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的言說,不平靜的迴響——讀王充閭散文

2021-01-10 鳳凰網


本文摘自《文字的城邦》祝勇 著 東方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王充閭先生的散文,我已關注多年,只是至今未曾謀面,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然而,我竟從不覺得先生生疏。除了與先生偶有通信以外,我想主要還是歸因於充閭先生文字,在描摹他眼中的世界的同時,也清晰地勾劃著自身的影像。實際上,沒有一部作品不在描繪著「作者形象」。「作者形象」並不等同於作家的自畫像,它是作家靈魂的投影,是展現在文字中的一種境界,是寫作視角和閱讀視角綜合的結果。

「作者形象」無處不在。如歌德所說,告訴我你讀什麼書,我就知道你是什麼人。

學者郭小聰最早提出「作者形象」的概念,他指出:「實際上,寫作更是一種意味深長的印記。你以什麼樣的口吻寫作,用什麼樣的調子訴說,表現出什麼樣的情懷,總會給別人留下這樣或那樣的直覺印象,即使是那空洞無物之作也不例外。作者形象不同於風格本身,而是在風格背後起統馭作用的那個東西。」

我想起《死屋手記》中的那個囚徒的口吻,想起他對監獄環境的描述,特別是對於天空的感喟——在囚室裡,他只能看到天空的一個呆滯的局部,然而他卻設想,假如多少年後重返這裡,那時看到的,卻是「另外一個遙遠的、自由的天空了」。囚徒的思緒在不同的時空中遊動,使得敘述者「絕望的心境與對自由的渴望互相滲透」(郭小聰語),他一出場,我們便知道,陀斯妥耶夫斯基,來了。

那麼,王充閭的「形象」倒底是什麼樣的呢?我首先想到的詞彙,是「平易」和「善意」。作家對人類命運的關懷,對精神價值的反思,對個體生命的悲憫,全都包裹於平易的姿態中,都充滿了真誠的善意。從充閭先生身上,我們感覺不到那種指點江山、盛氣凌人的驕狂之氣,

儘管他的作品中不乏終極關懷;同樣,我們也尋找不到那種僵澀生硬、拒人千裡的學究氣,儘管他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他以從容不迫的筆觸:描繪、解剖和思索,而所有的答案又都通向那充滿善意的終點。這看似簡單,但對於作家來說,卻又是不可多得的品質。擁有這種品質的人,可以很容易與樸素的哲學和神聖的宗教溝通,史鐵生說: 「文學就是宗教精神的文字體現。」

充閭先生當初是以他的歷史文化散文進入我的視野的。這類散文,弄不好就「吊書袋」,呆板滯悶,了無生趣,或者拿腔拿調,一副教訓人的架勢。然而,即使在大的歷史主題面前,充閭先生也保持著冷靜的頭腦和平易的姿態。他的歷史散文中,最好的是《土囊吟》。一萬二千字的長文,將他的視線投向宋徽宗趙佶和宋欽宗趙桓被掠北國前後的心路歷程,作品選取了一個很獨特的歷史切片,行文卻絕無賣弄。文章開頭是這樣寫的:「幼年就從史書上知道,在東北的苦寒之地有個五國城。可是,只因為它太偏遠、太閉塞,直到半個世紀之後才有機會踏上黑龍江省依蘭縣的這塊土地。」語氣出奇的平靜,然而,接下來筆鋒一轉,就切入千年之前山河破碎、道德淪喪的歷史圖景中,他眼中的山水與遺址,不再是文人自古以來注釋個人情感、抒解心靈焦慮的習慣性場所,不再是一幅可以隨意塗抹修改的主觀構圖,而是真實的歷史遺物,它的每一個殘片、每一絲劃痕都在開口說話——它們是借作家的筆,述說歷史的隱秘,那是它們必須說出的內容,是歲月交給它們的使命。

有趣的是,當這所有的一切,一行一行地出現在充閶先生的筆下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張平靜的面龐,從他身上,看不到歷史裁判者的張狂與自我膨脹,他不會因在雨天登上一座藏書樓而認為這是天帝專門為他舉行一個獰厲的儀式,也不會把對捷克總統府的一次平常的參觀說成「本來很想去拜會他(總統哈韋爾)一下……一打聽,他到聯合國開會去了。」

充閭先生試圖將歷史的局部放大,而將自己隱藏起來。他的姿態越是平樸,越會形成語言張力舉手投足越是刻意,形態就越荒唐可笑,倒是在自然平和中,會流露出思想者的深刻和高貴。

