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偉:著力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

2020-12-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中國外文局局長周明偉發表演講。中國網 鄭亮 攝

  第四屆全國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6月11日在重慶開幕。研討會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中國外文局和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承辦,重慶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協辦。本屆會議的主題為「構建融通中外的對外話語體系」。

  中國外文局局長周明偉出席研討會並發表演講。周明偉結合對外傳播和當前發展的狀況,就如何加強中外話語體系建設,推動對外傳播工作不斷邁向高峰,提出重要建議。

  全文如下:

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 推動對外傳播工作邁向高峰

——在第四屆全國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上的演講

尊敬的蔣部長,尊敬的亞非主任、燕平部長,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

  首先我要再次歡迎大家出席本次的研討會,我和我的同事都特別高興,連續第四次,從第一屆開始就關注我們會議的老朋友,當然也特別高興看到了很多新面孔。我謹代表會議的承辦方,代表中國外文局,向積極參與支持舉辦這次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也特別感謝重慶市委宣傳部和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對本次會議的大力支持。

  全國對外理論傳播研討會自從2009年開始已經成功舉辦了三屆,成為理論研究、服務對外傳播實踐的一個重要交流平臺,是我國對外傳播領域已經形成一定權威性和影響力的一個高端理論研討會。一會兒中宣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蔣建國同志專門為這次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我們會議還要隆重表彰本次研討會的優秀論文,這是大會專家委員會從200多篇參會的論文當中層層推薦、遴選出來的,他們是近兩年來我國對外傳播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最新成果的代表。本屆研討會論文和研究議題涉及的範圍同前面幾次相比議題更加廣泛,包括了新聞與傳播學、國際關係、文學與翻譯、網際網路與新媒體等多個研究領域,研討會的規模同以往幾次相比也更大了。與會嘉賓來自中央各有關部委、國內有關新聞媒體、涉外工作部門、高校研究機構、省市新聞辦等各個方面,應該說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自從2009年第一屆會議起,我們一直致力於將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打造成一個跨界交流研討的平臺,這本身不僅是由國際傳播本身的屬性所決定的,我們也希望搭建這個平臺併集這個平臺匯聚全國專家學者的智慧,圍繞黨和國家的大局深入研討當前和未來對外傳播的戰略性、緊迫性和具有前瞻性的一些重要議題,發揮好研究對實際工作的引領作用。在此,我們向為研討會提供各方智力支持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結合對外傳播和當前發展的狀況,就如何加強中外話語體系建設,推動對外傳播工作不斷邁向高峰談幾點看法,同大家一起交流。

  第一,如何認識目前我們對外傳播中存在的「有高原缺高峰」的問題。

  2014年10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了一個重要講話,他指出在文藝創作方面,當前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認識學習總書記的這一番講話以後,我體會我們對外傳播領域也同樣存在著程度不同的「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

  總體來說,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們對外傳播工作和理論研究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和成績,理論界、教育界和各個實務工作部門,緊密圍繞中央對外宣傳的要求,有力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順應對外傳播實踐的新形勢,開展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基礎性、前瞻性、應用型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和非常有價值的進步。這些都直接反映了我們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通過貫徹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加強了中國夢、「一帶一路」、「四個全面」戰略等重大主題的對外宣傳,積極向國際社會闡釋中國道路、宣傳中國文化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有力地推動了相關工作,服務了大局。可以說,應對複雜的國際輿論鬥爭,推動相關學科的教學和科研改革與創新,提高對外傳播的能力和水平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著實推動了一批研究成果登上「高原」。

  但是我們清醒地看到,在實踐過程中,高質量的作品依然是少數,相當一部分的研究成果,從我們自己的評價看,還是處於一個同水平的,有些甚至是低水平的重複當中。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問題,依然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大的挑戰。

