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17日始,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面向6000餘名學生全面開展線上教學,實現理論課程教學「全覆蓋、不斷線」,教學工作平穩、高效開展。這個學期,理論課程應開1105門,實開1105門,課程開出率100%;截止6月5號(第16周周五)已結課課程1090門,結課率達98.64%,剩餘15門課程將於第17教學周結課,本學期理論課線上教學基本順利完成。
科學研判、周密部署,確保線上教學順利開展
為保證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將疫情對教學工作的影響降到最低,學校積極研究2020年春季教學工作實施辦法。2月2日學校發布了《關於延期開學情況下本科教學工作實施方案》;2月7日學校召開2020年春季學期本科教學工作視頻會議,對疫情防控期間本科教學工作進行了再動員、再部署,對本科教學準備情況進行了集中反饋和研討。
教務處為保證本學期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構建「雲班課+」網絡教學平臺。此外,為提升教師開展遠程線上教學的應用水平,教務處與北京智啟藍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舉辦如何用雲班課&雲教材開展遠程線上教學師資培訓班,建立了覆蓋全體任課教師,410人組成的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雲教學微信群;各教學院系認真做好線上教學籌備工作;全體任課教師提前備「戰」,積極參與線上教學培訓,結合課程實際,整合線上資源。
凝心聚力、積極「備戰」,線上教學效果不打折
在疫情的特殊考驗面前,廣大教師凝心聚力,積極「備戰」,克服線上教學的各種困難,探索線上教學方式,在教學平臺、教學素材、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方面不斷進行嘗試與實踐,推進了北石化智慧教學的改革發展。
任課教師通過藍墨雲班課+的方式開展線上教學,還通過線下學生自學、頭腦風暴、答疑討論、作業、測試等方式開展教學活動。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理解的更全面、更明確,教師加班加點,從頭做起,升級PPT課件,調整課程內容,努力通過文字、畫圖、表格等多種形式,做出更適合線上教學的教學設計,並與學生討論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加入書寫板、錄屏講解,作業題答疑輕直播、重難點分析、頭腦風暴及答案講解等,及時批改反饋作業,及時交流,確保教學效果不打折。
齊抓共管,嚴格督查,穩步提升教學質量
學校和各部門通過教學督導、教學周報、問卷調查、學生座談、經驗交流會等多措並舉不斷摸查線上教學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及時學習改進,保障線上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同時,深入線上課堂聽課、巡課,全面檢查在線教學實施情況。截止6月5日,線上聽課、查課944門次,檢查課程覆蓋率達42.6%;建立線上教學每周信息反饋制度,出現問題有措施、後續改進有跟蹤;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座談和學生評教,暢通學生信息反饋通道,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管理作用,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加強課程考核監控、加大在線學習監管和過程性考核,切實做好教學質量保障。
立德樹人、因勢利導,將思政教育融入線上教學全過程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學校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開展師德師風建設,鼓勵教師借鑑全民戰「疫」中的典型事例,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線上教學全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和責任意識。
教務處組織召開「課程思政」示範課建設視頻研討會,就發揮示範課作用,進一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展開交流,並進一步明確本學期加強課程思政建設的具體工作任務。馬克思主義學院圍繞疫情防控和抗「疫」工作融入思政課教學、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進行了充分研討,生動講授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故事。化學工程學院佟拉嘎老師通過四大發明與化學教學過程的有機結合,向青年學生灌輸民族自豪感、榮譽感,用祖先的勤勞與智慧激勵當代青年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奮學習,勤奮工作。
安全工程專業康健老師結合自身承擔的課程思政校級重點教改項目研究經歷,教學過程中引入翻轉課堂設計理念,教學內容與社會實際緊密結合,引導學生基於專業熱點問題進行廣泛深入思考,融入思政理念,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連慧琴老師在《功能材料物理性能》課程教學中,介紹國家在生命科學、信息、航空航天等高精尖技術領域發展所需的生物材料、半導體材料、光學材料、高強耐高溫等先進材料,增加學生課程學習的自豪感。數理系任正民老師在《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中充分挖掘高等數學課程的思政元素,如中國古代數學對世界數學的巨大貢獻;引以為豪的中國數學成就;數學家的集體人格等。
