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才和通才 到底哪個更吃香?(圖)

2020-12-17 網易新聞

(原標題:專才和通才 到底哪個更吃香?(圖))

如今的職場,對於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多樣化。有人認為「藝多不壓身」,具有廣闊知識平臺、豐富知識儲備的通才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但也有人認為「百藝通不如一藝精」,只有具備某一個領域的專長,才能有更大的上升空間。那麼,對於企業HR來說,更青睞專才還是通才?對於未來的職業規劃感到迷茫的職場人,到底該做一名專才,還是通才更好呢?

困惑

思雨是一家網絡公司的網絡設計,他這個人比較「雜學」,無論是專業內的網絡設計、策劃,還是軟體編排、使用,他都懂得一些。

有一次,同事在做網頁的立體設計,忽然發現頁面有些地方不協調,但又找不出問題的癥結。求助了幾個人後仍然沒有效果,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思雨自告奮勇幫同事把問題解決了。類似這樣的事情比較多,慢慢地,大家都認為思雨的能力很強,什麼都會,私下總是找他幫忙。還有一次,幾個同事給客戶做網站建設,需要用到一種新型的軟體技術,對於這種技術,大家都不是很了解。恰巧思雨以前接觸過這款軟體,所以大家紛紛向他「請教」,思雨一下子成了該團隊的「場外技術指導」。網站建設的工作,客戶很滿意,這次連老總也特別表揚了思雨。從那時起,老總開始注意到了思雨,經常會讓他幫助大家做一些輔助工作,團隊合作時,也經常會安排他參加。

因為這幾次的出色表現,思雨成了大家心中的「通才」,而事實上,對於專業外的技術,思雨雖然都有所涉獵,但都不精。如果讓他「單飛」,他反而「挑不了大梁」。

有一次,有個客戶需要做3D特效,公司沒有專門負責這個項目的同事,老總便一下子想起了思雨,把這個機會留給了他,讓他負責,並給他分配了兩個同事做輔助工作。這本來是個露臉的機會,可思雨卻「露了餡」。除了不能熟練運用某些程式語言外,場景特效做得也馬馬虎虎,雖然有同事的幫助,但經過修改後還是不盡如人意,老總只好外請技術人員幫忙善後。「早知如此,一開始我就不顯擺,專心做自己的工作了,現在這樣,反而有些不上不下,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了。」

大咖支招

「做通才也好,做專才也罷,都要看你在職場中的身份與角色。身份不同,定位不同,通才與專才評價也會隨之不同。」天津遠大前程人力資源信息諮詢有限公司合伙人、執行副總裁王惠穎說,「作為企業HR,如果招聘的是技術、研發崗位,他會毫不猶豫獵選 專才 ,甚至是在這個技術領域的領軍人物。假如招聘的是管理崗位,那麼HR會在招聘時劃分一個權重,沒有任何一家企業的HR在招聘選拔的時候只選某一類型的 人才 。」

王惠穎認為,雖然現在各個大學都在熱火朝天地進行「通才教育」模式,打造各路「複合型人才」,但是實際真的走到工作崗位上,就能發現,有些所謂的「通才」其實是「偽通才」。「其實我們企業注重的不是 通才、專才 的問題,更重視的是人的基本素質,如適應能力、應對變革的能力、溝通交流的能力,以及品行是否正直等。」

在王惠穎看來,職場中人,不論是「通才」還是「專才」,「才」字代表的都是一種技能,而非知識。「一個人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熟練地掌握好幾種工作技能。因此,我覺得一個人的職業發展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最好不要涉獵太寬,而在具體技能上又缺乏深度,導致術業沒有專攻,缺乏職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樣不僅用人單位會感到迷惑,也可能會迷惑自己的發展方向。」

因此,王惠穎建議,無論未來你成為通才還是專才,這都取決於你的人生規劃,如果你只想做一名普通員工,那專才是最好的選擇,而如果你想做一名管理型人員,那你必須具備的是通才技能。所以當我們走出學校尋找工作時,一定要給自己一個定位,社會對通才和專才是同時需要的,所以無論走哪一條路,只要用心,都可能獲得事業成功。

