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才和通才 到底哪個更吃香?(圖))
如今的職場,對於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多樣化。有人認為「藝多不壓身」,具有廣闊知識平臺、豐富知識儲備的通才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但也有人認為「百藝通不如一藝精」,只有具備某一個領域的專長,才能有更大的上升空間。那麼,對於企業HR來說,更青睞專才還是通才?對於未來的職業規劃感到迷茫的職場人,到底該做一名專才,還是通才更好呢?
困惑
思雨是一家網絡公司的網絡設計,他這個人比較「雜學」,無論是專業內的網絡設計、策劃,還是軟體編排、使用,他都懂得一些。
有一次,同事在做網頁的立體設計,忽然發現頁面有些地方不協調,但又找不出問題的癥結。求助了幾個人後仍然沒有效果,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思雨自告奮勇幫同事把問題解決了。類似這樣的事情比較多,慢慢地,大家都認為思雨的能力很強,什麼都會,私下總是找他幫忙。還有一次,幾個同事給客戶做網站建設,需要用到一種新型的軟體技術,對於這種技術,大家都不是很了解。恰巧思雨以前接觸過這款軟體,所以大家紛紛向他「請教」,思雨一下子成了該團隊的「場外技術指導」。網站建設的工作,客戶很滿意,這次連老總也特別表揚了思雨。從那時起,老總開始注意到了思雨,經常會讓他幫助大家做一些輔助工作,團隊合作時,也經常會安排他參加。
因為這幾次的出色表現,思雨成了大家心中的「通才」,而事實上,對於專業外的技術,思雨雖然都有所涉獵,但都不精。如果讓他「單飛」,他反而「挑不了大梁」。
有一次,有個客戶需要做3D特效,公司沒有專門負責這個項目的同事,老總便一下子想起了思雨,把這個機會留給了他,讓他負責,並給他分配了兩個同事做輔助工作。這本來是個露臉的機會,可思雨卻「露了餡」。除了不能熟練運用某些程式語言外,場景特效做得也馬馬虎虎,雖然有同事的幫助,但經過修改後還是不盡如人意,老總只好外請技術人員幫忙善後。「早知如此,一開始我就不顯擺,專心做自己的工作了,現在這樣,反而有些不上不下,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了。」
大咖支招
「做通才也好,做專才也罷,都要看你在職場中的身份與角色。身份不同,定位不同,通才與專才評價也會隨之不同。」天津遠大前程人力資源信息諮詢有限公司合伙人、執行副總裁王惠穎說,「作為企業HR,如果招聘的是技術、研發崗位,他會毫不猶豫獵選 專才 ,甚至是在這個技術領域的領軍人物。假如招聘的是管理崗位,那麼HR會在招聘時劃分一個權重,沒有任何一家企業的HR在招聘選拔的時候只選某一類型的 人才 。」
王惠穎認為,雖然現在各個大學都在熱火朝天地進行「通才教育」模式,打造各路「複合型人才」,但是實際真的走到工作崗位上,就能發現,有些所謂的「通才」其實是「偽通才」。「其實我們企業注重的不是 通才、專才 的問題,更重視的是人的基本素質,如適應能力、應對變革的能力、溝通交流的能力,以及品行是否正直等。」
在王惠穎看來,職場中人,不論是「通才」還是「專才」,「才」字代表的都是一種技能,而非知識。「一個人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熟練地掌握好幾種工作技能。因此,我覺得一個人的職業發展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最好不要涉獵太寬,而在具體技能上又缺乏深度,導致術業沒有專攻,缺乏職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樣不僅用人單位會感到迷惑,也可能會迷惑自己的發展方向。」
因此,王惠穎建議,無論未來你成為通才還是專才,這都取決於你的人生規劃,如果你只想做一名普通員工,那專才是最好的選擇,而如果你想做一名管理型人員,那你必須具備的是通才技能。所以當我們走出學校尋找工作時,一定要給自己一個定位,社會對通才和專才是同時需要的,所以無論走哪一條路,只要用心,都可能獲得事業成功。
網友討論
@阿里軍軍:俗話說藝多不養人,其實你變成通才之後會很累的。
@SGVale:個人認為剛入行時要做專,入行後要博,最終還是通才才有前途。
@yehsa :專才只能做技術,通才就可以上升為管理者。
@墨下生垚:我覺得專才和通才哪個吃香,也要看崗位的需求,公司的需求,現在公司更需要的是能有學習能力的通才,能更好地處理突發的情況。
@georgelueng:因人而異,有的人性格、興趣能力適合做通才,有的人專注、執著適合做專才。
@天空中的飛魚:需要具體情況具體看,如果是成熟的公司,那比通才更專業的專才會更實用。如果在初創型公司,那比專才技能更廣的通才顯然是個更好的選擇。
@Joy&Valentina:我覺得這需要看具體崗位,不同崗位對專才和通才的需求不同。至於職業規劃,專才通常來說工作會更穩定一些,通才往往更有可能創造出不同的道路,比如創業、管理等。
新報記者 宋珅 製圖 單君
(原標題:專才和通才 到底哪個更吃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