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園」構建勞動教育新樣態

2021-03-01 基礎教育課程

「天下無一物無禮樂。」教育是基於物質、超越物質的人的精神與靈魂的再造。要克服空泛的勞動教育,載體建設是重要的前提,這是勞動的具身性、對象性、實踐性所決定的,是勞動教育實施的「牛鼻子」。因此,勞動教育必須要有一定的載體。然而提到當下校園的勞動教育場所,是否有足夠的格調喚起學生勞作的熱情呢?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山水田園,承載著浪漫詩意的文化皈依,承載著詩化哲學的精神傳統。南山湖小學是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孵化」的一所新校區,啟用伊始即以「山水田園」勞動課程的建設為著力點,構建勞動教育的新樣態,形成了勞動教育特色。

勞動精神是勞動課程的核心。對勞動精神進行尋根溯源,就不得不提傳統文化對田園精神的歌詠。山水畫和田園詩營造的審美意境,有著「關心勞動者」的大德性,有著「寄情山水間」的大情懷,有著探尋「天人合一」的大哲思。

南山湖小學伴湖而建,是一所融在自然山水中的學校。基於傳承和創新,學校努力建設「山水田園」式勞動場域,作為「田園精神」的物化載體,承載著物型與意義趨同的課程價值追求。校園建設以「天人合一」的原生態山水氣象為基點,取山造境,取水喻志,豐富了「山水田園」的地表文化。挖土成湖,微波粼粼;堆石成山,怪石嶙峋;噴泉遊魚,相逐成趣;綠植豐富,層次立體……學校呈現出可視化、立體感極強的園林格局。前瞻的理念配合前置的設計,讓南山湖小學校園氤氳出一片「山水風光,田園詩情」的意境,呈現出一派「仁者樂水,智者樂山」的氣象。

勞動教育的課程目標有公認的三維向度:一是塑造勞動觀念,二是掌握勞動知識和技能,三是養成勞動習慣與品質。物象有限,意象無窮。以「山水田園」這一載體,勞動教育的三維課程目標構建得以形意兼備,得以具象歸一。

「山水田園」塑造勞動觀念。天人合一思想源遠流長,在此基礎上衍生的山水田園詩自成一派,歌詠自然和田園生活,大多以農村的景物和農民、牧人、漁父等勞動者的勞動為題材,彰顯出難能可貴的「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觀念態度,這為實現「塑造勞動觀念」的課程目標提供了宏大的資源調用可能性。

「山水田園」承載「知行合一」。傳統上,人們用「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來諷刺文人的短視和孱弱,而田園勞作彰顯了「知行合一」的課程目標,「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土地之上的收穫是檢驗「知行」的重要標準。田園中有實實在在的勞作,因為「草盛豆苗稀」,所以才要「晨興理荒穢」。大量的種植作物成了掌握勞動知識和技能的豐富載體。植物學作為近代科學體系化研究範本之一,提供了很好的知識圖譜。學生通過「形色」APP等信息化智能輔助,可以方便地汲取知識。各班級製作二維碼宣傳自己的勞動,「掃一掃」即可精準了解相關勞作資料。

「山水田園」涵育勞動心性。縱觀當下,很多學校嘗試基於農事拓展的勞動課程建設,在校內或者校外專闢「開心農場」之類勞動基地,但存在與學生生活割裂或者遠離教學區的弊端。「山水田園」物型嵌於整個校園之中,教學樓之間有「山水」和「田園」,勞動場所朝夕可見,俯仰可拾,與學生的連接具有全天候性,能夠很好地克服校外勞動基地「游離」於學生學習生活的不足。因此,培養勞動習慣、涵育勞動心性、養成勞動品質成為適切可達的課程目標。

