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凡路 吉林省柳河縣人。1957年9月到新華社工作,曾任新華社遼寧分社副社長、《半月談》雜誌總編輯、新華社副總編輯兼國內部主任、《新華每日電訊》總編輯。現任《中華辭賦》總編輯。著作有《閔凡路評論集》《閔凡路辭賦集》等。
賦,徜徉於詩和散文之間
辭賦,中國文學的一朵奇葩,從悠遠歷史的洪荒走來,盛開在新時代的沃野。
讀賦者日眾,便有人問,賦與詩,與散文是什麼關係?何同何異?我說,辭賦徜徉於詩和散文之間,似詩非詩,似散非散,各美其美,獨立一體。
追根溯源,辭賦源於詩騷,也深受先秦諸子散文之薰染滋潤。因此,賦有詩之境,詩之情,詩之韻,詩之對仗與凝練;賦亦具有散文宏闊、優美、奔放、飄逸之特色,表達細膩、深邃,富有思辨哲理。兼蓄詩詞散文二者之長,終成辭賦一家之美。
中國古典詩詞,光耀百代。唐詩宋詞達至巔峰。李杜王白蘇陸辛等大家巨擘,為民族留下眾多傳世詩篇,千古絕唱。或豪放,或婉約,其仁愛之心,報國之志,恤民之情,長勵後人。詩的意境、文採、韻律別具一格,膾炙人口。辭賦從這裡獲得詩意、靈感、韻味。賦中有詩,賦家亦詩人。
古代散文,在中國文學的天空,格外璀璨奪目。春秋左傳、先秦諸子、西漢兩司馬、唐宋八大家,其雄文鴻篇均彰顯學識與文筆的功力,閃耀思想與文採的光華。那諸多文學巨匠,本身就是聖賢哲人。華夏文明,大河春秋,縱橫在他們筆下,熠熠生輝。
單就文體而論,辭賦比詩詞體量更宏大,表達更自由,比散文更句式工整,更有駢對韻律之美。因而,辭賦在述史、狀物、懷人,紀事時可以鋪陳開來,盡述滄桑流變,人間風採。
賦者應多學習詩詞,閱讀散文,汲取智慧營養。我青年時代起,就喜歡唐詩宋詞,愛讀《古文觀止》,在多年新聞生涯中擅寫時評,注意借鑑古文和詩韻,把評論寫的更具散文味,更朗朗上口。我尤其喜歡讀《前出師表》《答蘇武書》《大唐三藏聖教序》《陳情表》《弔古戰場文》《祭十二郎文》《師說》《嚴先生祠堂記》,有時背誦,有時書寫,精研細品,樂在其中,似能從中感受那種「理含金石之聲,文抱風雲之潤」的氣韻。這對於我後來學習寫賦,助益良多。
今日的辭賦作者,多數比較年輕。在創作道路上要多向詩詞和散文經典學習。我在《勵學賦》中說:「賢哲巍巍,經典濟濟,解其言,明其理,詠其文,思其義,鍥而不捨,窮源竟委,則金石可鏤,奇路不迷矣。」
辭賦徜徉於詩和散文之間。辭賦、詩詞、散文相輔相成,共榮共茂,同唱新時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