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31(羅馬書45)《羅15:1-6》
堅固者當要擔代
不堅固人的軟弱
序論:其實,軟弱並不困惑,因為我們與生俱來有罪的人都有軟弱,但真叫我們困惑的是沒有人擔代我們的軟弱,以至我們一生無法從我們的軟弱走出來,成為一個堅強,也能被主重用的人。試問:我們看得到自己的軟弱嗎?可能,一個邏輯思維很強的人不能明白一個情感很脆弱的人,直到他自己脆弱之後才明白;一個有信心的人不能明白一個信心不夠的人所受到的局限;一個有恩賜的人不能明白一個恩賜才能不夠的人;或一個外向的人很能理解一個內向的人。
確實,若不明白,我們就不能接納;若不能接納,我們就不能全心全力的扶持與補上另一個人的短處。其實,當我們說要擔代人的軟弱,我們基本的心態都是願意要幫助那軟弱者堅強起來。但若那人不改變,那錯在於誰呢?那是在於軟弱者自己沒有意志力與上進心改過來,還是因為我身為他的肢體(或家人),我沒有足夠的決心幫助他到底,直到他從軟弱中走出來呢?
在一個基督恩典充滿的團契裡,我們沒有辦法畫出界限,因為愛是「恆久的」,不是暫時的;愛是「不止息的」;不是終究要停止的;愛是「給予的」,不是自衛的。我們只能問說:我們還能做什麼來幫助一個人不跌倒,甚至是堅強起來呢?讓我們繼續往那個方面禱告,這樣我們便能越來越領會基督的犧牲了。
一個主所買贖的教會最美的地方不是那教會充滿異象、恩賜與活力,乃是因那教會有缺陷(有如不同肢體的有限或是信念、情緒與意志各方面的軟弱),那缺陷縱然是眾人能看見的,但那缺陷卻是能被彼此擔當。這在主眼中才是最佳美的教會!
人與人之間本有數不清的隔膜,但是若沒有《羅14》所講的「疑惑之事」出現,那隔膜是不會被挑起,也不會被對付的。所以,當神囑咐信徒要彼此相愛,祂的做法就是叫我們相聚,而在相聚中將我們的分歧與隔膜帶出來,這當中我們才能靠主深入內心來反思與反省我們對彼此的愛。
當然,我們認為一個教會不合我意,我們能選擇離開,但離開不代表我們從自己的屬靈問題走出來。我們可能還是帶有自我為中心的本性還未被對付,只不過去到一個新的群體重新開始,但是人生命的內在問題是過了日子又會浮現出來的。所以,有時我們若逃避肢體相處中當學習的問題,我們會發現這功課就被帶到我們與家人之間的相處。最終,我們不能在愛人這方面成長,也無法深入明白基督為罪人犧牲的精神了。
1.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羅15:1-2》。
1)從原則走向愛,才能帶出基督醫治的能力
從整體來看,《羅14》是多以「原則」的角度來講愛,例如: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v3》;吃是為主吃,不吃的是為主不吃《v6》;當定意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v13》;你有信心,就當在神面前守著《v22》;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v23》。
但到了《羅15》,保羅是以「勸勉肢體們相愛」的說法來總結這整段的主題。當我們在《羅14》已經考慮了多方面的情況,也設下了原則,最後人還是要能夠以心中真切的愛出發。若只是留在原則,愛心是不能成長的。因為原則只是以「為何要愛的理由」出發,告訴一個人哪個重要,哪個該做或不該做,但是最後肢體之間還是要生出從基督而來那真切的愛。
這樣一來,堅固之人的扶持才會顯得真實,軟弱者也因此會深受感動,得以堅強。其實往往,我們在愛人的事上也很喜歡將人規範,例如說:「姐妹比較敏感與細密,所以容易起糾紛,弟兄少有那類的問題」。這確實有部分的真理,但弟兄也要明白「粗心或不體貼」或是「膽小怕事」也是一種不懂得愛的地方。