  比如我們在主動設置國際議題方面的能力還比較弱,我們還缺少國際輿論研究。我們主動設置國際議題的意識和能力應該說有許多進步,但是與對外傳播和國際輿論競爭的需要相比,還有明顯的差距,我們也缺少國際輿論鬥爭場面上的「輿論領袖」,這使得我們在對外傳播和國際話語權的爭奪中,經常會顯現出被動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實際上也反映了我們對外傳播過程中主動設置議題、提出有影響力觀點的能力還比較弱。

  再如,我們經常在一些重要的問題上缺乏好的國際表達。中國發展取得的成績舉世矚目,精彩的內容、呈現的形式應該說比比皆是,而且取得的成績應該說已經越來越多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認同,國際社會對中國信息的需求也前所未有的呈現出來。但是要講好這些中國故事,需要好的國際表達,這恰恰也是我們明顯所欠缺的。沒有好的國際表達,經常的情況是我們有再好的故事也講不出來,即使講出來也傳不出去。同樣,我們更缺少優秀的在國際輿論場上能「打仗」的作品,能影響人、感染人的作品。總書記強調,要把生產創作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來抓,我想我們對外傳播工作也是如此,我們必須把打造對外傳播的優秀作品作為我們所有工作的中心環節來抓,生產創作優秀的外宣作品,同樣是我們對外傳播的中心工作。

  目前,我們製作並能夠對外輸出的受國際受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相對而言還是有限,並更不用說我們影響西方主流社會、影響西方主流媒體,能夠感動人、影響人的產品那就更少了,這些都大大制約了我們好故事、好聲音的對外傳播,制約了我們建設頂尖國際傳媒「航空母艦」的建設。這是我想說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還必須看到快速發展、成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面臨的「高原」和「高峰」的挑戰。

  第二,構建融通中外話語體系,應該成為對外傳播邁向高峰的一個突破口。

  我感到,目前對外傳播我們有一定數量但是缺質量,已經上了高原但是缺高峰的問題,應該有很多,但是我們在構建融通中外話語體系過程中所存在的差距應該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要努力使對外傳播能力同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國際話語權同我們的大國地位相適應,國家形象同我們的實際情況相適應,實現這「三個適應」,使得我們有更多的對外傳播登高原、攀高峰的作品。我們應該緊緊抓住構建融通中外話語體系這個環節。

  對外話語體系,是講好中國故事的一個環節,很多情況下,他是一個關鍵的環節。講故事就像剛才亞非主任所說的,不同於概念對概念的解釋、定義對定義的介紹,這是我們長期以來比較擅長的事情。但是講故事要求的還是要用別人能夠體會、能夠比較、能夠聽懂的,有情感、有情節、有溫度的話語表達,非常形象也是非常深刻地體現了我們的表達應該擁有的特別屬性。用受眾喜歡的方式和語言介紹你自己、介紹你的國家、介紹你的經歷、介紹你的文化,這樣才可能有影響力、吸引力,才可能有感染力,這其實就是構建融通中外話語體系的主旨所在。在很大程度上說,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的水平,往往都是我們講故事的水平,都是向世界說明中國的水平。而融通話語體系,應該也是國際話語權競爭的一個關鍵。

  種種的經歷表明,特別是近年來國內學者的相關研究表明,未來權力的來源,影響力的來源,可能就像美國著名學者約瑟夫·奈所說的那樣,源於駕馭網絡空間信息,並控制話語權影響公眾的語言。這在一定意義上我覺得是有道理的,不難預見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新聞傳播行業,必然要受到網際網路技術,尤其是大數據技術的極大推動。一方面將推動我們事業本身的發展,同時也更加加劇國際話語權的競爭,爭奪國際話語權影響全國受眾成為競爭的高地,成為大數據時代大國博弈的核心能力之一。而沒有完備、強大、富有創新力的對外話語體系,在國際話語權的競爭當中,應該說經常可能會陷於無從談起或者難於實現的狀況。

  對外話語體系建設也是傳播好當代中國道路理念、核心制度、核心價值觀和提高國際道義、感召力的重要環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傳播當代中國的價值觀念,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念,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對於實踐證明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體系和制度,要加強提煉和闡釋。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的當代價值精神傳播出去,以豐富生動的語言來理解詮釋當代中國的價值觀,闡釋好中國人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這個重要任務能否完成,關鍵之一也在於我們對外話語權、對外話語體系的建設。

