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的背後,都是作者複雜內心世界的亮相,請讀楚陽巷的散文

2020-08-29 楚陽巷

《欲言又止話教育》(散文)/楚陽巷

夜深人靜,我輾轉反側於床上,難以入眠,睜眼觀看,漆黑一片,閉目構思一篇散文,腹稿完成後,題目欲定為《一位小學校長的醉後直白》,至於如何開頭,怎樣結尾,以及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都考慮得十分清楚,還有中間穿插什麼樣的奇聞軼事,都謀劃停當。還有布局謀篇,人物語言,都安排妥當,甚至於主題思想都考慮周祥,最後開始形成文字時,腦海中突然蹦出兩個字:不妥。為什麼?因為自己在這篇文章中,要藉助於一位小學校長的醉後直白,揭露當下教育之怪現狀,比如民辦學校辦得比較火的深層原因是什麼?還有低學歷的校長採取何種方式管理高學歷的教師,還有怎樣才能堵住教育吃空餉的漏洞等許多現實生活的教育敏感問題。如果大白於天下,是否太過於揭露社會陰暗面?還有觸動了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後,會不會對自己進行人身攻擊?不寫吧,良心上又過不去,寫吧,疑慮重重,畏首畏尾。此時此刻,知識分子的處世哲學觀,在自己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於是,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的思想泛起,自我安慰道:莫做出頭鳥,因為出頭鳥,容易遭到槍打。莫做出頭的椽子,因為出頭的椽子易遭到風雨的侵蝕與洗禮。莫做露出地面的紅薯,因為紅薯一旦露出地面,會遭到忒早地剝離秧蔓兒,做人類的口體之奉。想到此,構思成文的一篇腹稿也就自然而然地流產了。

在床上繼續翻來覆去,難以進入夢鄉,在黑暗中的床上,擺成一個大字,伸出手的剎那間,我摸到了至愛之物,那便是與我朝夕相處,寸步不離的手機。它既能左右我的喜怒哀樂,又能與我關係至密,如膠似漆。我只好劃開屏幕,下意識地打開監控aPP,開始觀看遠在千裡之外的家中院子中的場景。雨仍然在下,一點一滴敲打著水泥地面,隔著屏幕我似乎聽到了其聲響。這裡的一景一物我格外熟悉,院子裡有四棵樹,分別為兩棵柿樹,兩棵香椿樹,在樹的底處與地面接觸的地方,留有方形土地,算是給四棵樹留下了生存的空間。因為有土,我栽種了幾棵黃瓜,瓜蔓兒順樹而爬,形成了獨特的一景,也就是說,在光禿禿的水泥地上,有了一絲綠色,格外的引人注目。突然,在院子裡大搖大擺地走過一隻黃貓,因為夜深人靜,它走得十分自然,格外有範兒,它絕對想不到,遠在千裡之外的主人,能夠通過電子眼,正在觀賞它。黃貓走到陰影中去了,我悵然若失,風雨中的院子,儘管我格外熟悉,但是空無一人,洞察其景之人又遠在天邊。這時,黃貓又從陰影中走了出來,我想隔空大喊一聲,嚇它一跳,可是轉念一想,意義不大,這與自己剛剛構思未成文的那篇《一個小學校長的醉後直白》有著多麼的驚人相似!想喊而又欲言又止,想嚇黃貓一大跳,而又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本篇散文寫成後,心想題目應該命名為什麼呢?眉頭一皺,就命名為《無題》吧!如同古人寫詩一般,想不出合適的題目時,就以《無題》為題,透過無題之詩,可以察看作者複雜的內心世界,五味雜陳,訴諸筆端,讓讀者朋友,任意評說揣測去吧!

