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使用Excel的人,相信以下幾個快捷鍵都能玩得很溜:Ctrl+S(保存)、Ctrl+A(全選)、Ctrl+F(查找)。前兩個不用過多解釋,一個用來保存我們的工作進度,另一個可以選中大片數據。咱們重點說說第三個:Ctrl+F。
之所以Ctrl+F地球人都知道,是因為我們常常要在浩瀚的源數據中「大海撈針」。而撈的往往不是一根針,而是很多根。由於需要做大量反覆的操作,可以說我們被迫學會了「查找」的快捷鍵。否則,一次次靠點擊菜單命令調用功能,還沒開始做,光想想就能累死人。
Ctrl+F用了這麼久,不知道大家有什麼體會。有的人可能覺得很簡單,調用功能輸入想查找的關鍵字不就好了;也有的人覺得更簡單,他每次都完整的輸入待查找的欄位。那我們就先看看對於單元格內容的查找,有些什麼小秘密。
看下面這個例子:
輸入「張」,或者結合通配符輸入「張*」、「張?」,得到的都是完全相同的查找結果。為什麼呢?因為「查找」的默認設置是模糊查找,而「張*」、「張?」本身也是模糊查找,所以結果相同。
如果要精確查找,就需要手工設置一下。細心的人會發現,在「查找和替換」對話框中有一個按鈕叫「選項」,除此以外,沒有其他任何按鈕可能與設置相關。自然就聯想到,「選項」中別有洞天。
說到這裡,我想起我的母親。她們那個年代的人,大部分對電子產品有一種本能的不解。母親常常問我,她的智慧型手機應該怎麼轉移簡訊,怎麼拍攝視頻。幫她解決問題之後,我都會嘗試告訴她正確的方法,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應該是:「您看看現在這個界面,哪一個按鈕才可能完成任務。「刪除」、「退出」肯定不是,所以,只能點「選項」不是嗎?」
玩Excel也是一樣,仔細看看當前的界面或者對話框,一定能找到進入的路徑。查找的「選項」中有一項叫「單元格匹配」,勾上是精確查找,去掉則是模糊查找。當處於精確查找時,「張」只能查找「張」,「張*」可以查找「張」字開頭的所有文本,「張?」查找的則是「張」字開頭,後面只跟一個漢字或者數字的文本。
再仔細看看「選項」中的其他按鈕,精彩的事情就出現了。使用查找功能時沒進入「選項」,等於只使用了查找功能的不到萬分之一。這是為什麼?因為我看到了一個按鈕叫做「格式」。點擊這個按鈕,才真正進入到另外一個世界。
你會驚喜的發現,竟然可以:
按字體大小進行查找;
按單元格邊框粗細進行查找;
按單元格文本對齊方式進行查找;
按單元格填充色進行查找;
按文本字形進行查找;
按文本字體進行查找;
……
……
……
……
幾乎所有的單元格格式都可以被查找,這麼多格式組合起來有沒有一萬種,我想是有的,也許更多。如此強大的查找功能,只用萬分之一,著實有點浪費。
充分的運用它,任何一個單元格格式都可以作為查找的屬性。這就代表,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單元格格式為數據分類,並在之後的工作中,迅速找到屬性相同的數據區域。「大海撈針」其實就這麼簡單。
轉自伍昊的新浪博客,伍昊老師著有多部excel學習的著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購買他的書和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