  第三,我們要共同努力來著力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建設。

  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既描述了我們加強國際傳播能力的核心能力,也是我們傳播好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形象的一個必要的條件,應該說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重視。我們這次會議以「構建融通中外的對外話語體系」為主題,本身就是研究落實中央提出的「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創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展示好中國形象」的工作總部署。我們力求以問題為導向,研究解決我們在構建話語體系過程當中的問題和困難。就此我想拋磚引玉講六點我的思考。

  一是要加強翻譯類的外語教學和科研水平。應該說,外語教學、外語科研在過去30年的時間裡面,中國的水平獲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外語的水平和利用外語的對外交往能力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相對目前,我們對外交往,特別是我們所說的中譯外,要把我們的道路理論制度,把我們的道德核心價值觀念,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經典、文化文明傳播給世界,核心環節經常是表現在我們中譯外上。就中英文上,我們依然處於核心的、能定稿的人才非常短缺,更不用說小語種的。美國有一個非常的知名的語言學院,他培養外交官,像蒙特利外語學院,他教的語種有200多種,我們目前不僅缺定稿人,一般水平、中等水平的翻譯甚至也還處於空白的狀況,我們在不斷推動外語的教學和研究的基礎上,要特別強調外語教學過程中的翻譯水平、翻譯能力、翻譯認識的教育,使得我們整體對外傳播的翻譯工作能夠有一個更加廣泛、紮實、不斷提高水平的基礎。

  二是對外傳播工作者在當今時代一個內知國情、外知世界的紮實的功力和基礎,是我們構建話語體系、做好對外傳播的一個能力和本錢,這是一個更重要的要求。我們可能都記得在十八大一中全會結束以後,中共中央總書記第一次會見中外媒體的記者招待會上做了20多分鐘的一個講話。其中有一句話引起了我的重視,我想我們大家都很重視。總書記提出來:中國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就中國了解世界而言,我相信我們在座無論哪一個行業、無論哪一個方面,已經在過去30年時間,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國際社會的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無論是知識還是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但事實上,相對越來越複雜的國際形勢,相對各類突發事件和重大的國際關注問題,我們還依然處於對很多問題一知半解、不求甚解的狀況。如何更好的了解世界,是對外傳播工作者的一個基礎性但是很重要的任務。

  當然,我們希望國際社會更多的了解中國,這兩條都是構建融通中外話語體系的一個基礎,內知國情、外知世界,是我們構建融通中外話語體系的一個基礎,缺乏這個基礎,我們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當然特別是對受眾國歷史文化的研究,常常會成為制約我們對外傳播發展的一個實際限制。我們常常以為,只要我有精彩的故事、精彩的內容、精彩的作品,就有條件推向國外。事實上,中國文化在「走出去」的過程當中,中國文化能走多遠,中國的對外文化交往能力有多強,首先當然取決於我們手上的產品精彩不精彩,但也受制於我們對外部世界的了解。中國文化能走多遠、能有多大的影響力,一定程度上受制於我們對外部世界的了解,如果我們對別人的文化了解不夠,常常會直接制約我們對外文化「走出去」的能力,因為這是文化的屬性、文化交流的屬性所決定的。只有通過交流才能實現文化「走出去」的功能,而交流的過程必須是以了解別人、理解別人、認識別人為前提。因此,我認為更好的了解一個快速發展的自己和快速發展的別人,都是我們構建融通中外話語體系的一個重要的基礎性條件。

  三是要通過建立機制來逐步形成我們話語體系的建設。還是要按照大數據的原理建立大的資料庫,不斷完善形成一個權威的由易到難、先易後難、由近到遠的的智庫、文字庫和話語體系庫。在加強基礎建設的同時,在發展推動融通中外話語體系建設時有一個紮實的基礎性的資源。

