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2時59分,將現罕見天文曆法現象——「四豬喜迎小雪」

2020-12-20 都市現場

來源 | 都市現場(jxtvdsxc)原創發布

非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

今天22時59分將迎來「小雪」節氣,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雪,但「地寒未甚」,雪量不大,故稱小雪。據了解,今年的「小雪」將出現罕見的天文曆法現象——「四豬喜迎小雪」。

「四豬」是指豬年、豬月、豬日、豬時。我國古代用天幹和地支來編排年份、月份、日期和時間。今年陽曆11月22日,農曆是乙亥年,是豬年;農曆乙亥月是豬月(農曆十月);農曆癸亥日是豬日;農曆亥時是豬時。這一天文曆法現象,上一次發生在1719年11月23日(小雪),整整300年才出現一次。

「小雪」時節,伴隨著冷空氣入侵,我國多地呈現出「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的冬日景象。據氣象部門預測,「小雪」節氣後,隨著冷空氣的影響,24日晚-25日,全省有一次降溫、大風天氣過程,預計降溫7-9℃;我省部分地區有小雨,九江將跌破10℃。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師李福生表示,「小雪」時節寒氣較盛,最傷陽氣。如果傷心陽,會出現胸悶氣閉;如果傷腎陽的話,就會出現腰痛尿頻。

李福生還介紹,「小雪」後,除了加強保暖,冷水洗臉等禦寒措施外,市民在飲食上宜多吃一些黑色食物,可使人迅速恢復身體熱量,不僅可以補氣養腎,還可以抵禦寒冷。另外,還可以進食一些性溫的花椒,除五臟六腑之寒溼,還可以泡腳散寒祛溼等。

此外,醫生提醒,「小雪」節氣後,應該儘量規律睡眠時間,做到「早睡晚起」,且應加強保暖、多曬太陽、增強鍛鍊等。而北方供暖季,長期在暖氣房會出現口乾舌燥、咳嗽、頭暈等,需預防「暖氣病」。

轉發提醒TA,注意防寒保暖!