這一點在充閭先生的散文新集《何處是歸程》 中表現得更為明顯。與《滄桑無語》不同,《何處是歸程》是一部展現作家生命狀態的書。在這裡,充閭先生由關注歷史轉為關注現實,由關注整體轉為關注個體。

在《何處是歸程》。一書中,特別是在其中的《療痾瑣憶》這類文字中,我們還是很容易發現充閭先生同其他散文作家的不同。《療痾瑣憶》是一篇講治病的作品。

在作家那裡,疾病無疑成了現實痛感的一種象徵,它仿佛一個專制者,讓所有人臣服於它的殘酷。充閭先生討論了痛感與智慧的相互關係,論證了壓抑與創造力的交互作用,由對肉體的疼痛醫治,轉為對關注內心的創痛的撫摸,而這一系列複雜的過程,卻以作者在病室中同小護士的對話為主線。這讓我想到蘇格拉底或者歌德的談話錄,裡面沒有華而不實的修辭,只有處於個人命運最殘酷的搏鬥之時,思想者的精神閃光。而所有震憾人心的語言,都用最平靜的語氣說出。從這一點,我們知道散文不是華麗的裝飾品,而更加接近哲學。充閶先生行文,帶有明顯的文人風格,但是他同時又擺脫了寫作者的自我聖化,將他的機智隱藏在樸素的詞句中,這一點他有別於餘秋雨,尤其他給小護士講「文革」治病的故事,說到關鍵處,「住了口,賣個『關子』,顧自在一旁悠悠地喝著開水」。在這個真實的動作中,作者形象已經脫穎而出。

對於一個內心確有思想力量而又有才華的作家,艱辛的心路歷程反而使他不會成為技巧的囚徒。他的深廣的思想往往與一種從容不迫、虛懷若谷的人格魅力相結合,並最終通過作品中平易的語言形象表現出來。這樣的作者形象,是平等精神在寫作中的貫徹和體現。充閭先生憑藉他哲學般的平易和宗教般的善意 實現了這一點。他確立了散文的形象,從而也確立了他自身的形象。

2001年5月30-31日

【書籍信息】

叢書名 祝勇作品系列

書 名 《文字的城邦:飲風樓讀書記第二卷》

作 者 祝勇

定 價 48元

出版日期 2016年7月

作者簡介

祝勇,作家、學者、紀錄片工作者,藝術學博士,現供職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兼任深圳大學客座教授。曾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歷史研究,北京作家協會理事,全國青聯第十屆委員。已出版主要作品有:《舊宮殿》《血朝廷》《故宮的風花雪月》等,作品被收入《中國新文學大系》等多種選本。獲第一、二屆郭沫若散文獎,第九屆十月文學獎,第三屆朱自清散文獎。擔任紀錄片《辛亥》《歷史的拐點》等總撰稿,先後榮獲第21屆中國電視星光獎,第25、26屆大眾電視金鷹獎優秀紀錄片獎、中國紀錄片學院獎、中國十佳紀錄片獎,香港無線電視臺臺慶典禮最具欣賞價值大獎,與《舌尖上的中國》並列獲得第18屆中國紀錄片年度特別作品獎。

內容簡介

《文字的城邦》是著名作家祝勇的個人書單,寫作的時間跨度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差不多有20年。這本書是一次喚醒,或者一次漫長的回聲。20年前的文字落在紙上,今日又重新檢視。

我們常說,寫作是一種冒險,那是因為我們將自己的年華、生命投入其中,很可能毫無意義,血本無歸。相比之下,閱讀則要輕鬆和幸福得多。作者說,他曾不止一次地希望自己能夠放下手中的筆,去作一個純粹的讀書人。但是,反過來想,閱讀同樣具有冒險性,如同卡爾維諾在《寒冬夜行人》裡所寫的,在萬千書海中選擇一本書,那也是一種偶然,那份偶然裡,都包含著種種不可預測的際遇。沒有人知道,出發之後,自己會走出多遠,抵達什麼地方。