  四是要解決好翻譯的問題。我們講故事、傳聲音最終還是要通過別人的語言呈現出來。我們希望了解別人、認識別人,讓別人了解自己、認識自己,這是一個目標,但依然很漫長,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通過我們自己用別人的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將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因此我們還是得高度重視翻譯當中的一些問題。

  我舉一些例子。有兩個詞的翻譯最能引起我的思考。一個是「一帶一路」的翻譯,現在我們經常是翻譯沒有語法錯誤、沒有文字錯誤,但是呈現的意思有時候往往大相逕庭,有時候的翻譯達不到我們想呈現的目標。「一帶一路」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們直接翻譯成英文,很精彩就四個詞,關鍵這四個詞要呈現這樣大的一個戰略構想,往往可能需要40個詞、80個詞甚至更多的詞來解釋它,使得我們在對外傳播的第一時刻失去了對外話語的主導權。更何況我們有些解釋,因為翻譯本身對「一帶一路」的闡釋,使得西方社會特別是美國人,有些看不明白「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的時候,西方人一句話說是中國的「馬歇爾計劃」,只要說中國的「馬歇爾計劃」都聽得懂。

  因此,在一些政治理念,重要的政策定義翻譯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只追求沒有錯誤,往往事與願違或者達不到預想的結果。我們要花很多時間來解釋這不是「馬歇爾計劃」。因此翻譯沒錯誤,我們沒有問題,國際上有問題,如果要妖魔化「一帶一路」,那順水推舟就可以植入他們想表達的意思。

  「四個全面」,我們經過各方的論證和研究,最後建議的一個版本是比較準確的。但從西方文化,從外國讀者的理解角度就發生問題了。「一個全面」理解這是你說的「四個全面」,「一個全面」還不夠要四個,到底哪一個是全面,什麼是全面,是哪個全面的全面,等等。中文的理解、中文的表達完全清清楚楚,沒有任何邏輯上的問題,但翻譯本身對四個全面理解有局限,在表達上語法沒有錯誤,單獨看翻譯很完整,但理解上會給別人帶來困惑。我舉這兩個例子意思是說,我們要轉達好、表達好這些歷史任重而道遠。很多情況一翻了知、一譯了知,實現不了我們「走出去」的目標。

  五是要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不能只認為是對外傳播工作者或者翻譯工作者的責任。要構建一個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必須要讓越來越多寫中文稿子的人、寫重要文稿的中文起草者能夠關注到我們對外傳播的本身需要。構建融通中外的對外話語體系,本身應該成為中文起草者一個努力的方向。中央文件翻譯中碰到的一些問題,我們曾經請教過中央一個老翻譯家,當時他82歲,他說現在很多翻譯不準確,不能完全怪翻譯,因為翻譯不知道這簡單表述一二三四五六背後的實質意思是什麼,字面翻譯只能翻成這樣子。

  一個有效解決的辦法是周總理60年代設立的一個經典的範例。當時中蘇論戰的時候,周總理起草「九評」,周總理安排兩個語種的翻譯,一個是英文一個是俄文翻譯進入中文起草組,要求他們從頭到尾了解中文本身想說的什麼意思,周總理甚至說外文翻不清楚的改中文。為什麼?就是要讓國際社會看得懂、看明白。只是自己很清楚很明白,別人不明白這是不行的。因此很難想像,如果沒有中文起草者的支持和理解、配合,我們構建融通中外話語體系的過程將會有更多的困難,因為很多困難是我們中文起草者製造的。因此,如何實現融通中外話語體系這個崇高的目標,需要我們中外文的工作者,共同努力,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才能最終實現。

  六是要認識、研究、把握跨文化交流和傳播的規律性。應該說傳播是過去30年裡面各個學科當中發展最快,同時又面臨許多新問題的一個領域,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挑戰的新的發展領域。因此如何逐步摸清它規律性的內容,是我們的側重點。我們在研究構建這個話語體系當中既不能妄自菲薄,簡單的照搬照抄,或者簡單強調以我為主,簡單的排斥或者自說自話,也不能把融通中外依樣畫葫蘆,或者簡單把詞彙堆積和組合。研究它的規律性有助於我們減少盲目性,增強我們話語體系的客觀性和有效性。

