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的一篇散文,淋漓盡致地分析了三種人,褒貶分明

2020-12-16 品詩賞詞

韓愈是唐代著名詩人和散文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偏重於說理和敘事,氣勢磅礴,自由奔放,而且感情極其充沛。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八代」指的是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這幾個朝代正是駢文由形成到鼎盛的時代。

而韓愈作為古文宗師,大力提倡形式上以奇句單行為主,內容上強調發明古道,即以復古為創新。韓愈寫過很多散文,比較著名的有《原毀》、《師說》、《祭十二郎文》等。下面介紹的是韓愈的一篇散文,淋漓盡致地分析了三種人,褒貶分明。

《送李願歸盤谷序》(節選)

唐代:韓愈

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採於山,美可茹;釣於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於前,孰若無毀於其後;與其有樂於身,孰若無憂於其心。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於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

這篇序文寫於唐德宗貞元17年,當時34歲的韓愈離開了幕府,到京城謀職。自從中了進士以來,在將近十年的時間裡,韓愈一直為仕進汲汲奔走,卻始終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處境艱難,心情抑鬱。這篇散文就借送友人李願歸盤谷隱居之機,一吐胸中的不平之氣。

作者借李願之口,描繪出三種人:第一種是「坐於廟朝,進退百官」的達官貴人,他們高興起來就隨意賞賜,發起怒來就任意處罰。他們家的歌姬也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作者認為這是命中注定,不能僥倖得到,卻極其令人討厭。

第二種是「窮居而野處」的山林隱士,他們作息不定時,只求悠閒舒適;不求身體得到享樂,只願心中沒有憂慮。所以他們不受官職的約束,也不受刑罰的懲處。作者認為這是令人羨慕的境界,只是他暫時無法放下。

第三種「伺候於公卿之門,奔走於形勢之途」,也就是一些趨炎附勢、投機鑽營的小人。他們步履維艱、出言謹慎,地位卑下而覺羞恥,時刻都有被誅殺的危險,但是他們寧願鋌而走險,只為獲得萬分之一的成功機會。

作者通過對比,對志得意滿、窮奢極欲的大官僚和卑躬屈膝、攀附權貴之徒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對友人的隱居之志大加讚賞。最後作者說,「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於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韓愈用濃鬱的抒情筆調,讚美並祝福友人的隱居生活,也流露出欣羨之意。

縱覽韓愈的這篇散文,全文採用辭賦鋪陳和排比的句法,淋漓盡致地刻畫出形形色色的世態人情。作者濃墨重彩地刻畫三種人物,既有作威作福的達官貴人,也有安於貧賤的山林隱士,更有趨走鑽營的勢利小人。韓愈讚美了李願安貧樂道的精神,其實也暗喻了自己絕不同流合汙的高潔品質。