另外,可能有人也認為說:「某些人的背景與格性是叫他比較難愛人或是比較自我。這當然也有部分的真理,但我們也要明白若那人的問題是與生俱來的,基督已經擔當;若是情況或人惡化的,那我們今天也能借著我們在主裡的擔代來叫他從那等軟弱走出來。所以總而來說,當我們思考了人的情況之後,我們還是當更深入認識如何在愛中行事。
2)堅固之人的盲點
其實,堅固之人往往會有很多優勢。他們一般上有信心、思維有條理、生活有好習慣,也有討人喜悅的格性。所以,堅固的人自然會有運用自己的優勢來制服弱者的衝動。就例如:壓迫他們、使喚他們接受自己的看法、強逼他們做他們不喜歡的事、直接指出他們的錯誤或無知等。當然,堅固的人有他們所認為的正面理由,所以我們不能說他們是懷著惡意,但是他們有可能無意間會錯用他們的力量。
我們要知道,我們墮落人性的本能總是有自我中心的地方。有時,我們若不檢討,很容易掉入為自己的利益打算,要不然就是在不適當的時候利用自己的力量佔優勢,這都是我們堅固之人很容易犯上的錯誤。有時我們縱然能不使用自己的力量做惡,但那不代表我們曉得使用自己的力量來做對。
這就比如說在家中一個父親是意志與體能最堅強的。他也許不以自己的優勢孽待妻子與孩子,但他不能以此為滿足,他還需要以自己的力量來補上家人的需要,例如:安慰妻子,勉勵兒女,在關鍵時刻做關鍵的決定,在家人有軟弱中伸出援助的手,這樣全家才能受到在各種大風大浪的保護。
3)特別,堅固人要使鄰舍喜悅,使他得利益,建立德行
當然,這裡所說的不是那類不討神喜悅,只討人喜悅的做法。那類討人喜悅的目的是為了得著別人的讚賞,但在此我們為主而討人喜悅的目的是為了建立他人(通常軟弱者)的生命,就是暗中扶持他,使他得造就也需要。
其實,我們幫助一個人的最純正方法就是能幫助他到他不察覺的地步,唯有時間過了那人才知道。那實際的做法有很多種,但在此我們會知道在一個教會裡,通常堅固之人比較能做到這點。比如說:如果你是很有人緣的人,你要謹慎不濫用這恩賜來叫人站在你這邊,乃讓不是這麼受歡迎的人能融入群眾,讓不可愛的人能受會眾的理解;倘若你是很有口才的人,千萬要記得不要以口才來佔優勢,乃要用口中的圓滑來鼓勵人,使人的信心能被眺望,良心被堅固。
2. 若沒有基督犧牲的榜樣,我們無法得著擔當他人軟弱的心志與能力《羅15:3-4》。
1)基督不求自己的益處
這句話告訴我們雖然那道成肉身的基督本有神的形象,也比任何人都更有權利求自己的喜悅,卻不為自己的利益「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腓2:6-7》。其實,人活在肉身時求自己的喜悅是多麼容易的事,因為肉身有限制、疼痛、苦難,但我們的主卻不求肉身苦楚的解脫,反倒願意以聽從父的旨意為更大的滿足。
另外,當我們主基督有完整的神性,卻限制自己使用那神性裡的能力,反倒選擇聽從父,他顯出了最崇高的善。今天世界裡有很多行善的偉人,但他們因不認識神,所以不能隨從神的意思行事。就是許多堅固的信徒,因為先求自己的益處,所以不能滿足於神指示他們做的。所以,當我們談到愛的時候,我們還是當以基督聽從父的榜樣為首。
2)聖經指著基督說:「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詩69:9》
當一個人不求自己的益處,乃求神的益處時,許多的挑戰都會迎面而來。這是因為世界是與神為敵的。基督做了先鋒,讓我們看見當祂不求自己的益處時,祂所要承受的就是那一切敵擋神的聖名、旨意、榮耀、計劃之人的侮辱與敵對。這也顯示出那不求自己益處的實例了。因此,若我們今日也不求自己的益處,我們一定要反思基督所承受的,以此為自己心中的勉勵,好叫我們看見神的榮耀而承受世人的敵對。
3)基督將聖經的話活化在我們信奉祂之人的生命裡
①聖經是以基督為中心的。當保羅在之前應用《詩69:9》的話時,他是有意再次強調聖經一切的話都是指著基督而講的。這也是基督在《路24:27》所說的。可能我們今天可以用許多哲理來考究神的話,但我們千萬不能失去整本聖經的主角,就是基督。因為祂活,我們能因信祂而活。