  同志們,外文局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面,一直在探討對外傳播的一些實踐和理論的重要問題,我們有責任也非常願意同大家一起共同搭建好這樣的平臺,來研究我們面臨的問題、應對我們面臨的挑戰。我們非常高興的看到,全國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已經順利舉辦了三屆,這是第四屆,六年來我們理論和實踐的配合越來越緊密,國內外研究者表現出的熱情越來越充分的體現在我們很多研究成果當中,一批年輕的專家和研究機構都用各種方式創立了研究課題、研究中心,並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為了進一步推動對外理論傳播、服務外宣工作的大局,我們外文局準備設立一個全國對外傳播理論研究課題招標機制。這裡順利簡單做一個介紹。希望這個機制能夠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依託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這樣一個平臺和豐富的專家資源,通過機制性、系統性的研究,來推進我們的理論、提高我們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因此,想通過每年設立一批課題的方式來招標各個有實力的專家、機構和個人來進行研究,我們歡迎各單位的專家和各個機構能夠積極的支持我們,積極的參與這個活動,期待我們來共同「登高原、攀高峰」。

  同志們,今天我們又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有更多的希望,我們真誠的希望各位專家學者共同努力開好這次會議,實踐好我們對外傳播事業的發展。謝謝!

相關焦點

  • 中國外文局局長周明偉:著力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
    本屆會議的主題為「構建融通中外的對外話語體系」。中國外文局局長周明偉出席研討會並發表演講。周明偉結合對外傳播和當前發展的狀況,就如何加強中外話語體系建設,推動對外傳播工作不斷邁向高峰,提出重要建議。第二,構建融通中外話語體系應該成為對外傳播邁向高峰的一個突破口目前對外傳播有數量缺質量,已經上了高原但是缺高峰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們在構建融通中外話語體系過程中所存在的差距應該是重要原因之一。
  • 融通中外翻譯學術話語體系
    如何突破困境、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成為我國學界關注的熱點。創新發展翻譯理論研究我國翻譯理論研究隨著翻譯事業的發展不斷拓展、深化,國內翻譯界在理論、方法創新上也做出了很多有益嘗試。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副院長李長栓提出,應以「信」「達」「切」作為指導翻譯實踐的標準。
  • 黃友義:《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為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樹立榜樣
    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原副局長、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友義在第四屆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第五次會議作題為《通過翻譯和出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文版 學習和體會中國話語權的構建》的大會發言。黃友義認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為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樹立了榜樣,作為譯者,譯文的質量間接影響著這種話語體系的傳播效果。
  • 周明偉:緊抓歷史機遇 推動中國翻譯事業發展
    「一帶一路」中的話語體系建設與語言服務發展論壇,暨2017中國翻譯協會年會於12月1日在北京召開。中國翻譯協會在本次大會上發布重要成果以及標準規範,對話語體系建設、「一帶一路」建設以及語言服務發展展開研討。本期節目就大會的相關問題專訪了中國翻譯協會會長周明偉。
  • 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 增強國際影響力話語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剛剛結束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中國社科院院長王偉光解讀《關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記者 朱基釵)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關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出全面部署。
  • 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三要素
    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三要素 發表時間:2016-08-08   來源:學習時報  話語體系是人們在一定社會語境中形成的思想理論體系和知識體系的外在形式,用以表達特定的思想立場和價值觀念。縱觀人類社會發展歷史,每一個民族都有代表其民族特色的話語體系,每一個時代都有體現其時代特徵的話語體系,每一個社會也都有象徵其價值取向的話語體系。
  • 聚合翻譯資源 構建對外話語體系——中國外文局、中國翻譯協會重大...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兼總編輯高岸明、中國翻譯協會會長周明偉、中宣部國際傳播局副局長陳雪亮等出席儀式,來自中央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新聞媒體、智庫研究機構、高校等的各語種專家近60餘人參加活動。    高岸明在致辭中指出,重大翻譯工作審評專家委員會應以對外宣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使命,全力推進重大翻譯工作;以加強國家翻譯能力建設為重要旨歸,積極承擔重大翻譯任務;以推動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為努力方向,全面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以加快高端翻譯人才隊伍建設為階段目標,不斷強化人才智力優勢。