基於勞動課程「三維一體」的目標,南山湖小學將原有校園規划進行改造,勾連了校園內不同的資源版塊,形成了「三園一坪」的勞動課程物型載體集聚。「山湖園」是模仿通州區南山湖景區的校園微縮版園林,湖水取自南山湖水系,經過自然淨化後注入池中,池水貫穿五座樓宇,成為校園流動的風景。基於此物型,充分挖掘其勞動課程屬性,池邊種植睡蓮、蒲草、馬尾,呈現南通當地的植物生態之外,大量種植蘆葦,供學生端午節包粽子之用。在池中放養錦鯉、鯽魚、螺螄等水生動物來構建養殖課程。「東籬園」是化用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意而命名的種植園。在前期校園規劃中,學校將車庫房頂上的綠化地改造成300平方米的耕地,供師生種植農作蔬果。分田到班,責任到組,採用輪作方式種植。遠離「車馬喧」的浮躁,氤氳在山水之中的勞作而歌,給人的感受是自然美好的。「百果園」原為一片帶有坡度的綠化帶,所種植被也較為普通。借植樹節之東風,由學生自發捐獻果木進行栽種。園內桃、李、杏爭春而開,橘、梨、櫞迎秋飄香,更有櫻桃、石榴、紅棗等點綴滿園綠色。該園還供學生剪枝、除蟲、採摘之用,勞動教育的載體功能彰顯。「百花坪」原為學生餐廳東側一處開闊草坪,平整卻單調。後改為種植花卉,花期時形成花海,同時也種植蘇丹草、黑麥草等牧草,供「山湖園」中的魚兒享用。大片的花與草形成了牧場奇觀,兔、雞等小動物也入駐其間,配合飼養課程開設。

「三園一坪」的物型涵蓋山水、田園、牧場、果林等不同勞動場景,緊密布局在教學樓、綜合樓、食堂、操場等建築旁邊,成為學校地表文化的重要構成,營造了勞動生產和生活的大情境,自然應運派生出勞動教育的新樣態。

以「山水田園」作為勞動教育的物型是連結傳統,融合文化的傳承之舉,也是創新之舉。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不是所有的勞動都有教育的價值」,同樣不是所有的勞動都能實現教育價值的最大化,融合創新是勞動課程煥發教育價值的重要策略,而「山水田園」課程為這種融合提供了情境化實景。

樹德,即與德育融合。中國人的集體精神可概括為家國情懷,中國人的仁心柔情表現為對鄉愁的渴望和眷戀,而能寄託對家的愁思、對國的眷戀的重要意象就是田園。因此,建設田園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以校為家」的集體主義,種植勞作能夠很好地植入夢想的種子,成為孩子們道德精神萌芽的沃土。土地的無私產出是一種大度饋贈,會涵養孩子的大胸襟,拓展孩子的大格局,讓孩子明白什麼是感恩。

增智,即與智育融合。「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對山水的再認知是中國人的獨特智慧。透過山水的複雜表象,人們悟得了「智由仁出」的哲思,尋得了「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領悟,獲得了「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智慧,入得了「相看兩不厭」的境界……一花一草、一樹一木都是知識源,詩詞吟誦、作文速寫、數學統計、科學觀察等學習活動,在山水大情境中得以有效展開。賞一賞田間的風情,看一看作物的生產,聊一聊勞作的收穫,吟一吟田園的詩歌,在田園物型中獲得真切的體悟和收穫,勞動教育便自然生長和發生。

強體,即與體育融合。古人「日出而作,日人而息」的勞作規律,深得修養身心之精髓,「鋤禾日當午」「帶月荷鋤歸」考驗的是勞動者的意志。每日飯畢,孩子們在山水學園中踏步遊學,成為喜聞樂見的運動。而一次酣暢淋漓的田間勞作,更是孩子們鍛鍊身體,舒展四體的好機會。體育老師還將體育課搬到了草地上,在草地上打滾,和大地來一次親密接觸,「草地翻滾」課程深受孩子們喜歡。

育美,即與美育融合。田園旖旎,風光無限。春天的「東籬園」「百花坪」奼紫嫣紅,催生了律動,渲染了色彩。老師組織學生進行風景寫生、編排春天的舞蹈,都有了物型的依託,學生的審美情趣變得勃發,審美意象變得豐富,審美視野變得深邃。

「山水田園」物型承載勞動課程的架構,既關照本體功能,又關照工具功能。可以說在五育之中同時兼具目的、手段、路徑和功能的,非勞動教育莫屬。創新融合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關鍵,「山水田園」是生活化的融合性課程,因此可以成為「五育並舉」的重要途徑之一。