總結提升、持續改進,助推課堂教學改革
線上教學是推進現代信息教育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良好契機,學校鼓勵全體任課教師不斷改進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能力,積極開展線上教學,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教務處聯合宣傳部,在學校微信公眾號、教務在線網頁上推出三個系列課程建設經驗分享(課程思政示範課建設經驗分享、「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範式改革經驗分享、在線教學經驗分享),加強課程建設和優秀教師宣傳,引導教師深入開展課程建設。現已完成課程思政示範課建設經驗分享14篇、「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範式改革經驗分享18篇、在線教學經驗分享7篇。
深化落實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範式改革。在「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範式改革經驗分享的示範和帶動下,任課教師紛紛結合線上教學特點,積極探索線上課程 「學生中心」的教學範式。機械學院許月梅老師立足「目標導向,學生為本」進行《工程力學》課程的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過程實施,分課前、課中、課後三步完成教學活動。
信息工程學院《電腦程式設計基礎》課程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採用以雲班課為主、微信為輔的「輕直播+」方式,開展豐富的線上教學活動,結合C語言課程實踐性強、知識點多、知識點散等特點對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進行反向設計,同時,注重引入課堂思政與人文關懷,構建奮發向上、積極健康的學習氛圍。
經濟管理學院葉江虹老師在《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構建了系統化的知識體系。體育部房曉偉老師在《籃球》課程教學中,創設實戰情境教學環境,感受真實的比賽過程,培養體育核心素養,實現從「教」到「學」的轉變,從教師「傳授模式」到學生「學習模式」轉變。
優化改進了形成性評價。線上教學由於空間的分割導致教師難以在課堂上通過觀察、面對面互動等方式監控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感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此,教師充分運用網絡教學平臺的籤到、互動、作業、測試、討論、頭腦風暴、調查等功能加強課堂監控,及時了解教學效果。
助推促進了教學模式創新。為實現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實質等效甚至是優質高效,廣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積極學習先進經驗,認真鑽研,開拓創新,促進了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
機械工程學院的《工程製圖》課程針對線上長時間講授容易造成課堂拖沓疲勞的問題,採用分段式教學模式,即把一個教學內容,劃分為不同的階段,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雲班課的各模塊開展各種活動,加強學生的參與。
人文社科學院的張君老師在《薪酬管理》的教學中,通過「學習指導卡」和「問題清單」兩個核心教學工具進行學習活動布置和學習過程的管理,和學生一同提升在線教學的成效。外語系張巍然老師「以學生為中心」創新教學理念,採取了基於BOPPPS模型的教學設計法。
雲端研學、教學相長,師生奮進共成長
疫情始料未及,但在學校各級部門的部署領導下,全校師生開展了線上教學,成就了一場深刻的學習革命。無論是教師和學生,在線上學習的過程中,都經歷了困惑、挑戰和攻堅克難,最終也收穫了成長。
人文學院王玉海教授說:網絡授課既是挑戰更是巨大的進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連慧琴老師說到,這些經驗將有助於在今後的教學中做好「持續改進」。信息工程學院張曉燕老師認為,網課的經歷必會為以後課堂的有效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及提高教學效果等方面提供更多可具操作性並富有成效的教學模式。
本學期教學工作已面臨尾聲,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實現了首次大規模、長周期、全學科、全方位的線上教學實踐探索,這將加速學校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創新,為下一步信息化教育改革奠定堅實基礎。未來,學校將繼續推動教育教學活動在新形勢下對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積極作用,將壓力變動力,勇敢擔負和履行三全育人使命,為把學校打造成為新時代首善之區工程師搖籃而不懈努力。
文章素材來源: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