相關焦點

  • 散文詩.平靜的大海 海天相連 陽光鋪滿大地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散文詩.平靜的大海 海天相連 陽光鋪滿大地 圖.文/原野依然綠色 平靜的大海,與藍天相連,陽光鋪滿大地。 綠色舒展環繞海岸線,朵朵白雲遊覽海面,熱度不減。
  • 王充閭:寫文章,我常把韓文、蘇文奉為圭臬
    作為一個具有傳統文化修養的散文作家,王充閭人生閱歷豐富,足跡曾遍及華夏歐美,遍訪先賢勝地。他尤以歷史文化散文見長,將歷史與傳統引向現代,引向人性深處,以現代意識進行文化與人性的雙重觀照。近日,王充閭又推出了《詩外文章》。
  • 文學|夏崇慶長篇小說《不平靜的鄉村》賞析
    靈魂的安寧——夏崇慶長篇小說《不平靜的鄉村》賞析文|陳海缽 一近來,讀夏崇慶的長篇小說《不平靜的鄉村》,讓我沉寂多年的鄉村工作之情,蕩起萬千波瀾,久久不能平靜。《不平靜的鄉村》便是一部長篇敘事現實主義鄉村題材的小說力作,其順應歷史潮流,全景式呈現近二十年陝南山區鄉村工作畫面,集中反映了農村社會諸多現實問題。真實不虛。世人對鄉鎮以下的幹部稱作基層幹部,一直頗有偏見,甚至惡言攻擊,認為作風粗暴,素質低劣,政策理論水平不高。果真是這樣嗎?
  • 等待看不見的風 穿過平靜的海
    等待看不見的風穿過平靜的海——回憶陳所巨先生□  陶曙光玫瑰海是一個人的海陳所巨隔海遞過來的玫瑰我不能接住我接住的是他看我的目光如同夜色染黑的葉子不發出一點聲響我停滯不前我累了我該找個指路的人我想坐下來休息我想我認識陳所巨先生我不知道他早晨要做什麼事中午躺在一座山的頂上熟悉什麼在詩歌裡,我看不到他的背影星光旋轉,無法讓我站在十字路口等待看不見的風,穿過平靜的海
  • 作家王充閭:傳統文化已失去賴以生存的社會結構
    對教學內容的要求之一是,小學階段不選文言散文,只在較高年級酌選一些文言詩詞。直至20世紀末期,隨著小學語文教材多樣化局面的形成,有些教材才在這方面做出了大膽的探索。 」   王充閭發現,幾十年來,上述教材編寫理念基本沒有變化,似乎不可動搖,人們也習以為常了,只要遇到有人呼籲語文教材應當增加傳統文化內容,就會被視為存在復古、倒退之嫌。
  • 盼望一張平靜的書桌
    艾小羊  這段時間讀了多少書?說實話,很少,正兒八經稱得上書的,只有一本半。雖然想讀的書,100本都不止。  曾經無數次幻想過這樣的日子:不參加社交、不購物、不出門、不上班、不化妝,待在家裡,把想讀的書都讀一遍。  沒想到這麼快,夢想就實現了。
  • 冬日不平靜
    冬日不平靜我每天到校都是很早的。不是因為我有多強的責任心,而是我的生物鐘使然。也就是說,是我工作的節奏恰好符合我生活的節律。
  • 初中語文,精讀名家散文,學習分析記事散文,練寫記敘文
    今天要以王充閭2009年的一篇散文《冰原上的盛會》為例子,來說說紀實類文章怎麼分析,琢磨明白了,也就知道了怎麼寫。先說王充閭這篇文章寫作是的幾個限制條件:第一點,事件的背景。散文的內容是關於民俗的。寫的是吉林松原市查幹湖的捕魚節。當地多民族聚居,遊牧、漁獵、農耕文化融合無間。其中冬季的捕魚活動,起源甚早,盛行於遼、金兩代,歷史很悠久的。如今要發展旅遊,其操作規程,捕魚工具、也都沿襲從前的風習。第二點,事件經過結果。那天天氣很冷,王充閭等應邀前來作家們,吃過早飯就到了一望無際的冰面上。人差不多都站滿了。
  • 平靜安穩 從新得力
    當我們內心充滿壓力的做每件事情的時候,生活就不成為享受,反而成為日光之下的勞苦愁煩。煩躁是指人內心翻騰,情緒不穩。我們常常心裡焦急,是因為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我們想要靠自己掌控環境,或依靠錢財,或依靠勢力、或依靠才能,因此在遇到困難,不如意的時候,就容易質疑、抱怨。浮躁不能產生力量,但是安靜能。
  • 耶穌平靜風浪
    二、海起風浪的原因門徒們遇見這次風浪是避免不了的,經歷這次風浪對他們大有裨益。(一)耶穌要考驗門徒。耶穌借用這次風浪要考驗門徒們信心的大小。所讀經文記載,當海突然起了風浪,船甚至要沉入海裡的時候,耶穌卻「在船尾,枕著枕頭睡覺」。也許有人想,耶穌由於在船上用形象的比喻講了許多天國的道理,精疲力竭,需要利用渡船的時間休息。
  • 平靜·風景·壁紙:停在平靜海面上的小船,特別的優雅!
    平靜·風景·壁紙:停在平靜海面上的小船,特別的優雅!   給大家分享一波自然景象的壁紙,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張,只見一艘小船停在平靜的海面上,周圍特別的安靜,整體看起來特別的文雅,而且小船上沒有一個人,仿佛是安排好的一樣,這麼高清的壁紙