相關焦點

  • 韓愈,偉大的散文家,激進的反佛者
    第一是佛教作為一個外來宗教,全國出現了許多許多自立信仰的佛教團體,他們信仰自己的佛陀,那麼置朝廷的威信於何地?對於這些信徒,朝廷的管束顯得非常無力。但我們今天講的不是這三位統治者,而是從文化的角度找,出一個文化名人,來講述一個關於中國傳統文人對佛家的警惕,而我們選的這個人便是韓愈。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一個著名的散文家,官也做得不錯。他在「會昌法難」遷的二十幾年就一篇《諫迎佛骨表》,明確表示了反佛的立場。在他那個時代,佛教大行其道,統治者對佛教比較寬容,甚至還十分信奉,所以在國家大規模的建設了寺廟。
  • 韓愈:文章巨公,百代文宗
    今天我們來講講韓愈和他的散文。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韓愈是古文大家,擅寫各種文體,最長論說文。其中有指陳時弊,為民請命的《論天旱人飢狀》等,有集中表達他的社會觀和人生觀的《原道》等,有探討寫作指導思想和方法問題的贈序和書信,如《答李翊書》等。
  • 歐陽修一篇經典的散文,寫下了偉大的母愛,裡面還誕生了一個成語
    可能大家比較熟悉的還是他的詞,其實除了詞之外,還有詩歌和散文,也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散文的創作在唐朝以前,那主要還是空洞無物,正是到了中唐時期大文豪韓愈致力於改革,他與另外一位大詩人柳宗元發起了古文運動,從這個時候開始,散文開始說理言物,真正貼近人們的生活。歐陽修的散文就受到了韓愈的影響,同時又推陳出新,把散文提升到了另一個高度。
  • 散文的寫法
    因為散文實在是太常見,微博裡的小短文、朋友圈裡的小感慨,乃至於爆款流量文、軟文……我們刻刻與散文打交道,所以反而對怎麼寫好一篇散文失了思路。更難說什麼方法論——那些常見的寫作課裡,大部分教的是邏輯的梳理,敘事的安排,情節的搭建,人物的塑造。而散文,有什麼好教的呢?
  • 韓愈為何被後世人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
    而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上有著無數的著名文學家,如屈原、司馬遷、李白、韓愈、關漢卿、曹雪芹、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他們的作品對後世頗有影響,如韓愈所著的《進學解》,一篇中的"業精於勤"、"貪多務得"、"同工異曲"、"投閒置散"等詞,都已傳為流行的成語,被後入所借用。
  • 夜讀韓愈《師說》:尊師重道,永遠不落伍
    我曾經去潮汕旅遊,遊覽潮州的韓文公祠,這是潮汕人民紀念唐代文學家韓愈的祠廟。韓文公祠面向韓江,倚靠韓山,聽導遊解說,這韓江原來的名字叫惡溪,當年韓愈被貶來到潮州,鱷魚肆虐韓江,是韓愈寫了一篇《祭鱷文》驅趕鱷魚,解決潮州人民深受鱷魚肆虐之苦。
  • 韓愈唐宋八大家中的王者,除了散文寫得好,這首七絕也是千古名篇
    韓愈在文壇的地位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特別是他的散文清新脫俗,沒有那種無病呻吟做作的姿態,寫得極為深刻。為此他也是唐宋八大家裡絕對的老大,即使是歐陽修和蘇軾等人,如果論散文成就的話,那也是望塵莫及。韓愈在前人的基礎上大力改革,重新奠定了散文的格調,開創了大散文時代。
  • 諸葛亮一篇文「造出」29條成語,韓愈脫口而出40條
    進學解:922字,40條成語 韓愈發牢騷,成語滿紙飄 《進學解》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篇古文,「進學」,意謂勉勵生徒刻苦學習,求取進步,「解」是解說、分析。
  • 韓愈為什麼寫《師說》?
    《師說》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師論名篇,也是我國古代教育史上一篇極為珍貴的「教師論」。韓愈寫這篇文章時35歲,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文章針對當時士大夫恥於從師的社會風氣,全面論述了師的作用和標準。文章強調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從師應持的態度,提倡能者為師,不恥下問,尊重教師,獎掖後學。
  • 韓愈被稱百代文宗卻一心入仕 主張「以文為詩」
    韓愈自然也不能免俗。在考中進士之後,他給許多朝廷高官寫過求薦信,有寫給工部尚書於頔的《與於襄陽書》,有寫給中書舍人的《應科目時與人書》,甚至還直接寫給當朝宰相,《上宰相書》裡哭訴自己屢試不第,快三十歲的人了連個飯碗都沒有,又批評科舉制度是典型的應試教育,最後點明宰相有職責向天子推薦像我韓愈這樣有真才實學的人。
  • 朱自清散文的語言藝術魅力與特色
    為此,本篇文章就朱自清散文的語言藝術魅力與特色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闡述。 散文作文一種文學體裁,和銷售、詩詞等並列,在我國文化的發展進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散文的語言十分的優美,所表達的情感也非常的真切,具有較為濃厚的生活氣息,是中學乃至大學時代語文課本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朱自清作為影響最大的散文家之一,他的作品有著極高的藝術成就,他的散文可以稱為散文界中的典範。