再思之,無題不妥,還是以《欲言又止話教育》比較合適,我想,讀者朋友一定會諒解的。

相關焦點

  • 一篇散文,寫出了歷史上的一個背影,感動讀哭了多少的成年人
    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一個父親的形象,我們上學上班回家,往往看到的都是父親的背影,所以我們很少的思考父親背影背後的故事,往往開始思考了,也是我們自己做了父親之後,才知道父親這個詞是多麼的偉大 。我們要說的是一片散文,寫出了歷史上的一個背影,感動讀哭了多少的成年人。那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 餘秋雨很著名的一篇散文,氣勢恢宏,讀了兩遍還不過癮
    下面介紹餘秋雨很著名的一篇散文,氣勢恢宏,讀了兩遍還不過癮。《夜雨詩意》(節選)作者:餘秋雨在夜雨中與家人圍爐閒談,幾乎都不會拌嘴;在夜雨中專心攻讀,身心會超常地熨帖;在夜雨中思念友人,會思念到立即尋筆寫信;在夜雨中挑燈作文,文字也會變得滋潤蘊藉。
  • 品讀|楊鐵光:塵世煙火裡的人性光輝 讀楊鈺珍散文《一片冰心》有感
    塵世煙火裡的人性光輝讀楊鈺珍散文《一片冰心》有感楊鐵光今天入伏,天氣非常炎熱,連風都是熱的,30多度高溫,讀文寫字都冒汗認真品讀《一片冰心》,感覺這是一篇具有人性深度和現實意義的散文佳作,讀後不僅耐人尋味,而且引人深思。這篇散文,有一種獨特的氣味,這氣味,讓人愛不釋手,我連讀了五遍。先是讀二遍,為寫此文,又讀三遍。文中三節片段,是三個不同的故事,但主題卻只有一個,那就是表現人性。散文是文學。
  • 讀餘秋雨《文化苦旅》情與智的藝術融合,抒情散文原來可以這樣寫
    過去讀過的一些關於風景名勝類的抒情散文,在具體的內容上很多都是對純風景與心情的抒寫,還有一類寫風景的散文,作者會把人文與風景作一個融合,以風景做背景,來抒發作者的人文情感,從而使散文進行一個情感、景觀與文化的交融,這就是我們經常提起的餘秋雨的文化散文系列,然而在他文化散文集裡有這樣一篇散文,名字叫《三峽》,我覺得有必要重溫一下這篇散文,對我們寫這類散文有一個很好的借鑑意義。
  • 小學階段哲理散文類文章的閱讀方法
    【閱讀指導】哲理類文章和散文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要表達一個主題,這個主題有可能是一個道理,也有可能是一種情感。在閱讀理解題目中,這類文章佔有很大的比重。閱讀這類文章,需要同學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注意敘述人稱的特點及作用。
  • 賈平凹的一篇散文,初讀不可思議,再讀恍然大悟
    賈平凹是當代著名文學家,他的很多小說和散文作品都深受讀者喜愛。但是任何作家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賈平凹也經歷過無數次失敗和低谷,更被別人嘲笑和責罵過。但是成功者就是一步步踩著失敗和悲傷的腳印,最終才會看見事業的輝煌。
  • 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如何讀,為什麼讀?
    原標題: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如何讀,為什麼讀?12月5日晚,以「如何讀,為什麼讀——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為主題,譯林出版社在京舉行新書《我認出了風暴》閱讀沙龍,與會嘉賓探討了當下散文閱讀的必要性與方法。
  • 讀張恨水散文有三恨
    暈黃的燈光下,映照著簡潔、靈動的文章,這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一篇篇地讀下來,直覺得和張恨水的散文相見恨晚。《綠了芭蕉》選編了張恨水的散文小品,分為七輯:兩都散記、山窗讀畫、屐痕蹤影、廣幽夢影、旅京札記、信口開河和煮字生涯,單看這些欄目名字,就可以窺到張恨水散文的品格與內容。  我最喜歡的兩輯文章是「兩都散記」和「山窗讀畫」。
  • 高考散文閱讀的解題思路,圖解一篇文章為您示範
    散文的重要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散文選取材料廣泛自由,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組織材料結構成篇自由。表現方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是散文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集中,無論內容怎麼廣泛,手法怎麼靈活,都是為了更好的表達文章的主題。這是解答散文問題必須有的認識。
  • 寫出別人喜歡看的文章——散文語言之我見