「山水田園」勞動課程來自文化傳統,來自於風土自然,但更多地呈現出一種課程的開放性,是一種接軌時代的勞動教育新樣態。

勞動教育的樣態主要有: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職業體驗勞動、設計製作等。傳統勞動課欲涵蓋所有樣態,實施難度較大。而田園勞作的豐富類型,為打開勞動教育的豐富樣態提供了多種可能性:可組織學生參加農業生產,種植農作物、養殖水產品、飼養小動物;可組織學生參與生活勞動,相時採摘、烹飪製作、聯誼聚會;可組織學生參加服務性勞動,宣傳、銷售、公益募捐義賣自己的農產品;可組織學生參加職業體驗勞動,邀請農藝師、插花師、廚師、售貨員等家長助教們為孩子們進行授課,了解不同行業、不同勞動的特點。在「山水田園」校園物型中,科學規劃勞動教育的時態、合理安排勞動教育的樣態,是實施好課程的重點。

「山水田園」的物型提供了課程大情境,綜合性主題學習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有效樣態,豐收節、金花節、錦鯉節……每一個「嘉年華」的主題都能喚起學生「格物致知」的興趣:哪些農作物可以餵魚?送花給長輩應該播種哪些花種?綠葉青菜分幾種?怎麼樣計算一畝地的產量?哪種農作物經濟效益最高?怎麼治理魚塘裡的藍藻?油菜花是蜜蜂的美食,是產油的能手,是春天的色彩,也是謙遜的君子品格……孩子們樂此不疲地研究著。勞動出真知,格物有樂趣,彰顯出勞動教育的新樣態。

「山水田園」課程力求融合創新,但課程價值的初心不變。課程起於物的「形而下」,但求於物的「形而上」。在五育並舉的教育大語境下,勞動教育必須有立德樹人的不變堅守。好的勞動教育課程應當彰顯育人稟賦、樹人情懷、立人策略。

勞動教育不能空泛,要有一定的勞動對象、勞動方式、勞動過程、勞動關係、勞動成果。而要在課程中凝結這些要素,口耳相傳不足以見成效,身手示範不足以得真知,幾間勞技功能室也是不足以容納這麼多勞動要素的。具象的勞動載體呈現出了勞動場所的「田園詩情」,呈現出了勞動收穫的「金色的田野」,呈現出了價值無上的「勞動真光榮」,這些是文本課程或者簡單的手工課程無法企及的教育情境。在學校構建「山水田園」的勞動新樣態,打造有格調的勞動場域,形成宏大敘事的勞動情境,能弘揚勞動精神,真正吸引學生,也只有全過程的勞動教育(種、採、摘、食、用、養、護等),才能培育堅定的勞動意志和信念,起到以「勞動」育人的效果。

傳統文化中「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片面認識使得勞動教育陷於尷尬境地。「君子遠庖廚」「勞力者治於人」更是讓學生對於勞動有了認知上的偏差和情感上的抗拒。在端午節主題大活動中,孩子們用湖邊栽種的蘆葦葉包粽子;兒童節,他們用蠶豆來製作玩偶,吹蠶豆葉哨子;讀書節,他們給「東籬園」寫童話,編繪本……聞著田野泥土的芬芳,品味果實成熟的喜悅,用全部感官去認知和學習,觸摸著感受著勞動的意義,勞動情感便自然醞釀。全身心參與的勞動實踐,讓學生體驗勞動是辛苦、困難的,更是快樂、幸福、美好、偉大的,如此才能產生認同、讚美、謳歌的情愫。勞動有了獲得感,快樂的情感才能內化於心。勞動情感的正能量,是創造真實價值的重要前提。

當大地將鮮美的果實饋贈給勤勞孩子們的時候,他們一定會對「感恩」這個詞有更深的理解。「山水田園」勞動課程探討的終極話題是價值向度的,看重的是勞動之於人生、社會、世界的價值意義。勞動賺了錢怎麼用?通過義賣農產品,孩子們將「人生第一桶金」用於感恩敬老院的老人。暑假心愛的動物無人照料怎麼辦?各班掀起了討論熱潮,最後寫倡議書給學校,要求能夠暑期返回學校輪流給錦鯉投食。孩子還紛紛申請領養學校的兔子,和動物朋友一起過暑假。畢業班的孩子要離開母校,怎樣向師長恰如其分地表達心意?孩子們採摘了百草園裡的鮮花,學習了插花技藝,用一捧捧精心搭配的絢爛花束表達感恩師長之情,花香意濃,情遠緣真,畢業禮顯得格外有意義。勞動教育有了反哺情、感恩意才能燭照學生的一生。

