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慈善家,就不得不說現在的企業家,其實回頭看中國這麼企業以及企業家心裡還是比較欣慰的。每位企業家都沒有忘本,賺到錢之後都會拿出錢來回饋社會。比如號稱「玻璃大王」的曹德旺先生,曾個人名義捐款10億元,從1997年開始捐款到2011年曹德旺共計捐款45.8億成為中國首善,而從捐款至今更是高達近80億。雖然被稱為中國首善,但是他對排名毫無興趣,無論是首善還是中善,都是為了國家的進步和民族的興旺。除了曹德旺先生之外,有一位企業家在上個世紀就捐款高達8億港元。
上個世紀是也就是20世紀,這個時候中國的企業家不像這在的企業家一樣,動不動就幾十幾百億美元身價。當時要成為企業家比現在難得多,因為當時國內還處於發展中,一些行業受技術的影響發展緩慢,這也是導致企業家少的原因之一。不過這位捐款高達8億元的企業家卻是在20世紀賺到了上億,他就是人稱「何伯」的何英傑。
何英傑於1911年在上海出生,應該是中國現代最早的一批富豪了,何英傑起家非常順利,其家族最早是開辦印刷廠。在何英傑十三四歲的時候就進入了家族的印刷廠當學徒,做了6年之後自己創辦了上海新亞印刷廠。因為開辦印刷廠當時囤積了大量紙張,但緊隨其後的卻是抗日戰爭,不過好在戰爭沒有波及他的印刷廠,反而因為戰爭讓當時的紙價暴漲,何英傑也在這個時候賺到了第一桶金。
何英傑能成功不僅是靠運氣,還是靠自己的靈活應變以及對市場的嗅覺。在1942年,何英傑認為菸草行業可以發展,於是又投資在上海開辦菸草廠,並創立了香菸品牌「高樂」且或得暢銷。隨著國內局勢漸漸穩定之後,何英傑把業務中心主要放在了菸草方面,在國內做了8年的香菸之後,把煙廠搬到了香港,並在1950年成立香港菸草公司。從這個時候起,何英傑的事業逐漸發展壯大。
在香港創立菸草公司之後,何英傑代理了當時香港最受歡迎的香菸品牌,而其中就有現在在內地暢銷的香菸品牌「萬寶路」,何英傑的菸草公司也隨著香港的經濟發展壯大了起來,甚至還被香港商業人士稱為「菸草大王」。但何英傑並沒有在意這麼多社會上的名譽,而是專心投入到開發更多的項目當中。不過當時何英傑財富已經高達上億,所以又投資了房地產公司,不過只是試水般的購置了英國的香港置地公司6%的股權。
然而這試水般的進入房地產行業卻是何英傑除菸草之外第二個給他帶來高回報的項目,香港置地是亞洲歷史最悠久的地產集團之一,當時由四個英國人創辦,在香港擁有大量的地產儲備,項目涉及商廈、商業街、豪宅等等項目。因此,何英傑在這房地產方面也賺到了不少錢,據悉在1999年之前何英傑就賺到了200億。而當時的何英傑已經到了耄耋之年,何英傑本人也在1990年就交棒給孫子何柱國。
然而早在1983年何英傑就成立了「良友慈善基金」並積極參與慈善事務。而後在1994年更是成立了何英傑基金會公司,並捐出大量金錢。據報導顯示,何英傑每年定期向香港著名慈善機構東華三院捐款,並在1991年中國的華東水災,捐贈一億港元給災民,據香港媒體統計,何伯歷年捐款總額高達8億港元。而在捐款的同時,何伯並不求名常用無名氏的名義進行捐款,並且還不出席任何慈善機構的主席職務,被媒體稱為「中國最低調的慈善家」。
後來何伯交棒之後,一直隱居在香港菸草公司總部的樓頂天台,何伯一生並未購置豪宅。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何伯後代也非常出色,何伯的孫子何柱國曾收購了星島報業,並推動星島報業上市,同時還同幾位港商富豪投資了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