  • 一篇散文,寫出了歷史上的一個背影,感動讀哭了多少的成年人
    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一個父親的形象,我們上學上班回家,往往看到的都是父親的背影,所以我們很少的思考父親背影背後的故事,往往開始思考了,也是我們自己做了父親之後,才知道父親這個詞是多麼的偉大 。我們要說的是一片散文,寫出了歷史上的一個背影,感動讀哭了多少的成年人。那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 唐宋八大家的第一人——韓愈,為什麼創造了那麼多的成語或金句
    韓愈,字退之,河內河陽﹙河南孟縣﹚人,生於大曆三年﹙公元768年﹚二十五歲中進士,二十九歲開始做官,任過監察御史、三陽令、潮州刺史、有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人稱韓侍郎。死於824年。韓愈是唐宋八大家第一人,留下三百多篇古文。韓愈也是中唐時代重要的詩人,還是中唐時期確立儒家道統的主要思想家。
  • 一篇文章的背後,都是作者複雜內心世界的亮相,請讀楚陽巷的散文
    《欲言又止話教育》(散文)/楚陽巷夜深人靜,我輾轉反側於床上,難以入眠,睜眼觀看,漆黑一片,閉目構思一篇散文,腹稿完成後,題目欲定為《一位小學校長的醉後直白》,至於如何開頭,怎樣結尾,以及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都考慮得十分清楚,還有中間穿插什麼樣的奇聞軼事,都謀劃停當。還有布局謀篇,人物語言,都安排妥當,甚至於主題思想都考慮周祥,最後開始形成文字時,腦海中突然蹦出兩個字:不妥。
  • 柳宗元在「古文運動」中有著怎樣的作用,他的散文有著怎樣的特點
    但是韓愈和柳宗元之前,反對駢文的人如此眾多,都不能形成社會運動,除了他們自身的弱點之外,主要是社會條件不成熟。當韓愈寫了一篇《師說》的文章,提倡尊師重道並自為人師而受到別人的謾罵、嘲笑、甚至遭到人身攻擊時,柳宗元深表同情,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柳宗元就為韓愈辯解道: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
  • 【社會廣角】我對散文的認識
    我總是這麼認為,先秦歷史散文在記事記人方面給後代作出了樣板,諸子散文在論說性散文方面作出了引導。她們都功不可沒!散文的成型應該數莊子貢獻最大。莊子之文,有標題,有主題,注意布局,其文思路清晰,語言風趣幽默,行文王汪洋恣肆,給後代散文的構思和布局做出了範例,我視莊子為古代散文的宗師西漢大賦具有散文的思路,但幾個吹牛大家總給人囉嗦的印象。
  • 《青春》:一篇感動世界的散文、一篇影響全球的散文
    散文《青春》文/ 塞繆爾 · 厄爾曼塞繆爾·厄爾曼,1840年生於德國的美國作家,著作有知名散文《青春》等。他的散文《青春》因麥克阿瑟將軍的喜愛而出名,著作有散文《青春》等。人之變老不僅由於年歲的增長,我們之變老常常是因為放棄了對理想的追求。年歲也許會使皮膚增添皺紋,可是一旦喪失熱忱,靈魂上的皺紋就會隨即出現。憂慮、恐懼和缺乏信心會使人心灰意冷,意志消沉。無論是60歲,還是16歲,新奇事物對每個人都有吸引力;只要童心未泯,就會對未來有好奇心和享受人生的樂趣。
  • 《舊唐書·韓愈傳》詳解
    韓愈,字退之,昌黎人。父親名叫韓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韓愈三歲的時候成了孤兒,被同族的堂兄撫養長大。韓愈因為自己是孤兒,小時候學習儒家經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樣還需要獎勵來督促。在考進士的時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間投送,曾擔任過宰相的鄭餘慶很欣賞他,積極地稱讚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不久韓愈就考中了進士。
  • 閱讀鑑賞讀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像韓愈,字退之,唐朝南陽人。生於公元768年,卒於公元824年。是傑出的文學家,詩人,思想家,政治家。排在唐宋八大家之首。現代中國凡讀過中學的人必定都讀過韓愈的文章。今天試鑑賞一首韓愈的七律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左遷,是被貶官的代稱。古代以「右」為尊,那麼離右越遠就表示地位越低,即向左遷移。於是左遷就成了被貶官的意思了。藍關位於今天陝西藍田縣,是古代離開長安向東並轉往其它各地的必經之路。韓愈為什麼會到藍關呢?原來得罪人了。得罪了誰?
  • 2月下雪,韓愈寫了首詩,構思新巧,獨具風採,讀來更是朗朗上口
    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人都會將雪作為自己創作的素材,給我們留下一些膾炙人口的故事和詩作。而古人眼中的雪,總是充滿了詩情畫意,比如韓愈便曾經在2月下雪之時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春雪》。《春雪》唐代:韓愈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