網友討論

@阿里軍軍:俗話說藝多不養人,其實你變成通才之後會很累的。

@SGVale:個人認為剛入行時要做專,入行後要博,最終還是通才才有前途。

@yehsa :專才只能做技術,通才就可以上升為管理者。

@墨下生垚:我覺得專才和通才哪個吃香,也要看崗位的需求,公司的需求,現在公司更需要的是能有學習能力的通才,能更好地處理突發的情況。

@georgelueng:因人而異,有的人性格、興趣能力適合做通才,有的人專注、執著適合做專才。

@天空中的飛魚:需要具體情況具體看,如果是成熟的公司,那比通才更專業的專才會更實用。如果在初創型公司,那比專才技能更廣的通才顯然是個更好的選擇。

@Joy&Valentina:我覺得這需要看具體崗位,不同崗位對專才和通才的需求不同。至於職業規劃,專才通常來說工作會更穩定一些,通才往往更有可能創造出不同的道路,比如創業、管理等。

新報記者 宋珅 製圖 單君

(原標題:專才和通才 到底哪個更吃香?(圖))

本文來源:天津網-每日新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通才和專才,哪個更值錢?
    從木桶理論的短板決定論,到網際網路時代的專才優勢論,背後是社會協作網絡的升級。在那個沒有信息網絡溝通的時代,在那個人與人之間信息存在不透明的時代,你很難去找到一個專才,就算找到也很難快速了解對方,並建立合作,所以只能現有的團隊下,每個人去克服短板,哪裡不會補哪裡。
  • 通才教育和專才教育哪一個更重要?
    (這是《教育迷思》系列文章的第二篇,編號為4,明天會放出整個系列文章的目錄和框架。)通才教育和專才教育哪一個更重要?
  • 通才和專才,到底哪種更具有競爭力?
    在這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時代,樣樣皆能,樣樣平庸之人,在特長明顯的專才面前黯然失色。通才往往是隨波逐流,而專才卻能成為真正的弄潮兒,山高人為峰,術業有專攻。如果人才沒有了主攻方向,猶如在黑夜中失去了光明,輾轉反側,有心攻關,而無力攻破。藝不在多,能精就行,唯學能博,唯專能精。
  • 專才與通才,究竟哪個更重要?
    ,僅根據他們的考試成績來看,他們在英語、數學和科學技能方面比未接受音樂教育的同齡人領先了一個學年。」這類文化成績名列前茅,還身兼各種才能的學生一般被叫做「通才」,也是很多人眼中的「人生贏家」。英語中這類人有非常多稱呼。有趣的是,根據大眾對於「通才」的態度,大致分為兩類。
  • 七年 | 「通才教育」和「專才教育」之辯
    《一個法國人花兩年時間開發的處女線路》,點擊了解原創 2016-10-25 Robert老師原載:YouthCareer通才教育和專才教育哪一個更重要?至於大學之前,那就更談不上專,始終強調多學科齊頭並進,留給學生的自主選擇空間遠比大學更少。綜合看,這的確是一個通才教育的時代。但在這波通才教育的大潮下,對專才教育的思考和理解嚴重不足,並存在很多誤區,嚴重誤人子弟。作為教育迷思系列文章的第二篇,下面我們從三個維度來反思一下通專之辯。
  • 公司裁員,通才與專才,誰存活的概率更大?
    裁員時,到底對通才下手,還是把專才掃地出門?一、一定是通才與專才二選一?公司的人才,普遍可分成兩種:刺蝟型人才(專才)及自助餐型人才(通才)。在企業不得不裁員時,會最大限度地才掉高薪的專才和價值不大的通才,但那種集專才通才於一身的,往往會安全上岸。為了活下去,企業會儘可能地壓縮編制,減少人工支出,在工作不飽滿的情況下,能夠在專才和通才間無縫轉換的,無疑更符合當下企業的需求。
  • MBA關注:職場求生術 你是專才還是通才?
    【MBA中國網訊】在科技的突飛猛進的今天,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職場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每個人在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時,或多或少會有這樣的困惑,到底是專才吃香呢?還是通才呢?作為職場精英的你,應該在忙碌中給自己留出一點時間,深入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 「通才」與「專才」,哪種教育理念更吃香呢?
    根據上面這個小故事就引出了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樣一個話題:對於目前我們的教育理念,以及廣大的父母們希望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通才還是專才呢?1首先,通才和專才的人都有哪些區別呢?從定義上看,通才,是指知識面較廣博的人才。
  • 全才和專才哪個更適應社會競爭?全才和專才適應社會競爭時的利弊
    最近,」全才和專才哪個更適應社會競爭?」話題討論的火熱,小編也想湊個熱鬧,今天搜集了幾條代表性的看法,大家一起看看吧~首先簡單囉嗦一句,全才是指才能全面發展的人,即具有各方面的才能。而專才是指精通某一學科或某項技藝的專門人才。