南山湖小學的「山水田園」勞動課程的實踐時間雖然不長,但其基於人文傳統,基於家園精神,基於詩化哲學的探索實踐卻給勞動教育帶來很多有益的啟示,展現了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多樣態走向。在美麗中國建設的大背景下,城市學校亦在自覺傳承、構建,讓校園物型更葆有「山水田園」式的浪漫品質,讓勞動教育更富有「山水田園」般的牧歌風情,讓傳統文化中的「山水田園」之美為實幹興邦的教育「中國夢」賦能。

相關焦點

  • 勞動教育在田園裡「落地生根」
    ■「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系列報導「通過這個測試,我們了解到土壤酸鹼度、無機鹽的含量對農作物的影響,知道了如何才能讓其生長得更好。」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高村中學初三學生田欣純說。日前,在高村中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裡,學校教師正帶領學生開展採集土壤樣本的調查研究,對土壤酸鹼度等指標進行化驗或測量。
  • 讓勞動教育在田園裡「落地生根」
    讓勞動教育在田園裡「落地生根」 文明城市創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提升 2020-08-09 來源: 文登傳媒網 文登傳媒網訊 為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暑假以來,文登各中小學組織開展各式各樣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出課堂、
  • 「田園山水」大課堂,農家孩子樂在其中
    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遠離街市的喧鬧,來到寧靜致遠的農村,文學史頁,曾出現過風靡一時的鄉土文學,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山水田園佳作。農村裡,纖陌縱橫,鳥語花香,屋舍儼然,這正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神奇的美。農村小學生生在農村,長在農村,這色彩斑斕的田園山水蘊涵著無盡的知識和無限的生機,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重要資源,利用「山水田園」這些農村資源,能訓練學生思維,淨化學生心靈,啟迪學生思想。一、田園山水——我們的課本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 吹響勞動教育集結號 蘭州市中小學積極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今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做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近期,蘭州市中小學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美麗,勞動教育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我市各中小學吹響勞動教育集結號
    今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做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一是多維度設計,構建勞動課程新體系。通過小當家課程,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通過微公益課程,強化社會責任和奉獻精神;通過小院士課程,培養吃苦耐勞、創新進取的品質。二是家校社聯動,營造勞動教育新樣態。積極聯繫社區、集團分校、社會實踐基地、家長等力量進行課程協作形成合力,為學生勞動實踐提供個性化學習平臺和資源支持。
  • 他們的山水田園詩,最適合春天來讀
    山水田園詩詩友們肯定不陌生但若細品起來其中可有大樂趣~什麼是山水田園詩?人們常將山水詩和田園詩並稱為山水田園詩,實際上,這兩種詩有著不同的風格與內容。山水詩主要描寫自然風景、名山大川,田園詩則主要描寫鄉村的生活景象。
  • 青少年兒童勞動教育與「耕育農法」田園體驗
    近日,國家發布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全面部署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堅持立德樹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把握育人導向,遵循教育規律,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教育體系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意見》出臺的背景是什麼?如何把握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基本思路、戰略任務和主要舉措?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教育部有關負責人。
  • 我市中小學積極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今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做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近期,我市中小學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美麗,勞動教育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盧麗華 於明業:基於新時代構建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