  • 感動萬千讀者的「妞妞父親」周國平 只是一個內心平靜的普通人
    周國平,當代著名散文家,早先以研究哲學家尼採知名。他舒緩平淡且富有哲思的散文曾風靡一時,校園裡也有「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的說法。周國平的作品還多次被中小學語文教材和試卷選中,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作家」。他記錄和女兒相處故事的散文《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曾感動千萬讀者。
  • 「平靜」的女人,往往很有魅力
    平靜的女人,遇事不慌不忙,不管什麼事情,她都能處之泰然,想出好的解決方法;平靜的女人,她會很有定力,不會被周圍的事物所幹擾,不管身處什麼環境,她都能保持自己的想法;平靜的女人,她會只為自己,不管對誰,她都不會卑微,永遠為自己而活。所以,做一個平靜的女人吧,平靜的女人才是最有魅力的。
  • 使人心情平靜的句子
    人生,最好的心態是平靜,最好的狀態是簡單,最好的心情是童心。2. 不要抱怨生活給予了太多的磨難,學會平靜地接受現實,學會對自己說聲順其自然,學會坦然地面對厄運,學會積極地看待人生,學會凡事都往好處想。這樣,陽光就會流進心裡來,驅走恐懼,驅走黑暗,驅走所有。3.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外雲捲雲舒。
  • 生如飛鳥,羽翅剪過天空的平靜,便將自己的夢想放飛
    生如飛鳥,羽翅剪過天空的平靜,便將自己的夢想放飛靜靜的日子,我們用一種等待的樣子,相互依靠著度過本文為肅竹原創長篇散文詩《踏春而歌》第72章。「我們如同飛鳥的人生,註定了飛翔,也註定了遠離地面。」散文詩《踏春而歌》創作於2020年春,每日一章,《踏春而歌》計劃共80章,在線創作中。「在這靜靜的日子,仰望天空的欲望,是細雨對層雲的抒懷,是大地對飛鳥的寄託。」肅竹所有原創作品,本號首發,未經本人書面授權,嚴禁任何形式使用。本號所有作品接受全網查對,若有抄襲,可直接封號。
  • 讀餘華《活著》有感:富貴動蕩苦難的一生,也是平靜快樂的一生
    初讀《活著》,心緒難平,最大的感慨是富貴悲慘不幸的人生。他經歷過動蕩困苦的一生,身邊的親人一個個相繼離去,最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與一頭老黃牛相依為伴。他活著,但失去太多,命運太坎坷,這始終讓人覺得太過沉重。
  • 享受平靜生活的狀態
    By the Seine Vincent van Gogh - 1887一個多星期的打針吃藥,難得讓自己緩了下來,安神很有用,打針停下來的這種出奇的平靜,稍稍健康回血的感覺,我很少有,在這種狀態下我感到很舒服很享受。
  • 持守一顆平靜安穩的心
    平安最好的狀態不是肉身的一種安逸,不是平靜如水的安穩,也不是藏於內室的安全,平安是一種心境,它不會受任何環境變化而改變或動搖。一個人若做到四面受敵仍心境安穩,這是何種的心態和能力。人生來不是如此,需要被鍛鍊,需要歸向更高的準則。
  • 世界紛紛擾擾,如何保持平靜安穩?
    獲取平靜安穩要素之一就是要知足常樂。人活著不容易,誰又能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死亡並不會挑人,所以感恩知足才能使人喜樂,同時切忌攀比。2.多讀益書,多聽良言,選擇良善,遠離惡道。路加福音書上說:「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這可是一條被驗證了無數次的真理,隨便翻翻現實中的事或者娛樂圈的新聞,就能得到論證。
  • 臺灣作家劉墉散文:人不能長期處在平靜之中
    人天生就喜歡冒險、喜歡新奇、喜歡雲霄飛車的感覺,也可以說人天生就不喜歡「過度的平靜」。 所以,你處在一個隔音室裡,四周一點點聲音都沒有,你不見得感覺寧靜,你反而會聽到一種近乎耳鳴的喧譁聲從你身體裡面發出。相反,如果你置身在森林,有竹韻、松濤、鳥囀、蟲鳴、水流,你卻覺得寧靜極了。人不能長處在平靜之中,太平靜、太沒變化,會使人不安,甚至發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