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中山北路一家水果店,西瓜生意略顯冷清。
今年的梅雨季很典型,連續陰雨,新鮮地產水果的味道都被雨水衝淡,西瓜也不例外。入夏之初,西瓜就穩坐超市水果銷量的頭把交椅。但近期的天氣讓蘋果大有反超的勢頭。世紀聯華的水果採購負責人何建明說,梅雨天西瓜的銷量直線下降,從原先的一天60多噸跌到40噸左右。「種水果的看天吃飯,賣水果的也一樣。」
市面上的西瓜種類不少,近的產地有蕭山、溫嶺,稍遠一點的有上海崇明島,再遠一點的還有雲南、海南,不過這段時間最暢銷的還是8424麒麟瓜。溫嶺產的麒麟瓜便宜一些,價格普遍在一塊五到兩塊錢一斤。崇明島產的價格高五毛錢左右。在天水巷開水果店的樓老闆說,他只進崇明島的西瓜,那裡的沙質土壤更適合西瓜生長。
在勾莊做水果批發生意的老闆小倪說,在杭州每個季節能買到的西瓜相對固定,因為西瓜的上市周期都差不多,先是海南瓜,接著雲南瓜,然後是溫嶺瓜、上海瓜,再過個十幾天就有蕭山的黑皮瓜以及富陽的浙蜜5號高山瓜了。冬季是海南西瓜唱主角,現在省內西瓜都上市了,除了那批無籽西瓜,海南西瓜幾乎難覓蹤影。一方面是天氣熱,長途運輸影響西瓜品質。另一方面運輸成本高,批發經營戶一般不會捨近求遠。
這兩天買金星西瓜只要一塊錢一斤,這讓不少消費者有回到小時候的感覺。80後市民黃小姐說,記得小時候的西瓜都是幾毛錢一斤,長大後就很少看到一塊錢以內的西瓜了。
何建明說,今年年初,海南西瓜因為受颱風的影響,曾經漲到六七塊錢一斤。「那個時候的西瓜真是吃不起,到了今年四月份雲南的麒麟瓜上市以後,價格就回落了,但是今年的西瓜想要賣到一塊錢以內不太可能,除非是虧本做特價。」隨著伏天腳步臨近,氣溫即將攀升,西瓜的價格將會與銷量同步上升。
有些市民在挑選西瓜的時候,會注意西瓜是黑籽、白籽還是無籽的。有網友說,黑籽是自然成長的西瓜,而無籽則有可能打過激素。關於這點,蕭山的一位瓜農金先生說,黑籽白籽只是西瓜在授粉的時候產生的差異,自然授粉成功的會變成黑籽,大棚人工授粉的一般是白籽,而無籽西瓜本身是個品種,不存在使不使用激素的問題,但是早春的時候溫度比較低,大棚裡溼度大,花粉比較少,為了促進坐果,有的果農可能會使用植物激素。當然,這種植物激素是允許使用的。
新聞連結
三招挑西瓜
怎樣才能買到脆甜多汁的西瓜?搜集瓜農、商販、水果採購在「實戰」中積累的經驗後,記者總結了三個方法:看紋路和藤蔓、摸瓜皮有沒有細毛、聽聲音脆不脆。
首先要「看」,看紋路、外形以及藤蔓。表皮有光澤,紋路清晰,整體外形勻稱,一般是好瓜。奇形怪狀,尖頭尖腦的不要挑。瓜藤以彎曲、綠色、纖細的為佳,瓜藤發黃、乾枯則說明這個西瓜被摘下來有段時間了。
然後是最常見的方法「聽」,拍拍西瓜,聽到清脆的「咚咚」聲,且託瓜的手感覺到有些顫動,說明是熟瓜;聽到類似「嗒嗒」悶響的聲音,就有可能是生瓜。
最後是「摸」,西瓜表皮摸起來光滑,說明是熟瓜;如果表皮有一些細毛,說明這個西瓜是自然成熟,不是催熟的。(都市快報)