活動;為抒發抗擊疫情情懷,同時提高廣大中小學生的防控意識,振奮精神,棗莊市關工委、棗莊市婦聯、共青團棗莊市市委、棗莊日報社、棗莊新華書店共同發起了
  • 湖南省辭賦學會舉行第二次研討會
    12月15日,湖南省辭賦學會首屆三次年會暨第二次辭賦研討會在長沙新華社湖南分社召開,來自全省各市州的30餘位詩詞楹聯辭賦創作高手及理論研究人員與會。據湖南省辭賦學會會長陳樵哥介紹:學會會員近幾年來在「華夏杯」等全國性詩詞聯賦徵文比賽中,表現不俗,創作頗豐,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捧回各種大獎,為弘揚湖湘文化、推動湖南詩賦藝術的大繁榮和大發展貢獻了力量。
  • 辭賦第1講
    一、辭賦簡介1、辭賦的概念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介於詩和散文之間,類似於後世的散文詩。它講究文採、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班固《兩都賦序》:「賦者,古詩之流也。由《詩經》《楚辭》發展而來,最早有戰國荀況的《賦篇》,漢代形成特定體制。一般都用韻。可分古賦、俳賦、律賦、文賦等。劉熙載在《藝概·賦概》中說:「賦從貝,欲其言有物也;從武,欲其言有序也。」「賦」的名稱最早見於戰國後期荀況的《賦篇》。而在西漢初,辭與賦是兩個概念,提出這種觀點的是司馬遷。他傾向於把屈原的作品以「辭」來命名,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的作品稱為「賦」。
  • 論黃徵輝的散文創作
    從1993年出版《走月亮》後,黃徵輝陸續出版的散文集有《秋水入夢》(1999)、《大美不言》(2003)、《心靈故裡》(2009)、《滄海月明》(2014)等,《滄海月明》後,黃徵輝繼續寫作大量的散文,顯示出他對散文創作的熱愛和對散文藝術的追求。《走月亮》這本小書很能夠代表黃徵輝散文的風格。在我看來,這種風格就是濃鬱的鄉土性,這種濃鬱的鄉土性貫穿於黃徵輝至今為止的散文創作中。
  • 「家國情懷」主題散文研討會在寧舉行
    繼散文集《一個老兵的鄉愁》出版後,85歲的方祖岐上將又創作了一批以「家國情懷」為主題的散文作品。10月10日,江蘇省作家協會和江蘇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在南京共同主辦了「家國情懷」主題散文研討會。20餘位文化界專家、學者圍繞主題進行了深入熱烈地交流。
  • 呈赤子之心 抒家國情懷
    他不僅在工作中完成許多項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規劃設計並立功受獎,還勤奮筆耕,在經濟學、哲學和文學領域多有收穫,發表和出版了《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探索》《試論自然科學發現中的三腳架模型》《青春的明證》《草根與大地》等著作。《紅月亮》是作者的第三本文學作品集,收入的是2009年以來的文學作品。
  • 袁曉聰 | 論民國辭賦學史的建構及其意義
    民國辭賦學史,從縱向發展來看,是辭賦學斷代史之一;從橫向研究來說,是對民國時期舊體文學研究的一部分,屬於民國舊體文學分文體學術史的一支,也是20世紀古代文學研究史的組成部分。它與民國詞學史、民國舊體詩學史、民國戲曲學史、民國文言散文學史等地位相當。以往由於學科劃分的局限,民國舊體文學研究一直沒有引起學界足夠的重視。因此,對民國舊體的文學的研究整體上比較滯後。
  • 山西懷仁首屆中小學生誦中華經典,抒愛國情懷古詩文誦讀大賽舉行
    12月15日,由懷仁市教育局主辦,懷仁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承辦,懷仁市新華書店、懷仁市順達校車公司、懷仁市人壽保險股份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懷仁市費蘭德製衣有限責任公司協辦的懷仁市首屆中小學生「誦中華經典,抒愛國情懷」古詩文誦讀大賽預賽在青少年活動中心隆重舉行。
  • 範成大的《浙江小磯春日》抒春日離恨,抒興亡情懷,風雨衣滿紙
    遊子離家,遠行天涯,無時不在思鄉,無處不在懷人,心靈總是沉重的,裝載著親朋故舊,裝載著春風桃李,裝載著悲歡離合,真箇是「載不動,許多愁,是離愁,別有滋味在心頭」。宋代大詩人範成大有一首小詩《浙江小磯春日》抒春日離恨,抒興亡情懷,風雨衣滿紙,撲面而來,讓人情不自勝,感慨激款。
  • 西安三位作家獲第七屆冰心散文獎
    其中,西安財經學院副教授白忠德《我的秦嶺鄰居》獲散文集獎。西安鐵路局的孫天才《風追司馬》、西安曲江的青年作家史鵬釗《喊一聲大地我熱淚盈眶》分獲散文單篇獎。昨日,本報記者對3位獲獎者進行了專訪,聽他們梳理自己的文學之路,講述創作故事。
  • 韓愈的一篇散文,淋漓盡致地分析了三種人,褒貶分明
    韓愈是唐代著名詩人和散文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偏重於說理和敘事,氣勢磅礴,自由奔放,而且感情極其充沛。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八代」指的是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這幾個朝代正是駢文由形成到鼎盛的時代。
  • 明清散文在法國的翻譯與研究
    他指出方孝孺是一個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文人,「忠義思想對其薰陶之深,以至他的作品風格也與為人風格完全一致:儘管言辭質樸,卻莊重而深刻,雖不刻意追求韻律,卻善於在長句中運用對仗以增強說辯的效果。這種雍容大度的風格頗有古代文士之範」。馬古禮認為方孝孺的文章有莊重之氣,缺乏詩意的抒情,不過「方孝孺身上自有一種正義之氣,因此當他論述到仁義氣節之時總是可以情懷悲慨令人動容」。
  • 也談中國古典散文
    所謂「創造文學作品」,就是「創作」的全稱,也就是Creative Literature的譯名,這是我們現代人所謂文學。但是,儘管我們用「創造」這個狀詞來加以區別,在古代文學裡,創造文學作品的散文,可以說是不存在的。
  • 抒胸中真情 唱山水靈音——簡評李木生先生散文集《午夜的陽光》
    真正細緻耐心地拜讀他的散文集《午夜的陽光》是因為一次評獎我是評委之一,在眾多的散文作品中他的《午夜的陽光》是唯一一本被評上齊魯文學獎散文獎的。 在文學體裁當中,散文是以其說真話、講真事,抒真情為首要特質的,唯其真情才打動讀者,唯其非虛構才讓讀者信服。李木生先生的散文中正是以真情在與讀者交流對話,在《偎著父親過年》中:「離休的父親格外高興,展眉,話稠,說起往事,像扯起一條河,久長,還不斷線。在我的印象裡,父親總是鎖著眉頭。這個印象,是39年前的冬雨烙在我記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