  • 通才與專才 理論與應用
    通才與專才  理論與應用陳岱孫通才、專才的經濟學教育這兩個名詞的定義不十分明確,有人說就是寬和窄的知識結構而已。「通才」就是知識結構寬一點,「專才」就是知識結構窄一點,到底應怎樣解釋也很難說。照方才的解釋,所謂「通才」的教育大致是側重於廣厚的知識結構。
  • 孩子將來是做通才,還是做專才
    有些偏科的孩子甚至把韓寒、郭敬明等拿出來做比較,認為自己是一個專才,而不是通才。那麼什麼是通才,什麼是專才,將來是做一個通才好,還是做一個專才好呢?著名的哲學家以賽亞·柏林,曾經把通才和專才比喻為狐狸與刺蝟,通才的人像一隻狐狸,對各種知識都知道一點;而專才就像刺蝟,一門心思的研究自己領域的事情。如何才能成為專才呢?
  • 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你更認同哪一個?
    通才不等於博學,專才不等於精英,怎麼去取捨這個問題呢?其實也很難說得清楚,我只是在一些層面上談一下對於其中的想法。通俗來說,通才就是指涉及的範圍廣泛,專才就是指在某個領域有一定的見解,可以理解為某個專業,現在的中學生學的是語數英,物化生,政史地,當然還有美術音樂體育等,但這些的重視程度可以忽略,充其量就是炮灰。
  • 做一名通才還是專才?
    前言相信,通才和專才這個問題,從讀書時代開始一直都在困擾著大家。作為一名員工我們應該成為一名通才還是專才呢?作為一名老闆,我們應該選通才還是專才呢?關於專才為什麼需要專才,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每一個方面都做到盡善盡美,所以我們需要在某一方面花時間專研,有所成就,於是我們就成為了一名專才。從高中時代的文理分科,到考大學時的選擇專業,已經慢慢地讓我們成為一名專才。
  • 陳岱孫:通才與專才,理論與應用
    > 通才與專才理論與應用陳岱孫通才、專才的經濟學教育這兩個名詞的定義不十分明確,有人說就是寬和窄的知識結構而已
  • 專才與通才的策略不同
    社群層面,一個偏袒通才的社會不如偏袒專才的社會聯繫緊密,偏向通才還是專才是社會中的一種「文化選擇」,但此研究對同時對個人層面的社交網絡結構也有參考價值。比如,在改變一個稀疏的社交網絡環境,讓其更傾向於專才所具備的密集型社交網絡,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網絡還會演變成適合通才的稀疏網絡。而對於有專才存在的社交網絡而言,卻也存在著「回音室」現象。
  • 專才與通才之辯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我想談談我國的大學教育的現狀和我的一些思考。均是本人陋見,如有不合適的地方,望讀者海涵。專才指在某一方面具有專長,深耕一個領域的人,如果給他們安排其他崗位的工作,他們往往不能創造出很高的價值。通才指各方面都有所涉獵的人,達文西就是最有名的通才之一。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和「禮樂射御書數」所謂六藝的說法。
  • 通才和專才 | 職業選擇和怎麼在諮詢公司內做人
    管理諮詢、實施諮詢和IT諮詢的關係領導力 | 專家和管理型人才的衝突與平衡白領工作的職業定位就是兩種:一種是所謂「通才」(generalist),往上發展就是職業經理人,亦即「通用管理」(general management)的職業發展通道,這類人似乎並沒有特別精深的專業能力,啥都懂一點,對業務的知識浮於表面,主要靠個人情商
  • 我們究竟該成為雙子座類型的通才,還是成為處女座類型的專才?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實際上,圍繞著「通才」與「專才」的議論已經非常多了,可謂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莫衷一是。下面,筆者試圖用兩個星座--雙子座與處女座來做個分析,從星座的角度來剖析一下:我們到底該選擇成為雙子座類型的通才,還是該選擇成為處女座類型的專才?
  • 在技術領域,程式設計師是通才好還是專才好?
    都說學海無涯,在知識的領域就像茫茫大海一樣,怎麼也不可能看到邊界,技術領域也是一樣,隨著時間的前移,也逐漸有老技術的淘汰和新技術的產生,這種情況下只鑽研技術是不是有一定的風險,那麼作為程式設計師是通才好還是專才好呢?近期就有一名網友提到這一問題。
  • 通才和專才誰更強?前者比後者Offer更多獎金更多
    美國杜蘭大學副教授Jennifer Merluzzi認為第一位面試者代表通才(generalist),第二位面試者代表專才(specialist)。她和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Damon Philips的一項聯合研究發現,HR們更願意給通才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