相關焦點

  • 全球多1秒 明年元旦將出現「59分60秒」罕見現象
    全球多1秒 明年元旦將出現「59分60秒」罕見現象 2008年12月10日 22: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因地球自轉問題,當天早上將出現「7時59分60秒」罕見現象。  臺當局有關職能部門今天表示,國際地球自轉組織日前通告全世界,所有精準計時的原子鐘,都要在格林尼治時間2008年12月31日23時59分59秒的時候,增加1秒閏秒。  屆時,臺灣時間的時序將為2009年1月1日7時59分59秒、2009年1月1日7時59分60秒、2009年1月1日8時00分00秒。
  • 天文異象:「天狗食月」周五上演 閏七月罕見200年一遇
    新快報訊(記者 許力夫 實習生 林雪麗 通訊員 李建基)這個星期五凌晨,將發生「天狗食月」的罕見月偏食天象,而且屆時也是全年月亮最圓最大最亮的一天,這是十分少見的巧妙組合。我國各地均可看到這一現象。廣州最佳觀賞月食時間在凌晨2時51分。  今年9月8日的天文曆法現象有兩大特點:一是農曆閏七月發生的月偏食是當代人從來沒有見過的。
  • 天文專家:凡閏年必現「一年兩頭春」曆法現象
    一些細心的公眾發現,雞年含有兩個立春日,出現「一年兩頭春」曆法現象。天文專家表示,「一年兩頭春」是正常曆法現象,凡是閏年必定會出現這種現象,公眾不必大驚小怪。  據了解,所謂「一年兩頭春」也稱「雙春年」,是指在農曆的一年中有兩個立春之日。
  • 百年不遇的曆法現象:公曆閏年巧逢農曆閏二月
    :公曆閏年巧逢農曆閏二月  作者 郭軍 李建基  今年農曆將發生罕見的曆法現象———閏二月,這是一九四七年以來首次出現的閏二月。據廣東天文學會統計,公曆閏年和農曆閏二月發生在同一年,從一五七三年至二一五五年這五百八十三年中,僅出現兩次。其中一次在一九二八年,另一次在二00四年。  有人問,為何今年農曆會出現罕見的閏二月?
  • 2017年1月1日將現「7時59分60秒」 系閏秒所致
    這多出的「1秒」將加在格林尼治時間12月31日23時59分後,通過增加閏秒實現。由於北京處於東八時區,所以將在2017年1月1日7時59分59秒後面增加1秒,屆時會出現7時59分60秒的特殊現象。  為什麼要增加1秒?這1秒從何而來?據天文專家介紹,為了確定時間,世界上有兩種時間計量系統,基於地球自轉得出的「世界時」和基於原子振蕩周期確定的「原子時」。
  • ​古代天文曆法成就
    和幹支紀年二、歷朝天文曆法(1)《夏小正》:作者不可考,經過很長時間的編撰,到戰國、兩漢時期仍有人編撰,最原始的版本已經丟失(2)殷歷:殷商時期的曆法,正月大約是農曆十二月,商朝也有曆法,但依然沒有特別記錄留下       2.春秋戰國(東周)時期(1)
  • 高考文化常識專項訓練:天文曆法
    C.古代天文曆法中,「望」即指「望日」,指陰曆每月十五,「即望」就是陰曆十六日。「朔」為陰曆每月初一,「晦」為陰曆月末最後一天。D.《荀子》一書為戰國末期趙人荀況及其弟子所著,西漢劉向整理定篇。荀子提倡性惡論,重視後天教育的作用。2.下列對古代文化常識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張聞玉 | 《古代天文曆法講座》
    湯序波張聞玉先生是章黃學派在當代傳統小學界的重要傳人,在古代天文曆法研究與西周年代考證等方面成果尤為豐碩,是學界公認的當代天文曆法考據學派代表性人物。李學勤先生曾讚許張聞玉先生這方面的研究是「觀天象而推歷數,遵古法以建新說」。天文曆法學乃聞玉先生學術中最為重要和精彩的部分,也是他為學的看家本領。竊以為先生學術有兩大支撐:一是小學;一是古天文曆法。
  • 2017年1月1日我國將現「7時59分60秒」 多一秒現象系「閏秒」所致
    這多出的「1秒」將加在格林尼治時間12月31日23時59分後,通過增加閏秒實現。由於北京處於東八時區,所以將在2017年1月1日7時59分59秒後面增加1秒,屆時會出現7時59分60秒的特殊現象。  為什麼要增加1秒?這1秒從何而來?據天文專家介紹,為了確定時間,世界上有兩種時間計量系統,基於地球自轉得出的「世界時」和基於原子振蕩周期確定的「原子時」。
  • 土星合月什麼意思 這並非罕見的天文現象
    對於土星合月大家或許只是一知半解,那麼如果想要目睹這個過程的朋友可以在明晚觀察,土星合月並不是很奇特的天文現象,在今年的6月份已經出現過一次。   「土星合月」,即是土星和月亮正好運行到同一經度上,兩者間的距離最近。
  • 雷射冷卻—銫原子噴泉鍾 將出現7時59分60秒的特殊現象
    產生國際原子時(TAI)的70多個實驗室中有中國3個實驗室,對TAI的產生具有話語權。不但保證了中國在國際原子時合作中的話語權,而且具備了「表決權」,一舉改變了我國只能被動接收國際標準時間的窘境,也為協調世界時的產生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建立獨立完整的國家時間頻率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要是再多給我一分鐘,不,哪怕一秒也好。」這樣的遺憾將通過實施閏秒來彌補。
  • 本月將出現罕見天文現象「超級藍色血月」
    1月31日晚天文愛好者將迎來一次罕見的天文奇觀:超級藍色血月(super blue blood moon)。那麼什麼是超級藍色血月呢?讓我們把這個名字分開,那麼分別就是超級月亮、藍色月亮以及血月,說實話其實1月1日地球已經迎來一次「超級月亮」。
  • 安師大80後教授,發現罕見天文現象,網友:這才是明星
    那就是:我國科研團隊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天文現象。據悉,這是天體物理學家迄今為止在正常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這件事,在國內天文學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通訊》。
  • 古曆法之陰曆、陽曆及陰陽合曆
    陽曆:是古人在古代天文工具日晷上觀察、測算每年日影的長短和方位,掌握太陽在其軌道上的運行情況而制定的。陽曆以春分為起點和終點,太陽繞黃道運行一周,稱為回歸年或太陽年。古人將太陽年的測定已經精確到了分,由於一回歸年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於是便產生了四年一置閏的現象。此曆法就是現通用的公曆。
  • 今年將「多」1秒 7月1日將有7時59分60秒現象
    天文專家表示,因為有了閏秒的存在,2015年總時長為「365天+1秒」,這多出的「1秒」將加在北京時間7月1日。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為了確定時間,世界上有兩種時間計量系統:基於地球自轉得出的「世界時」和基於原子振蕩周期確定的「原子時」。由於兩種時間尺度對秒的測量方法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個時間系統之間就會出現差異,所以有了「協調世界時」的概念。
  • 辛德勇談清華簡「四時」篇與中國古代的天文曆法
    然而在我看來,把它劃歸天文曆法類文獻似乎會更恰當一些;至少我們研究的著眼點首先應該是它的天文曆法內容,其次才是附著其間的數術(案稱作「數術」當更為妥當,別詳拙稿《「數術」還是「術數」?》)。道理很簡單,即使是那些「術數」的內容,依託的還是當時人的天文曆法知識。弄明白、講清楚相關的天文曆法知識,數術才好談。
  • 古代天文曆法知識入門
    《中華古歷淺說》是蔣南華先生從他的《中華傳統天文歷術》中遴選出的文章合集,主要包含古代紀年、紀月、紀日的曆法原理和推算方法,以及二十四節氣、北鬥星等與曆法密切相關的基礎知識。看完這本書,能對我國古代曆法形成一個基本的認識,讓習慣了陽曆的現代人理解陰曆的基本制定原理和規則。
  • 今日小雪:願你三冬暖,來年春不寒
    今日小雪:願你三冬暖,來年春不寒 綠色新聞 | 2019-11-22 11:49:00 星辰在線 | 編輯:樂先文 今日22時59分
  • 今日小雪 描寫小雪節氣的唯美句子 形容下雪的心情優美句子
    今天22時59分,小雪節氣。①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雪,但「地寒未甚」,雪量不大,故稱小雪;②北方供暖季,長期在暖氣房會出現口乾舌燥、咳嗽、頭暈等,需預防「暖氣病」;③小雪時節,應加強保暖、多曬太陽、增強鍛鍊、避免冷水洗臉等。
  • 農曆鼠年「閏四月」,罕見!
    兩個農曆「四月」共計59天。 天文專家表示,作為一種曆法現象,「閏四月」比較罕見,一般相隔8年或11年,最長相隔38年出現一次。就21世紀來說,「閏四月」的年份一共有8次,最近的一次是2012年(壬辰年),再下一次是2058年(戊寅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