    只有這樣,才能構建起生動靈活、富有朝氣和時代感的新勞動教育課程。勞動教育課程回應新時代教育變革的需求:首先,必須基於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以及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在課程規劃與構建中引入更豐富的教育內容,將勞動教育視為一種綜合素質養成教育;其次,必須把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勞動情懷作為重點內容;最後,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勞動創造力作為重要任務。
  • 安州區:構建中小學校勞動教育體系,以勞動教育實現「樹德、增智...
    從制度層面構建勞動教育的長效機制安州區教育和體育局結合安州區的實際情況,印發了《關於在中小學和幼兒園開展勞動技術教育的實施意見(試行)》,從制度層面對中小學和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的組織領導、勞技課程的安排和落實、中小學勞動陣地的建設、課外勞動實踐活動的開展和實施勞動教育的評價與考核等進行了設計和規範。
  • 上海探索構建新時代勞動教育體系 讓每個學生在勞動中成長
    近日,上海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充分發揮上海勞動教育傳統優勢,在教育內容、實踐活動、支撐保障等方面推出系列舉措,努力建設具有時代特徵和城市特色的勞動教育體系。上海印發的《實施意見》,結合上海作為超大城市開展勞動教育的實際情況,立足大中小幼一體化建設等工作基礎,瞄準解決學生不想勞動不會勞動、專任教師匱乏、社會合力不足等瓶頸短板,在課程教學改革、教師隊伍建設、資源整合保障等方面拿出實招硬招,明確了上海市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下一步「怎麼幹」。
  • 實踐樣態 |「四融·四創」——溫州市第七幼兒園STEAM教育實踐樣態
    為進一步提煉和完善學校實施STEAM教育的典型經驗,深化推廣學校中典型的STEAM實踐形式,現開展溫州市中小學(幼兒園)「STEAM教育學校實踐樣態15例」初選展示活動。本期推送的是溫州市第七幼兒園的STEAM課程實踐樣態。
  • 生態田園自然教育課題研究志願參與家庭招募公告——山水童源生態文化教育基地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山水童源已度過自己的十周歲生日。十年間,我們風雨兼程、砥礪前行,那份對孩子的愛、對教育的熾熱、對未來新教育環境的憧憬依然如故。我們帶著迎新的喜悅,再次熱忱邀請志同道合的家庭作為志願者參與到生態田園自然教育課題研究中,與我們在孩子教育的道路上攜手同行。       山水童源新階段教育研究參與家庭招募持續進行。
  • 半塘田園造就躬耕教育新天地
    摘要:江蘇省崑山市信義小學本著科學規劃,建構勞動育人體系;創新模式,形成勞動育人聯盟;落實行動,實現勞動育人價值的教育理念研發了「半塘田園」課程體系,讓勞動成為全體師生最自然的生活方式。
  • 【今日積累】山水田園詩派及主要代表人物!
    二、詩派風格清新、韻致高遠、格局闊大,氣象萬千,感情豐富山水田園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歌詠田園生活,大多以農村的景物和農民、牧人、漁父等的勞動為題材。詩人們以自然山水或農村自然景物、田園生活為吟詠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閒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山水田園詩屬於寫景詩的範疇,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 觀點|盧麗華 於明業:基於新時代構建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
    只有這樣,才能構建起生動靈活、富有朝氣和時代感的新勞動教育課程。勞動教育課程回應新時代教育變革的需求:首先,必須基於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以及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在課程規劃與構建中引入更豐富的教育內容,將勞動教育視為一種綜合素質養成教育;其次,必須把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勞動情懷作為重點內容;最後,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勞動創造力作為重要任務。
  • 山水田園的夢 我們做了幾百年
    山水田園就像一個心靈的避風港一樣,也許是起源於他們的「蓴鱸之思」,也許是對得道修仙的遐思,或者只是單純的對於山水田園天生的親近感。的生活,從此後世歷朝歷代文人心中朦朧的山水田園的輪廓變得無比詳實,這種嚮往變成了種「情結」。在廟堂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在暮年回歸田園隱居,就是中國文人們「嚮往的生活」。
  • 全面構建新時代職業院校勞動教育體系
    近日,中央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將勞動教育納入學生必修課程、將勞動素養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等若干重要舉措。對於作為一種教育類型的職業教育來說,《意見》為全面構建新時代職業院校勞動教育體系奠定了制度基礎。
  • 「走出了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新路子」——《浙江富陽的「新勞動教育...
    作為新勞動教育的首創之地,富陽經過10年的探索實踐,將勞動教育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走出了一條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全面發展要求的新勞動教育之路。路子對了,就要走得更遠。教育部門要進一步落實《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及時總結提煉富陽為代表的新勞動教育創新實踐並在全省推廣,讓更多學生在勞動中樹德、增智、強體、育美,以勞動教育樹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