  • 博實樂「中外融通課程」項目,為中外融通課程貢獻灣區方案
    6月18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印發通知,博實樂旗艦校廣東碧桂園學校提交的「基於中國學生核心發展素養的『中外融通課程』灣區實踐研究——博實樂課程體系的實踐範式」被立項為實驗區區域重點課題。
  • 構建匯聚正能量的網絡話語體系
    原標題:構建匯聚正能量的網絡話語體系  話語體系,是傳播思想的載體,是教化人心的工具。在網絡逐漸成為社會意識形態主戰場的今天,誰能用自己的話語體系引領潮流、折服對手,誰就能「網」聚人心、引導輿論、陷敵於被動。
  • 洪曉楠:中國話語體系構建任重道遠
    摘編自《經濟日報》  洪曉楠:中國話語體系構建任重道遠  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洪曉楠認為,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還面臨「大而不強」的問題,中國話語體系構建仍然任重道遠。推動中國話語體系強起來,也是中國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內在要求。
  • 構建新時代中國音樂理論話語體系
    構建新時代中國音樂理論話語體系 2018年11月08日 06:4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州 王耀華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構建當代教科書話語體系的方法論
    教科書話語體系建設有助於提升學校教育質量,有助於樹立文化自信、學術自信和教育自信。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王攀峰教授的《教科書研究方法論》一書全面系統地探討了教科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致力於揭示其內在邏輯和研究理路,為提升當代教科書話語體系的方法論自覺,推動獨立形態「教科書學」的形成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 努力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
    就社會總體發展層面來說,應該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話語理論,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宏觀話語體系;就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結構層面來說,應該構建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文社會科學為核心的話語體系,這些問題往往要上升到科學的層面,也需要通過科學來解決,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觀話語體系;就具體社會問題來說,特別是熱點與焦點問題,應該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體話語體系,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微觀話語體系
  • 構建中國特色民族政治學話語體系
    因此,在實現主體發展的基礎上,我們需要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政治學話語體系。研究取得顯著進展我國民族政治學研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構建基於國家視角的邊疆治理理論體系,有助於填補我國在該領域的話語空白,激發學界的邊疆研究熱情。形成新的分析視角和框架民族政治學研究要面向現實,在現實中發現問題並提出新的解決方案。在此基礎上,對原有知識、理論和方案進行補充和校正,以豐富民族政治學學科體系,促進學科發展。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舉辦「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學術沙龍
    「文化」的作用在外交活動中日益凸顯,我國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應充分重視與文化理念的傳播相結合。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陳開和從「中國威脅論」的新發展、對外話語體系的「跨文化」挑戰和中國話語體系如何融通中外三個方面進行發言,指出部分西方媒體對中國形象的誤解和扭曲問題、西方理論話語的強勢地位問題和中國特色與國際理解的不適應問題。
  • 周明偉:豐富完善翻譯工作者素養
    外文局局長周明偉出席大會並發言,我們針對部分翻譯工作相關的問題對周明偉局長進行了採訪。 周局長您好!我們都知道外文局是國家權威的對外出版集團,外文局也擁有一大批非常優秀的翻譯工作者隊伍。在中共十八大勝利閉幕之後,在國內外新的發展環境下,您認為外文局在翻譯工作方面將肩負起怎樣的新使命呢?
  •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
    原標題: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   核心提示   ●每個時代都有反映這一時代的話語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正確認識當今時代潮流和國際大勢的時代產物,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話語體系   ●「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摒棄國際國內「戴著有色眼鏡的人的主觀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