②聖經帶有神針對我們時代與實況所說的話。固然聖經的書卷是寫信人在他的時代向受信任寫的,但神的話是活潑又有功效的,今日也向我們說話,按時按事教訓我們。所以每當我們思考神的話當中,我們一定要聽見「神曾經說話,現在也正在說話」。
③聖經以永恆的未來幫助我們跨越現在。聖經不但能教訓我們,使我們有得救與行善的智慧,也能安慰我們,使我們展望著永恆而得著今日的盼望。特別,當我們承受至暫至輕的苦楚時(在這背景也許能應用於軟弱者帶給我們的失望與苦楚),我們能因聖經的話在我們心裡運行而生出一種超自然的安慰和勉勵,以至輕看現在,盼望永恆。因此,我們在與人的關係越是有苦楚時,我們要從神的話生出另一種永恆的安慰。
3.一間教會能否達到一心一口讚美主是與堅固之人效法基督的心非常有關係《羅15:5-6》
1)賜忍耐安慰的神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
很多時候,我們一直努力糾正彼此的軟弱,以此為達到同心的方法,但真正的同心並不是取得處事待人的完美,乃是借著神賜下的忍耐和安慰。讓我們重提序論所提的:一個最美的教會不是異象與事工的澎湃,乃是彼此補助彼此的缺陷。這如同一段婚姻一定有兩人一輩子無法改變之處,但彼此在主裡的愛已經能遮掩那過錯了,所以這反而顯出婚姻的榮耀。
(牧師經驗之談:其實生為一個教會的牧者,在過去13年牧養了這麼多間教會,我慢慢已經明白人的軟弱體質不是這麼快能夠得醫治的。這體質有時是一種軟弱的思想,有時是柔弱的性情,或是不能突破的壞習慣。
其實,他們的更新與突破是①需要時間;②需要眾人的忍耐、鼓勵與扶持;③終究需要聖靈的介入使他得釋放。當聖靈還未介入,我們還是需要給予人時間與空間來成長,直到主親自介入)。其實,這就是效法基督了!想必我們也會想起主耶穌三年半培養門徒,到最後祂遇難時,他們還是軟弱,甚至是主基督復活之後他們還是疑惑,一直到五旬節的到來,聖靈降臨,門徒們被聖靈充滿,才經歷前所未有的更新。
2)一心一口榮耀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
事實上,信徒各有不同,可能是條件、背景、格性都會有不同,而這些都有造成分歧的潛能,但主並非要求我們成為一樣,但唯有一樣的就是在效法基督的事上。縱然我們各有不相同之處,但只要我們在效法基督的思想上合一,我們的心和口就能在敬拜裡合一。
那麼,何謂效法基督呢?那就是盡所能明白肢體的軟弱之處,然後接納他的軟弱。不但如此,基督的道成肉身告訴我們當要進一步的補上軟弱者的短處,然後在心中浮現出基督為子民受苦的榜樣,以至心受恩感。倘若沒有旁邊軟弱肢體的存在,我們根本無法受到這類心靈的操練。
3)堅固之人有挑戰,但也有極大的榮耀
這篇信息可能對堅固之人(相對來說信心充足,智力與恩賜也都具備,品德兼優的信徒)是一種非常大的壓力。可能,堅固之人有時會想說為何我需要承受這些的苦楚呢?為何我不能像一般肢體有我的喜好,我的情緒,或是我的優先權?為何我需要因他人的軟弱來受壓力或受損呢?
其實,神給予的答案很簡單。①神將軟弱者放在我們當中是為了要避免我們的生命進入自滿的狀態,而能在信主靠主的事上繼續前進。②神也將那帶出全體教會潛能的祝福給予堅固的人。確實,當神施恩給某些人有如此的恩典,他為軟弱者的忍耐與犧牲會斷定那教會能否會被帶到另一個蒙恩的階層。
軟弱之人就如同一個家庭的嬰孩,他需要被堅固的父母來養育,直到他長成。所以,當那堅固的不願意這麼做,那軟弱者成長的時間表就會被限制了。實際而言,若教會的領袖們只顧自己有信心跟從侍奉主,但不理會下面比較軟弱的肢體們的掙扎,也不願意委身與造就和扶持他們的生命,教會也就無法再看見新恩了。願教會的堅固者常常被提醒,看見自己的重任與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