    原標題:寫出別人喜歡看的文章——散文語言之我見點擊標題下「雲南政協報社」可快速關注夏衍在《寫文章的群眾觀點》中,有一段講述魯迅寫作的情形:「魯迅先生寫文章的時候,遣詞造句,非常精細,一字一語,都顧及讀者的了解,倘無相當合適的口語,則寧可引用文言,決不堆奇疊怪,硬造生句,而當一篇文稿完篇之後
  • 平靜的言說,不平靜的迴響——讀王充閭散文
    除了與先生偶有通信以外,我想主要還是歸因於充閭先生文字,在描摹他眼中的世界的同時,也清晰地勾劃著自身的影像。實際上,沒有一部作品不在描繪著「作者形象」。「作者形象」並不等同於作家的自畫像,它是作家靈魂的投影,是展現在文字中的一種境界,是寫作視角和閱讀視角綜合的結果。 「作者形象」無處不在。如歌德所說,告訴我你讀什麼書,我就知道你是什麼人。
  • 讀《朝花夕拾》透過魯迅眼中的百草園,理解他如何利用感性寫散文
    藝術應是審美的,超功利的,而只有屬於文學範疇的藝術價值,才能對我們的心靈表達方式之一的寫作和心靈呵護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因為理性往往是對人進行「工具化」影響的一種實用價值,而藝術價值是對這種人被工具化理性異化之,後而進行的必要心靈矯正,藝術都是帶有明顯的感性色彩,因此人的內心是需要理性與感性的有機平衡,從而讓我們的內心具有工具性的智慧同時
  • 品讀《初戀》周作人的散文:一種只面向自我心靈的文學藝術語言
    前言:有很多人說年輕的時候讀不懂周作人,讀懂周作人的時候,自己已經不再年輕。為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也是人生問題的答案,不是那麼簡單的就可以回答。周作人的散文大多都是以抒寫人生、文學為主題的作品,他不同於魯迅那種鮮明的,橫眉冷對千夫指的人生立場,是與之完全不同的兩種人生態度。
  • 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如何讀,為什麼讀?-中國教育新聞網
    周曉楓書寫女性,將複雜豐富的身體、心理體貼又細膩展現,有一種越軌的筆致。《我認出了風暴》的作者代表、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在沙龍中說,散文作品不僅是看抵達了什麼,讓我們看見了什麼,在散文閱讀的過程中,讓我們重新體會到漢語的美、漢語的力量,漢語不是一個瓷器,漢語還應該是一個劍、鋤頭,它同時還是一種力量。
  • 怎樣寫出一篇好文章?
    記下來的好處是它可令我們念念不忘,記住有這麼一篇文章還沒寫出來,方便我們在一個長時期內構思。在平常的時間內,將已經擬定的題目不斷構思(寫法)和充實(內容)。考慮比較成熟了,選擇一個較充裕的時間,試試把它寫出來。如果文章較長,請列下內容次序,可以分幾天來完成。
  • 林清玄的一篇散文,富有理趣,讀完令人超凡脫俗
    回家後他就思考,要選擇麵包的餡兒都很難,生活過得有內容、有滋味就更難。他又進一步感慨,人生的追求也是如此,物質與心靈到底哪樣更重要,只有視野開闊之人,才知道心靈與物質需要協調和平衡。下面介紹林清玄的一篇散文,富有理趣,讀完令人超凡脫俗。
  • 【每天一篇書評】那抹空靈的生命之歌 ——評《簡媜散文隨筆作品集》
    簡媜少年時生活在風景秀麗的宜蘭冬山河畔,那些鄉村淳樸的自然景色成為她記憶中最美好的風景,同時也塑造了她既細膩又寬廣的內心。故鄉的美景,對於她的散文意象的描寫和塑造具有重要的影響。簡媜早期的作品《空靈》是她對於二十七首山水詩的感悟和自我獨白,在她的眼中,每一首山水詩的背後都有一個可以邂逅的故事。富於詩意的言語,詮釋著她對於山水、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 只要活著,總會有好事發生,走進《櫻桃小丸子》作者的內心世界
    櫻桃子的文章曾被如此評價,「文風之美,實在難以相信是出自一名高中生之手,仿佛清少納言來到了現代」。她用筆名櫻桃子出道,在26歲時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隨筆集《桃子罐頭》,連續三年單冊書銷量逾百萬,火遍日本。櫻桃子在創作《櫻桃小丸子》的同時一直筆耕不輟地寫隨筆,二十多年間一共出版了二十多本散文隨筆集。
  • 高考語文散文複習,掌握這3個解題技巧,解決散文閱讀輕而易舉
    高考還有40來天就要來臨,對於語文這門學科,很多學生都感覺很頭疼,其中閱讀題就是一個攔路虎,特別是散文類型的閱讀題,很多同學一做就感到頭大,其實對於散文型閱讀題也是有解題技巧的,只要掌握了這幾個技巧,做題的把握也就更大了,下面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閆憲:薔薇花開散文園
    作者王莉,筆名:薔薇花開。用此筆名,可看到作者對自己的定位。也可是對一個文學愛好者的自身解讀。此不過分也。認識王莉很晚,知道很晚,但作品賞讀稍早。初讀作品,嫩,稚嫩。語句在嘮叨上,廢話多,精句少,把所見所聞寫成流水帳。文學性,文化性,文藝性都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